如果喜歡看英語電影,肯定聽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名字。以《荒野大鏢客》為起點的西部經典,還有和「梅姨」合作的中年愛情《廊橋遺夢》,再到奧斯卡獲獎影片《百萬美元寶貝》。
伊斯特伍德的戲路和身份不斷轉換,他是好萊塢自導自演相當出圈的老戲骨,也是愛玩音樂的老牛仔。
上映於2018年的電影《騾子》,「東木」爺爺再次與布萊德利.庫珀合作,講了一個老司機的故事。
《騾子》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改編,一個面臨破產的90歲高齡老頭,誤打誤撞成了秘密貨物的運貨司機。日進鬥金,生活不亦樂乎,好奇心的趨勢下,才知道自己運的是du品。
如果看過《薩利機長》、《騾子》和《理察朱維爾的哀歌》,3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你會深深體會伊斯特伍德講故事的能力。 很強烈的克林特風格,卻從不自我重複。
在《騾子》中,這個角色就像為伊斯特伍德量身打造的。他衰老瘦弱,甚至駝著背。但眼神有故事,生活有堅持。是個不隨意改變,不輕易妥協的倔老頭,是個非常立體且有魅力的角色。
男主角厄爾是個痴迷種花的老人家,他與周圍人關係都不錯。在花展上寒暄,與酒吧的客人暢飲,但他的家庭關係一塌糊塗。
每一次不太走心地試圖緩和,都有點尷尬。厄爾這個角色離完美差得很遠,但同時他也不是人們眼中的壞人。
在得知自己運輸的是違禁品之後,他還在繼續著這份工作。賺來的錢並沒有自己貪圖享樂,人家鼓吹他就捐,為社區做了很多建設。
他不是虛榮,只是熱情,或者說是一種存在感。一種在家庭中扮演不好大家長的缺憾,得以補償。
厄爾並非鐵石心腸,但他也並非緬懷過去,在向前看和重拾舊時光中,有一種微妙的冷漠。
包括最後坐牢的時候,通過種花這門手藝,他依然過得不錯。擁有自我執著並永遠不會放棄的愛好時,似乎沒有太多精力去後悔。
以兒女的角度,這是個有點自私的爸爸。以愛人的角度,厄爾顯然是不負責任的愛人。但作為旁觀者,你可能會羨慕他的自我。
所以角度不同,會有不同的感悟。這也是厄爾這個角色值得玩味的地方,沒有統一答案才是成功的。比如觀眾對於厄爾是否後悔早年沒珍惜家庭,渴望家人原諒,有著不同看法。
不過以厄爾的倔強,如果你讓他再選一次,厄爾可能還是這般任性而活。
伊斯特伍德將厄爾這個「灰色人物」塑造得恰到好處,角色和演員都是優秀且成功的。不過《騾子》的專業影評口碑一般,因為影片涉及到邊境和職業敏感等問題,包含了一些不太「正確」的信息。
但如果直接批評會顯得藝術與生活不分,價值觀狹隘,於是像澳大利亞《Herald Sun》和眾多主流媒體都指責了東木爺爺的導演能力。變成了更為私人,針對克林特能力的一種挑剔。
然而這正是伊斯特伍德有魅力的地方,他的情懷為電影服務,不取悅、不討好,只還原自己的藍圖,講述自己的故事。
沒有這些觀影束縛的中國觀眾給出了8分,只能說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
90歲依舊奮鬥在一線,全程駝背的老炮,內心是個不服軟的硬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