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民間文化中,一提到歷史上的高人、牛人,估計大家都會想到諸葛亮,其次還有張良、劉伯溫等人。的確,諸葛亮在中國幾乎成為了智慧的化身,諸葛亮膾炙人口的故事,在三國演義中被演繹得淋漓盡致,中國人幾乎沒有不知道的。
還有另外一個人,堪稱千古奇人,卻被嚴重低估,知名度不如諸葛亮。他就是本文的主角:鬼谷子。除了大智慧,他給人的感覺可能更多是神秘莫測、高深莫測。
鬼谷子,傳說原名叫王詡[xǔ],還有版本叫王禪、王利、王通,道號玄微子,被後人尊稱為鬼谷先生、王禪老祖,尤其是王禪老祖這個叫法在民間故事、各種演繹中比較常見。
我們既然要學習鬼谷子的智慧,先得對鬼谷子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鬼谷子大約活躍於戰國中期,他是「諸子百家」中縱橫家的鼻祖,同時他還兼有政治家、教育家、外交家、陰陽家、預言家等各種身份,可以說一個世所罕見的全才,一通百通。
其實在正史中,關於鬼谷子本身的記載很少,看不到他的什麼豐功偉績。
所謂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鬼谷子的牛是他的幾個弟子側面反映出來的,所謂名師出高徒,高徒必有名師嘛。
我們來看看,鬼谷子的幾個弟子:
龐涓:民間故事孫龐鬥智的主角之一,戰國中期魏國名將,和他的同學孫臏比起來固然不如,但比一般人牛多了。孫臏:民間故事孫龐鬥智的主角之一,戰國中期著名的軍事家,兵家的代表人物,著有曠世奇書《孫臏兵法》。蘇秦:戰國時期著名縱橫家、外交家、謀略家、風雲人物,掛六國帥印,提倡合縱,聯合六國對付秦國。張儀:戰國時期著名縱橫家、外交家、謀略家、風雲人物,秦國的相國,提倡連橫,幫助秦國對付六國。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龐涓和孫臏是鬼谷子的徒弟多見於《東周列國志》和歷史演義故事,正史中並無記載。而蘇秦、張儀和鬼谷子的師徒關係,在司馬遷的《史記》中有記載。
鬼谷子流傳的重要著作主要有《鬼谷子》和《本經陰符七術》。鬼谷子的思想內涵繼承自老子,而這本著作的行文風格也很像《道德經》,包含大量矛盾對立的詞彙、對仗的結構,文章內容比較抽象,含義比較深遠。
比如下面這句,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其風格:
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馳或張。是故聖人一守司其門戶,審察其所先後,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
《鬼谷子》一書講述了各種謀略、權術和言談辯論的技巧,總結了智謀權術的表達方式,這些技巧在現代政治、商業、公關領域都可以廣泛運用,所以備受現代人的尊崇。
類似之前曾國藩《冰鑑》系列,江南易林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周易學、心理學、歷史、軍事謀略等各方面的知識,與大家分享對《鬼谷子》這本奇書的理解和心得,也會結合一些具體的例子講解,希望對大家的有所幫助,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