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對面住著一個可愛的小姑娘,名叫九九,比薯條大一歲。九九今年9月剛上幼兒園,她的性格有些膽小怕生,即使已經上了2個月幼兒園,每天早上出門時還是會哭哭啼啼,儘管媽媽一再向她保證下午放學一定會第一個來接她,可九九還是老大不情願。有時媽媽看著九九滿臉眼淚,也覺得於心不忍,乾脆就幫九九請了假。
可沒想到進入冬天之後,九九不去上幼兒園的理由就更多了,今天說自己感冒了,明天說嗓子疼,後天又說幼兒園的早飯不好吃。如果強行把她送去,她就會使勁地哭,媽媽怎麼哄也哄不住。
前兩天九九的帶班老師專門找九九媽談話,老師說:孩子們在剛上幼兒園的時候都會哭,可像九九這樣上了兩個月還哭的實在是很少見,希望九九媽可以做一做孩子的思想工作。
九九媽也很焦慮,在送九九去幼兒園之前,她也給九九看了很多關於幼兒園的繪本,當時九九看得很起勁,誰知道真正去了幼兒園卻如此抗拒。她在媽媽群裡求助,有位媽媽就建議她狠心一點,即使孩子哭也不要心軟,把孩子扔給老師就跑,過段時間孩子就適應了。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在我看來這個方法可能確實有效,但同時也會增加孩子內心的不安全感,加深他們的焦慮,甚至還會影響親子關係,那麼究竟該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入園呢?
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的原因主要有3個:
分離焦慮分離焦慮,就是孩子因為與親人,特別是父母分開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者不愉快的情緒反應,通常表現為害怕或者哭泣。
孩子從8個月大開始就會存在分離焦慮了,主要的表現是對陌生人和陌生環境產生抗拒,一旦媽媽從他的視線裡消失,他就會哇哇大哭。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分離焦慮也會逐漸減弱,但是到了孩子第一次去幼兒園時,他們又會再一次陷入嚴重的分離焦慮當中。並且男孩子表現得通常比女孩子更嚴重,所以《養育男孩》一書的作者史蒂夫·比達爾夫就認為,男孩子應該比女孩子更晚入園,至少要等到3歲以後。
2、對新環境的排斥
離開熟悉的生活環境和熟悉的人,邁入一個陌生的環境,並且還要和陌生的人一起做事,這對於很多成年人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因為熟悉的環境會帶給我們安全感,做起事來會更加自在,但陌生的環境就會讓我們感到拘謹,做起事來也謹小慎微。
既然這對於成年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麼離開生活了3年之久的家,融入一個陌生的新環境,對於孩子來說,也同樣很難。所以我們要以一種更寬容的心態來看待孩子的入園焦慮。
3、不習慣幼兒園的集體紀律
出生後的前三年裡,很多孩子都處在「散養」的狀態當中,想吃就吃,想玩就玩,困了就睡,孩子逐漸養成了「怎麼舒服怎麼來」的生活習慣。可到了幼兒園才發現,幼兒園有很多的規定,什麼時間入園,什麼時間放學,什麼時候運動,什麼時候睡覺,這些項目在一天當中的安排都是相對固定的。相對於自由的家庭環境來說,幼兒園的生活有了很多約束。
除了這些大環境下的規矩,幼兒園還有很多細節上的小規矩,比如吃飯要排隊,玩具和書從哪裡拿的要放回哪裡,聽老師講話時要認真坐好,不能交頭接耳。
這些都會讓孩子感到不適應。
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幫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呢?我有以下4點建議:
1、帶孩子提前熟悉幼兒園
九九上的幼兒園是我們家附近最熱門的一家公立幼兒園,每年報名的孩子非常多,能擠進去就是萬幸了,九九的爸媽也是託了熟人,打通各種關係才給孩子報了名,一直到8月底才拿到錄取通知,沒過兩天就該報到了。
其實,通過上面對於孩子抗拒上幼兒園的原因的分析,也不難得出一個結論,,送孩子去幼兒園本來就不應該是家長今天報了名,明天就直接送孩子入園,不給孩子緩衝時間,勢必就會引起孩子激烈的反抗。
我的建議是選擇一家離家近的幼兒園,並且在正式開學之前,帶著孩子去提前熟悉一下幼兒園的周邊環境,就算不能進去參觀,也讓孩子明白他即將去一個陌生的地方,這個地方具體位置在哪裡,離家有多遠,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
如今很多幼兒園都會安排周末體驗課,如果你選擇的幼兒園也恰好有這類體驗課,不妨帶著孩子去多參加幾次這樣的課程,讓他感受幼兒園的氛圍,幫助他緩解焦慮的心情。
2、引發孩子對幼兒園的興趣
九九媽媽在送九九去幼兒園之前,就給九九讀過與幼兒園有關的繪本,通過讀繪本可以讓孩子對幼兒園產生興趣,但是僅僅用這一種方法還是不夠的。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在家裡和孩子玩幼兒園角色扮演遊戲,媽媽扮演老師,讓孩子扮演學生,模擬幼兒園一天的生活。
這些是進入幼兒園之前要做的事,在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後,我們也需要不斷喚醒孩子對幼兒園的興趣。
首先是要積極參加幼兒園舉辦的活動,很多幼兒園都會定期邀請家長一起籌劃並參與一些活動,比如在特殊節日舉辦的表演活動,如果有這樣的機會,一定不要錯過,儘量騰出時間帶著孩子一起去湊湊熱鬧,這是很好地讓孩子對幼兒園產生興趣的機會。
其次,每天晚上可以和孩子聊聊幼兒園裡的趣事,熟悉幼兒園裡所學的內容,這時就需要家長們的演技了,要表現地對幼兒園活動有非常大的興趣,哪怕是一首兒歌,一個小遊戲,都要認真地聽孩子分享,並且給孩子正向的反饋。
3、不做難纏的媽媽
每年9月,在各大幼兒園門口,都會上演一幕幕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生離死別,一邊是孩子死活不願意跟老師走,另一邊媽媽也早已哭成了淚人。就算好不容易把孩子送了進去,也是一步三回頭,甚至還扒在幼兒園的欄杆外面朝裡看,簡直使勁渾身解數。
我想每個送孩子去幼兒園的家長心裡都很清楚,送孩子去幼兒園肯定是有好處的,可以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集體意識、為以後上小學打基礎,而且也可讓家長在白天得到幾個小時的休息,既然如此,那就調整自己的心態,把孩子交給老師之後堅定地轉身。
4、儘量保證孩子高出勤率
很多家長都和九九媽媽一樣,在聽見孩子為了不去幼兒園編出的理由後,雖然很多時候明明知道孩子在說假話,但也會出於心疼而選擇妥協,總覺得上個幼兒園而已,少去一兩天也沒關係,或者孩子因為睡懶覺而遲到時,家長也會覺得反正是幼兒園,沒那麼嚴格。
其實,孩子想要養成一個好習慣,不僅需要時間,還需要毅力。如果我們不堅持讓他每天都去幼兒園,而是隔三岔五給他「放假」,孩子就會從家長的態度中發現上幼兒園壓根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可以順從自己的意願為所欲為。
3歲不僅是孩子上幼兒園的年齡,還是孩子各方面開始飛速發育的關鍵時期,能否養成一個好習慣對於他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為了孩子的未來考慮,我們也一定要幫助孩子養成上幼兒園的好習慣。
有人說,教育孩子就像是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雖然看起來要做的很多,不如直接把孩子往幼兒園一扔就跑來的簡單,但是我想如果能夠這樣做下來,不僅能幫助孩子快速適應幼兒園,還有利於親子關係的發展,並且對於孩子未來的長遠發展是有好處的。
希望我的這篇文章可以對家長們有所幫助。
我是,家有一子,小名薯條。這裡是我正兒八經的育兒乾貨分享,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