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橘貓鮑勃去世了。
一場意外車禍帶走了這隻14歲的橘貓。全球各地數千萬人在社交平臺懷念這隻平平無奇、舉世聞名的流浪貓。
許多人留言說,這隻逆襲貓生的小精靈,教會了自己愛與被愛、從逆境中汲取勇氣和力量。
橘貓鮑勃的後半生,幾乎都是高光時刻。
它可能是全世界第一個,擁有自己的電影和同名書籍《流浪貓鮑勃》的喵星人;
電影《流浪貓鮑勃》拍攝時,《哈利波特》中扮演羅恩的魯伯特·葛林特,專程到柯芬園去探班它;在電影的首映典禮上,它還被凱特王妃摸頭和握手······
鮑勃的主人詹姆斯,現在是全球暢銷書作家、著名歌手。
2012年,講述他和鮑勃故事的書一出版,就風靡全球,被翻譯成30種語言版本,熱銷千萬冊。
從一隻終日在垃圾桶裡覓食的流浪貓,變成全世界都認識的大明星,讓鮑勃走紅的電影和書籍,記錄的正是這一人一貓的真實經歷。
對於詹姆斯而言,這場意外讓他從此失去了那個站在他肩頭的小夥伴、那個和他相依相伴13年的家庭成員。
他說:「從來沒有像他這樣的貓。再也不會了。我覺得我生命中的燈已經熄滅了。我永遠不會忘記他。」
《流浪貓鮑勃》電影截圖
在他們相遇之前,詹姆斯是一個吸毒的流浪漢,靠在街頭賣藝為生;鮑勃是一隻流浪貓,終日在垃圾堆裡找吃的,還要隨時躲避流浪狗的追咬。
在和詹姆斯第二次相遇那天,鮑勃的身上還有一個化著膿的傷口。
它們都是被遺棄者,各自生活在倫敦街頭最陰暗的角落,卻用自己僅存的溫暖照亮了彼此前進的路。
在遇到鮑勃之前的10年裡,流浪漢詹姆斯的人生關鍵詞是:輟學、吸毒、食不果腹、居無定所。
詹姆斯·鮑文出生於1979年。和老套的不良少年劇情一樣,3歲時,他的父母就離婚了,母親一個人帶著他去了澳大利亞。
因為母親工作的關係,他們經常搬家。小時候的詹姆斯不僅沒有朋友,在學校還因為口音而被同學欺負。
11歲那年,他被診斷出患有包括抑鬱症等多種精神疾病。那年的聖誕節,他是在醫院度過的。多年以後,回憶起那年聖誕,詹姆斯印象最深的還是被醫生頻繁打針,打到失去知覺。
11歲開始,詹姆斯就很少見到他的親生父親。
青春期的迷茫、叛逆和精神疾病讓詹姆斯覺得孤立無援,他很快輟了學,還迷上了毒品。回憶起那段青春,詹姆斯承認:「17歲的時候,我就走上了一條自我毀滅的道路。」
18歲,詹姆斯回到倫敦,在和姐姐一家發生爭執後,他選擇了離家出走,從此開始了長達十多年的流浪生活。
運氣好的時候,可以在收容所裡睡上一覺,更多時候,公園座椅、街頭牆角、酒吧沙發就是他的床。
詹姆斯也努力找過工作,只是沒有學歷、沒人擔保、甚至連個穩定的居住地址都沒有,很難獲得別人的信任。他曾經獲得過一份廚房搬運工的工作,因為被發現沒有住處,很快被解僱了。
寒冷、飢餓、加上毒癮,詹姆斯的精神狀態並不好。
沒有多少人會願意為一個頹廢又墮落的流浪漢的歌聲買單。所以很多時候,他表演一天的收入還不夠他給自己買一頓晚飯。
命運是公平的,每個人都會有第二次機會;但並不是每一個身處深淵的人,都能抓住機會,改變命運。
詹姆斯是幸運的,他抓住了這個機會。
在過去長達10年如地獄般的生活中,有好幾次,詹姆斯都差點因為吸毒過量和死神擦肩而過;再加上目睹了同伴的死亡,他終於有了改變自己的想法。
2007年春天,他主動接受戒毒,被分配到了一個救濟公寓。就是在這裡,詹姆斯遇到了蹲守在他住處樓下的鮑勃。
當時的鮑勃看起來瘦小羸弱,冷得瑟瑟發抖還受了傷。詹姆斯把它帶回房間,給了它牛奶和食物。
當時30英鎊就是他的全部身家,但為了給這隻來路不明的小貓咪療傷,就花掉了他25英鎊。
作為一個連自己生活都負擔不起的人,接下來,他能做的就是幫這隻小貓回到原本的主人身邊。
可是一連好幾天,這隻貓咪都未曾離開。詹姆斯也意識到,這隻脖子上沒有銘牌、沒有項圈的貓,跟自己一樣,是一個流浪漢。
就是在那一刻, 他決定承擔起照顧這隻小貓咪的責任。
詹姆斯給小橘貓取名為鮑勃,因為他最喜歡看的電視劇《雙峰》裡的殺手就叫這個名字。小貓跟殺手一樣,時常上一秒還很乖巧冷靜,下一秒就會變得瘋狂起來。
貓咪和狗不同,狗狗的忠誠對象是主人;讓一隻貓堅定選擇的,更有可能是一個並肩作戰的夥伴。
剛開始幾天,鮑勃會在家等著它的朋友回來。但讓詹姆斯沒想到的是,有一天他出門賺錢,鮑勃竟然會一直跟在自己身後。
看見鮑勃上了公交車,它也跟著公交車跑。跳上公交車之後,立馬射進老夥計的懷裡。
從那天開始,每當鮑勃想「旅行」的時候,它就會坐上詹姆斯的肩頭。
就這樣,一人一貓的街頭演藝故事開始了。
對於曾完全放棄自我的人來說,比起飽含憐憫的施捨,他們更需要的是被需要,被尊重。
鮑勃的存在,讓詹姆斯第一次有了責任感:「以前只需要養活我自己,現在不一樣了,我知道,我需要養活的是我和鮑勃兩個。」
為了保證鮑勃和自己的生活,詹姆斯開始打起精神賺錢。他經常一大早就出門佔好位置唱歌賺錢,歌聲裡也多了活力和激情。
鮑勃的出現,也讓詹姆斯感受到了久違的尊重。
因為肩膀上站著鮑勃,以前不願意和他站在同一條斑馬線上等紅綠燈的紳士,開始主動跟他搭訕,詢問能不能和他跟他的貓咪合影。
更讓人驚喜的是,鮑勃簡直就是個招財貓般的存在,圓圓的臉非常招路人喜歡。每次詹姆斯唱歌時,只要有鮑勃在身邊,他們就能賺到以前兩倍的錢。
當有路人彎下腰給錢,鮑勃還會朝著對方點一下頭,好像是在表示感謝。
就連讓詹姆斯一直都有心理陰影的聖誕節,也因為鮑勃變得不同。
2010年的冬天格外寒冷,詹姆斯開始擔心家裡因為欠費而停電,擔心食物不夠支撐他們過完聖誕。
剛好那年冬天,他們收到了粉絲給鮑勃的禮物,是一套聖誕老人的衣服。
詹姆斯帶著穿上聖誕老人衣服的鮑勃去街頭表演,不僅贏得了可觀的表演收入,還收到了很多聖誕禮物:毯子、圍巾還有用貓薄荷製成的玩具。
直到那時候,詹姆斯才明白倫敦人對他和他的貓有多喜歡。
同一年的聖誕節,他們倆還在街頭賣過雜誌。為了回饋大家的善意,詹姆斯在便利店買了聖誕卡片,發給每一個買他雜誌的人。
當他給顧客卡片的時候,對方臉上的笑容,讓他受到了極大的鼓勵。
當然,一人一貓的故事並不是一直一帆風順。在街頭,他們也碰到過牽著狗挑釁的流氓,遭遇過鮑勃走失的意外情況。
他們面臨的最大的挫折,還是詹姆斯能否成功戒毒。
詹姆斯每天都需要服用美沙酮來對抗毒癮,而徹底戒掉需要他停用藥物,靠自己熬過發作的那幾天。
生活在魚龍混雜的貧民窟,對於癮君子來說是極大的誘惑。
詹姆斯把自己關在公寓裡,他有時候痛苦得在床上抓狂,有時候蜷縮在牆角瑟瑟發抖。每當他想要放棄的時候,都是鮑勃的陪伴給了他堅持下去的理由。
在相依相伴的13年中,詹姆斯和鮑勃最頻繁的互動就是擊掌。
大概鮑勃也知道,沒有什麼動作,比擊掌更適合用來表達它和詹姆斯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了。
鮑勃和詹姆斯在街頭表演的視頻被傳到了油管上,立即獲得了大量的關注和點擊。
他們的故事被獨立報紙報導,還有出版社專門找到詹姆斯,讓他把他們的故事寫下來。
2012年,他們的第一本書——《流浪貓鮑勃》大賣之後,包括迪士尼在內的6家公司都想要買電影的版權。
詹姆斯選擇把版權出售給出價不是最高的,名氣也不是最大的公司。
一方面他看中了導演之前拍過和類似電影的履歷,覺得這樣影片質量有保證。
另外一方面,他想要的是還原他和鮑勃的本身故事,不想讓影片裡的鮑勃變成唱歌跳舞的內容。
成名後的詹姆斯帶著鮑勃搬出了救濟公寓,還買下了自己的一套房子。
直到鮑勃永遠離開, 他們一直都致力於引起社會對流浪漢和流浪動物的關注。
關於他們的第二部電影《鮑勃的禮物》將在明年上映,鮑勃的故事還會繼續上演,希望能給與那些生活在深淵、渴望改變的人們,一份溫暖和鼓勵。
「對我而言,你只是一個男孩,和其他成千上萬的男孩沒有什麼不同。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對你而言,我也和其它成千上萬的貓並沒有差別。但是,假如你馴服了我,我們就彼此需要了。對我而言,你就是舉世無雙的;對你而言,我也是獨一無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