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最人物出品 最人物
如果你有機會見到憨豆阿力,你會清晰地感受到他身上的「雙面性」。
他拍攝的情感視頻感動了幾百萬人,然而他今年只有22歲;
他長了一張常被認成外國人的臉,可一張嘴,卻是一口純正的普通話;
他的視頻從構圖到畫面質感極強,可他卻並沒有受過系統的科班教育。
像是一個容器,這個1998年出生的男孩,總能盛下一些看似衝突的特質。可也正是這些「衝突感」,構成了這個名叫「憨豆阿力」的男孩。
一切都在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如果將新疆男孩阿力22年的人生拉長來看的話,你會發現他人生中很重要的兩個節點,分別發生在9歲和13歲。
前者是他找到生命中重要愛好的時刻,而後者則成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轉折。
9歲那年,阿力和父親一起觀看了電影《天堂電影院》,屏幕中,那臺在黑暗中閃著光的放映機,讓他對電影產生了濃厚的好奇心。
那時,他尚不知道自己未來的人生,將會與電影產生某種聯繫。
在家人眼中,阿力是一個很有主意的孩子。很早,他就發現,比起念書自己似乎更適合進入工作,於是在和家人商量後,阿力開始學做生意。
大多數時候,阿力的家人都十分尊重他的決定,當然,也有例外。
13歲那年,阿力有了一次去深圳工作的機會,他想去試試,於是將這個決定告訴了家人。
在當時,家中沒有一個人支持阿力的這個決定,就連父親都罕見地沒有發表任何意見——在此之前,父親對阿力的大部分決定,都持理解且支持的態度。
阿力始終記得,那一晚,父親自己一個人站在屋外,抽了十幾根煙。第二天一早,他叫醒阿力,只說了一句:「去闖吧,爸相信你。」
就這樣,阿力第一次離開了新疆。
如今,人們常在看過阿力的視頻後驚嘆,這個1998年生的男孩子,為何能夠如此恰到好處地詮釋那些戳心故事。
然而,當我們回望他13歲離家後的人生經歷時,就能明白,憨豆阿力豐富的表演層次,來源於何處。
後來,深圳華強北工業區,成為阿力故事中一處反覆被提及的地方。
在這片曾是亞洲規模最大的電子產品集散地上,阿力擁有了自己來到深圳的第一份工作——手機性能測試。
通常測試一個手機要收兩塊錢,內容包括測試手機鍵盤、屏幕、攝像頭等硬體是否完好,一套流程下來要幾分鐘,一天下來,阿力能測試幾十臺。
手機賣場裡小小的櫃檯,成為了阿力漂泊歲月的起點。
後來的日子裡,阿力開過淘寶店,做過酒吧駐唱歌手,賣過新疆大棗,用他的話說就是:「幾乎所有能嘗試的工作,都做了個遍。」
最窮的時候,他兜裡只剩下不到200塊錢,只能在麥當勞的椅子上湊合過夜。但他從未想過回家,他說:「都出來了,至少也要幹出來點事情」。
也正是那些日子,才造就了阿力身上,那種與年齡不符的滄桑感與故事感。
長久以來,阿力更像是一位自己生活的旁觀者:他從不太急於去得到什麼,也鮮少因為失敗過於憂鬱。但卻始終記得自己真正的渴求——比如自己9歲時就埋下的那個電影夢。
2016年底,隨著短視頻的興起,憨豆阿力也開始嘗試著拍攝一些短視頻,視頻的內容大多以搞笑為主,他說:「之所以當時選擇搞笑題材,是因為那幾年,這種題材很火,我就想著試試吧。」
意料之外,粉絲快速增長到300多萬,越來越多的人甚至開始翻拍阿力的段子。
那段時間對阿力而言,是一個相對割裂的狀態。
一方面,發布搞笑視頻,是現階段阿力距離電影夢最近的方式,而另一方面,他心裡十分明確,彼時所拍攝的視頻,並非自己想拍的內容。
阿力站在安全島內,往前一步是突破,也是未知:「我就那樣一直耗著,想突破又不敢突破,一下子幾年就過去了。」
除此之外,他獨特的外貌,也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限制。
「很多人看到我的視頻記住的不是憨豆阿力,而是會誤以為這是網絡上隨便的某個人搬運的一個電影橋段。」
這樣的誤解,讓阿力在很長一段時間都陷入苦惱之中: 「長了一張這樣的臉,大家反而記不住我。我巴不得不要這樣的臉。」
轉折在今年2月到來。
疫情期間,阿力的搞笑視頻被迫停更——因為搞笑視頻通常需要他在室外拍攝,而疫情期間,出門顯然成為了一種奢望。
實際上,在此之前的很長時間,阿力就陷入了困局之中——最開始的時候,粉絲漲得迅猛,但是卻因為內容沒有實質性突破,而很快到達了瓶頸。
這一年,是阿力拍攝短視頻的第4年了。
那時,阿力心裡甚至做好了打算,疫情過後,就去租一個小店面,做點小生意。
被困在家中,阿力開始琢磨,反正都做好了轉行的準備,不如嘗試一下之前自己一直想嘗試,卻始終沒敢突破的嚴肅演技。
而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想法,是因為阿力觀察到,疫情期間,有許多不能見面的戀人,會將自己的心情發布到朋友圈裡。看多了,阿力心想,為何不將人們有共鳴的故事,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拍攝出來。
於是,他在自家的衛生間內,以獨白的形式拍攝了一段短視頻,發布到了快手帳號上。
視頻中,阿力獨特的外貌與一嘴純正的普通話,給觀看者形成了強烈的衝擊。與此同時,他恰到好處的情緒把控,又給人以極大的代入感。
很快,這支視頻就達到了上千萬的播放量,並且被推到了熱門榜上。
那是阿力人生中極其夢幻的一個時刻:一方面,他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另一方面,這件事情,又能夠被更多人認可且喜愛。
以此為起點,憨豆阿力開啟了自己「電影質感的原生演技派」之路。
除了情感故事外,阿力的故事中也有許多反映社會現狀的感悟,而這些情緒,大部分都是來源於他之前的人生經歷。
除了故事,阿力視頻中充滿電影感的畫面,也成為了他的一種「符號」。
有粉絲甚至會在看過他的視頻後,在評論下回覆:「我感覺自己在看國外大片。」
與很多短視頻不一樣,憨豆阿力的視頻會刻意將畫面調色,以清晰顯示出自己本來的模樣,包括臉上的皺紋,他說:「這才是電影該有的樣子。」
除此之外,阿力還會以三屏的形式,呈現自己的視頻內容,他說之所以這樣做,是想讓粉絲能夠在觀看視頻的同時,還能在評論裡與自己互動。而橫屏的形式,也可以讓整個畫面更具有電影感。
而隨著粉絲的增長,阿力也在不斷提高著視頻內容的品質——他開始不斷學習更多電影知識,也開始儘可能的參與各類影視項目。
對於自己的作品,阿力的希望很簡單:
「希望大家看完我的視頻後,能留下一些感觸,這樣就夠了。」
如今看,憨豆阿力與電影之間的聯繫,似乎是跳躍式的:
9歲的時候他偶然對電影產生好奇,13歲時他開始設想,自己或許有可能成為演員,卻在此後7年間從未從事過與電影有關的工作。
最終又在20歲時,突然轉彎,投身進自己少年時期最大的夢想中。
可如果當我們站在阿力的角度,觀看他這些年的成長經歷時,會發現,他從未與電影分離開:
比如他十分喜歡看電影,最喜歡的導演是昆汀,最愛的電影是《落水狗》。又比如他曾經設想過去專門學習電影,但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未能成型。
有遺憾,卻從未偏航。
但或許也正是因為這些經歷,讓他有了更豐富的情感層次,在此之上,他又對電影擁有自己的審美與把控。
阿力曾說,如果有機會,他希望能夠嘗試不同類型的角色與劇集。在他看來,一名真正的演員,需要的正是這種,能夠在不同角色中切換與把控的能力。
這也就是為什麼,最近很長一段時間,阿力都把自己扎到了一個系列短劇的片場。對他來說,這種拍攝模式與他之前有很大不同,但這種突破卻讓他甘之如飴。
印象很深的是,在拍攝中有一場戲,是阿力的頭被對手按入冷水之中。在最初,其實這場戲並未出現在劇本上,但阿力在對自己所扮演的人物揣摩後,臨時要求導演加上了這個戲份。
短劇《危險關係》拍攝現場
彼時,拍攝地秦皇島已是深秋,工作人員擔心水太涼,想給阿力換上溫水,卻被他一口回絕:
「冷水才能更好地感受人物情緒。」
對當下的阿力而言,流量固然重要,可卻不是最重要的。
自己的作品能否給觀看者帶來情感共鳴,是他時刻用來衡量內容的準則。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永遠都是影片中的質感與情感,以及自己對於角色的理解。
但是毋庸置疑,如今的阿力,開始被更多人看到。也距離自己13歲的夢,更近一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