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乾貨滿滿,福利多多,請勿溜號兒
奇妙彩蛋
不知你看到這張硅藻科學藝術攝影作品時會不會像我一樣怦然心動?而且不僅僅是因為它令人驚嘆的美麗。
這張照片其實是Klasus Kemp博士在2014年發表的,但是我在2019年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展出的「器服物佩好無疆」阿富汗展上卻看到了幾乎完美呼應的海報設計。
這兩部作品都非常打動我,很難說清是中亞千年文物首飾(這批阿富汗文物甚至還與中國頗有淵源)激發了16歲就痴迷於硅藻並致力一生研究的英國生物學家的靈感,還是科學藝術攝影激發了博物館海報設計師的創作靈感?
也許都不是,也沒有答案,而且追究起來確實也毫無意義。唯一重要的是,這一切組合在一起,是否給了你我啟示呢?藝術與科學究竟有多少難捨難分之處呢?它們究竟又離我們的生活是近是遠呢?
藝術和科學,從來都是對人之基本生存來說「最沒用」的,但正是它們,才讓我們成為人。量子物理學家Savas(紀錄片《粒子狂熱》)
這讓我不得不想起逝世一百多年的恩斯特·海克爾(Ernst Haeckel)那些古老卻堪稱藝術作品的生物研究手稿。(以下圖片均為高清尺寸,可點開放大查看,不再贅述)
這些製圖全部以科學的名義而非藝術,雖然那幅最著名的安娜塞絲霞水母(Desmonema annasethe)借鑑了當時剛去世的夫人的秀髮,並以她的名字Anna Sethe命名。
恩斯特·海克爾《自然界的藝術形態》
The Art and Science of Ernst Haeckel
進而我又想到公眾號曾推送的《從鑲嵌摺紙到建築藝術》,以及荷蘭現代建築之父貝爾拉格(Hendrik P. Berlage)的一組受恩斯特·海克爾《自然界的藝術形態》影響的設計。貝爾拉格提倡建築師除了建築設計還應參與到室內設計中,如家具、燈飾、地毯設計等。這組裝飾設計水彩畫即基於這一理念,每張都引用了海克爾書中的圖例。如果看不清微生物圖例可以點開圖片放大看細節!你能看出這些出色的室內設計元素與海克爾所繪微生物之間的聯繫嗎?
彩色玻璃
彩色玻璃
牆磚圖案
油氈圖案
紀念章
珠寶首飾
油氈圖案
平面裝飾
彩陶盤
地磚圖案
鐵藝窗飾
吊燈
木雕
鑲嵌地板
蕾絲
壁紙圖案
牆飾圖案
如需恩斯特·海克爾的《自然界的藝術形態》(德文超清彩色版、英文黑白版)和《宇宙之謎》(中文版),以及英文版《微生物大百科》、《科學家在做什麼》、《神奇的科學》等連結請私信發送1a,僅供交流,請支持正版。註:《自然界的藝術形態》是Art Forms in Nature中文版,與The Art and Science of Ernst Haeckel是兩本不同的書,後者補充了更多珍貴手稿和內容(國內引進版非常昂貴,適合骨灰粉,暫無電子版)。
喜歡請關注、轉發、點在看
視頻圖文
在這個出生過約1080億人的地球上,我們渺小如微塵。而在那些不被人類察覺的角落還有無數更加微小的生命,它們似乎悄無聲息但卻對這個星球以及人類產生巨大影響。穿越時間的長河:它們可以在活著時為人類提供賴以生存的氧氣,並在死後數萬年為人類工業生產給予幫助;它們可以在幾百年前奪去歐洲三分之一人的生命,又在那之後五百年後間接帶來唯物主義思潮;它們可以啟發當代商業巨人的經營理念、扮演科幻小說原型,還可以成為科學藝術家和珠寶設計師的靈感來源。這就是它們——也許彼時「隱生」而此時卻肆虐全球令人膽寒......巨大的能量皆發源於無聲的蘊積。所以請敬畏吧——敬畏一切在世界面前渺小卻生生不息、繁衍跳動的生命!
自然奇觀 The Wonders of Nature (DK)
第二集 微生物
微生物是那些人眼無法觀察到的微小生物(非嚴格定義),大體包括細菌、病毒、真菌、顯微藻類、原生生物等。以下根據書中文字整理了更多文化知識
顆石藻雖然極小,卻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微生物之一
可以說粉筆是由顆石藻化石製成的,太空中可以看到它們將大海染成奶白色
巨藻每天生長60cm,最終可達45m,因含氣球結構可浮在海面曬太陽
很多牙膏、香波、布丁含巨藻提取物,「巨藻林」是魚、章魚、海獺的樂園
地球上1/3的氧氣由硅藻製造,它們死後沉積1-2萬年成為硅藻土
Klaus Kemp一生都貢獻在硅藻研究和擺拍上,影片Diatomist講的就是他。請務必點擊下圖放大看細節,暫時忘記它們是硅藻吧!
夜光藻是一種有「小鞭子」的近球形單細胞生物,它受到外界刺激會發光
雖然它有個浪漫的名字「藍眼淚」,卻會引起危害很大的「赤潮」
大多數放射蟲具有對稱的矽質結構,不僅美得像玻璃,成分也與之相似
動物學家、哲學家恩斯特·海克爾大力研究放射蟲,這還啟發了他的藝術天賦。因為篇幅有限這裡縮小了手稿,你可以在必應國際版輸入Ernst Haeckel,搜索欣賞更多高清大圖。
恩格斯、列寧、毛澤東、魯迅對他的自然科學哲學專著《宇宙之謎》評價很高
星砂是海洋中的有孔蟲死後軀殼被衝至沙灘,因外形像星星而得名
位於巴哈馬群島哈勃島的粉色沙灘,由當地一種有孔蟲形成
綠藻因含葉綠素而呈綠色,它能像植物一樣進行光合作用
樹懶自身有保護色,身上的綠藻使其變綠,這樣躲在樹林裡很難被發現
阿米巴蟲會改變形狀,又名變形蟲,可侵入人體和動物引起疾病
日本經營之父稻盛和夫,受阿米巴蟲啟發獨創了「阿米巴經營」機制
毒菌(毒蘑菇)的紅白花紋代表劇毒,它不是動植物,而是和蘑菇同屬於真菌
蘑菇的菌絲深入地下,長成一圈的「蘑菇圈」曾被認為是精靈顯靈的地方
地衣是真菌和綠藻的複合體,兩者互賴互惠,充滿偉大的共享精神
銀灰色的馴鹿地衣是馴鹿的冬季美食,其繁殖孢子為亮紅色
橈足類為小型甲殼動物,在海洋等水域浮遊與寄生
有一種橈足類寄生在「格陵蘭睡鯊」的眼球上
橈足類有一隻眼睛長在頭正中,像不像古希臘神話中的獨眼巨人?
水熊蟲又叫「苔蘚小豬」,它是地球上已知生命力最頑強的生物
它能在高低溫/真空/輻射下生存,脫水假死吸水重生,可在外太空無防護生存
水熊蟲與科幻小說《三體》中的三體人如出一轍,它是否給了作者靈感呢?
本集完,敬請期待下集《植物》
相關文章
高清圖片來源網絡搜索或博物館公開資源
版權歸原作者,請勿商用,謝謝!
如需本書英文原版連結請私信發送b001
僅供交流,請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