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揭秘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香港11月18日電 題:揭秘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中新社記者 劉辰瑤

3999塊曲面鋁合金「琉璃瓦」、約7000塊波浪形天花單元件、1:3斜度的整面牆體……在一層薄薄的綠紗下,七層樓高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對岸中銀大廈、國際金融中心遙相呼應。這座傳統文化與現代風格結合的香港新地標18日在西九文化區維港畔舉行大樓結構平頂(封頂)儀式。

2017年6月29日,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見證下,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兼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張建宗與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籤署《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協議》。2019年4月,該項目主體結構工程正式開始動工。

11月18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結構竣工儀式在大樓工地舉行。 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回首一年半的施工建設,該項目負責人、中國建築工程(香港)有限公司房屋工程部助理總經理王勇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最難的,要數實現設計師的構想。

作為北京故宮博物院在境外的首個故宮項目,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由香港頂級華人建築設計大師嚴迅奇操刀,其代表作香港會展中心、雲南省博物館等均為典型的現代風格建築。此番設計故宮項目的匠心,是反映和尊重香港當代都市文化的同時,體現中國傳統視藝文化及傳統空間文化。

圖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入口大門模型。 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從外部來看,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外觀「上寬下聚、頂虛底實」,形似中國古代的鼎。王勇介紹稱,由於上寬下聚是一個斜牆的結構,且最大斜牆的斜度達到了1:3,需要大型的組合結構柱來實現。「組合結構柱其中有4層的懸挑結構,最大的懸臂長度達到了14.6米,整個構建鋼結構最大的構件可以達到12噸,需要4組工人連續燒焊12個小時才能完成。」

內部空間方面,則是汲取北京紫禁城中軸空間平面遞進的靈感,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打造成中庭空間垂直遞進的內部結構。逾萬塊三維曲面帶孔鋁板鋪滿建築天花與外牆,王勇告訴記者,項目全面應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術,可以說,每一塊曲面鋁板都有建築信息模型,再輔助以3D雷射掃描儀,儘管內部裝飾尚未完工,但在每一個施工者眼中,這個建築是「可視化」的,也是科技化的。

圖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模型。 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2019年4月,我第一天來的時候這裡還是很大的地窟,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看到如今的規模,我感到很開心也很榮幸參與這個項目。」項目地盤管工丘柏森告訴記者,比起自己以前參與的私人住宅工程,博物館的清水斜面結構施工起來難度很大,再加上今年夏天疫情下作業異常辛苦,這個項目讓自己格外難忘。

參與安裝玻璃幕牆的工人徐勇良與記者分享了看到項目封頂那一刻的感動,比起建設中的攻堅克難,他更欣喜於自己幼年曾與父母、妹妹參觀北京故宮看到的展品有朝一日能在香港重現。「因為在香港都是高樓林立,很少見到比較古老的東西,小時候感覺特別感動,回到香港一直沒有機會再看,所以現在有機會參與故宮(項目)建設,以後我的孩子再來這裡的時候也能找回那種感動,過去的歷史特別感動,我和我工友都有這種感覺。」徐勇良已與工友約定好,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式落成後,要一起帶上家人來參觀。

「我相信將來建成之後也會非常的壯觀,非常的震撼,會成為一個香港旗艦的文化品牌。」站在項目模型旁的王勇會心一笑。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封頂後,將進入機電安裝等施工高峰期,並有望在2022年中旬投入使用。屆時,等待七百萬香港市民及上千萬海外遊客的,還有港版的朱扉金釘、九龍吐水、金水橋、故宮紅,以及紫禁城這座融合了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的600歲宮殿在中西文化碰撞下的新魅力。(完)

相關焦點

  • 上新了,故宮!揭秘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智慧」建造密碼
    揭秘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智慧」建造密碼 2020-11-19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香港視角演繹故宮文化
    北有北京故宮博物院。雕梁畫棟,堆金彩畫,稀世珍寶,匠人工藝……紫禁城見證六百年歲月流轉,故宮博物院沉澱九十五載寒來暑往,故宮文化凝聚五千年華夏文明之美。南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西眺大嶼,南望港島,上寬下窄,中西合璧……西九龍文化區緊鄰維港,故宮文化博物館2022年預計啟幕,將故宮文化繼往開來,承先啟後。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結構竣工
    11月18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結構竣工儀式在大樓工地舉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是香港西九龍文化區管理局與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合作項目,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資35億港元興建,2018年5月28日奠基動工,計劃於2022年年中對外開放。
  • 香港將興建故宮文化博物館 豐富香港文化生活
    國家主席習近平29日下午在香港西九文化區出席《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協議》籤署儀式。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陪同下,習近平見證了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兼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張建宗與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籤署《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協議》。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封頂(香江在線)
    11月下旬,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大樓主體結構封頂儀式。薄薄的綠紗下,這座承載著文化互鑑之美的香港新地標雛形初現,既傳統又現代,既厚重又簡約,將為維多利亞港畔增添一分亮麗色彩。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主體結構封頂
    人民網香港11月18日電(記者 陳然)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和香港西九龍文化區管理局合作推動的文化項目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18日舉行大樓主體結構封頂儀式。這座糅合傳統與現代藝術風格的建築佇立於維多利亞港畔,為西九龍文化區更添一分矚目色彩。
  • 每周聽香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計劃2022年中對外開放!
    博物館預計於2022年中開幕,屆時有約800件文物從北京故宮博物院運抵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主席陳智思介紹,目前,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就展品清單的商討已經完成,策展團隊已經挑選了故宮約800件文物,準備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展覽中展出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結構竣工 計劃2022年開幕
    中新社香港11月18日電 (記者 劉辰瑤)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18日宣布,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結構竣工,標誌著這座世界級博物館及香港重要的文化機構邁向另一個裡程碑。圖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博士介紹博物館情況。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主體結構竣工 計劃2022年中開幕
    11月18日電(記者劉明洋、丁梓懿)位於維多利亞港沿岸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主體結構18日正式竣工。博物館預計將於2022年中開幕,屆時將有約800件文物從北京故宮博物院運抵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結構竣工儀式當日在博物館所在的西九文化區舉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主席陳智思等出席儀式。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定位是一座世界級的中國文化藝術博物館。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項目舉行主體結構封頂儀式 預計2021年底完工
    18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項目舉行主體結構封頂儀式。主辦方介紹,項目封頂後還將進行內部建設裝修等工程,預計2021年底完工。封頂儀式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項目工地舉行。主辦方介紹,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項目於2017年6月29日由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行合作協議籤署儀式,標誌項目正式啟動。項目由中建集團旗下中海集團負責承建,歷經三年多的建設迎來了封頂的重要時刻。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博士表示,現在正在進行機電設施設備安裝工程,包括發電機、機電裝置等的安裝工作。
  • 香港博物館:「文化之都」因你更自信
    曾頂著「文化沙漠」帽子的香港,如今在中西文化融合中呈現出別具一格的文化魅力。香港的博物館文化,不僅有傳統韻味,更包羅萬象,薈萃城市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今年7月,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見證下,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與故宮博物院正式籤訂合作協議,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興建在即。這也令香港種類繁多、大小各異的博物館再次成為焦點。
  • 北京警方證實香港一博物館展品在故宮失竊
    新華網北京5月10日電(記者盧國強)北京警方10日證實,北京故宮博物院發生部分展品失竊事件。據警方通報,5月9日,北京警方接報稱,香港某博物館在故宮博物院臨時展出的部分展品失竊。經初步調查,丟失物品為該博物館在故宮博物院臨時展點內展覽的現代工藝品。目前,警方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 800故宮國寶要來香港啦!全港一起穿越千年,期待ing~
    18日,位於西九文化區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大樓結構竣工儀式。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致辭表示,作為這個大型文化項目的構思者和推動者,對於項目由夢想和幻想逐步變成現實感到無比興奮。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結構竣工儀式致辭。
  • 香港文化博物館
    香港文化博物館位於沙田文林路一號,是香港一所綜合博物館,內容涵蓋歷史、藝術及文化各範疇。博物館的設計是採用中國傳統的四合院布局,並揉合現代建築技巧,極具特色。建築物以中 軸線為中心,左右對稱平衡,蓋以中國式瓦頂,各展覽廳由遊廊連接。全館樓高5層,總面積達28,500平方米,其中設有12個展覽廳。除了六個定期更新的專題展覽外,博物館內有六個常設展覽廳,為介紹及保存粵劇、新界文化歷史及中國文化等作出貢獻。
  • 香港國際博物館日推出網上活動 鼓勵市民「宅家」感受文化氛圍
    新華社香港5月16日電(記者丁梓懿)為響應即將到來的國際博物館日,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16日及17日舉行「2020香港國際博物館日」活動。約40間博物館、文化場地和文博單位舉辦網上活動,鼓勵市民在家感受博物館氛圍。
  • 地區文化 | 瀋陽故宮參加中囯博物館海報設計年度推介活動
    地區文化 | 瀋陽故宮參加中囯博物館海報設計年度推介活動 2020-12-15 16: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香港西九文化區打造多元文化交流平臺
    坐落在維多利亞港旁的西九文化區,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文化項目之一,規劃有23公頃公共空間及兩公里海濱長廊,設立各種文藝設施,正逐漸發展為文化交流重鎮。該區規劃源自1998年,香港特區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提出,在西九龍填海區興建一系列世界級文化設施。歷經多年討論,相關工程獲一次性撥款216億港元,並於2013年動工。今年1月和6月,區內戲曲中心、自由空間等先後投入運營。
  • 臺北故宮要改名「華夏文物博物館」?故宮前院長馮明珠:自毀招牌
    國立故宮博物院傳將因應政院組織改造,改隸屬於文化部,因此鬧得沸沸揚揚,外界更流傳故宮將更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一說。對此,故宮前院長馮明珠於臉書貼文表示,自己反對故宮納入文化部,並指若真更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更是愚不可及、自毀招牌。
  • 靳東張子楓揭秘故宮國寶
    12月6日晚,《國家寶藏》第三季首期節目來到了故宮博物院,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金嵌珍珠天球儀和午門三件國寶亮相,靳東、張子楓帶領觀眾感受紫禁城的脈搏。這不是故宮第一次亮相《國家寶藏》。從第一季的《千裡江山圖》、瓷母(各種釉彩大瓶)、石鼓,到第二季的樣式雷建築燙樣、李白草書《上陽臺帖》、金甌永固杯,再到第三季開播的首站,故宮帶給觀眾的震撼不言而喻。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也將在這一季中精彩亮相,揭秘的是金杖、青銅縱目面具、一號青銅神樹的前世今生。
  • 我國最有名的五座博物館,故宮博物館上榜,第一名實至名歸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璀璨的歷史文化。在數千年的時間長河中,我們的祖先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精神和物質財富。無論是《道德經》、《史記》等文化著作,還是京杭大運河、萬裡長城等宏偉建築,都給我們祖祖輩輩的驕傲所在。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歷史,來探討一下中國最有名的5座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