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一(爸媽進化論主筆)
俗話說:三觀不同,不必強融。
而我也想說:經濟基礎不同,不必強融。
最近在追劇《親愛的自己》,實在是忍不住想要吐槽劇中的「雨薇媽」——張芝芝。
張芝芝和丈夫劉洋家境普通、收入一般,為了能讓女兒接受最好的教育,跟最優秀的同齡人一起長大,不惜花錢找關係把女兒送進了一所「名牌」幼兒園,故事也因此拉開序幕。
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為了不讓女兒雨薇受同學排擠,張芝芝渴望成為精英媽媽圈的一員,在她的眼裡,精英媽媽們就是行事標準,他們的孩子也都是小精英。
能跟小精英做同學、朋友,時間久了耳濡目染,她的女兒自然也是精英。
因為第一次開會遲到得罪了「家長頭」苗苗媽被踢出群,就半夜起來給各位媽媽們製作餅乾拉攏關係。
而自己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家世,便拿丈夫的上海交大學歷與苗苗媽套近乎,卻慘遭打臉,人家外公以前是交大的校董,對丈夫的學歷滿臉不屑。
後來因為自己自告奮勇做派對策劃案,有了參加媽媽聚會的機會。
別的媽媽出入都是開著豪車,穿著名牌。
而她連幾十塊錢的打車費都不捨得花,卻不得不硬著頭皮參加土豪媽媽圈的下午茶。
5個人的下午茶一共消費1935元,人均387元,僅僅一小塊蛋糕一杯咖啡,真是貧窮限制了想像。
下午茶,對太太們而言只是消遣,對普通家庭的芝芝而言卻是奢侈。
要知道她平時100多的衣服都不捨得買,貼身背的包包才50多塊錢。
我並不認為其他媽媽們在炫富,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下午茶真的只是簡簡單單的一頓茶水,根本上升不到金錢危機的地位。
這樣鞍前馬後的付出換來的並不是別人的尊重,在他們眼裡張芝芝依然只是個配角,是個雜工。
有網友說,剛開始張芝芝的虛榮也許是為了女兒,但是慢慢的就演變成了滿足自己的自尊心和面子。
籌辦派對時候,土豪媽媽們建議芝芝換換穿衣風格,穿點有質感的衣服。
無奈之下她不得不向朋友借衣服鞋子包包充門面,甚至編造丈夫的學歷職位。
這不禁讓我想起莫泊桑的《項鍊》:一時的虛榮換來一世的苟且。
有人說她是低配版的顧佳,可實際她和顧佳差的遠了,顧佳的經濟條件最起碼還和土豪沾邊,而且自身實力也不差,也算是見過世面的小富婆,有著自己的三觀和話語權。
與其說顧佳是想加入「太太圈」,倒不如說是在利用「太太圈」成全自己。
而張芝芝更多的是淪為土豪媽媽圈的附庸者。
忙於應付媽媽圈,不得不把女兒扔給婆婆照看,這種硬往上湊的樣子更是遭到丈夫的不滿甚至厭惡,自己卻依然是圈外人。
人們常說:"當肩膀不一般齊時,是不可以做朋友的。"只有資源平等,才能獲取等價的交換。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富人有富人的圈子,窮人有窮人的圈子,圈子不同,不必強融,為難別人,作賤自己,何苦?
跪著的媽媽,養不出有底氣的女兒
劇中的雨薇媽媽,是屬於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很多人的「討好型人格」,是因為心底的善良。
但委屈自己的善良,在別人眼中可能只是卑微的討好,而你只是成為了可以任意欺負的對象。
張芝芝被婆婆催生兒子,明明自己可以做主拒絕,卻一邊尋求老公意見,一邊讓朋友幫忙勸退婆婆。
秦嵐都已經放話:女人的子宮自己做主。
而芝芝卻還在唯唯諾諾,婆命難違,真是太不爭氣了。
被婆婆逼著喝送子湯,被老公呵斥忽視,在土豪圈裡活得小心翼翼。
自己都不把自己當回事,就別指望別人把你當回事。
女兒的幼兒園同學豆豆因為性格多動,喜歡調皮欺負小朋友,其他家長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決定寫聯名信給園方要求勸退豆豆。
雨薇媽媽雖然不贊成,於心不忍,但為了不得罪「土豪圈」還是在勸退書上簽了字,在她的心裡,有錢就代表話語權,權貴惹不起。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卑微的媽媽怎麼能培養出昂首挺胸的女兒?
《三十而已》中也出現過同樣的一幕,而顧佳的處理方式才是值得每位媽媽借鑑。
面對讓患有癲癇的楠楠強制退校的時候,顧佳挺身而出為楠楠打抱不平,並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教育兒子不要歧視弱勢群體。
至今都記得顧佳發往家長群的那段話:
我是許子言的媽媽,我想代表我們全家表態:我們願意楠楠留下來,我的孩子也願意和他同班上課。癲癇只是一種神經性疾病,沒有傳染性,不具攻擊性。因為自己的孩子被發病情形嚇哭,就剝奪另一個孩子接受正常教育的資格,這種歧視觀念不應該從幼兒園時期就植入到孩子們單純的心靈,這比任何負面影響都消極。
如果最終楠楠被強退,我們也不會把自己的孩子交給這種育人理念的幼兒園。
面對不公平,顧佳不卑不亢的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並沒有遭到其他家長的排斥,反而獲得了大多數人的尊重和支持。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和榜樣。
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自己就要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耀眼的榮耀不是自己找上門的,需要你比其他人留更多的汗水來換;讚揚的掌聲也不是自拍的,需要有更好的成就來取得。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這世界上最失敗的父母就是把所有希望寄託給下一代。
無論是給女兒報早教班還是上名牌幼兒園,張芝芝都秉承著自己的「女兒要富養」的理念。
而真正的富養,不是物質條件上的極盡滿足,而是心靈或精神上的滋養,是建立在父母理解孩子基礎上的一種情感聯接。
而成不成為精英不是看是不是越早接觸精英圈,而是看父母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方向,還有通過孩子自己後天的努力才行。
中國有句老話「打鐵還需自身硬」。
想要讓孩子成為精英,就要先看看自己是不是精英,如果不是,是不是需要先從改變自己開始?
有研究表明,大多數的女兒都會把自己的媽媽當作仿照對象,僅僅在日常生活的接觸中,媽媽就能夠在生活的許多方面影響著女兒。
在某種意義上,媽媽決定著女孩將來會成長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有了女兒雨薇之後,張芝芝全身心撲到雨薇的教育上,撲到這個家裡,讓劉洋好好工作、發展。
張芝芝把錢都用在雨薇身上,為雨薇轉幼兒園花錢毫不心疼,為了雨薇能夠跨入精英圈,花了不少冤枉錢。
可是她卻不捨得在自己身上花錢,說白了就是不懂得愛護自己,閨蜜顧曉菱雖然花錢,但是有一句話說的十分正確:女人要懂得投資自己。
其實劉洋是希望張芝芝在經濟允許的範圍內打扮自己的。
當她穿著從顧曉菱那裡借來的衣服後,劉洋看她的眼神都不一樣了,誰不希望自己的老婆貌美如花?
當了父母之後,請別辜負自己的夢,活得失去自我。
知乎上有個提問:有個特別酷的媽媽是種什麼體驗?
其中有個回答特別贊:
她工作認真,事業不差,熱愛學習。我中考同一天,我媽在考英語;她一個人做攻略出去玩,還愛給我寄明信片;她硬筆字寫得好看,喜歡寫小詩,還酷愛攝影,經常背著單反和三腳架開溜。
言語間充滿對母親的崇拜與驕傲。
最好的家庭教育應該就是這樣:父母和孩子一起奔跑,一起超越,成就更好的自己。
女孩子們要自立自強。不要刻意去巴結別人,不要委屈了自己,要換一種方式強大自己,化被動為主動。
不去刻意巴結一個人,用時間去完善自己,完善你的能力,待到時機成熟時,會有一大批的朋友任你選擇。
用人情做出來的朋友只是暫時的,用人格魅力吸引來的朋友才能長久下去。
與其追逐一隻蝶,不如自己開成一朵花;與其追逐一匹馬,不如自己成為一片草原。
作者簡介:周一,富書專欄作者,富書親子寫作營學員,目前全職帶娃,平常喜歡看各類公眾號文章,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