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文化綿長久遠、神秘而燦爛,可坐享天成,亦可以行卒而生;可無為逍遙,更因刀劍而存。進退之間,死生契闊。
——題記
大浪淘沙,浪淘何物,清江河畔,碧波翻滾,歲月,猶如這奔騰不息的清江河,在這條河流裡,流淌著巴人的年少情深、凌雲壯志、還有一生的喜樂與哀愁。
本只想撬開歷史的間隙看看究竟,卻沒有想到自己掉進了思緒的深淵。
美麗而壯闊的清江,一路挽攬百川千溪,衝擊出數萬平方公裡的山川平壩,孕育了古老的土家巴人,乘船沿著清江溯遊而上,感受巴人廩君當年的壯舉;他把一個部落發展成一個龐大的民族,遷徙式的生活,並非是他們的追求,而是在過程中的磨礪;為了民族,為了子民,他射殺鹽水女神,定居夷城(現今恩施),而八百裡清江便成了他們生存的家園。
流水潺潺,河畔是花朵帶著初夏的味道。
清江孕育了最初的巴人,成就了後來的土家族人;保存了當年的巴人文化,也塑造了許多的民族英雄;初夏時分,這漫山遍野的的花朵點染出一幅五彩斑斕的精緻。恍惚之中,我仿佛看到了民族勇士巴蔓子,正踏著初夏的雲朵,邁著厚重的步伐,緩緩向我們走來。
他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巴國一夜的恬靜,三座城池的重力,「寧舍頭顱不舍城」的魄力。
然一個頭顱不單單只是一個人的信譽,而是一個美麗民族的魅力。無論用多麼華麗的語言來歌頌他,都只會在他面前大為遜色。巴蔓子,我們的民族英雄,你不單是巴國的「救星」,更是巴人歷史長河中的耀斑。
古老的巴人,對自然界的神秘力量既依賴又敬畏,認為萬物皆有神靈,因此在建造房屋之時,決不開山鑿石,多是依山而建、傍水而居,輔以木之高低,建成簷角高翹、曲廊盤繞的吊腳樓,用木頭、樹皮和稻草搭建,有的立在巖石上,有的建在樹上,房前屋後竹林芭蕉簇擁,與周圍的環境渾然一體,晌午時分,幾許炊煙嫋嫋升起。
古代巴人生性豪爽,自古就有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習俗,酒是用土法子釀製的包穀酒,原汁原味、口感綿長,清香沁人心脾,喝酒時雙手端碗表示尊敬、一飲而盡表示誠意、碗口向下舉過頭頂表示毫無保留,用力摔在地上把碗摔碎意為歲歲(碎碎)平安,「摔碗酒」之名由此而來。
酒過半酣,巴人愈顯示神採飛揚,喜歡載歌載舞,所跳舞蹈乃是自編自演,山歌對唱、土家擺手舞、撒爾嗬最是廣為流傳,代代相傳已有千餘年歷史。
古巴人更是天生的戰神,古老神秘的民族帶著他獨有的色彩,在一場又一場的戰役中取得勝利,他們唱著戰歌,跳著戰舞,為自己的民族吶喊,為勝利助威。
走進古巴人的部落就如同走進了歷史,走進了夢中那個遙遠的巴國,巴山民歌餘音嫋嫋,迴蕩在山谷中,韻味悠長。
文字的緘默,掩蓋著眾生所要尋找的千年之寶。
這本身就是一個布滿迷藏的遊戲,與你心照不宣;古巴人文化,我們最好的寶藏,值得我們一生去追尋。
你是一個部落、一個村莊、一群人,是一座城池、一個王國、一條流域,一隻接一隻飛越上空的雄鷹。
你就是你,這個世界唯一的存在;孕育文明的古老民族,土家人的驕傲。
註:部分圖片源於網絡,如侵聯繫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