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一位同事懷孕了,有一次趕上單位回來一大堆的辦公用品,她就幫著搬了幾個箱子。結果不知道是累著了,還是使大勁了,她突然肚子痛,去了醫院一檢查,居然有點見紅了。
醫生建議在家靜養觀察,她每天在家躺著特別沒有安全感,左思右想不知道肚子裡的寶寶是什麼情況。於是就採取了一個她認為最直接有效的辦法:每周要去醫院拍一次B超,看看胎寶寶咋樣?
但到了醫院醫生並沒有接待,而且告訴她,B超可是不能經常拍,對孕媽媽和胎寶寶都是有影響的,尤其是在孕早期。並且拿出之前的案例給她看,有些孕媽因為經常做B超,反而痛失寶寶。這讓同事背後一涼,自己這是在害寶寶啊!
整個孕期B超檢查次數
《戒了吧,焦慮症》一書中提到:新生兒缺陷率僅為4%-6%,現代醫學已經祖國發達,只要定期孕檢,絕大多數缺陷都會被提前發現。
當我們懷孕後,就要開始定期地做孕檢了。最一開始大部分人是通過驗孕試紙或者驗孕棒來檢測,然後就會去醫院抽血做進一步的肯定。當然,大部分孕媽媽也會選擇做一次B超來進行確認,這就是懷孕後的第一次B超檢查,可以確認是否為宮內妊娠。
第二次B超檢查,孕10-14周。檢查目的是確定懷的是單胎還是多胎,並可以測量胎兒頭圍。這個階段做檢查能得到的胎兒B超指標誤差較小,便於核對孕齡。
第三次B超檢查,孕20-24周。此時可以清楚地看出胎兒的組織器官發育,能夠進一步確認胎寶寶是否存在生長異常等問題。
第四次B超檢查,孕28-32周。查看胎寶寶生長狀況,位置及羊水量。
第五次B超檢查,孕37-40周。檢查目的是為了確定胎位,胎兒大小,胎盤成熟度,有無臍帶纏頸等情況,進行臨產前的最後評估。
由此可見,在正常妊娠情況下,孕期B超檢查不應該超過五-六次。但如果醫生要求的情況下,孕婦還是得聽醫生的。
有些孕媽會比較困惑:不是做的越多越能看清楚胎寶寶的生長狀況嗎?回答是否定的。
孕期經常做B超,有無危害?
國外專家根據實驗證明,B超可能對女胎寶寶的卵巢有影響,有可能會影響將來卵巢所承擔的生育和調節月經的功能。
在懷孕兩個月以內,如果做B超檢查過多的話,會使胚胎細胞分裂和胎兒腦部發育受到影響,所以孕早期儘量少做B超。
孕早期一般是不建議孕媽媽頻繁做B超檢查的,而特殊情況除外。比如懷孕早期Y道流血者需要做B超檢查,以確定胚胎是否存活,能否繼續妊娠,有無異常妊娠等。
因此,凡事都有個度,即使是為了確認胎寶寶的生長狀況,也不可像文章開始提到的那位孕媽媽一樣,如此頻繁的做檢查。這裡還要一類檢查,孕期是一定要避免做的。
孕期做不得的放射檢查
在懷孕後,身體但凡有點不舒服,孕媽媽整個人乃至整個家庭都會變得很緊張。焦慮的心態都可以理解,但依然要理性的,科學的進行必要的檢查,莫不可不加篩選的做一些非常不必要的檢查。
★ X線檢查
X線屬於一種電磁波,正常人偶爾做一次X線是對身體健康沒啥影響的。但是孕媽媽及胎寶寶對放射線高度敏感,即使是明顯低於正常人可以耐受的放射劑量,也會造成母體和胎兒的損害。
準媽媽懷孕前三個月內接觸放射線的話,可能會引起胎兒腦積水、小頭畸形或造血系統缺陷,顱骨缺陷等嚴重後果。
★ CT檢查
CT是利用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和橫斷層投照方式,將X線穿透人體每個軸承的組織。它具有很高的密度解析度,要比普通的X線強100倍。所以做一次CT檢查受到的X線照射,要比X光檢查大得多,對人體的危害也大得多。
孕媽媽對這種檢查的地方也應該是敬而遠之,如果是因為身體疾病,必須要進行這類檢查。要嚴格控制檢查位置,避開敏感部位(胚胎或胎兒位置),孕媽媽需要在腹部做好預防X射線的裝置,儘量減少和避免胎兒畸形的發生。
★ 輻射
這裡就涉及到一個輻射的問題,記得有一段時間,只要一懷孕,大家準備的第一件孕期單品,一定是:防輻射服。但後來又有人說穿著沒用,如果輻射進到防輻射服裡面更加糟糕。雖不是無稽之談,但防輻射服還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長時間面對電腦工作的孕媽媽。
有研究報告指出,孕早期的女性如果每周在電腦前工作的時間超過20個小時,流產的機率會增加80%。
這讓我想起了在電視臺工作的鄰居,每天都要面對數量龐大的電腦電視進行工作,即使懷孕也不例外。結果懷孕三次都沒保住寶寶,最後一次懷孕後即使一直臥床,還是沒保住孩子。醫生說應該是造成習慣性流產,想要寶寶很難了。
因此,如果懷孕了,孕媽媽應該暫時離開電腦電視等工作崗位,尤其是在懷孕的前三個月,是胎兒的形成期。家庭也是輻射較為集中存在的地方,比如吹風機、電腦、微波爐、手機等,都應該減少使用,或者是穿著防輻射服。
枕邊育兒寄語:
懷孕時的不舒服,經歷過得女性都明白,但我們應該相信寶寶。只要定期按時做產檢,就能及早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你在整個孕期,做了多少次B超檢查呢?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孕期B超「翻盤」是為哪般?導致看錯的原因有幾條,你佔了幾條
B超單上顯示4個字,表示孕媽拿到「順產通行證」,偷著樂就行了
孕期這兩個B超檢查能不能省一回?醫生:一次比一次重要,別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