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都講究科學,反對迷信。對於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一般都是持懷疑態度。就拿國外通過星座預測一個人的命運,許多人也是將信將疑。但是在國外有一件事情卻讓許多人深信不疑,那就是9月、10月出生的孩子普遍比較聰明一些,長大之後也更容易取得成就。
就拿美國的橄欖球運動員舉例,在美國橄欖球運動非常流行,因此也培養出了許多優秀的橄欖球運動員。這些橄欖球運動員來自全國各個州,年齡不同,性格迥異。但是這些優秀的橄欖球運動員都有一個地方很相似,那就是這些運動員出生的月份多數都是9月和10月。而且這些運動員從小就特別聰明,身體也比同齡人強壯,這個現象用科學如何解釋呢?
原來在國外9月份10月份出生的孩子,入學的時間比其他孩子要晚一些。這樣一來這些孩子比同時期入學的學生無論是大腦發育還是身體發育都要好。這群孩子從一入學開始就佔據了體力與腦力的優勢,贏在了起跑線。做一個形象的比較,一個9歲的孩子身體與智力肯定要強於7歲的孩子,所以在各方面表現得要比7歲的孩子更優秀。
這也就是為什麼這些優秀的橄欖球運動員多數都出生在9月10月份的原因。其實不光是橄欖球運動員,其它的一些行業中的優秀人員很多出生月份也是9月10月。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過早地培養孩子不一定是什麼好事,要等到合適的年齡再給孩子灌輸知識才是最佳選擇。
在中國有許多家長望子成龍,開始了揠苗助長式的培訓。孩子幾歲就強行命令孩子背英語,學鋼琴,其實這樣做反而適得其反。因為孩子這樣小大腦還沒有發育完全,記憶力較年齡大的孩子也差很多。如果強行逼孩子學過多的知識,反而會引起反感,將來會造成厭學情緒。再者說來,真正的人才不是被逼出來的,而是靠自身的悟性,硬逼孩子去做不願做的事情最終只能讓自己的孩子以後碌碌無為。就像古代的傷仲永,從小特別聰明,家長為了賺錢讓他寫詩,最後由於不思進取長大之後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
在一些發達國家培養孩子的方式和中國有區別,這些國家培養孩子不急於求成,而是穩中求勝。就拿德國來說,在德國很少能遇到針對兒童的培訓班,如果你的孩子在德國6歲的時候想要找一個培訓班,那你可能要找很久。因為德國人認為孩子在小時候正是玩的時候,這個時候不需要學太多的東西,開心最好。等孩子大一些了再去學一些知識,孩子能更好的記憶並且運用。也許你覺得這樣會浪費孩子年幼的時光,不容易培養出人才。但是德國出了很多科學家,也獲得了許多諾貝爾獎,這也側面證明了培養孩子不能急於求成,否則培養不出天才,反而容易培養出蠢才。
如果德國的例子還不能震撼你,那下面我們來說說猶太人。猶太人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猶太人人口不多,但卻出了許多諾貝爾獎,還有科學家,商業富豪。我們不得不承認猶太人是比較優秀的,那麼優秀的猶太人又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呢?
和德國類似猶太人培養孩子也不急於求成,也是穩中求勝的思維。猶太人小時候一般不會給孩子去報神童培訓班之類的,因為猶太人知道孩子年齡還小,心智尚未成熟如何培訓也是一個孩子。於是猶太人就讓小孩子開開心心的玩,平時注意的是品德教育而不是強硬地灌輸知識。
猶太的小孩這樣輕鬆,那又是如何取得這樣大的成就的呢?這就和猶太人的獨特教學制度有關,通常其他的國家上完高中之後直接升大學。而猶太人不同,猶太人上完高中之後直接去當兵,按照約定俗成的習慣猶太人要當三年的兵,之後還要去外面鍛鍊一年,了解社會。最後再過了4年之後,再重新踏入大學學習。這個時候踏入大學學習的猶太人,無論是體能還是心智都比其它國家的大學生強許多,學起東西來也更快。
再加上當兵三年,磨練了猶太人的意志,在學習中遇到不懂的事情,自然會不斷思考去克服難題。所以雖然猶太人上大學的時間晚,但是大學生的質量非常高,很多大學生在沒畢業之前就已經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並且公諸於眾。反觀國內,有太多的家長為了面子非要一廂情願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神童,最終神童沒培養成也毀掉了孩子的童年。所以我們在培養孩子的時候也要穩中求勝,讓孩子快樂成長自由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