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源相對有限的情況下,只有科學管理確保公正,才能讓公眾安心去做一個守規則的文明人。
作者/閭丘露薇
《國際先驅導報》在微博上貼了一張照片,香港大埔火車站洗手間的廁所格內,裝了上鎖的衛生紙盒。之所以拍這張照片,主要是想起了不久前,北京師範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提出,要推動大學管理部門,對校園公廁衛生紙問題的重視,因為他發現,很多大學的公廁都沒有衛生紙。
為什麼沒有衛生紙?有的是管理部門的不重視,根本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想到的,則有自己的苦衷,因為這些衛生紙總是會不翼而飛,或者是用飛快的速度消耗著。不過我總是覺得,害怕拿的人太多、損失太大而不做,絕對不是一個理由。完全可以多動動腦筋,就比如可以把衛生紙盒上鎖。當然,不少人馬上說,這樣的鎖是阻擋不了那些寧願花很多時間把衛生紙從下面抽出來帶走的人的。但我覺得這至少可以增加這種揩油方式的難度。當貪便宜的成本增加了,勢必會讓一些人望而卻步,放棄原本的念頭。
當然,增加難度並不是目的,也不是提升公眾公德心和文明習慣的唯一手段,要做的很多,比如教育。當然,這還取決於人們對於這些行為的容忍度的大小。現在太多的情況是,對於缺乏公德心的行為,大家在心裡、在背後聲討,但是真正面對的時候卻總是沉默。在這樣的情況下,要那些人自覺改變,很難。因為有的人更加肆無忌憚,而有的人則根本不知道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
最重要的,還是要提供人們改變的環境。因為如果生活在一個廁所裡面從來都沒有衛生紙的地方,那麼要大家養成良好的習慣,不浪費,不隨手拿走衛生紙,簡直就無從談起,因為大家還沒有這樣的生活體驗。
看到這樣一則報導,廁所衛生紙的故事發生在陝西師範大學的教學樓內。雖然在一開始提供了衛生紙之後,學校的後勤部門算了一筆帳,按照當時的速度,一年下來要花二十多萬。在是不是繼續提供衛生紙的問題上,最後校長決定,要繼續下去,因為如果花幾十萬,能夠換來學生的公德心,還有好的行為習慣,那麼這筆錢當然花得值。結果雖然還是會浪費,丟失衛生紙,但是用量卻在慢慢減少。
這或者也說明這樣一個問題,因為不是所有的公廁都有衛生紙供應,於是某些人看到某個地方有,就多拿一些,為的是以防萬一,說到底是害怕資源不夠。這就好比上下班高峰擠公共汽車,因為不知道錯過了這一班,下一班啥時候才會到。很多人誇獎香港的排隊文化,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大家明白,這班錯過了,應該會在預期的時間裡面來下一班。巴士公司也好,地鐵公司也好,會根據人流的多少,及時調整班次。這樣的做法和思路,對於內地的管理者來說更有借鑑意義,因為在人更多資源相對有限的情況下,只有科學管理確保公正,才能讓公眾安心地去做一個守規則的文明人,不會因為自己遵守規則,而成為利益受損的一方。
圖文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