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雪兒(爸媽進化論主筆)
pipa醬在母親節當天發了條微博,一下被推上了熱搜。
照片中,pipa醬一臉倦容,面露微笑,一手抱著寶寶,配文中充滿感嘆:啥都不如當媽累!
不少網友在底下跟貼評論,說她過於憔悴,連手都顯得蒼老了。
眼前這個滿臉疲憊的新手媽媽,真的讓人很難跟以前那個特立獨行的新時代女性聯繫在一起。
還記得她在綜藝裡說過的那些「驚人」語錄:
我的人生排序是自己、伴侶、孩子、父母;過年我們倆一直都是各回各家,就從談戀愛到現在,我們兩家的親家也沒有見過……
通透、理性,不困於情,不亂於心,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
自從3月份發博宣布卸貨後,pipa醬陸續發了幾條微博:
好累啊……月子根本就不是用來休息的……
網友們透過這短短數字,基本可以窺見一個頂著黑眼圈,不停圍著孩子手忙腳亂的pipa醬。
當媽前再通透,再理智,當媽後一秒入戲。
這其實是無數媽媽的真實寫照,當媽後的生活身不由己,遠不如旁人看的輕鬆。
劇作家廖一梅曾在《琥珀》中寫道:
「……這個小小的缺口引來滔天洪水顛覆了我的人生,把我從一個自由自在的任性女人,變成一個牽腸掛肚的母親。」
自孩子生下來,當媽的眼裡全是他哭了、笑了、餓了、尿了,一天24小時的神經全被緊緊牽扯著。
這種累,就算是這些家喻戶曉的公眾人物也無法避免。
真是養兒方知父母恩!熬過12級陣痛,迎來的是一輩子的操勞。
多少母慈子孝,歲月靜好的背後,是一個個扛不動也要硬扛,緊咬牙關在苦熬的老母親。
網上有個短視頻《缺覺媽媽》,令無數媽媽心酸淚目。
生完寶寶後重返職場的媽媽,上班忙工作,下班忙孩子,精力完全透支。
不管是在地鐵上,還是公交車上,甚至是開車等紅綠燈時也能在片刻中不小心睡著。
就算累成這樣,仍然得不到丈夫半句體諒:「誰讓你是當媽的呢?」
婆婆也說:「我當年也是這麼過來的。」
為了不被領導和同事有說辭,她上班的時候也不敢有絲毫懈怠,努力賣命。
每天被奶漲得痛不欲生,也要忍著疼痛躲到衛生間裡擠奶。
寶寶發燒,苦苦哀求領導,卻被批:「別三天兩頭請假,誰還沒個家呀,就你事多?」
忙了一天終於到家,卻不能喊累,不能裝睡,更不能把孩子推開。
哭也要調成靜音模式,只有關進廁所時才能找到片刻的喘息之地。
宋丹丹曾說:做人難,做女人更難!做母親,是難上加難。
女人的難在當媽後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因為她們「身兼多職」,家裡家外,都要操勞。
早些天,有個視頻在網上走紅:
一個年輕的媽媽,把孩子放在花壇的植被上,用衣服蓋好,一步一回頭地走開了。
當人們以為她是要丟棄孩子時,鏡頭下的她已在不遠處的工地上使勁地揮舞著鐵鍬。
瘦弱的身子不停彎曲,不安的眼神時刻向著孩子的方向張望。
如果有選擇,媽媽何嘗不願意抱著孩子一起入睡,做個沉沉的夢。
媽媽也累啊,可還是要強撐著,趁著孩子還沒醒,拼命地多幹點。
她有太多的責任和義務要完成,因為,她是媽媽。
電影《找到你》有句臺詞:
這個時代對女人要求很高,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職業女性,就會有人說你不顧家庭,是個糟糕的母親;如果選擇成為全職媽媽,又有人會說,生兒育兒是女人應盡的本分,不算是一個職業。
當媽後的累不僅僅來自於照顧孩子和家庭的細瑣,還有來自於丈夫和家人的不理解、工作上的壓力。
這幾座大山,任何一座都足以將一個母親壓垮,卻都在死死扛著,直到扛不住那天。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話題:為什么女人當媽以後脾氣很差?
高贊回答扎中了無數媽媽的心:因為媽媽這個身份,我承受了很多指責。
孩子喝水少了,我要被婆婆指責;
孩子學習成績差了,我要被孩爸指責;
孩子淘氣了,我還要被外人指責。
或許是中國千百年來的思想傳統,孩子的好歸功於血緣,不好就全賴當媽的。
你以為自己扛過了生育的苦,撫養是兩個人的事,會相對輕鬆點。
可是,轉身時卻發現,舞臺上只有你一個人在賣命,臺下坐著全是指手劃腳的人。
世界一片茫然,連眼淚都來不及擦,每時每刻都要不停地向前拼命奔跑。
綜藝節目《做家務的男人》熱播,袁弘讓無數媽媽看到了暗夜裡的一束亮光。
早上六點,袁弘就起床做好各種早餐餵娃吃,然後再叫張歆藝起來。
袁弘照顧孩子時的細心和耐性,比任何一個媽媽都不遜色,他自己也樂在其中。
看到這,朱丹很是感慨地說:「自己家從來沒有這樣的景象。」
張歆藝驚訝地反問:「這難道不應該是一個正常男人的標配嗎?」
這句話也從中透露了兩個女性的不同思維,認為男人和妻子一起照顧孩子是天經地義,接下來的事才能順理成章。
被強壓壞的媽媽背後,想必都有一個被寵壞的爸爸。
因為有袁弘的支持和配合,張歆藝當媽後的生活幸福指數有增無減,情緒少有普遍老母親的暴躁。
被歲月溫柔以待的媽媽,就是幸福的源泉,一家人也都會跟著和和美美。
幸福的婚姻中,媽媽要懂得偷懶,爸爸要懂得分擔。
一個家庭就像一帆孤舟,只有一個人拼命搖櫓,另一個無動於衷,不但難以前行,還會在風雨中搖搖欲墜。
夫妻同心齊利斷金,不僅體現在共同經營事業上,在育兒的道路上更能彰現出它的重要的性。
前些天,長沙海歸女博士抱著5個月的女嬰跳樓身亡的新聞,至今還是人們痛心的話題。
4月27日,凌晨,長沙某小區內,年僅37歲的蘇女士抱著5個月的女兒從27樓一躍而下,母女倆當場殞命。
沒有一句遺言,沒有一聲告別,走得毅然決然。
得知噩耗的丈夫痛不欲生,喃喃自語:我什麼都不要,我只要我的女兒!
家人也透露,早些日子也都感覺她情緒上不是很穩定,但沒想到會這麼嚴重。
產後困在抑鬱多時,一個人在黑暗中艱難前行,誰都不曾對她伸出過援手。
最深的絕望莫過於你將要溺斃時,親人們仍然看不見你拼命伸出的求救之手。
心理學專家曾說:每個得產後抑鬱的媽媽,都曾經歷過一段無助的痛苦時光。
當媽的累和苦,一個人難以自渡,需要丈夫和家人的共同協助,才不至於獨自面臨深淵。
相對於蒼白無力的語言上的安慰,媽媽們更需要爸爸的幫助。
就如一副重擔在身,一個人挑會壓垮,兩個人挑才會走得更輕鬆。
在說出「不就帶個孩子嘛」這句話之前,不妨幫著妻子給孩子換換尿布,半夜起來餵一次奶。
在責備妻子的失職時,請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有為她搭過一把手。
因為天神不能時常在,所以創造了媽媽,成為守護孩子的天使。
但別忘了,媽媽也是血肉之軀,會累、會痛也會生病,爸爸作為後補人員,需要時刻頂上。
每個媽媽也曾是別人掌心裡的小公主,也曾是天真無純的女孩兒,請善待吧,如同待你自己眼前的寶貝一般。
作者簡介:雪兒,富書專欄作者,嚮往遠方的詩意也沉溺眼前的苟且,喜歡寫有溫度的文字,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