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書市,作文書琳琅滿目,宛若走進了一座草木葳蕤的莽林:參天者有之「中考滿分作文」,匐地的不乏「每日一讀」,攀藤者更甚「名家教你寫作文」,尖銳的孤芳自賞,卑微的唯分至上,令人脊背寒涼。所以有人疾呼語文已死,有人哀嘆作文將亡,文學在多數人眼中,尤其是在學生與家長眼中,只留下了遲暮美人的蹣跚背影。多麼希望有一本作文書,真正教孩子們好好寫作文,好好做人,願得斯書若白蓮,夫復何求。
這本書首先要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綠荷出紅菡萏,卷舒任天真」這是唐朝李白和李商隱描摹蓮的佳句,將之作為《中學生作文選》擇文的標準亦再妥帖不過。孩子們涉世未深,猶如混沌初開,為什麼要求他去學老態龍鍾者無病呻吟,何必引導他故作老成沉鬱頓挫,又緣何期盼他拿起如椽大筆針砭時弊。我們如果等待一朵菡萏成苞,守望一方芙渠盛放的愛花之心來陪伴孩子長高生智,則定會引領孩子書寫自己的稚子情懷,用一本好作文書帶領孩子走進真實的生活,發掘真實的內心,抒發真摯的情感,書寫真實的感悟,這樣用一顆真心編寫的書,才能真正安撫孩子的心靈。讓他們不禪於提筆,不懼於行文,我思故我在,我手寫我心。斯書若白蓮,清麗中自帶羞澀,卻有一番動人心魄的美。
這本書還要語言優美。言之無文,行之不遠。它要宛如白蓮,儀態萬方,明眸皓齒,擁有一段引人遐想的氣度風範。不要說思想大於形式,也不必贅言形象高於語言。遣詞造句的能力訓練於一個孩子是多麼重要。猶如磚瓦可以壘砌成中規中矩的牆垣,亦可營造高低屈曲的殿堂一般。名詞的羅列,動詞的精當,形容詞的傳神,長短句的參差錯落,整散句的俯仰生姿,詩文引用的餘韻綿長,典故援引的典雅厚重,都可能是一位親切可愛的嚮導,將孩子們引入斑斕絢麗的作文百花園,一旦進入其中,看到文字可以如此雍容莊重,嬌俏野性,風姿卓約,還有哪個孩子不會醉心於此,不願提筆摹寫一二?斯書若白蓮,妍麗中自帶一派俊朗丰神,令人心旌飄蕩。
這本書一定要有思想。它要有蓮的不與流俗,不慕盛名的沉靜。它應該與「」中高考漸行漸遠。要與「滿分」劃清界限,還要與「升學」漸漸絕緣,它要帶給孩子們創新的眼界,獨立思考的空氣,個性化表達的自由,讓孩子們懂得作文是思想的表達,是生活的再現,是靈魂的自由飛翔。它應該掙脫樊籬,甩掉桎梏,解下鐐銬,它是思想解放的謳歌者。願得斯書若白蓮,它不慕名利,矜貴自持,釋放靈魂的馨香。有思想,帶給孩子們眼界,初高中正式是人生三觀塑造的重要時期。有思想,引導孩子們思考,人之所以和草芥有區別,是因為我們作為思考的主體在審視自身和周圍環境的關係。有思想,奠定人生基石,在未來的某個瞬間我們才有勇氣再次肯定自己,成就自己。
願得斯書如白蓮,她真,她美,她有思想,她教我們寫句子,教我們作文章,更教我們做有血有肉大寫的「人」,就如一位育人師者,讓我們如坐春風茁壯成長。
「未甘階墀晚,肯與時節遲」,仰韻文化中的蓮可以蟄伏三千年,只為一朝綻放,蔚若錦繡,爛如朝霞。斯書,定可如白蓮,得之,夫復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