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最近的一次公開講話中表示,疫情之後歐洲的經濟恢復和振興必須立刻開始,德國有責任挑起這副擔子,幫助歐洲各個國家順利走出這次危機。這種積極的表態,被人們普遍稱讚為體現了一個歐洲大國的擔當。
在這次疫情的應對處理中,德國的表現在歐洲甚至是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比較優秀的。單是每日的病毒檢測能力,就明顯要強於歐洲的其他國家,這也讓德國的疫情早就得到遏制並率先恢復了社會秩序。
在這次的疫情當中,由於前期歐盟表現比較拉胯,德國一直擔當著歐洲領頭羊的角色,為歐盟其他國家抗擊疫情工作貢獻了不少的力量。不久前,德國還為歐盟追加了很多款項,用於疫情防疫工作。
歐盟視野裡的德國
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實體和老牌的工業強國,德國在歐洲的地位可以說是最為突出的。德國的出口額多年位居歐洲第一,人均收入居歐盟各大國之首,德國的綜合實力明顯要強於其他的國家,遙遙領先於英法意等國。
如今隨著英國的脫歐,德國已經成為了歐盟名副其實的領導者。而德國這麼多年來一直推行的是歐洲一體化政策。除了穩住本國經濟的增長以外,默克爾還帶領歐元區走出了危機,讓德國成為歐洲一體化的主力軍。
默克爾的野望
有擔當自然是好事情。不過凡事都有雙面性。不少觀察人士都認為,默克爾領導下的德國,在扮演著勇於擔當的角色的同時,也從未放棄其重返世界舞臺的野望。人們也都從德國這些年的發展勢頭和態度上看到了其背後深藏的重返世界舞臺的野心。
德國曾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但是其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的德國,可能會以另外的一種形式來獲得世界霸主的一席之位。
默克爾其人
2005年起即擔任總理的默克爾,已經「雌踞」德國政壇15個年頭了。她也是21世紀世界上主要國家任職時間最長的領導人。從不描繪慷慨激昂的偉大願景的她連續多年被《福布斯》雜誌評為「全球最有權勢的女性」和「世界上權力最大的女人」。
在德國的歷史上,甚至在世界範圍內,恐怕沒有人比默克爾創造了更多的第一了。
默克爾1954年出身於德國漢堡的一個普通的平民牧師家庭,1986年獲得萊比錫大學物理學博士。1989年柏林圍牆的倒塌改變了她的人生。
她加入了東德的「民主崛起」組織。最終,默克爾成功的進入了政府部門,完成了從書齋裡的學者到殿堂上的政治家的華麗轉身。並最終完全靠著自己不斷的努力追求和頑強的奮鬥,到達權力之巔。
2005年,默克爾就任德國總理,成為了德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而且還蟬聯三界。在領導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和全球第四大經濟體期間,她非凡的領導才能向世人展示出「強大的國力可以用於拯救而非毀滅」,德國的經濟發展也由此順勢而上。
在她的任期內,始終讓德國經濟保持歐洲總量最大、開放度最高和增長最快的地位。
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數據顯示,德國國內生產總值從之初的2.861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21萬億元)攀升至17年的3.677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4.68萬億元),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歐洲領軍者。
不僅如此,依託於強大的製造業傳統及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德國更是在世界出口大國和全球資本輸出大國的榜單上穩居前列,這也無疑成為了過去十多年來德國崛起的重要基石。
默克爾的執政風格
默克爾今年66歲,她那副「撲克臉」(喜怒不形於色、面無表情又莫測高深)看起來並不符合標準政客的模樣。如果不是選舉中戰無不勝、支持率常年居高(從未低於46%),很多人可能都還會懷疑她的個人能力。
記得宋丹丹阿姨在一部小品節目中說過這樣的話:做人難,做女人更難。做名女人難上加難。默克爾這個世界舞臺上權力最大也最難的」名女人」,在她的內心深處永遠揣著一份野心。
或許是理工科的出身造就了默克爾性格中理性且冷靜的一面。搞科研出身的她被德國人叫做"媽咪",用來形容她的愛分析愛思考,穩定可靠。默克爾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但不固執。她善於審時度勢,擅長吸收左右兩派政策的精髓而形成自己的主張,是務實主義的典範。
默克爾以女性特有的直覺,在其慈祥憨厚外表的掩護下,不溫不火又柔中帶剛,該出手時就出手,其狠辣的政治手段和不按常理出牌的套路常令對手惶恐不安。
在叱吒風雲的20多年中,她對政治道路上的所有政敵都進行無情的打壓,換上自己的手下來接替他們的工作崗位,從而保證權柄始終被自己牢牢地抓在手裡。
與美國大唱反調
17年5月在德國慕尼黑舉行的一次競選活動中,默克爾罕見地說了一些石破天驚的話:「美國是不可靠的」,「德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民主的最佳代言人」,這些言論迅速成為了歐洲各大媒體的頭條。
她甚至說「我們和美國能夠彼此完全信任的時代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過去時了,歐洲人必須把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這些「反叛」言論使大洋彼岸的美國人不寒而慄。
前年,默克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反對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對朝鮮問題採取軍事行動和「徹底摧毀」的表述。她強調,任何形式的軍事解決方案都是不合適的,德國政府一直希望通過外交努力來解決朝鮮問題,並願意對當前的衝突進行調停。
針對川普高舉「美國優先」大旗下奉行的貿易保護政策,默克爾直言,「我們應該尋求更合適的解決方案,而不是採取單方面的、孤立自己的保護主義方案」「保護主義會破壞自由的國際貿易」,這無疑是對川普反全球化的抨擊。
針對美國對華為的全面封鎖,默克爾表示:
目前為止,華為確實為很多國家都提供服務,在德國逐漸向5G技術靠攏的時候,這個問題肯定會被放大。華為的系統非常複雜,很難追蹤,所以聯邦政府才會對其加以限制。但我們不會禁止某一個公司或者某個供應商,在5G的技術上,我們有適應國情的一些具體要求,並會進一步將其寫進相關法規中。
我們也會加強同合作夥伴的溝通,因為很多問題仁者見仁。但我覺得我們要做到兩件事:首先,不要公開討論敏感話題,第二:不要單純因為某一個公司來自某些國家就對其加以限制。
很多事情上我們不能聽信片面之詞,中國的法律法規與我們的法律大相逕庭,必須要謹慎對待,這些都是我們在同合作夥伴洽談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公開叫板俄羅斯的《德國國防白皮書》
16年,德國發表《德國國防白皮書》。白皮書開篇,就將ISIS、敘利亞和利比亞內戰以及普京對西方的態度並列起來。《白皮書》中稱,俄羅斯將在可見的未來對歐洲大陸的安全構成嚴重挑戰。
《白皮書》提出:由於國際局勢的深刻變革,德國應當積極加強防禦能力並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
《白皮書》要點包括:擴充軍隊,加強軍備建設;取消國籍限制,面向歐盟公民徵兵;爭取聯合國安理會入常;加強海外駐軍;參與北約核威懾;軍隊可協助警察打擊恐怖襲擊等等。
《白皮書》中稱,德國將在18年以前再次實現國防預算的上調,同時擴大軍隊的規模,以增強對抗恐怖主義和信息戰爭的能力,其最終目標是和平與穩定。在外交或者安全政策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向北約、歐盟國家以外的第三國出口武器和軍備。
在未來某些特殊情況下,德國甚至可以向某些阿拉伯國家出口軍備。在軍隊建設方面,德國軍隊的徵兵對象將不再僅限於德國人,而是面向所有的歐盟公民。白皮書中稱這一做法不僅能解決國防軍兵源的短缺,還展現出了德國的歐洲視角。
種種跡象都表明,《白皮書》本身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上說要承擔更多國際責任,真實的目的卻是為了牽制俄羅斯,警告俄羅斯不要挑戰歐洲的戰後秩序。十年前被稱作是「西方的夥伴」的俄羅斯,在新的白皮書中被視作挑戰,德國在新的安全政策中將其視作對手。
顯然,德國已經將俄羅斯視作大敵。默克爾領導下的德國政府的政策越來越傾向於敵對俄羅斯,並且直言要與北約一道對抗俄羅斯。
分析人士指出,默克爾政府不應該採用這種過於激烈的言辭和制裁政策來針對俄羅斯。這很可能會將俄羅斯拖入新的冷戰之中,並可能點燃歐洲戰爭的火苗。
這是十年來德國首次發表國防安全最重要的文件,被認為是德國安全政策的重大轉向。無論是德國內部,還是其他國家都有理由相信,這會是德國重登世界軍事舞臺的轉折點。
應對難民潮
在過去十餘年的時間裡,美國在中東地區發動的戰爭及全球政治經濟變動,令一些國家陷入動亂,全球難民數量達到二戰以來的最大規模。面對這樣的局面,歐洲本可以關起大門,徹底切斷歐洲與中東和北非的聯繫。
18年,默克爾在阿登納基金會發表演講時卻指出,今天的民族國家必須時刻做好放棄部分主權的準備,尤其是在移民、邊境甚至主權問題上,政府不能一味服從本國公民的意願。此番言論也表明,在涉及原則問題時,默克爾不會對任何人手軟。
同時,面對湧動的難民潮,默克爾採取了開放的政策,單槍匹馬地做出了歡迎難民進入德國的承諾。不可否認,默克爾在移民問題上勇敢地堅守了歐洲的價值觀。
縱觀二戰後的歷任德國總理,阿登納使德國在戰爭的廢墟上實現了重建;科爾則讓西德和東德完成了國家的統一。而默克爾則讓德國站在了道義的制高點,其政策和主張超越了歐洲的視野。
對安理會的覬覦
在聯合國大會上,默克爾讓德國重返世界的野心終於開始展露,她直言: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位置該動一動了。默克爾先是批評了安理會的工作效率低下,經常否決各國的各項提案,這對於各國和世界的穩定發展都是很不利的。
同時她以當下的新冠疫情舉例:新冠病毒給世界各國再次敲響了警鐘,全球化的趨勢是無法阻擋的,想要獨善其身是不可能的,只有主動地融入到國際社會中才能取得更大的發展。在此過程中,聯合國安理會應該發揮積極的作用而不是一味的「否決」甚至「阻撓」。
而解決這種問題的辦法,就是讓德國也加入到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行列,成為其中的一員。
雖然默克爾的發言使得德國人拍手稱快,但是從目前現狀看來,德國想要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還是非常困難的。德國本來就是二戰的罪魁禍首。雖然在二戰戰敗後這半個多世紀以來,德國沒有像日本一樣被解除軍事力量,但是各國從來沒有放鬆對德國的監控和警惕。
另外現德國在歐盟中已經佔據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了,再想近一步的提升自己的國際社會話語權,基本不可能。在可以預見的不久的將來,默克爾會在21年結束總理任期。而她從未放棄德國重返世界的野望能否實現,尚在兩可之間。
在十數年的執政生涯中,默克爾團結了歐元區的廣大國家,支持制裁俄羅斯以及建立強力的北約軍事同盟,儘量支持歐洲央行的政策和全球化的自由貿易。
十六年波譎雲詭的時局裡,默克爾始終是一名舵手,她駕馭歐洲的能力遊刃有餘不容置疑,帶領德國迎來了冷戰後最長的經濟增長周期,也成為了歐洲政壇最為倚賴的定海神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