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汽車行業內「新四化」浪潮的掀起,許多廠商都試圖在智能化、科技化方面做文章來與競品形成差異化優勢。而這兩個方面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過內飾科技感的營造,以及中控屏的新穎設計。這也使得如今汽車的中控屏越來越讓人眼花繚亂,廠商們的不遺餘力也讓中控屏的設計「百花齊放」。
特斯拉引領中控大屏風潮
自從特斯拉Model S帶著17寸的大屏幕進入中國市場後,特斯拉車內去實體按鍵、一塊超大中控屏幾乎控制所有功能的「大屏」設計風格,顛覆了人們對於汽車內飾設計的固有認知。
而伴隨著最近幾年以4G為特點的移動網際網路,全方位地進入到國人消費者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段時間以來自主汽車品牌也掀起了一股與特斯拉類似的超大中控屏設計風潮。比如,打著「網際網路SUV」旗號的榮威RX5,把一塊10.4英寸高清觸控電容屏的「平板電腦」嵌入到了儀表臺,一經推出就點燃了市場。
當然,像眾泰RS7、東風風光370、比亞迪唐等車型也都如出一轍。
中控大屏基本就是把全部傳統汽車的實體按鈕都集成到了觸控屏幕中,雖然功能上沒有什麼太大區別,但確實比傳統的物理按鍵直觀太多了。傳統汽車的中控臺複雜得像飛機操作臺一樣,不看說明書根本沒法使用,而這種大屏上手難度相對低一些,或許這也是廠商們爭相效仿的一大原因吧。
奔馳引領一體式雙聯屏
當眾多廠商紛紛跟風追逐大屏時,也有一些廠商拒絕」同化「另闢蹊徑。奔馳便找到了更加符合消費者胃口的設計風格——」一體式雙聯屏「。奔馳將原本獨立的儀錶盤以及中控屏幕,進行一體化處理,使整個內飾氛圍看起來更具科技感,觀感上也更為簡潔大方。其搭載的MBUX人機互動系統,在前任COMAND系統的基礎上增加了方向盤觸控區域和支持觸屏的中控屏,還能藉助車聯網實現人機語音交互,實現便利性、科技氛圍以及體驗上的三重提升。
同樣,奔馳的這一標新立異的設計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許多廠商紛紛跟進。比如,長安CS55、全新一代傳祺GA6、長安逸動PLUS等車型都紛紛跟風採用了一體式雙聯屏設計。拜騰則更為誇張設計出了比奔馳的12.3英寸雙聯屏足足大了一倍的48寸巨屏,當你坐進座艙時,你會發現自己已經被屏幕包圍了。
多屏或是另一個風口
說起多屏設計,那麼全新一代路虎攬勝極光便是繞不開的車型。該車除了12.3英寸全液晶虛擬儀錶盤、兩塊10.2英寸中控高清觸控螢幕之外,還有高清超廣角流媒體內後視鏡和第二代高清全彩抬頭顯示系統這兩塊屏幕,車內屏幕多達五塊。並且,每塊屏幕都不是擺設,都有其存在的作用和意義。
保時捷Taycan也第一時間加入到」多屏「的隊伍中來,16.8英寸曲面儀錶盤+兩塊10.9英寸中控觸控螢幕+4.8英寸空調控制屏幕的四屏設計,將未來感、科技感發揮得淋漓盡致。如今雙屏,或是三屏的車機大屏都非常常見了,但像保時捷Taycan、路虎攬勝極光這樣,直接甩出四、五個大屏的還是比較少的,未來或許又有許多廠商「依樣畫葫蘆「了。
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很多人把汽車中控大屏的泛濫歸咎到所謂的設計偷懶以及成本考量上,其實這只是如今汽車大屏趨勢的一個方面。由於需要顯示的信息越來越多,中控大屏/多屏幕組合在未來必然會成為趨勢。
但是,在盲目追求這一潮流的同時,廠商們卻忽略了大屏/多屏帶給人們的安全問題。首先,遮擋視線成死角。雖然某些廠商會把中控大屏設計成可旋轉的結構,但還是無法規避其造成的視線遮擋,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隱患。
其次,無法進行盲操作。對比以前的實體按鍵,中控大屏還有無法盲操作的缺點,特別是在駕駛者開車期間,如果想要調節某些功能,中控大屏並沒有物理按鍵好用,繁瑣的菜單和反饋都足以令人抓狂。
最後,光汙染造成疲勞,多功能影響駕駛。中控大屏的光汙染對於駕駛員來說非常被動,特別是在夜晚還有隧道等暗光環境下,中控大屏的亮度會使得駕駛員的眼睛出現疲勞,甚至於出現晃眼的情況。在強光下,則有可能出現看不清屏幕內容的問題。此外,部分中控大屏還支持下載遊戲和娛樂app的功能,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分散駕駛者的注意力。
總結
屏幕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目前,這些主流的大屏/多屏還是存在很多弊端的,其造成的危害也不容小覷。希望未來廠家可以逐漸改進中控大屏以及多屏組合的不足,比如加入盲操系統或者把部分娛樂功能設置為開車禁止使用等。讓我們在享受科技帶給我們的方便快捷的同時,保證駕駛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