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3日上午,打開微博熱搜一看,相信沒有一個動漫迷不會不被這樣一個話題給吸引---
「哪吒重生預告」
排名第42位,但相關閱讀量卻超過了1.9億之多,這是一則關於新國產動畫《哪吒重生》的預告片發布的話題,而它之所以能夠如此高人氣,除了PV本身過硬的質量之外---
同樣是國產動畫一脈相承的3D建模,但可以看到品質絕不敷衍,角色的形象也有很高的辨識度(並非簡單的換套),而相關的特效也相當仔細到位。
但同時也少不了劇情本身的「奇葩」設定。
這是一場建立在現代社會的哪吒故事,講述擁有哪吒元神的現代青年李雲祥在成長過程中憑藉超人般的力量去剷除妖邪還世界於和平的熱血故事---
有人說這樣的劇情設定實在太過辣眼睛了,但也有人說辣眼睛其實也是動畫製作人不得不採取的「心機」。
在後一種人看來,這部國產動畫完完全全就是在蹭「哪吒」的熱度,而為了避嫌,也只好在劇情上動動心機,將原本設定在古代的故事搬到了現代社會而已---
不過問題來了:上述動漫迷的評判是對的嗎?
我不知道你們的立場如何,但我想說的是,有些時候眼睛看到的東西並不一定就是真理,脫離了某些行業規律來探討抄襲與否,終究也只會釀成笑話而已。
下面內容我將給各位好好詮釋一番,《哪吒》動畫中的一些關鍵誤會。
我們都知道2019年的國產動畫市場可謂為曙光炸裂,而這其中最耀眼的作品當屬《哪吒之魔童降世》---
這是一部在上映前幾乎無人看好,甚至還能看到不少動漫迷吐槽「哪吒形象辣眼睛」的作品。
但後來的結果我們都知道,《哪吒》不僅大獲成功了,甚至憑藉50億票房將包括《復聯4》《流浪地球》等一眾年度強番給徹底的擊敗了!
毫無疑問,《哪吒》的成功著實如同一劑強心劑狠狠的注入到國產動畫領域,在帶來了數不勝數的資金之餘,也在無數動漫迷心頭上種下了一顆動畫創作的種子。
但與此同時這部國產動畫也似乎「封堵」了某些動漫人的創作可能性,似乎自《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後,其餘與哪吒題材沾邊的國產動畫,都不得不被烙印上「抄襲」二字。
前文說到的《哪吒重生》是其一,而這部動畫因為相隔餃子導演的《哪吒》足足有一年之多,因此也就被不少動漫迷理所當然的視作為「實錘蹭哪吒熱度」的代表。
並且礙於時間的影響,在很多圈外人士看來似乎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但就正如俗話有雲:「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相隔了足足一整年的《哪吒重生》被捉弄就算了,只是讓人沒想到的是同在去年暑假檔期上映的《羅小黑戰記》也依舊難逃網友的「抄襲/蹭熱度」的罪名---
《羅小黑戰記》原本只是一部低成本國漫改編成熒幕動畫的小眾作品,但憑藉出類拔萃的製品品質(在當時一度被視為國漫打鬥的榜樣),以及富有內涵的劇情構建(表面講述人類和妖怪的相處,實則還牽扯到了人文環保的寓意),最終也就獲得了超3億RMB的票房,且在登陸日本院線之後收穫到一連串大咖的讚嘆。
這原本算是一次「低成本國漫」的絕佳成功案例,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部國漫終究因為一個角色的登場而被不少網友視作為「抄襲/蹭熱度」的存在---
坐在主角小黑傍邊的人物就是「哪吒」,而他之所以被視作為蹭熱度的原因除了上映於《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後面外,也少不了《羅小黑》的哪吒只在劇情末尾登場並且戲份也只有幾幕鏡頭而已。
因此在不少網友的腦海中便萌生了這樣一個想法:肯定是見《哪吒》爆了,於是臨急臨忙加了那麼一個角色啦!
但事情的真相真是如此嗎?答案顯然就正如我的標題所言「這通通都是誤會」,而此等誤會也來源於對動畫創作的不理解。
記得,他們做的是動畫,而不是一天碼個萬來字也只算勉強入門的「網絡爽文」啊!
我不是歧視網絡小說,但在目前的網絡小說圈子中我們確實能夠看到「作者負責輸出黃金三章,後面劇情隨便找個代筆來創作」的現象發生。
更重要的是,讀者似乎壓根就感知不到代筆和原創的差別,畢竟歸根結底如今的網文早已有了可以無縫匹配每一種類別的套路,而只要不脫離這系列套路框架,創作者想要加入任何元素都不會造成額外影響---
但需要注意了,影視創作的「成本」絕對不是網絡小說可比的,這一來體現在動輒數百上千萬的製作費用之上,而如此昂貴的前期投入也決定了項目在立項之初就得有「全盤考慮」---製作人會反覆打磨劇本,力求不出現任何一個沒有意義的鏡頭。
「在不應該存在沒有意義的鏡頭」的理念驅使下,動畫創作的劇本必然也會呈現出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那如此說來,《羅小黑戰記》的製作人果真能夠在《哪吒》爆火之後的一個月內給原作品加上哪吒這個彩蛋角色嗎?
事實上關於這件事情的澄清,木頭導演在《羅小黑》走紅後不久就在自家微博給出了千字長文的解答了---
歸根結底,這是一部從立項到上映足足走過了不少於4年的國產動畫,而哪吒這位角色的加入也早在立案之初就已經出現在了木頭導演的構思計劃。
說白了,這一切都只是偶然,當然,或者換個說法,餃子和木頭兩位導演之所以會雙雙注意到哪吒這位神話人物,或許也離不開過去這幾年國產動畫因對中國神話改編而大獲成功的這個因素上。
也就是說,如果你們非要認為《羅小黑戰記》蹭了哪吒的熱度,那就不能否認《哪吒之魔童降世》也同樣如此。
當然,《哪吒重生》這部作品也一樣---
你們可千萬別以為只需一年便可創作出如此品質高企的3D國產動畫了,不可能的,哪怕它的製作方為國內知名的追光動畫(曾創作《小門神》《白蛇:緣起》等),但他們也確確實實的耗費了4年時間去打磨這部國漫。
又是4年,甭管對於任何一家商業公司還是製作人來說,一個生命周期也沒有多少個4年可以耗散。
這也代表著每每投身一部動畫製作,各方人群都得慎之又慎,都想做到用最小的資源投入換取最大的票房和口碑回報的理想狀態。
那該怎麼辦?
最保本的方法當屬「走前輩走過且成功的道路」,而這就是2015年《大聖歸來》走過的那一條對中國神話小說的改編道路---
當然,如果繼續沿用大聖的形象,那定然就會被動漫迷拿來和《大聖歸來》這部曾經的國漫巔峰來對比。
對比可不是一件好事情,它甚至會招惹到無數網友拿著放大鏡去窺探作品的「槽點」之處。但說實話,就站在目前國產動畫尚屬的初級發展階段,又有哪一部作品能自稱百分百無瑕疵呢?
因此取材走向名聲毫不羸弱於齊天大聖的「哪吒」,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咯---
綜上所說,甭管過去還是未來一段時間之內,但凡能夠看到以「哪吒」為題材的國產動畫,大家都不要急著用「抄襲/蹭熱度」的措辭去吐槽。
他們蹭熱度不假,但絕對不是蹭《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熱度,而是在蹭「神話改編浪潮」的熱度。
也就是說,如果非要堅持自己的吐槽態度,那你們能夠說出的也只能是「沒有新意」罷了。
但是,創意這東西又豈是現階段的國漫製作人可以奢求的事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