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別人說開片與衝線,這是個什麼意思呢?
開片是釉面的一種自然現象。原因分為兩種:一是坯泥沿一定方向進行延伸,影響了分子的順序;二是焙燒後冷卻時釉層收縮率較大。
衝線則指的是受到外力,影響了瓷器的完整性的外部裂紋,和開片差別還是非常之大的。
簡而言之,開片不影響瓷器的完整性,也就是說,胎體完好無損有一點卡片,還會增加其美感和韻味。所以很多老盞友都在找這種開片建盞。
以上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建盞開片並不屬於瑕疵,不會影響建盞的完整性,不僅如此,若是恰到好處還能增加建盞的美感。衝線則不同,已經影響到了建盞的完整性,屬於建盞瑕疵。
有些師傅得到建盞沒有統一的包裝,是正常現象嗎?
一些師傅只顧埋頭燒盞,沒有時間管理包裝的問題,附送的包裝是公版包裝,這都屬於正常現象,而且這樣的師傅,通常風格都很明顯,底款也是統一的。
當然有的師傅,不同系列盞的證書、包裝設計不一樣;也有的師傅,同一系列的作品通過包裝,都有好幾種不同。這都是很正常的情況。
如何對一隻建盞初步判定好壞?
簡單的說,欣賞建盞主要以釉面為主。
1 器型有沒有明顯變形,是否周正。
2 釉面是否圓潤鮮亮、有無存在瑕疵。
3 釉面屬於何種品類,有無特殊之處。
4 圈足修胎工藝是否自然,掛釉是否巧妙。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自己喜不喜歡,若是真心喜歡,那自然最好的,無價的。
品牌底款的盞一定不如個人底款嗎?
在建盞上面無論是打品牌款還是個人款,都是自己的選擇,與品質好壞沒有必然的聯繫,比如有的師傅就習慣把個人名字和品牌商標一起打。
當然了,匠人不同階段,使用不同的底款,也很正常,可能越燒越好,也可能一開始就很厲害,看情況。
建盞為何不能賣便宜一點?價格誰去制定?
事實上,價格並非是商家或作者制定,而是根據建盞品質決定的。
由於每個師傅匠人都有獨特的釉料,屬於自身的燒制方法,即便是同一位匠人師傅的作品,也不會相同。作者名氣的大小,也也會影響建盞的價格,幾百、幾千、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建盞也不是沒有。
建盞的定價並不武斷。除了以上因素,還有諸如口徑,品級,稀有度等等。比如柴燒的價格會高一些,全手工拉坯會因為成本導致價格提高,因此一隻建盞的價格要綜合判斷。
宋韻建盞,專注建窯建盞文化傳承,想了解更多精品建盞或更多建盞相關的知識,歡迎評論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