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往期文章中的評論,很多人認為小說就是小說,不足以論道。但筆者以為不然,西遊記之所以被稱為四大名著,其中很多道理髮人深省。引發後世諸多討論,具有深刻現實意義。
如果只是單純地說道理,必然生澀無趣。所以,不妨由小說中的故事做引子,進行更深層的觀點探討。
本文,咱們以紅孩兒皈依,來討論道家對於佛家修行的看法。
紅孩兒作為牛魔王和鐵扇公主的獨子,在火雲洞便佔山為王,自稱為聖嬰大王。
三昧真火很厲害。孫悟空曾在八卦爐裡被煉了多天,沒被燒死,卻被燻出了個火眼金睛。也算是因禍得福。
可能是留下了陰影,孫悟空此後很怕煙燻。
鬥不過紅孩兒,孫悟空請來觀音菩薩,用甘露神水滅了三昧真火,並將紅孩兒收在座下,名號善財童子。
按照普通人的理解,能跟在觀世音菩薩座下修行,不知道是多少輩修來的福分。而牛魔王一家子偏偏想不通,見了孫悟空如同見了殺子仇人。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實際上,牛魔王他本是野生的妖怪,處於佛道之間,不受神佛管轄,對於雙方態度保持若即若離,敬而遠之。
對於紅孩兒皈依佛門,並沒有多大怨氣。在孫悟空借芭蕉扇那一回,便能明確他的態度。
他生孫悟空的氣,並不是因為紅孩兒如何,而是因為孫悟空欺負了他的妻妾。同為七大聖,牛魔王比孫悟空資歷老得多。兩人又是結拜兄弟,孫悟空一而再,再而三地拂他面子,哪個做大哥的都忍不了。
所以,這才是兩人爭執的根源。
而反觀鐵扇公主,跟夫君的態度截然不同。
牛魔王是野生妖怪,而鐵扇公主卻是修道者,位列地仙。對於紅孩兒皈依,恨得咬牙切齒。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迥然?
我們可以在孫悟空和鐵扇公主的對話中,找出一些端倪。
孫悟空借芭蕉扇時,曾質問過:孫悟空,你害了我的孩子。
孫悟空不以為然,反問:你的孩子跟了觀世音菩薩,怎麼叫害人了?
鐵扇公主說出了理由:紅孩兒皈依佛門,我們母子再無相見之日。
就算皈依了佛門,怎麼叫沒有相見的機會?
這句話可能暗含深意,涉及道家對於佛家修行上的理解偏差。
在修道士的理解中,一旦皈依佛門,就等於無父無母,切斷了家庭因緣。
儘管鐵扇公主還能見到兒子,但紅孩兒的確不在了,而是一位善財童子。不可能在其膝下承歡。從母子人倫上,的確很難接受這種轉變。哪怕是在當下,很多父母也接受不了兒女突然出家。
不止鐵扇公主如此,牛魔王還有一位弟弟,也就是紅孩兒的叔叔。對於紅孩兒皈依,持有同樣的態度。
唐僧師徒路過女兒國,吃下子母河水,孫悟空去求打胎井水,遇到了牛魔王的兄弟,如意真仙。
那位也是只妖怪,卻跟牛魔王這種閒散妖怪不同,也是一位修道者。對於紅孩兒皈依,同樣恨得牙根痒痒。
如意真仙這樣質問孫悟空:舍侄還是自在為王好,還是與人為奴好?
皈依難道等於為奴?這似乎也能說明,道家對於佛教修行的理解偏差。
當然,僅從西遊記這部小說中,還不能足以證明本文論點。
所以,咱們從一部道家經典中,重新去理解道家對於佛家修行的理解。
《鍾呂傳道集》中,鍾離權(八仙中的漢鍾離)通過和呂洞賓的問答,來解釋道家修行上的概念。
修行為五個等級,依次為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和天仙。其中鬼仙最差,天仙最高。
呂洞賓問及什麼是鬼仙?
鍾離權回答: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陰中超脫,神象不明,鬼關無姓,三山無名。雖不輪迴,又難返蓬瀛。終無所歸,止於投胎就舍而已。
意思就是說:鬼仙是五仙中最差的等級。失去了純陽之身,不入輪迴,也沒有機會進階。如果想要突破,只有重新投胎。
呂洞賓又問:怎樣才能成為鬼仙?
鍾離權回答:修行者想要速成,不悟大道,而是尋求穩住神魂,從而不跌落輪迴。
接下來還有很重要的一句:古今崇釋之徒,用功到此,乃曰得道,誠可笑也。
這句話充分說明,鍾離權對於鬼仙和佛門的排斥。
而道家中所謂的鬼仙,便是佛教中的往生淨土。
之前的文章中,筆者詳細介紹過往生的概念。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考古。本文簡單闡述。
往生就是憑藉自己的願力,在死後往生佛門淨土,化生出新的身體來繼續修行。但這種過程非常玄奧,以至於被理解為鬼仙之流。
這裡需要申明一點,筆者不是佛教徒,也並非道教徒。只以中立的態度,去闡述兩方的不同觀念,沒有任何主觀上的好惡。
說回紅孩兒皈依的問題。
既然道家排斥佛家的修行觀念,鐵扇公主和如意真仙,都是道家有道之士,可能將紅孩兒皈依理解成斷了仙緣,比死還要恐怖。
所以,兩人才對孫悟空恨得咬牙切齒。
為了避免分歧,這裡點到即止。
接下來,咱們從佛教對於孝道的理解,真的如鐵扇公主理解的那般不堪嗎?
實則不然。
佛弟子都熟悉兩個故事。一,世尊上天為佛母摩耶夫人說法;二,婆羅門女地獄尋母的故事。
釋迦牟尼出生後七天,佛母摩耶夫人去世。
釋迦滅度之前,去往天為摩耶夫人親自說法,並向其告別。摩耶夫人當時已經是天人,聽佛說法,果位上又上了一層。
這說明,佛也是非常看重孝道的。所謂無父無母,只是一種理解上的偏差。
而且,婆羅門女地獄尋母的故事,也能證明佛教對於孝道的重視。
婆羅門女極為孝順。母親不信佛門三寶,死後魂歸地獄。婆羅門女害怕母親在地獄受苦,夢中遊了一次地獄。
由於她在人間虔誠供佛,被無毒鬼王告知,她的母親已經借她的因緣升為天人。
這位婆羅門女便是地藏王菩薩的前世中的一世。
可以說,地藏王菩薩發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宏願,便是基於孝道,也是其回報親恩的原動力。
而道家和佛教對於孝道的主要分歧,在於前者看重現世,後者強調來世。
其實,這兩者之間並無高下之分。
大道萬千,殊途同歸。佛弟子若有一日成正果,其往世中的一切親友,都會得益。與道家中的一人得道雞犬入天,實際上是一個道理。
無論信佛還是信道,貪痴嗔都是修行的攔路虎。尤其是嗔心,凡事都要爭個高下,沒有多大意義。
世界上的道理就那麼多,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