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孩兒被觀音收為童子,牛魔王一家很牴觸,道家怎麼看佛門修行?

2020-12-24 漫夜譚

看往期文章中的評論,很多人認為小說就是小說,不足以論道。但筆者以為不然,西遊記之所以被稱為四大名著,其中很多道理髮人深省。引發後世諸多討論,具有深刻現實意義。

如果只是單純地說道理,必然生澀無趣。所以,不妨由小說中的故事做引子,進行更深層的觀點探討。

本文,咱們以紅孩兒皈依,來討論道家對於佛家修行的看法。

紅孩兒作為牛魔王和鐵扇公主的獨子,在火雲洞便佔山為王,自稱為聖嬰大王。

三昧真火很厲害。孫悟空曾在八卦爐裡被煉了多天,沒被燒死,卻被燻出了個火眼金睛。也算是因禍得福。

可能是留下了陰影,孫悟空此後很怕煙燻。

鬥不過紅孩兒,孫悟空請來觀音菩薩,用甘露神水滅了三昧真火,並將紅孩兒收在座下,名號善財童子。

按照普通人的理解,能跟在觀世音菩薩座下修行,不知道是多少輩修來的福分。而牛魔王一家子偏偏想不通,見了孫悟空如同見了殺子仇人。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實際上,牛魔王他本是野生的妖怪,處於佛道之間,不受神佛管轄,對於雙方態度保持若即若離,敬而遠之。

對於紅孩兒皈依佛門,並沒有多大怨氣。在孫悟空借芭蕉扇那一回,便能明確他的態度。

他生孫悟空的氣,並不是因為紅孩兒如何,而是因為孫悟空欺負了他的妻妾。同為七大聖,牛魔王比孫悟空資歷老得多。兩人又是結拜兄弟,孫悟空一而再,再而三地拂他面子,哪個做大哥的都忍不了。

所以,這才是兩人爭執的根源。

而反觀鐵扇公主,跟夫君的態度截然不同。

牛魔王是野生妖怪,而鐵扇公主卻是修道者,位列地仙。對於紅孩兒皈依,恨得咬牙切齒。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迥然?

我們可以在孫悟空和鐵扇公主的對話中,找出一些端倪。

孫悟空借芭蕉扇時,曾質問過:孫悟空,你害了我的孩子。

孫悟空不以為然,反問:你的孩子跟了觀世音菩薩,怎麼叫害人了?

鐵扇公主說出了理由:紅孩兒皈依佛門,我們母子再無相見之日。

就算皈依了佛門,怎麼叫沒有相見的機會?

這句話可能暗含深意,涉及道家對於佛家修行上的理解偏差。

在修道士的理解中,一旦皈依佛門,就等於無父無母,切斷了家庭因緣。

儘管鐵扇公主還能見到兒子,但紅孩兒的確不在了,而是一位善財童子。不可能在其膝下承歡。從母子人倫上,的確很難接受這種轉變。哪怕是在當下,很多父母也接受不了兒女突然出家。

不止鐵扇公主如此,牛魔王還有一位弟弟,也就是紅孩兒的叔叔。對於紅孩兒皈依,持有同樣的態度。

唐僧師徒路過女兒國,吃下子母河水,孫悟空去求打胎井水,遇到了牛魔王的兄弟,如意真仙。

那位也是只妖怪,卻跟牛魔王這種閒散妖怪不同,也是一位修道者。對於紅孩兒皈依,同樣恨得牙根痒痒。

如意真仙這樣質問孫悟空:舍侄還是自在為王好,還是與人為奴好?

皈依難道等於為奴?這似乎也能說明,道家對於佛教修行的理解偏差。

當然,僅從西遊記這部小說中,還不能足以證明本文論點。

所以,咱們從一部道家經典中,重新去理解道家對於佛家修行的理解。

《鍾呂傳道集》中,鍾離權(八仙中的漢鍾離)通過和呂洞賓的問答,來解釋道家修行上的概念。

修行為五個等級,依次為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和天仙。其中鬼仙最差,天仙最高。

呂洞賓問及什麼是鬼仙?

鍾離權回答: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陰中超脫,神象不明,鬼關無姓,三山無名。雖不輪迴,又難返蓬瀛。終無所歸,止於投胎就舍而已。

意思就是說:鬼仙是五仙中最差的等級。失去了純陽之身,不入輪迴,也沒有機會進階。如果想要突破,只有重新投胎。

呂洞賓又問:怎樣才能成為鬼仙?

鍾離權回答:修行者想要速成,不悟大道,而是尋求穩住神魂,從而不跌落輪迴。

接下來還有很重要的一句:古今崇釋之徒,用功到此,乃曰得道,誠可笑也。

這句話充分說明,鍾離權對於鬼仙和佛門的排斥。

而道家中所謂的鬼仙,便是佛教中的往生淨土。

之前的文章中,筆者詳細介紹過往生的概念。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考古。本文簡單闡述。

往生就是憑藉自己的願力,在死後往生佛門淨土,化生出新的身體來繼續修行。但這種過程非常玄奧,以至於被理解為鬼仙之流。

這裡需要申明一點,筆者不是佛教徒,也並非道教徒。只以中立的態度,去闡述兩方的不同觀念,沒有任何主觀上的好惡。

說回紅孩兒皈依的問題。

既然道家排斥佛家的修行觀念,鐵扇公主和如意真仙,都是道家有道之士,可能將紅孩兒皈依理解成斷了仙緣,比死還要恐怖。

所以,兩人才對孫悟空恨得咬牙切齒。

為了避免分歧,這裡點到即止。

接下來,咱們從佛教對於孝道的理解,真的如鐵扇公主理解的那般不堪嗎?

實則不然。

佛弟子都熟悉兩個故事。一,世尊上天為佛母摩耶夫人說法;二,婆羅門女地獄尋母的故事。

釋迦牟尼出生後七天,佛母摩耶夫人去世。

釋迦滅度之前,去往天為摩耶夫人親自說法,並向其告別。摩耶夫人當時已經是天人,聽佛說法,果位上又上了一層。

這說明,佛也是非常看重孝道的。所謂無父無母,只是一種理解上的偏差。

而且,婆羅門女地獄尋母的故事,也能證明佛教對於孝道的重視。

婆羅門女極為孝順。母親不信佛門三寶,死後魂歸地獄。婆羅門女害怕母親在地獄受苦,夢中遊了一次地獄。

由於她在人間虔誠供佛,被無毒鬼王告知,她的母親已經借她的因緣升為天人。

這位婆羅門女便是地藏王菩薩的前世中的一世。

可以說,地藏王菩薩發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宏願,便是基於孝道,也是其回報親恩的原動力。

而道家和佛教對於孝道的主要分歧,在於前者看重現世,後者強調來世。

其實,這兩者之間並無高下之分。

大道萬千,殊途同歸。佛弟子若有一日成正果,其往世中的一切親友,都會得益。與道家中的一人得道雞犬入天,實際上是一個道理。

無論信佛還是信道,貪痴嗔都是修行的攔路虎。尤其是嗔心,凡事都要爭個高下,沒有多大意義。

世界上的道理就那麼多,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

相關焦點

  • 紅孩兒到南海當了善財童子,但觀音之前收的這名妖怪卻結局悲慘!
    (蝸牛看西遊第2512期)文/牽著蝸牛散步看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紅孩兒曾是八百裡號山的山大王,但因要抓唐僧吃唐僧肉,惹怒了孫悟空,最終孫悟空找來觀音,把他收服到南海,被封為善財童子。為此,鐵扇公主與孫悟空翻臉,認為他造成他們母子分離。
  • 紅孩兒對觀音說沒說過「你是猴子請來的逗比嗎」?
    ,牛魔王與悟空大戰被天庭,佛教圍攻,最終被迫歸順,鐵扇公主為眾神饒過牛魔王,讓出扇子為唐僧師徒等人滅火開路。而鐵扇公主的這個「喪子之痛」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個「喪子」並非是真,但是對於牛魔王鐵扇公主夫婦來說離這個痛苦也不遠了,因為孫悟空在之前與兩人孩子紅孩兒對戰時,請了觀音過來制服紅孩兒,而紅孩兒最紅被收為了菩薩身邊的善財童子,與牛魔王鐵扇公主夫婦再難相見,因為紅孩兒每天侍奉在菩薩身側,肯定不能輕易離開?
  • 紅孩兒長得不像牛魔王,太上老君成背鍋的,真的另有隱情嗎?
    已經300歲高齡的紅孩兒,還是一副小孩子模樣,聰明伶俐,調皮搗蛋,莫非真的是被牛魔王和鐵扇公主寵壞了嗎?從他一出場,就給唐僧一行人製造了很多麻煩,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紅孩兒的身世才是重點,他是老牛和鐵扇的親生兒子嗎?他為何被觀音菩薩封為善財童子?難不成有後臺?
  • 天下妖怪千千萬,為啥紅孩兒當了善財童子
    但紅孩兒既沒有神仙的血統,也沒有天庭的關係,又未經名師正統的傳授。父親是妖精,母親也是妖精,是個地地道道的妖二代。但偏偏他就成了觀音的善財童子--南海落伽山集團的財務總監。菩薩道:「你今既受我戒,我卻也不慢你,稱你做善財童子,如何?」那妖點頭受持,只望饒命。
  • 觀音為何冒著得罪如來的風險極力拉攏紅孩兒,她的目的是什麼
    按照這個邏輯來說,觀音將兩個金箍佔為己有了,其中一個金箍交給了紅孩兒,觀音為何要把金箍交給紅孩兒呢?難道她不知道這麼做不合適嗎?恰恰相反,觀音對此知道的一清二楚,在拿出金箍之前,她說道——「這寶貝原是我佛如來賜我往東土尋取經人的金緊禁三個箍兒。
  • 非人哉:紅孩兒的父母不簡單,牛魔王和鐵扇公主都是大老闆
    紅孩兒的父母是牛魔王和鐵扇公主,在千年以前紅孩兒被觀音收為善財童子,在那之後紅孩兒就一直跟在觀音的身邊。因為如此,紅孩兒很少和父母見面,不過這一千多年的時間過去了,他的父母也有了新的事業,如今牛魔王和鐵扇公主都是大老闆,在各自的行業裡面混得風生水起。
  • 紅孩兒到底是誰的兒子?是牛魔王還是太上老君?
    再說三昧真火,說牛魔王不會三昧真火,但是紅孩兒會,小編想說,三昧真火真的不是什麼高深的法術,人體內有三種火:一曰目光之火;二曰意念之火;三曰氣動之火。古人稱為"三昧真火"。這三種火合在一起,意念加重,注視不離,叫做武火;意念輕鬆,似有似無,叫做文火。這種解釋是跟太上老君最符合的,在看西遊記裡,不止紅孩兒會,蠍子精也會,《西遊記》第五十五回蠍子精的三昧火從鼻中噴出,煙從口內噴出。
  • 觀音菩薩的善財童子地位如何,還是孫悟空說得清楚
    紅孩兒因為妄想吃唐僧肉、阻礙西天取經進程,被孫悟空請來觀音菩薩收做了善財童子,他的家人為此一直耿耿於懷。他給牛魔王的解釋也是說這個善財童子比他們的地位都高,從此進入了極樂門堂,享受逍遙永壽。如此看觀音菩薩的善財童子,比孫悟空、牛魔王的地位還要高,那可是受了菩薩正果,不生不滅,不垢不淨,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庚,比他做小妖怪強多了。
  • 孫悟空真的打不過紅孩兒嗎?
    然而內心有了依仗,忘了念避火訣被紅孩兒迎面噴了一口煙,孫悟空帶著豬八戒逃了出去,第二天搬來救兵請龍王下雨滅火,協助他降伏紅孩兒!孫悟空將聖嬰大王引出來索戰,這聖嬰小妖怪感覺陣勢不對,立即噴了三昧真火,誰知此火碰到雨水越燒越旺,由於悟空忘記了念避火訣,被大火焚燒,最後逃離火海暈倒在河邊!龍王來到河邊,發現大聖爺已動彈不得感覺像快不行了。八戒趕到後,看了一下,只是暈了過去!
  • 非人哉:鐵扇「喜好」讓牛魔王生疑,她常去看兒子,卻跟觀音密會
    鐵扇公主在神話故事當中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是大力牛魔王的妻子,也是紅孩兒的母親。在融入了人類生活之後,鐵扇公主開始從事空調行業,是一位十分出色的女性人物。不過,因為鐵扇公主有一項特別的喜好,讓牛魔王懷疑她不愛自己,而且她因為這個喜好,每次說是去觀音家裡面看紅孩兒,可是還別有目的,跟觀音獨處一室。
  • 玉帝和如來聯手對付牛魔王夫婦,紅孩兒為何不求情?
    (蝸牛看西遊第4960期)文/蝸牛牛魔王應該是西遊之中最倒黴的妖怪,內有百萬家產,兩個美嬌娘,還有一個實力強勁的兒子,卻被玉帝和如來一起盯上了,奇怪的是,身為兒子的紅孩兒並沒有為他這個父親求情。只是,結果卻是大失所望,牛魔王依舊被如來帶回了靈山,同鐵扇公主夫妻分離,那麼,紅孩兒的不作為就顯得極其耐人詢問。其實,紅孩兒的出發點是不同的:第一:他待在南海出不去。既然成為觀音身邊的善財童子,就得時時刻刻跟在觀音的身邊,捉拿牛魔王一事,觀音沒有出面,所以,紅孩兒對此事不知情,也找不到出去的機會。第二:紅孩兒人微言輕。
  • 《西遊記》中的紅孩兒,與佛教善財童子是一個嗎
    善財和龍女有些觀眾就想起了《西遊記》,有個情節是紅孩兒被觀世音菩薩降伏,封為善財童子的劇情,而且大家看畫像裡,紅孩兒與善財童子確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父親是大力牛魔王、母親是羅剎女,從後面孫悟空在女兒國時,去打落胎泉水時,那個如意真仙就百般刁難,同樣的情節,在過火焰山時又一次上演,可見大力牛魔王、和羅剎女都認為孩子沒錯,甚至認為錯的是唐僧師徒,是觀世音菩薩。
  • 紅孩兒的三昧真火到底從哪裡來的?他爹牛魔王又不會,值得深思!
    三昧真火本來就是道家的本事,書中雖然沒寫老君會不會,但作為道家的扛把子,沒道理他不會啊。原著中猴子吃了虧,叫來劉百裡鑽頭號山,眾神道:「說起他來或許大聖也知道,他是牛魔王的兒子,羅剎女養的,他曾在火焰山上修行了三百年,練成了三昧真火,卻也神通廣大。牛魔王來使他鎮守號山,乳名叫做紅孩兒,號叫做聖嬰大王」。這個解釋應該到位了吧。
  • 紅孩兒到底是誰的孩子——之牛魔王的盤算(下)
    接上文,紅孩兒的爹。牛魔王,首先他在西遊記第三回開始出現跟孫悟空拜把子,其次在這幾個把兄弟裡,排行第一,妖界以實力為尊。至少這個時候的孫悟空,是打不過牛魔王的。也就是說,牛魔王實力早就達到,或者無限接近了孫悟空大鬧天宮的境界。
  • 紅孩兒為何和牛魔王長得不像?看看鐵扇公主怎麼說
    紅孩兒說他面如傅粉,唇若塗朱,一表人才,而且是大富大貴之相。然後我們再看看原著中牛魔王的長相。牛魔王所以有人解讀說,紅孩兒不是牛魔王親生的,是鐵扇公主跟人私通生出來的,並且說這個人極有可能是太上老君!一個老頭和一個羅剎鬼結合!
  • 鐵扇公主為何說孫悟空害了紅孩兒?你看觀音幹了什麼!
    尤其是目睹觀音點化黑熊精之後,孫悟空以為,像他這般出沒於荒山野嶺的妖仙,只有跟隨過了仙籙的正仙修行,才能達成正果。故此,他才不畏辛勞,死心塌地護送唐僧西去,及至號山收了紅孩兒,他也自認做成一樁因果造化的好事。然而,待師徒四人走到火焰山,見到紅孩兒之母鐵扇公主後,孫悟空直接懵了!
  • 西遊記常被忽略的127個事實,看完後顛覆了我的世界觀
    75、西遊記中太上老君唯一一次出手展示法力是在平頂山,把已經化為仙氣的兩個童子用手一指就還原成原來的樣子,可見其法術十分厲害。 76、道家的修煉訣竅心法是悟空和沙僧傳授給唐僧的。 77、鬥紅孩兒時孫悟空被火燒是第二次差點送命,但原因並不是因為怕火,而是被火燒後被冷水一激造成的。
  • 紅孩兒到底是誰的兒子?從牛魔王的一句話就可以看出
    說紅孩兒不是牛魔王的兒子的證據主要有兩點:一是紅孩兒長得不像牛魔王;二是紅孩兒會三昧真火,而牛魔王不會,並且紅孩兒的母親鐵扇公主還有芭蕉扇,而芭蕉扇好像是太上老君的寶物,三昧真火好像也是太上老君的專利,因此紅孩兒與太上老君沾上了關係。
  • 西遊記中觀音菩薩也束手無策的妖精-紅孩兒
    西遊記中說到紅孩兒這個人物,估計很多人會印象深刻,可以說紅孩兒這個妖精的出場,直接引出來一連串的故事,女兒國的如意真仙是紅孩兒的叔叔,火焰山裡面鐵扇公主和牛魔王是紅孩兒的爸媽,可以說整個妖界紅孩兒也算是相噹噹的人物。
  • 牛魔王和鐵扇都不會三味真火,紅孩兒從何學來?看看老君幹了什麼
    其二紅孩兒是牛魔王與鐵扇公主所生,按輩分來說當稱他一聲叔叔,雖說孫悟空自答應取經大業以後就跟妖界劃清了界限,但在昔日結拜義兄的兒子面前吃了癟,總歸還是有些丟臉的。其三紅孩兒修行的時間並不長,在修真界來說跟個嬰孩沒什麼兩樣,但孫悟空不同,拜師菩提老祖,後大鬧天宮與如來佛祖還動過手,如今下到凡間來卻打不過一個孩童,反差確實有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