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體育產業生態圈,作者丨邱雨萱,編輯丨韓榮迪
年初,《青春有你2》熱播,《三十而已》、《乘風破浪的姐姐》餘溫猶在……2020,似乎正是女性節目的「當打之年」。而隨著騰訊TGA在電競峰會上宣布將開設女子賽道,今年的電競產業,似乎也在迎來新的「女性浪潮」。
而另一邊,「女職這個行業很難,難得讓人無法想像。你也許要在麵包和夢想之間有所取捨,還會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打擊,有的來自外界,有的來自公司內部」,女子職業電競選手初風這樣對我們講到。堅持夢想卻遭人誤解,但這樣的無奈仍困擾著不少電競從業女性。
這一次,我們走訪了幾名女子電競中的參與者,她們是女職選手、俱樂部創始人、解說、主播以及觀眾,試圖通過她們的故事和角度,去窺見關於這個行業的現在與未來。
01、當競賽者無賽可競
近幾年來,與KPL男子職業選手席捲熱搜的情況大相逕庭的,是女職的銷聲匿跡。從前尚有許多喊得出名號的三方女子賽事舉辦,而如今連這些比賽都接連被叫停,或是沒落了。
Re-girls女子電競俱樂部創始人李沐子也表達過相應的苦惱:「沒有比賽,俱樂部只能勉強維繫運轉。電競這個行業是一個圈,你一環出問題,剩下都會有問題。」
《榮耀美少女2》中的李沐子
國內的大型正規女子電競俱樂部鳳毛麟角,RE-girls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們擁有專業的管理和運營團隊,甚至曾兩次蟬聯手遊冠軍。然而,女子俱樂部的管理和男子俱樂部不同,很多因為賽事驅動而生,也因為賽事結束而消失。
而李沐子告訴筆者,即便是像RE-girls這樣優秀的女子電競俱樂部,在近兩年,也往往面臨著沒有比賽可打的問題。
沒有比賽就意味著沒有曝光度,進而導致的贊助商、冠名商缺位,俱樂部資金運轉困難等問題,一度困擾著李沐子。賽事,作為連結外界與電競圈的窗口,往往溝通起了產業鏈條的上下遊,承擔著傳遞產業信息的作用。
然而,女子電競賽事受制於宣傳面狹窄,職業賽事與第三方賽事界限模糊,也沒有聯賽機制,加上場地、設備成本的壓力,讓主辦方收效甚微,甚至入不敷出。
曾經頗有影響力的EWG女子賽事官博,最後一條微博發布於2018年
於是,主辦方被迫縮減規模,這又導致比賽競技性下滑,觸及的人群愈發減少,久而久之成了惡性循環。動蕩感讓贊助商敬謝不敏,進而影響了女子電競的商業價值。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行業為改變女子電競的困境,正在不斷努力並進行多種嘗試。而「綜藝電競賽」,似乎是一種新的解題思路。
以此為定位打造的《榮耀美少女2》,給選手們帶來了久違的競技舞臺。她們共同成長,磨鍊專業能力,並深刻體會從一個人到一支戰隊的團隊歸屬感。這也是李沐子來參賽,並鼓勵自家選手來參賽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榮耀美少女2》正是她們所亟需的一個場合,讓她們能重新出現在大眾面前,為自己的職業代言,博取在大眾前的曝光機會。
《榮耀美少女2》中,許多職業選手也參與其中
綜藝電競賽也許只是女子職業聯賽的第一步,透過綜藝形式,可以傳達出打破固有印象,鼓勵女性廣泛參賽的意願,也能為後續更多樣性的女子賽道做一個鋪墊。行業對於女子電競的重視,無疑是給行業帶來了一絲曙光,對于堅持了這麼久的「李沐子」們來說,再次看到了女子職業電競前進的方向。
02、搖擺的初心
幾年前,市場裡出現了不少的女子俱樂部,但大多數隻出現在賽事的舉辦前後,比賽一結束可能就分崩離析。此外,熱愛電競的女生很多,但普遍對職業選手缺乏概念,很多人無法忍受平日枯燥嚴苛的訓練。選手的高頻流動,也讓一些小型俱樂部難以維繫。
而對於一些本身就不缺乏賽事榮譽的大型俱樂部,女隊對他們而言,可能只是一個「吉祥物」,並不會下功夫去培養,甚至有一些非正規賽事主辦方邀請戰隊時,首先問的居然是「顏值夠高嗎?」
「我當時覺得很生氣,你們到底把電競當什麼了,你們只是把電競當成你們想要做網紅的一個跳板嗎?」談及這些經歷,初風仍然十分氣憤,這讓她覺得是在侮辱電競。
初風已經連續參加了兩季《榮耀美少女》,職業選手的意識、素養和專業程度讓她在人群中脫穎而出。在節目中,她語氣溫柔,像一個鄰家大姐姐,但談到女子電競現狀的時候,她的語調明顯上揚,激動了許多。
初風亮相《榮耀美少女2》
她表示,大多數女子職業選手都想要接受專業訓練,想把時間都花在如何提升自己的競技水平上,而不是做直播、接商演,甚至去參加綜藝。
「當時去俱樂部是因為我喜歡這支隊伍,喜歡和大家一起並肩作戰的感覺。可是之後出現了一些女子戰隊的緋聞,慢慢的賽事也開始蕭條了。」提起舊事,初風仍然十分遺憾。
漸漸地,有不少女職選手對自我的職業認知也變得模糊。有的選手開始背後搞小動作,精力不再專注於提高自己的實力上,「電競」被當成了博人眼球的籌碼,很多人對於標籤下應有的職業性沒有清晰的認知。
更要命的是,比賽可以等,年齡不行。要知道,電競選手的黃金年齡也不長,他們也是運動員,競技能力也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退化。
「一年的時間,沒有賽事和賽訓,我感覺自己就像一條鹹魚。」立志想要與男選手同臺競技,要做中國女子電競代表人物的女騎這樣無奈地告訴記者,「我覺得我離我的目標實現越來越遠了」。
女騎打職業這幾年見證了太多迫於生計或家庭壓力而放棄電競夢的女生,她不想成為追求夢想路上的「逃兵」,但是無法參加比賽又怎麼能稱為「職業電競選手」呢?
步入黃金年齡倒計數的她們,不想再等了。
女騎表示,登上了《榮耀美少女2》的競技臺,也是在逼自己一把,這裡是她的「新起點」。
節目的首次亮相賽上,女騎選擇了頗有難度的打野英雄鏡,首戰成名。她眼觀全局,冷靜指揮隊友反蹲、開團,一番走位在人群中硬核輸出,強勢收割對面人頭。在最後一波團戰中,女騎抓住時機率先開團,致對手團滅,一路推向高地,拿下了比賽的勝利,最終打出了6-0-7的戰績。
女騎在節目中的表現
在節目裡,所有人都知道了《王者榮耀》有一位實力不輸男職的女子職業選手。從這裡出發,女騎不再是一條「鹹魚」,她要找回自己的初心,更要加倍努力,登上她心目中的職業競技舞臺。
在女騎和初風看來,電競職業選手並不分男女,大家的目標從來都是冠軍。在《榮耀美少女2》的舞臺上,無論是初風,還是女騎,似乎都找回了最初她們進入女子職業這條賽道上的追求 —— 用實力說話,不管其他。
雖然她們也曾迷茫過,搖擺過,但如今的她們對自己的身份和目標十分清晰。透過節目,她們正在用行動向所有人證明,無關性別,女子選手靠實力也能在電競圈闖出一片天地。
03、生存與偏見
在當下,女子職業選手,並非是熱愛電競的女生唯一的選擇。實際上,女性在電競產業中參與度比例也在逐年增長。伴隨著電競行業的發展,除電競職業選手外,還誕生了如直播、解說等周邊職業。
然而,在這欣欣向榮的背後,諸多在俱樂部之外的女性電競從業者們,同樣面臨著許多,夾雜在生存與偏見之間的選擇題。不少圍繞著女子電競的相關建設,依舊難以擺脫「消費女性」的窠臼。
「有的時候網友們說話會特別不客氣。」講到人們如何對待自己的女主播身份,露露醬頗有些懊惱。難以想像,這位在節目裡安慰觀眾「淡定」,安慰隊友「沒關係」的開朗成都姑娘,曾經被網友「罵到斷播了一陣」。
過去,露露醬也是一名女子電競職業選手。彼時,女職正面臨著無賽可打,無錢可賺的窘況,迫於現實,露露醬選擇了轉型,成為電競女主播。但是,此前她的轉型之路並不順利。人們對女性玩家的偏見和刻薄,仍在直播平臺上被放大,讓露露醬難以適從。
「有時候說話會比較難聽,可能自己一波不小心的操作,或者說錯了一句話,就會被罵很久。」
「女性」的有色標籤,在給露露醬這樣電競女主播帶來輿論的困擾之外,還有收入上肉眼可見的差距。同樣身為電競主播的她,和其他男主播的收入還是相差甚多,包括出席商業活動的機會和報酬,都有較大差別。
知名職業聯賽解說立人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她提到:「同樣內容,男生說出來,他們就覺得很正常;你說出這樣的內容,他們會覺得,這個女生挺專業的,這個其實挺怪的,但也算一種幫助吧?但有時候,觀眾會比較關注你的顏值、身材、著裝打扮,好像對於男解說就沒有這方面的審視。然後,有些彈幕會說得比較不好聽,就品頭論足的那種感覺。」
立人解說王者榮耀全國大賽現場
但是,女性從業者真的只能當「陪襯」麼?
在《榮耀美少女2》這檔節目上,露露醬以開場三殺的馬超驚豔了在場所有人。在第3期緊張的淘汰賽裡,在逆風的狀態下,她果斷閃現點殺對方射手,為隊伍爭取了輸出環境,扭轉戰局,奪得勝利。她說,「我這麼強,難道我不配站在這個臺上嗎?」
為了能夠豐富解說的維度和思路,立人平時的聯賽必不能落下,要準確地了解流行的打法套路。此外,她還要去看選手們的直播,了解他們的英雄池和巔峰賽成績,這樣才能夠在解說的時候更全面地點評選手操作。她說,「當我專業到,連職業選手聽了都忍不住佩服點讚鼓掌,那麼到時候我的形象是怎樣的,也就沒人在意了。」
打破外界對電競女性從業者的偏見,讓更多人關注女子電競,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除了從業者自身需要提升硬實力外,也離不開大環境下,流媒體的行業知識普及。因此,《榮耀美少女》這類證實女性電競力量的綜藝電競賽,就顯得尤為有價值。
節目既讓觀眾們改變了對女性打電競的刻板印象,也讓玩家們看到了比賽背後的人物故事。伊澤、女騎在節目上的發言,讓人們意識到,即便存在偏見與不公,有那麼一群人,也依舊因為熱愛,堅持地在行業裡小步行進。
節目Slogan:我可以,carry到底
「我自己是因為喜歡玩遊戲,認識了電競圈的朋友,又當了主播,然後又做了解說。我覺得,熱愛就是一份初心吧,也想去把我們的電競圈做好… 怎麼說,自己的一份微小的力量吧」立人這樣說到。
起步階段的女子電競產業,仍然還在慢慢摸索的道路之中。幸運的是,越來越多人開始注意到女子電競的潛力和魅力。不僅對從業者而言,對觀眾亦是如此。
04、屏幕裡的另一個「我」
在節目開播之前,《榮耀美少女2》總製作人張易加先生接受採訪時曾說道:「我們要呈現的是當代女性玩家,女性觀眾希望看到的東西:她們想要看到自己的身影,與自己類似的成長經歷。這些女性選手、女性參與者能代表著她們本身內心的一種追求」。
張易加:騰訊互動娛樂移動電競業務部總經理、《王者榮耀》品牌總負責人、KPL聯盟主席兼《榮耀美少女》總製作人
畢竟,電競圈不分男女,「全民電競」的浪潮關乎所有人。
筆者身邊,有不少女性觀眾也在關注這檔節目。或者說,她們關注的是與電競有關的事。她們在追綜藝、看比賽的過程中,收穫的可能不只是逆風佔據的爽快感,或者是競技本身的觀賞性,而是在某一瞬間捕捉到的那個與自己相通的行為與表達。
「女騎好酷!看到她在節目裡的表現很難不被吸引。」小許是《王者榮耀》的忠實玩家,也十分關注KPL賽事,她坦言最初看《榮耀美少女 2》是因為節目邀請了她喜歡的QG戰隊選手FLY,抱著質疑的心態看了節目,沒想到逐漸開始對節目裡的選手,和女子電競感興趣。
小許直言,她之前對女子電競嗤之以鼻也是因為「過去很多比賽和節目,總是強調參加的女生顏值,我是看操作的又不是看臉的!」這次節目裡真正的職業選手數量增多,強調實力的做法博得了她的好感。
而讓慄子(化名)印象最深的則是北大學霸劉暢來參加節目,「有夢想,並且為了夢想願意做更多嘗試,看到小姐姐的表現,我想我也終於可以做出決定了。」正在糾結是否要換個職業的慄子,在看完節目後邁出了全新旅程的第一步。
她告訴我們,總覺得自己很難再被熱血打動,但是看到節目裡每一個女生都在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而拼盡全力的樣子,著實感染著她。而且,這些女生所面臨的困境可能比她更艱難,「既然她們都可以,我又為什麼不拼一把呢?」
近兩年來,《榮耀美少女》之類的電競節目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觀眾面前。節目中,逆風翻盤、三連四殺,「菜是原罪」等戰局和發言,讓人們正視女生在一檔嚴肅競技比賽面前的認真態度和付出。
在節目中,觀眾關注勝利,更關注選手們獲得勝利的過程。就好比今年世冠上經典的「讓三追四」,即便所有人都在歡呼TS的勝利,但是如果沒有DYG作為對手的你來我往,這場比賽不會在一夜登上十餘個熱搜。
可以說,對於女性觀眾而言,勝負之外,選手們正用一次次的成長與逆襲,鼓勵著「小透明」們站出來,就像女騎所說的,「大不了就是被你打趴下了,反正下一局我會再把你打趴下」。
這是《榮耀美少女2》這檔節目對於女性觀眾而言的另一種「浪漫」的鼓勵。
隨著《榮耀美少女2》播放至今,女子電競發展中的種種問題再度被擺上檯面:賽事的缺位、俱樂部舉步維艱、選手的迷茫……洗刷刻板印象,改變行業現狀很難一蹴而就,但並非不可達成。
8月全球電子競技運動峰會暨騰訊電競年會上,TGA宣布將開設王者榮耀電競女子賽道,讓選手和俱樂部看到了努力的方向,有了一個盼頭;9月,《榮耀美少女2》開播,60位選手在臺前倔強比拼,訴說她們與電競的故事。
如今,網上關於《榮耀美少女2》的討論還在繼續;有些離開了節目的選手,仍在為了自己的職業夢努力訓練;而留在節目裡的人,也許還在緊鑼密鼓地為下一場比賽排兵布陣… 臺前的光鮮並不是真正的成功,臺上的離場也不是真正的失敗。一個行業的發展,從無到有,從有到精,從來都是光影同在。
選手依澤在節目中呼籲大家關注女子電競
但是,就像《乘風破浪的姐姐》中的開播註腳一樣,「我們關心成功,關心失敗,更關心日新月異的未來」。節目僅僅是一個窗口,王者榮耀的「全民電競」願景,正在通過女子電競版圖的完善,一步步落實。
未來,當KPL的選拔中出現了第一個女性選手的時候,當女子電競和女職業選手都不需要被單獨拎出來討論或特別對待的時候,那才是我們真正喜聞樂見的場景。
在第四期節目中,初風被遺憾淘汰。她最後說道,「年輕的女生,努力要趁早。」這既是過來人對後輩的勉勵,也像是與當初那個執意踏上女子職業電競道路的自己對話。
一瞬間,時間軸好像被撥回了採訪間,我們幾乎問了所有採訪對象同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一個小女生問你,她未來也想從事電競行業,你會支持她嗎?」
所有人的答案好像都出乎意料的一致:我會支持她,並且會告訴她,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