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們就知道,人類有三大情感類型,分別是親情、友情還有愛情。
我們被親情溺愛,在友情裡遊戲,然後隨著愈發成熟的身體與情感,期待著不期而遇的愛情。
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身邊的朋友總愛把不想談戀愛掛在嘴邊。
前兩天,微信新加的一個朋友,其微信名稱直截了當就是「我不談戀愛」,但其實,他們的自身條件都不差。
他們對生活品質有要求,規律運動,熱愛旅遊,平時消遣就是去拔草各種美食店,當你和他們在一起時,舒適自在,沒有負擔。那麼既然如此,刨除物質壓力、交流障礙,當我們在拒絕戀愛時,我們又在逃避什麼呢?
之前網絡上有轉發上萬的一句話,「為什麼要談戀愛呢?是遊戲不好玩?星不好追?還是小說不好看?」我身邊的朋友紛紛點讚表示認同。
確實啊,我們的一天也就24小時,減去睡覺和工作學習的時間,剩下的也就那麼幾個小時,打開手機,輾轉於幾大APP的時間都不夠用,哪還有精力分給一個還需要你去哄著的對象呢?網絡時代,可以愉悅我們的事物太多了,愛情反而被放在了一個無足輕重的地位。
但他們是否就真的不相信愛情呢?恰恰不是,我的一個朋友就是各種愛情劇的忠實用戶,她是一個信奉真愛的姑娘,但現實生活中,一旦有人表示對她有好感,想要進一步發展,她就會率先遠離,將拒絕戀愛的旗幟高高掛起。
我也曾問過她原因,她很直白地告訴我,她相信愛情但是並不信任愛情。她相信愛情的存在,但卻不信任愛情的歡愉與持久。
「培養信任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但我不想花費這些時間,去博一個不確定的結果。」
她說這話時顯得很輕鬆,顯然是經過思索得出的結論。
她始終保持對愛情的嚮往,卻不期待降臨在自己身上,因為她知道,被電視劇包裝過的愛情太具有迷惑性了,好像愛上一個人就是一生,但現實生活並不如此,愛情是雙向的,所以具有強烈的不穩定性,當它到來時,你所有的快樂都是真實的,但當它離開時,你的痛苦也是加倍的。
因此,當我們拒絕愛情時,其實就是在逃避它有一天也會離開的可能性,當可以滿足我們的事物變多,愛情的誘惑反而變小了,本於人趨利避害的天性,我們會自覺避免它的到來。
所以我們會說:「是遊戲不好玩嗎?小說不好看嗎?星不好追嗎?那幹嘛要去吃愛情的苦頭?」
因為害怕傷害,寧願不要那份甜蜜,這就是很多人的愛情觀。
因為網絡時代的發展,我們越來越容易接觸到很多新鮮事物,它們爭奪了我們大部分注意力,比起愛情,這些快樂來得簡單直接,並且隨著向這些愛好的傾斜,我們會越來越在乎個人的空間,這時候,再去認識一個人發展一段感情的成本也會更高,壁壘已經形成,輕易不可撤銷,對於愛情的惶恐也就大過於期待了。
當然,我們並不評判這種愛情觀的錯對,如果一個人滿意自己的生活現狀,始終保持向上的生活態度,那麼保持單身未嘗不可,但是當你感到孤獨,想要人陪伴時,也不妨卸下心的壁壘,以一種平和的心態接觸他人,慢慢建立信任。
愛情的危害就像一隻薛丁格的貓,不去經歷,我們永遠不會知道結果的好壞,逃避也許是個辦法,但如果有一天,遇到那個人,請抓住心動的瞬間,不必去抗拒愛情,至少在它停留的時候,你能感受的快樂是真實的,是強烈的。
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始終用理性包裹著感性,即使結果未必如我們所願,但至少我們曾那麼歡暢的經歷過,享受過程,不求結果,我們會活得更灑脫。
我是黎陽,祝你幸福。
-END-
作者 | 黎陽
圖片來源 | pixabay
圖文編輯 | 杜夢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