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迅速發展的社會中,流量已經成為人們賺錢的一個重要來源,尤其是身處於娛樂圈中各色各樣的職業,基本都要依靠流量。這也正是近年來影視作品膨脹產出的一個重要原因,很多人都想吸一波金,但隨之而來的卻是大波大波爛片的誕生,從近年來豆瓣的評分中我們不難看出,評分都是比較低的,不過眼尖的網友也發現了這其中的一個問題,很多受觀眾喜歡的影視作品卻也是低分,這不得不引起人們的深思。
不少人對此產生了這樣的一個疑問,被廣大網友所信賴的豆瓣到底靠不靠譜?真實性如何?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提到陳可辛導演相信不少人對他都是非常熟悉的吧,畢竟是執導過眾多優秀作品的導演。不過話說回來,即使是大導演,也逃不過豆瓣評分低的風險。
《投名狀》是一部大咖雲集的動作片,不論是從演員還是從劇情來看,都是沒得說的,而且還獲得過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第4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等獎項,此外,李連杰也是因為這部電影而獲得27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光從這些獎項就能看出是一部不錯的作品,而且也獲得了行業內的認可,但是豆瓣評分僅有6.9分。
除了這部作品之外,《功夫》也沒能逃脫豆瓣的低分評價,毫不誇張的講,這部作品可以說是周星馳的非常有影響力的巔峰之作了,不僅獲得了眾多國家的華語片冠軍,而且也破了很多國家的華語片票房紀錄,但是可惜的是第一次看它的豆瓣評分只有7.9分。
最近熱播的《鹿鼎記》真的是被推上了一波又一波的熱搜,但最多的還是網友的不滿,除了批判張一山像耍猴一樣的演技之外,還有對劇中女演員網紅臉的不滿。但是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即使是罵聲一片,評分超低,但是收視率可是槓槓的,與《狼殿下》不相上下,正說明了豆瓣評分並不能代表一切,我們還是得從實際出發,不能只聽信一方說辭。
在很多人看來,只要電影被觀眾喜歡就可以了,沒必要糾結豆瓣上的一個評分,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在這也快速度的社會,不只是時代發展之快,各方各面都是非常快的,在這麼多的電影中,在最快的時間內選擇一部比較好的,最好最快的辦法也只有先查評分再觀看了,這在現代人的生活中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而豆瓣作為群眾基礎最廣,公信力最大的網站自然成為了絕大多數人的首選。
這也正說明了一個問題,豆瓣評分無形中給影視作品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所以說,我們必須搞清楚豆瓣評分的真實可靠性,不然真的會將一部好的作品推上風口浪尖,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為什麼會形成受眾喜愛程度越光評分卻越低的情況。
首先,我們得明確,豆瓣是一個向廣大用戶開放的平臺,所以說任何人都可以對此做出自己的評價,所以說在評分這一方面更多的是偏向於以自我為中心的,說白了,只要是這部作品裡面有一個小細節不如觀眾的心意,即使是這是一部國際大片,那麼她也有可能打低分,正體現出豆瓣評分的片面性。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所以說,只有自己親自體驗才能知道好或不好。
其次,在粉絲狂熱追捧的時代,很多粉絲願意為了自己的愛豆付出很多,所以在新片上映的時候,瘋狂打call追捧也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這也正是很多爛片評分超高的原因所在。而如果這個明星不是你喜歡的,那麼粉絲則有可能打低分,就這樣,評分則會被一點一點的拉下來。
最後小編要說的一點就是,在這種評分片面的情況下,很多豆瓣的用戶是非常的不給大導演面子的,就比方說張藝謀、馮小剛、陳凱歌等,他們的許多大片都是獲得過數一數二的獎項的,但就是豆瓣評分低,這也證明了這一點。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理智對待這個平臺的話,那麼豆瓣評分的用處也是比較大的,畢竟評分都是由大眾給的,可以代表廣大人民的意願,供給人們來參考也不是不可以。所以我們必須用合理的方式以及理智的心態來對待各種影視作品的評分,不能抱有私心,做出不公平的做法,那樣不僅是對作品的不公平,更是對廣大用戶的誤導。
除此之外,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不只要依靠豆瓣來對影視作品做以評價,更應該發揮出我們的專業能力,推出屬於影視領域的具有最大公信力的平臺,來給每一部作品給予最為公正的評價,才能夠徹底制止這種不公平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