藪貓:一種被稱為「小獵豹」的動物,卻不幹猛獸該幹的事兒

2020-12-15 獅虎豹三兄弟

相對於老虎、獅子等大型貓科動物來說,小型貓科動物的種類和數量更為繁複,所以對於一些不是很常見的小型貓科動物,人們並不是很了解,比如今天我們我們要講的藪貓,甚至不少人還不能正確讀出它的名字,藪(sou)貓是一種生活在非洲的貓科動物,多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稀樹草原地區,撒哈拉以北雖有生存,但分布範圍極少,僅在東北沿海一帶出現。

藪貓

四肢修長似小型獵豹

在貓科動物裡面,名字帶「豹」的基本上顏值都很高,比如花豹、雪豹、獵豹、美洲豹、豹貓等等,尤其是獵豹,流線型身軀,斑點狀皮毛,更是在全世界範圍內吸引了不少「顏值粉」,雖然藪貓名字裡面不含「豹」字,但它由於也擁有修長的四肢、矯健的軀幹和斑點狀的皮毛,所以亦有「小獵豹」之稱。

在非洲野外中,的確也有不少人誤將其認為是未成年獵豹,但二者親緣關係並不近,獵豹跟美洲獅、細腰貓的關係較近,而藪貓則跟獰貓的關係較近

按體型分,藪貓頂多算是中小型的貓科動物,站立時肩高54-62釐米,頭體長67-100釐米,體重為8-18千克,通常來說雄性藪貓比雌性更為健壯一些。

相對於體重來說,藪貓顯得腿很長,它的四肢與身體的比例也的確是貓科動物中最大的。藪貓通體毛髮為金黃色或者淺黃色,身上遍布黑色的斑點,肩頸部的斑點融合在一起形成的條紋狀,而背部至臀部的斑點則更為分散,也更小一些。

藪貓最突出的特點便是它的那一雙大耳,與小小的頭部不成比例,耳朵的背後為黑色,但中間有一抹白色的毛髮。很多人不清楚耳後的這一抹白色毛髮對它們來說有何作用,實際上作用非常大,對於它們的日常交流來說極為重要。

藪貓是夜行性動物,通常在白天休息夜晚活動,當它們帶著幼崽在夜間行走的時候,若發現前方有情況,母藪貓就會豎起耳朵,耳後的白毛就非常顯眼,後面的幼崽馬上能夠接收到這一信號,從而停止活動變得警覺起來。

當然,當藪貓埋伏著緊緊盯著獵物的時候,耳後的白毛也像眼睛一樣,警醒它身後的其他動物。

藪貓耳背特寫

大多數貓科動物都是獨居的,藪貓也不例外,除了在交配期以外,它們往往較為孤獨,很少有社會性的互動,它們用糞便等標記領地,領地意識較強,不允許侵犯,但雌雄個體之間的領地重疊度高,通常來說是一隻雄性的藪貓,會與多隻雌性藪貓的領地存在重疊,這點與老虎、豹子等獨居的貓科動物類似。

藪貓在一年中任何時候都能夠發情,但通常來說一年只會發一到兩次,受孕後經過三個多月便會產仔,一胎能生1-4隻,小藪貓出生一個月後便斷奶,六個月後能獨自狩獵,而離開母貓獨自生活,往往需要一年的時間。

藪貓幼崽

十足的猛獸,卻是「農業好幫手」

有句話說在當今的食肉界裡面,貓科動物佔據了半壁江山,聽起來這句話的確有點道理,比如在非洲,獅子為王,是最主要的捕食者,在亞洲森林,老虎為王,抑制著多數大型森林有蹄類動物;在北美,美洲獅雄踞一方,在南美,美洲豹是最大的捕食者;在高原雪山,無「人」能出雪豹左右,而就連在生態系統極為獨特的澳洲,如今野貓也有了一席之地。

現代所有貓科動物,都是吃肉的,無論大小,在各自的領域裡面,也的確是「一方諸侯」般的存在。

一般來說,像藪貓這個體重級的貓科動物,大多數都是很兇猛的存在,比如猞猁、短尾貓、獰貓、亞洲金貓等等,哪一個不是「一方霸主」?

藪貓也的確算得上是本領高強的猛獸,擅長爬樹能吃飛鳥,熟悉水性能潛水抓魚,縱身一跳能達2米高,且修長的四肢也賦予了它極佳的速度,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與猞猁、獰貓等動物相比,藪貓都不會弱勢,可即便如此,它還是不幹猛獸該幹的事,反而當起了「農業友好先生」。

藪貓捕食老鼠

什麼是猛獸該幹的事呢?答案很簡單,那就是捕獵,而且往往都是捕食一些實力相當或者不是自己這個公斤級能夠駕馭的獵物,比如獅子捕食長頸鹿,猞猁也能殺體重比自己重數倍的鹿類,甚至能鬥狼,就連小小的,只有幾斤重的黑足貓,也能大肆屠戮各種小動物,贏得「兇殘」的稱號,這便是猛獸。

從這方面來看,藪貓卻是與猛獸不沾邊,它最喜歡的食物是一些老鼠、爬行動物、昆蟲之類的

藪貓捕食老鼠

在白天的炎熱時段,藪貓會躲在陰影下休息,而到了傍晚,它們的活躍度一下子就提高了,午夜時幾乎達到了高峰,因為老鼠等小型嚙齒類動物也大多在這個時間段裡面活動。

藪貓絕大多數的獵物都是體重不足200克的小動物,佔據了它們飲食構成的90%左右,而其中大約80-97%都是嚙齒類動物,雖然也觀察到它會捕食一些體型較大的動物,但野兔、火烈鳥、羚羊幼崽幾乎是藪貓獵物體型的上限了。

由於藪貓的捕食對象基本上都是小動物,捕食起來並沒有什麼難度,所以藪貓的狩獵成功率很高,在恩戈羅恩戈羅自然保護區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某些處於哺乳期的母藪貓,狩獵成功率能達62%,大多數藪貓的狩獵成功率都能超50%

在一天之內,藪貓平均捕獲15-16個獵物,雖然它們也被觀察到會吃一些腐肉,但這種現象很少。另外由於藪貓所獵食的對象比如老鼠、昆蟲等等,基本上對於農業來說都有大害,所以在多數地區裡面,藪貓都被當成是益獸。

國外悄然興起的「新寵」

說起養寵,最硬核的還屬中東「土豪」,他們的寵物可不是我們常見的貓貓狗狗,而是獅子、豹子等猛獸,其中獵豹是他們最青睞飼養的動物之一。

可能很多人會有疑惑,在我國,養大型犬、烈性犬在某些城市裡面都是不允許的事情,為何中東的富豪們居然能養獅子?

獵豹

這除了他們有足夠的經濟實力,能夠負擔起每日昂貴的夥食費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每個國家對飼養寵物的法律規定是不一樣的,比如美國,只要取得合法手續,就能飼養老虎,所以也就有了這個一個顯現,美國私人手中的老虎數量要遠遠大於國家動物園裡飼養的數量。

寵物藪貓

一直以來,不少人們都熱衷於飼養一些比較奇特的動物,在最近的十幾年裡面,藪貓的風頭似乎超過了獵豹等動物,成為「土豪圈」裡爭相追逐的產物。

不過與獵豹、獅子等猛獸不同,藪貓在全球的飼養普及度似乎更高,尤其是在美國,更是被當成昂貴的伴侶寵物飼養,是富豪、大明星、商人等上流人士主選寵物之一。不過在我國,藪貓是二級保護動物,禁止私人售賣和馴養的

(喜歡請給個贊,關注我,漲知識。)

相關焦點

  • 有種小型貓科動物,有獵豹般的才能卻不去用,白瞎了這條件
    我們都知道,絕大多數的貓科動物爪子都是能自由伸縮的,包括群居的獅子也不例外,而獵豹卻不能,它的爪子無法縮進腳掌裡面去。獵豹身材纖細高挑,擅長跳躍和奔跑,速度是它最大的「王牌」,在速度的加持下,獵豹以50%的捕食成功率問鼎大貓之冠。
  • 出來混早晚要還:捕殺藪貓、獰貓、獵豹的豹子,卻成了老虎的獵物
    出來混早晚要還:捕殺藪貓、獰貓、獵豹的豹子,卻成了老虎的獵物豹,俗稱豹子,作為一種分布範圍最廣的大型貓科動物,向來以兇猛著稱。「狼蟲虎豹」「熊心豹膽」等成語就充分說明了豹子的兇猛。豹子是一種全能的貓科動物:奔跑速度快,行動敏捷,善於爬樹,力量很大,咬合力驚人……在自然界中,一般也只有老虎和獅子之類的大型食肉動物可以將其制服。豹子的兇猛不僅表現在它們常常捕殺各種食草動物,還表現在它們會捕殺各種食肉動物,其中就包括不少貓科動物兄弟,例如藪貓、獰貓、獵豹等等。豹子捕殺獵豹。獵豹是奔跑速度最快的貓科動物,外表看上去和豹子很像,但沒有豹子健壯。
  •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藪貓
    藪(sǒu)貓是一種非洲野貓,體重可達50磅。它們看起來很像獵豹,在貓科動物中腿的長度是最長的。藪貓的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50英裡,但它們通常用它們的長腿跟蹤獵物,然後撲向獵物,不像獵豹簡單地跑過獵物。也許藪貓最顯著的特徵是它們巨大的耳朵。
  • 獰貓VS藪貓,這兩種中型貓科動物誰更厲害些?
    我認為獰貓更厲害一些,藪貓的身體結構不適合格鬥。目前按照體型將貓科動物劃分為大型、中型、小型三類。一般體重超過40公斤的為大型,共有7種:虎、獅、美洲豹、豹、美洲獅、獵豹、雪豹。公藪貓和母獰貓產生的後代稱為藪獰貓(servical),公獰貓和母藪貓的後代稱為獰藪貓(caraval)。母藪獰貓還可以與公獰貓結合產生後代稱為獰-藪獰貓,而母藪獰貓與公藪貓結合產生的後代稱為藪-藪獰貓。第一批藪獰貓誕生於洛杉磯動物園,是無意之中被關在一起卻意外的產生了後代。可見這兩種動物的基因是非常接近的。
  • 美國人可以養、中國人不可以養的7種貓科動物,你最想養哪一種?
    美國人可以養、中國人不可以養的7種貓科動物,你最想養哪一種?貓科動物有幾十種,其中以家貓的數量最多。除了家貓外,其他貓科動物幾乎都是重點保護動物,所以在中國私人餵養家貓外的其他貓科動物是違法的。因此有網友調侃說:在中國,人們能餵養的貓科動物只有家貓。
  • 動物界異常兇狠的動物,能單手乾死平頭哥,被當地人稱為「惡魔」
    動物界異常兇狠的動物,能單手乾死平頭哥,被當地人稱為「惡魔」!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動物界有各種各樣兇猛的野獸,像叢林之王老虎,非洲霸主獅子,水中殺手鱷魚,甚至還有讓獅子老虎都畏懼的科莫多巨蜥等等。大自然是殘酷無情的,正所謂適者生存、優勝劣汰,那些強大的猛獸其實同樣也被更強大的動物屠戮,不知道這算不算一種悲哀呢。說起動物,我們不要忘了一種毫不起眼的傢伙,那就是平頭哥,平頭哥又叫蜜獾,是動物界的傳奇英雄。別看蜜獾身材矮小,但是膽子卻很大,任何兇猛的野獸它們都要去攻擊嘗試,哪怕是面對老虎獅子,弱小的平頭哥也要與之一戰。
  • 《動物朋友展覽區》藪貓怎麼樣 藪貓檔案資料介紹
    導 讀 動物朋友展覽區藪貓動物檔案攻略,藪貓什麼時候會出現,藪貓喜歡哪些玩具,同時藪貓的特殊動作怎麼觸發
  • 獰貓和藪貓誰更厲害?為什麼?
    獰貓是一種小型的貓科動物,而貓亞科動物中體型能算得上是中等。成年獰貓的體長平均在65公分左右(不含尾巴),體重平均在15公斤左右。與大多數的貓科動物一樣,獰貓也是典型的獨居動物,由於體型小且獨居,所以獰貓的警惕性和隱藏能力較強,因此在野外想要看到獰貓是很難的。
  • 收養馬戲團退休獵豹,年紀不小還有白內障,主人往死裡寵
    美洲獅梅西,相信現在大家都不陌生了。它是俄羅斯一對夫妻飼養的,從小在動物園裡出生,因為天生體弱加上動物園餵養不周,比其他美洲獅小了一大圈。等等,這位作者,您的標題寫的不是獵豹嗎?是這樣的,因為接下來要講的這頭獵豹,也是梅西的主人亞歷山大·德米特列耶夫收養的。
  • 都是貓,為啥獵豹比家貓大很多?貓咪和獅子、老虎是同族兄弟?
    作者:石蘭(抄襲必究)大貓和小貓-可從貓科動物所屬的亞科大致區分為什麼貓科動物中的大多數體型都比較大,而貓咪的體型小呢?比如以捕食羚羊為主的獵豹,便與平日裡捉鼠吃魚的貓咪一點也不像,它們不都是貓科動物嗎?
  • 英國女王都為之折服,優雅酷帥的黑夜之子——藪貓
    有一種來自非洲大草原的貓,憑藉一絲不染的血統,和充滿野性的血液,讓英國女王都為之折服。這種貓,就是優雅酷帥的黑夜之子——藪貓。英國女王對藪貓十分喜愛,認為它身上有一種貴族氣息。藪貓(學名:Leptailurus serval)體形軀幹和四肢修長,野性十足,遠遠望去像一頭小型的獵豹,藪貓常年在大草原上奔波,躲避各種野獸的侵襲,因此練就了一身健壯的肌肉,以及極為敏捷的身手。野生的藪貓會追逐野兔,可見其速度之快。
  • 藪貓發現蛇鷲藏在窩邊,忙叼著幼崽挪窩,搬到新窩卻來了一隻胡狼
    撒哈拉沙漠以南,生活著一種體型比家貓大一點的貓科動物——藪貓。整個非洲,除了剛果盆地和撒哈拉沙漠,都有它們的身影。藪貓一般棲息在亞熱帶、熱帶那些乾燥的稀樹草原與河季雨林,尤其偏好河流、沼澤、蘆葦地和有水的沙灘。
  • 男子花5萬元買藪貓上網炫耀被刑拘,上海警方將繼續追查源頭
    藪貓 松江警方供圖男子花5萬元買了一隻藪(sou)貓,取名「辛巴」,並在網上炫耀。被網友舉報後,上海松江警方根據線索,查處該起涉嫌非法收購瀕危野生動物案,嫌疑男子唐某被依法刑事拘留。據網友舉報,在某手機軟體上,有人曬出了飼養疑似國家二級瀕危保護動物的影像。經過調查,松江民警發現該用戶曬出的動物為藪(sou)貓,系國家二級瀕危保護動物。6月17日,警方在一酒店內將嫌疑人唐某抓獲,同時在酒店房間內找到其飼養的藪貓一隻。
  • 男子花5萬元買藪貓上網炫耀被抓獲,上海警方將繼續追查源頭
    藪貓 松江警方供圖男子花5萬元買了一隻藪(sou)貓,取名「辛巴」,並在網上炫耀。被網友舉報後,上海松江警方根據線索,查處該起涉嫌非法收購瀕危野生動物案,嫌疑男子唐某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據網友舉報,在某手機軟體上,有人曬出了飼養疑似國家二級瀕危保護動物的影像。經過調查,松江民警發現該用戶曬出的動物為藪(sou)貓,系國家二級瀕危保護動物。6月17日,警方在一酒店內將嫌疑人唐某抓獲,同時在酒店房間內找到其飼養的藪貓一隻。
  • 【廣角】這是一份藪貓的「內心獨白」
    【廣角】這是一份藪貓的「內心獨白」 2020-02-27 1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下哪種動物的叫聲,和貓咪差不多 小雞 獵豹 答案:獵豹
    :原標題:以下哪種動物的叫聲,和貓咪差不多 小雞 獵豹 答案:獵豹 4月24日螞蟻莊園每日一題的答案是什麼?以下哪種動物的叫聲,和貓咪差不多 小雞 獵豹 答案:獵豹 ?很多小夥伴們都不知道答案,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正確的答案。
  • 藪貓中的黑精靈和白精靈,你最喜歡哪一個?
    藪貓中的黑精靈和白精靈,你最喜歡哪一個?藪貓是長相最英俊的貓科動物之一,它的英文名來源於葡萄牙語,叫Serval,意思是「像鹿一樣的狼」。不過,藪貓既不是鹿也不是狼,而是貨真價實的貓科動物,和生活在非洲的其他貓科動物一樣靈活、兇猛,野性十足。
  • 如果把重量級拳壇的拳手類比成猛獸,該如何劃分
    重量級拳壇的拳手普遍身材高大,噸位十足,破壞力大,這種拳手出現在拳臺上,活脫就像一隻猛獸,給人十足的震撼力。不過猛獸和猛獸也有區別,不同的猛獸,他們的身體條件,作戰風格都不盡相同。如果把這些拳手比作猛獸,該如何劃分呢?
  • 什麼動物可以殺死豹子?除了獅子和老虎,至少還有這4種動物
    什麼動物可以殺死豹子?除了獅子和老虎,至少還有這4種動物在我國,有一句俗話叫「吃了豹子膽」,用來比喻人的膽量像豹子一樣大。其實,說豹子膽大並不是沒有依據,作為一種兇猛的大型貓科動物,豹子幾乎什麼肉都吃,甚至在印度還經常發生豹子吃人事件。
  • 貓科動物種類大全:八大家族,40種野貓
    藪貓的耳朵又大又圓;獰貓耳朵長,耳尖的那簇毛也長,比猞猁還誇張。獰貓藪貓和獰貓的腿都不成比例地長,但藪貓又高又瘦,獰貓高挑不失粗壯。傳統的分類專家過分關注它們三個的差異,沒有注意到它們的共同點,現代分子遺傳學技術終於讓這三個失散多年的兄弟團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