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知道「衝臺」這個術語,是看音樂劇《搖滾莫扎特》。
最後一幕,粉絲們紛紛激動地往臺前湧去,有人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鮮花和禮物,他們中大多數都是因為迷戀飾演男主莫扎特的米開朗基羅·勒孔特,甚至中國的音樂劇飯圈還給他取了個暱稱——「小米」。
大家心裡都有數,有暱稱的外國演員,那就是在國內有一定的粉絲基礎了,好比「本喵」「小雀斑」「抖森」……
但即便如此,離開音樂劇圈,其實大多數人並不認識「小米」,甚至大多數人提到「小米」,第一時間想到的都不會是一個人……
因為音樂劇的小眾,音樂劇演員自然也就小眾。
現在大眾們能脫口而出的音樂劇演員大概就是阿雲嘎和鄭雲龍,那還是因為他們參加了綜藝節目。並且嚴格來說,如今他們要維持熱度,上《我們的歌》這樣的綜藝也是以一個歌手的身份,並不是作為一個音樂劇演員。
《愛情公寓》走紅的婁藝瀟其實大學念的就是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的音樂劇專業,但大二就去演電視劇了,這才被大家所熟知。
這當然是音樂劇本身性質所決定的,依賴於劇場,而不是大眾傳媒,專業性強,受眾面窄……
所以當今年疫情來臨時,劇場久久不能營業,受到重創的又是他們這樣的行業,又是他們。
連美國百老匯和英國倫敦的西區這樣的音樂劇重鎮都沒能逃過一劫。著名的音樂劇《歌劇魅影》的製片人卡梅隆·麥金託什甚至在《旗幟晚報》發布了告別信:「由於疫情導致劇院財務受挫,我和韋伯已決定永久停止倫敦和全英《歌劇魅影》巡演……」
我之前去倫敦旅行,長長的地鐵手扶電梯旁貼滿了音樂劇海報。他們的一出音樂劇可以在一家劇院每夜上演,常演不衰,養活這家劇院,吸引無數遊客慕名前來。當時我和朋友選擇了去看音樂劇《西貢小姐》,一票難求,需要提前很久在網上預訂。
當時我看得意猶未盡,還想著「以後要為了音樂劇再來倫敦」,誰能想到現在……
國內的音樂劇現狀就更不容樂觀了。首當其衝受到衝擊的自然就是這些音樂劇演員們。
別的演員可能還可以去做做直播帶帶貨,或者迅速復工演電視劇、上綜藝了,他們不行,因為劇場遲遲沒有恢復營業。又或者恢復營業了,一開始只能是50%的上座率,後來是70%……
東方衛視的綜藝節目《神奇公司在哪裡》第三期中就出現了兩個音樂劇演員。那個叫董豫辰的男生,因為受疫情影響,今年連畢業大戲都取消了,更別提上舞臺演出了。一畢業先失業。為了生存,他只能選擇了送外賣。
是真的去送外賣。節目裡楊迪和翟瀟聞感受了一下,就只成功送出了一單,後面幾乎都遲到了。以至於壓力大到連客人催單的電話都不敢接。
演員這個職業看似光鮮,那也必須是在舞臺上,下了舞臺,也許生活中渾身的才藝根本無處施展。
而另一個音樂劇女演員呂昕蔚無戲可演之後,找到的一份工作是去做「密室」的角色演員。有正式的舞臺是不可能了,但至少還能穿上戲服過過戲癮。節目中她有句話讓人欣慰又心酸,她說:「好歹這樣我每天好像還在演戲。」感覺功夫還沒有丟,夢想還沒有丟。
但,他們這樣,還算演員嗎?
《神奇公司在哪裡》就想要幫他們回到舞臺。
於是策劃了一出舞臺劇,邀請他們回來登臺演出,內容講的就是他們疫情後的生活狀態,也算是藝術地還原真實生活。因為對於演員來說,算不算演員,還不就是看他有沒有舞臺?所以最終還是要進行舞臺的建立。
為了這齣舞臺劇,薛之謙親自跑去拉贊助,願意把腦門都「貢獻」出來當廣告位。節目中這一段也頗為「心酸」,因為各行各業其實都遭受到疫情的重創,於是原本的找老闆「拉贊助」,竟變成了老闆們的「哭訴會」……
楊迪和翟瀟聞跑去幫小董送快遞。楊超越和喬杉也去感受了一下呂昕蔚工作的瑣碎和艱辛。
而王耀慶要親自去寫字樓掃樓發票,邀請觀眾來看這場音樂劇。誰能想到呢,在電視劇裡都是演霸道總裁的他、成天穿著昂貴西裝到處命令別人幹活的他,要背個背包去做這樣接地氣的事情。
幾個明星同時還要跟董豫辰、呂昕蔚這樣的專業音樂劇演員一起上臺演出。確實音樂劇還是有門檻的,其中薛之謙、翟瀟聞是歌手;喬杉很多人以為是半路出家做演員,其實是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科班畢業;楊超越、楊迪都參加過選秀見過大場面,但與觀眾面對面在臺上演出,還是能看出他們的緊張來。
大概舞臺經驗最多的是王耀慶,他演過林奕華的好些舞臺劇,比如跟張艾嘉一起的《華麗上班族》《聊齋》,和李心潔一起的《命運建築師之遠大前程》,和劉若英的《紅娘的異想世界之在西廂》……看到沒有,舞臺劇都需要請明星出演來吸引票房,何況更加小眾的音樂劇之生存呢?
誠然,一場音樂劇是無法真正解決這些演員、音樂劇製作人、導演等等相關人員的職業困境的。看得出節目其實是希望通過這樣的形式吸引大家重新走進劇院,能夠讓大家關注到音樂劇人,關注到音樂劇這樣一個小眾的行業來。
東方衛視《神奇公司在哪裡》這個節目非常有意思,看似讓幾個明星各自展示自己的長處來開一家公司,其中性情外向的薛之謙就成了「商務總監」,對數字敏感的楊超越就當上了「財務總監」……然後接受各種委託。聽上去像是「幫助別人完成心願」,其實是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方式用創意方案+直播來助力復工復產。
第一期他們辛勤助力了一家旅行社,第二期助力了動物園……
其中第一期旅行社中原本負責境外旅遊的員工們,受疫情影響,現在變成了地攤組,開始擺攤賣貨,比如賣起了雞蛋。
這個也特別真實!疫情之後,境外遊至今開展不起來。有一天我發現幫我辦籤證的旅行社朋友把我拉進了一個微信群,大概群裡都是她曾經的遊客,現在她在這個群裡做起了代購,前段時間賣過鹹鴨蛋,這段時間在賣床品三件套……
我是不喜歡進這樣的群的,但想了想,還是沒有退出。
今年的疫情多多少少對每個人都有影響。但我們平常講到行業受疫情影響,可能除了自己所在的行業並不會了解到更多。看了《神奇公司在哪裡》有了更直觀的感受,了解到了一些其他行業受創的真實狀況。那也許我們可以進行關注,可以進行互助。
也許,這才是《神奇公司在哪裡》這檔綜藝真正的意義所在。
就像第三期最後,王耀慶在那出音樂劇的舞臺上說:「我們只是希望通過我們的微薄之力,喚醒大家在劇院中的美好,舞臺是一個追逐夢想的地方,是一個實現夢想的地方……」
神奇公司全員大合唱
慢慢地隨著疫情被控制,劇場逐漸開放,音樂劇這個行業也在努力自救,比如外國劇目進不來,我們就努力排一些本土劇目,大型劇目短時間內無法回本,就演出一些小體量的優秀劇目……之前我們就去上海看了《謀殺歌謠》的中文版。這個劇的演員中有金聖權、龔子棋,真的很高興這些參加了電視綜藝的音樂劇演員又再踏踏實實回到了音樂劇的舞臺上來。
希望音樂劇、舞臺劇、戲劇等所有劇種的演員都能有舞臺呈現最好的技藝,都有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