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為老人拍照!他把照相館搬到了田間地頭

2020-12-22 騰訊網

攝影

總|有|溫|暖|你|的|一|瞬|間|

我們離開土地太久了

遺忘了很多事情

而這些照片

在幫我們找回這一切

「大爺,恁高興點!還有,大娘,大娘~保持這個姿勢,馬上就拍好。」幾聲「咔嚓」快門聲響過,攝影師段凱把相機屏幕上的照片給老人看:「恁看,多精神!」段凱拍完後,接著用便攜印表機將照片列印了出來,裝進相框裡,遞給大娘。看著自己照片上的樣子,大娘咧開嘴笑了,「還很俊來!」

今年33歲的段凱自幼愛好攝影,從18歲開始到北京、天津等地學習,並於2012年在峰峰創辦了一家婚紗攝影基地——峰峰愛洛攝影。經過幾年的努力,愛洛攝影在段凱的帶領下,團隊作品深受歡迎,甚至外省的朋友都慕名而來找他拍攝。事業步入正軌後,段凱也在不斷向自己提問,攝影師到底應該拍什麼?答案是:真實的喜悅、瞬間的光影。平日裡他就喜歡和村裡的老人交談,也因此和很多老人成了忘年交。在他看來,為老人們免費拍照,「是最自然不過的一件事情」。

「 拍一張照片,對我們而言,最小不過的事情。然而對一些農村年邁的老人來說,可能是一輩子的心願........ 我和我的夥伴們就想給老人們拍點照片,為他們留下一張『最美的回憶』」。說起拍攝的初衷,段凱這樣說道。

「雖然有時會遭到一些人的質疑和不解,但是我仍舊會堅持為村裡的老人拍照,只要看到他們淳樸的笑容,自己的心裡總會感到無比地充實和溫暖。在田野抓拍的成功率和出好片率比其它風格或主題的攝影作品要低很多,但正是由於它轉瞬即逝的價值所在,往往更能帶給我獨特的樂趣和成就感。」段凱平實的言語裡透露出堅定的信心。

「別拍了!年紀這麼大了,老了,醜了......」每次去村裡拍照遇到這種情況,段凱都會暗暗給自己「打氣」:我是一個友善的拍攝者,希望記錄人間的美好,而這一刻對方進入我的鏡頭是緣分,也是不可多得的瞬間。每每經過耐心溝通,老人都會積極配合,就這樣一張張樸實無華的笑臉進入了段凱的鏡頭。

「當我把照片交到老人手裡的那一刻,看到他們一遍又一遍地用粗糙的雙手摩挲著,臉上露出樸實而憨厚的笑容時,我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而此時,我也從他們飽經風霜的臉上看到了那些無聲卻又如歌的歲月。」

「通過給老人拍攝照片,我也結識了很多好朋友。拍攝過程中有一位大爺拍完以後特別開心,硬塞給我幾個南瓜,他們身上的善良和樸實深深感動著我,更加堅定了我一直拍下去的信心。」提起之前的拍攝經歷,段凱歷歷在目。

「有時再去村裡碰見這些老人後,他們都會熱情地跟我打招呼,不斷說感謝的話。而我想說的是,謝謝他們,讓我記錄到了鄉村,看到了溫暖,見證了感動。目前,已經為二十多位老人拍攝了照片,我相信我和我的同事會繼續將這份溫暖傳遞下去。」段凱滿懷期待地憧憬著有一天他能為一百、二百...甚至上千位老人拍照。

此外,段凱還在抖音短視頻平臺上註冊了一個帳號,網名「照個相吧_段凱」。打開他拍的短視頻,可以看到很多峰峰鄉村老人的照片,親切的方言對話、籠盔牆築成的鄉村小道……透出濃濃的峰峰濃厚而獨有的鄉土氣息。

每個老人都是一部歷史

每片土地都是一段記憶

他們經歷過的辛勞和風雨

有這樣一個人願替他們記得

這大概就是溫暖吧

■編輯:李妮妮

■攝影:段 凱

■校對:張 傑

■編審:穆慧瑩

■監製:張新玲

相關焦點

  • 蕩蕩淮海路8:人民照相館
    同紅星相比,人民照相館是有點講頭的。它開業於1940年,老闆是俄商。店先在環龍路(今南昌路),名喬奇照相館,1947年,也搬到了茂名南路131號。翌年,產權易為中國人,更名喬士照相館。1959年再搬到淮海中路581號人民坊門口,改名人民照相館。
  • 李細田: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可以有
    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田間地頭及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等場所,讓孩子們從小就熟悉稼穡、體驗農耕,多一些田園常識,多一點農事習練,這種育人實踐基地的確是傳統課堂無法比擬的。希望每個學校都應將農耕教育與其他學科置於同等地位,理論與實踐結合,切實保證農耕教育的課時,讓農耕知識傳授常態化,能綜合發展學生勞動技能,拓寬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的生活素養。
  • 男子網紅照相館拍照,要底片遭拒,向照相館這一規定宣戰
    男子網紅照相館拍照,要底片遭拒,向照相館這一規定宣戰一張照片,一段回憶。人們總是想通過照片來留住生活中的美好,當做回憶。拍照相信大家都拍過,藝術寫真,婚紗照,寶寶百日照,周歲照等等。但你有沒有仔細算過,拍這些照片其實花了不少錢。從當初的套餐,到選片時增加照片,是一筆不小的消費。
  • 小夥免費為近300位老人理髮照相:我得到的愛更多
    小夥免費為近300位老人理髮照相:我得到的愛更多 2020-09-08 15:09:15  來源:荔枝新聞
  •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陽春時節,農業工人在田間地頭辛勤勞作!
    近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陽春時節,當地農業工人在田間地頭辛勤勞作!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陽春時節,當地農業工人在田間地頭辛勤勞作!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陽春時節,當地農業工人在田間地頭辛勤勞作!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陽春時節,當地農業工人在田間地頭辛勤勞作!
  • 永寧縣望洪鎮:「微黨課」到田間地頭
    採訪中,望洪鎮北渠村村民劉中元告訴記者,平日裡村民們大都忙碌在田間地頭,這段時間在搶抓農田水利建設,開展清除雜草、修整田埂的工作,所以平日裡坐下來學習的機會相對較少。而這樣的「微宣講」利用休息時間,用農民們想聽、愛聽、聽得懂的語言,直接把習近平總書記對寧夏人民的親切關懷送進了田間地頭,也種在了群眾的心裡。
  • 豐臺王佐:把主題黨日活動開展到田間地頭
    今年以來,王佐鎮黨委充分結合防控疫情和復工復產工作,使主題黨日活動由以往「課堂型」向互動體驗等轉變,把主題黨日活動開展到田間地頭,開展到群眾身邊。 近日,在王佐鎮魏各莊精品採摘園種植基地裡,洛平黨支部黨員正在和總支書記林德才,採摘園技術能手宋淑慧大姐探討葡萄種植技術。
  • 「蟋蟀獵人」凌晨田間地頭淘金 「蟲王」身價十萬
    「蟋蟀獵人」凌晨田間地頭淘金 「蟲王」身價十萬 2018-08-24 15:14:3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河南杞縣:活躍在田間地頭的「紅色輕騎兵」
    在河南杞縣,一支特殊的「文藝輕騎兵」活躍在田間地頭,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演出形式宣傳脫貧攻堅政策,提振自主脫貧的精氣神,補齊精神短板,助力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文藝輕騎』踏歌行,紅色基因永相傳。近年來,杞縣縣委宣傳部、杞縣文學藝術屆聯合會緊緊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一主題,認真開展『傳承紅色基因,講好四個故事』,組織舉辦了『紅色文藝輕騎兵』下鄉演出活動。」
  • 田間地頭「五子登科」映豐景
    文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高偉 提要 金秋九月,貴陽各地田間地頭一片豐收盛景。
  • 後寮蔬菜基地:菜農田間地頭春耕忙
    戰「疫」中的春天 菜農田間地頭春耕忙 這幾天,東屏街道後寮蔬菜基地的菜農們頂著一絲寒意,熱火朝天地投入到田間地頭,開始新一年的生產勞作,呈現出農忙景象。
  • 李柚—堅持幾十年如一日的忙碌于田間地頭,紮根在基層農技推廣的第...
    從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畢業後,他懷揣著對農村、對農民那份自然而又純樸的情感毅然選擇到祖國的西南邊陲——攀西地區從事基層為農服務工作。二十餘年的青春歲月,如白駒過隙,彈指一揮間,他始終堅持幾十年如一日的忙碌于田間地頭,紮根在基層農技推廣的第一線,為攀西地區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和脫貧攻堅默默奉獻著川農人的力量。
  • 惠安縣山霞鎮:深入田間地頭 培育文明鄉風
    福建泉州市惠安縣山霞鎮發揮黨員引領作用——  深入田間地頭 培育文明鄉風(文明的力量)  沐浴著冬日暖陽,記者沿一條林蔭路而下,路兩旁茂密的刺桐樹一眼望不到邊:足足有3000多棵,延伸了3公裡多,紅豔豔的刺桐花悄悄躍上枝頭。
  • 高清:中朝友好"歡樂春節"醉平壤 走進朝鮮田間地頭
    「歡樂春節」活動23日走進了朝鮮的田間地頭。圖為朝鮮演員們表演傳統舞蹈。(人民網記者 程維丹攝)   「歡樂春節」活動23日走進了朝鮮的田間地頭,來到了位於平壤西北順安區宅庵裡的朝中友好宅庵合作農場,和農場隊員們一起舉行聯歡會,送去新春祝福。中國客人的到來受到了農場隊員們的熱烈歡迎。不畏嚴寒,農場文藝小組和中國演員們在戶外廣場上吹拉彈唱,踏歌而起,聯手獻上了豐富多彩的節目。
  • 直播培訓班辦到田間 廬山市電商學員幫貧困戶賣貨
    近日,在九江市廬山市白鹿鎮萬杉村產業扶貧基地,廬山市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43名電商學員把直播課堂搬到田間地頭,現場直播當地特色產業毛芋頭,助力貧困戶賣貨。萬杉村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在駐村扶貧幹部的幫扶下,流轉土地65畝,通過「基地+合作社+貧困戶」模式,發展毛芋頭種植。雖然毛芋頭喜獲豐收,但遭遇滯銷。
  • 二十世紀初日本照相館作品,秋田的女人們
    本組圖片由日本秋田縣川村照相館、柳田照相館、佐藤照相館拍攝;拍攝時間約為1900年-1915年間。秋田縣,與中國北京幾乎同緯度,南、北、東三面為高山所圍,東境為奧羽山脈,中部為出羽山脈,其間有盆地,西部為沿海平原。冬季內陸地帶常有積雪,是日本不多見的多雪地區。
  • 菲林守護者——探訪香港最後的膠片照相館
    本文轉自【中新網】; 在香港油麻地的繁華街巷裡,隱藏著一間誕生於1937年的傳統照相館。雖幾經起伏,仍維持經營80餘載。在數碼攝影興起前,香港的傳統影樓一度風光無限,生意興隆。這間原先叫「尖尖照相」的舊式影樓於1996年易主,一位叫林國盛的影樓夥計從第二代老闆手中接過了這間傳統照相館,店名也從「尖尖照相」換成了「善美影室」。影室新老闆林國盛希望這間影樓能夠善始善終、留存美好瞬間。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本文轉自【中新網】; 林國盛從暗房學徒學起,老闆負責影相(拍攝)、執相(加工照片)。閒時在一旁「偷師」。多年後,終於可以像老闆一樣影相了。
  • ...鎮發揮黨員引領作用——深入田間地頭 培育文明鄉風(文明的力量)
    本可以過上退休生活的他,卻想著要用自學的農業技術,為村裡築起一道防風「綠牆」。29年過去,在老楊和村民們的努力下,幾千棵30釐米高的刺桐樹苗長成讓村民乘涼的大樹,成為山腰村主幹道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山霞鎮,像老楊種樹一樣,「黨員引領、群眾參與」已成風尚。
  • 田間地頭「挖掘」本土文化——記陸家鎮文體站站長吳國元
    自2001年擔任陸家鎮文體站站長以來,吳國元深入陸家田間地頭,尋找曾在陸家流行過、存在過的有歷史文化意義的民俗文化,結合陸家的實際情況,讓其為陸家後人所知、所學。 有著同樣想法的還有鎮文體站退休職工王道林,其時他已開始默默收集、整理起了陸家浜鼓手的資料和曲目。「當時收集到的陸家浜鼓手曲目都是用宮尺譜記譜的,不僅不便於認知,也不利於傳唱。」吳國元了解到這一「瓶頸」後,特地邀請了我市資深音樂人楊瑞慶老師將宮尺譜曲目轉化成五線譜曲目,同時,還組織人員邀請仍健在的陸家浜鼓手傳人吟唱曲譜並錄音。
  • 楊鈺瑩:深入彭澤縣金黃村田間地頭,一邊採菊花一邊清唱茶山情歌
    楊鈺瑩親臨田間地頭變身採茶女關注點之1——邊唱邊採黃嶺菊花茶山的阿妹俏模樣啊吔…吔…吔…吔…俏模樣十指尖尖採茶忙啊吔…吔…吔…吔…採茶忙彭澤縣黃嶺鄉金黃村,地處素有「七省扼塞」「贛北大門」之稱的彭澤縣城近郊,距縣城1.5公裡,該村南山菊花茶場不僅成立了彭澤縣彭蠡淵明菊種植專業合作社,而且通過「專業合作社+產業扶貧基地+農戶」模式,以有機茶「彭蠡淵明菊」為主打品牌,通過種植加工一體化運營,打通了線上線下渠道,帶動了貧困戶的脫貧,也為市場提供了綠色的、健康的、優質的農特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