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遊記中,聖是與佛、仙並列的群體,原著第一回,作者借通臂猿猴之口,道出了西遊記仙界的格局,原文:忽跳出一個通背猿猴,厲聲高叫道:「大王若是這般遠慮,真所謂道心開發也!如今五蟲之內,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閻王老子所管。」猴王道:「你知那三等人?」猿猴道:「乃是佛與仙與神聖三者,躲過輪迴,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
"神聖"這個詞按現在的解釋是形容詞,形容崇高、尊貴,莊嚴而不可褻瀆。但在這裡顯然是個名詞,指天聖、神靈,其實可以理解為天上的神靈。按照封神演義的講法,仙是逍遙自在的存在,神則受天庭約束,有品級和工作職責,佛與神的情況也大致類似。
在西遊記中,最著名的神聖,應該就算孫悟空了,他的"齊天大聖"稱號得到玉帝的正式欽封,玉帝都說:"官品極矣"。我們說古人以"大"為尊,比如大將軍、大元帥等,在"聖"的前面冠以"大"這個字,表示地位尊貴無比。也正是這個原因,孫悟空對"齊天大聖"這個稱號最是看重,即使後來做了和尚,也到處拿來炫耀。
不過,在西遊記中,還有一位神聖也非常有名,他就是九頭獅子,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騎,號稱"九靈元聖",太乙救苦天尊親切地叫他"元聖兒"。我們拋開齊天、九靈這些前綴不說,單看大聖與元聖這兩個尊號,究竟哪個更厲害些?
關於"元"這個字,按道家的說法,是指起始之意,為萬物根源,也有第一、居首位之意,所以道教的最高神為元始天尊。按這個理解,"元聖"比"大聖"似乎更加神聖、更加有內涵。擁有"元聖"這樣的稱呼,顯然需要有更加深厚的根行,更加高尚的品行,當然也應該有更深的法力。
所以這個九頭獅子,無論在哪個方面都表現出比孫悟空更深的道行,原文中有一個細節可以說明一切:你看他身無披掛,手不拈兵,大踏步走到前邊,只聞得孫行者吆喝哩。他就大開了洞門,不答話,徑奔行者。行者使鐵棒當頭支住,沙僧輪寶杖就打。那老妖把頭搖一搖,左右八個頭,一齊張開口,把行者、沙僧輕輕的又銜於洞內。
這裡九頭獅"身無披掛,手不拈兵",只是"搖搖頭"就擒住孫悟空,說明他的法力無比,可說遠勝孫悟空甚至西遊記中的大部分仙佛。而最關鍵詞語句則是"輕輕的又銜於洞內",說明了九頭獅無意傷生,哪怕孫悟空打死了他的徒孫。此外,他在洞內用柳棍只打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卻不打唐僧和玉華州王子,也表明他做事極有分寸,處理問題的能力極強。
除了法力和修為比孫悟空強,九頭獅的"九靈元聖"頭銜比"齊天大聖"更加貨真價實。孫悟空的這個"齊天大聖"怎麼來的,大家都很清楚,按照猴子當時的德行根本配不上"聖"這個稱號。而九頭獅則不同,天尊道:"我那元聖兒也是一個久修得道的真靈:他喊一聲,上通三聖,下徹九泉,等閒也便不傷生。"
太乙救苦天尊首先肯定了九頭獅是"久修得道的真靈",光憑這一點西遊記絕大部分妖怪都沒有做到,當然也包括孫悟空。而更關鍵的是九頭獅還能"上通三聖",這三聖指的是三清,所以"九靈元聖"這個尊號,很可能是三清封給他的,這個檔次可不是一般的高。與孫悟空那個半真半假的"齊天大聖"比起來,你們說,哪個才是真正的"神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