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鵬程重寫中國文學史答記者問

2021-01-19 龔鵬程大學堂

龔鵬程重寫中國文學史答記者問


1、 從1988年學界提出「重寫文學史」至今,26年過去了,有沒有產生令人滿意的中國文學史著作?如果有,是什麼?如果沒有,怎麼解釋?

龔鵬程:我更早在八十年代初就開始在臺灣呼籲了。後來看大家談來扯去,總也沒弄出個新東西來,才自己寫了一部《中國文學史》。這是目前最好的。已銷行兩岸,開始替代舊教材了。

所以,您這個問題以及底下的問題其實都已可不必再問,因為麻煩已然解決。現在該談的,是一些繼續深化的問題,而不是還在呼籲重寫文學史。


2、以往的「中國文學史」(包括《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當代文學史》),存在哪些突出問題和不足?近年來這種狀況有無改觀?

龔鵬程:問題多啦,一言難盡!

近九十年的文學史論述架構,主要是努力把中國文學描述為一種西方文學的山寨版。

它汲挹於西方者,一是分期法。中國史本無所謂分期,通史以編年為主、朝代史以紀傳為主,輔以紀事本末體而已。西方基督教史學基於世界史(謂所有人類皆上帝之子民)之概念,講跨國別、跨種族的普遍歷史,才有分期之法。以耶穌生命為線索,把歷史分為耶穌出生前和出生後,稱為紀元前、紀元後。紀元前是上古;紀元後,以上帝旨意或教會文化發展之線索看,又可分為中古和近代。

史賓格勒《西方之沒落》等人早已具體批評此法,謂其不顧世界各文化之殊相,強用一個框架去套,是狹隘偏私的。可惜晚清民初我國學人反而競相援據。黃人如此,劉師培《中古文學史》亦然。與哲學史書寫中胡適、馮友蘭等人的表現,共同體現了那個時代的潮流。

這種分期法,後來也有吸收了史賓格勒之說的。但非顛覆上述框架,而是因史賓格勒把歷史看成有機的循環,每一循環都如生物一般,有生老病死諸狀態、春夏秋冬諸時段,故如劉大傑《中國文學發展史》、馮況君陸侃如《中國詩史》均酌用其說。

擴大分期法而不採有機循環論及基督教思想的,是馬克斯歷史唯物史觀。把歷史分成「亞細亞生產方式──奴隸社會(上古)──封建社會(中古)──資產階級社會(近代)──社會主義社會」五階段,並套用於中國史的解釋上。由於削足適履,套用困難,故自民國初年便爭論不斷。到底封建社會何時結束、有沒有資本主義萌芽階段等等,還關聯著日本東洋史研究界的論爭。

分期法之外,另一採挹於西方的,是廣義的進化論或稱歷史定命論。因為,上述各種分期法都不只是分期,還要描述歷史動態的方向與進程。這種進程,無論是如基督教史學所說:歷史終將走向上帝之城,抑或如馬克斯所預言:走向社會主義,都蘊含了直線進步的觀念。把這些觀念用在中國文學史的解釋上,就是文體進化、文學進化云云,把古代文人之崇古擬古復古狠狠譏訕批判一通。

第三項採汲於西方的觀念,是啟蒙運動以降之現代意識。此種意識,強調理性精神與人的發現,以擺脫神權,「解除世界魔咒」。用在中國文學史上,就是魯迅描述魏晉是人的醒覺之時代,周作人說要建立人的文學等等。反對封建迷信,極力淡化宗教在文學中的作用,更是瀰漫貫徹於各種文學史著作中,連小說戲曲都拉出其宗教社會環境之外,朝個別作者抒情言志方向去解釋(王國維論戲曲、胡適論《西遊記》,都是典型的案例)。

此外,當時寫中國文學史,還深受浪漫主義影響,把「詩緣情而綺靡」之緣情,或「獨抒性靈」之性靈都想像成浪漫主義,拿來跟「詩言志」對抗、跟古典主義打仗,反覆古、反摹擬、反禮教、反法度。

在康德以降之西方美學主張無關心的美感,以文學做為審美獨立對象的想法底下,他們自然也就會不斷指摘古代文儒「以道德政教目的扭曲文學」。

第四是文類區分。文學史家們把傳統的文體批評拋棄了,改採西方現代文學的四分法:小說、戲曲、散文、詩歌。

這真是太可悲了。為什麼?因為,一、與中國的文體傳統從此形同陌路,文家再也不懂文體規範了,當代文豪寫起碑銘祭頌,總要令人笑破肚皮。二、他們開始拼命追問:為什麼中國沒有西方有的文類,例如中國為何沒有神話、中國為何沒有悲劇、中國為何沒有史詩,然後理所當然以此為缺陷。逼得後來許多笨蛋只好拼命去找中國的史詩、悲劇或神話,以證明人有我也有,咱們不比別人差。三、可是沒人敢問中國有的文體,西方為何沒有。反倒是西方沒有而我們有的,我們就不敢重視了。例如賦與駢文,既非散文,又非小說,亦非戲劇,也不是詩,便常被假裝沒看見。除六朝一段不得不敘述外,其餘盡掃出文學史之門。偶爾論及,評價也很低,損幾句、罵幾句。八股制義,情況更糟。四、小說、戲劇,中國當然也有,但跟西方不是同一回事。正如林傳甲所說,它們在中國地位甚低,遠不能跟詩賦文章相提並論,許多時候,甚至不能稱為「文學」,只是說唱表演藝術之流。可是既欲仿洋人論次文學之法,小說戲劇便夷然佔居四大文類之半矣。五、小說與戲劇,在中國,又未必即是兩種文類。依西方文學講中國文學的人卻根本無視於此,逕予分之,且還沾沾自喜。如魯迅《小說舊聞鈔》自序明說是參考一九一九年出版的蔣瑞藻《小說考證》,但批評它混說戲曲,而自詡其分,獨論小說。可是不但蔣氏書名叫小說考而合論戲曲,一九一六年錢靜芳《小說叢考》也是如此,當時《新小說》《繡像小說》《小說林》《月月小說》《小說大觀》《小說新報》《小說月報》更都是發表戲曲作品的重要刊物。為什麼他們並不分之?因為古來小說戲曲本來就共生互長,難以析分,刻意割裂,其病甚於膠柱鼓瑟。六、文類的傳統與性質,他們又皆參考西方文類而說之,與中國的情況頗不吻合。例如散文,若依西方essay來看,則詔、冊、令、教、章、表、啟、彈事、奏記、符命,都是西方所無或不重視的,故他們也不視為文學作品,其文學史中根本不談這類東西。但在中國,文章者,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多體現於此等文體中。古文家之說理論道,上法周秦者,大抵亦本於此一傳統。可是近代文學史家卻反對或不知此一傳統,盡以西方essay為標準,講些寫日常瑣事、世相社會生活,或俳諧以見個人趣味之文,以致晚明小品竟比古文還要重要,章表奏議、詔策論說則毫無位置。小說方面。中國小說,源於史傳傳統,後來之發展也未並離卻這個傳統,故說部以講史演義為大宗,唐人傳奇則被許為可見史才。西方小說不是這個樣,於是魯迅竟切斷這個淵源,改覓神話為遠源,以六朝志怪為近宗,而以唐傳奇脫離史述、「作意好奇」,為中國小說真正的成立。

凡此,均可見這個文學史寫作範式其實正在改寫、重構著中國文學傳統,革中國文學的老命。用一套西方現代文學觀去觀察、理解、評價中國文學,替中國人建立我們所不熟悉的文學譜系。一九四九以後,馬克斯學說大量運用於中國文學史的研究與寫作中,成了新範式,但它與舊範式間並不是斷裂的,只是添加了些東西。例如從前說進化,現在仍說進化,而進化的原理就加上了階級鬥爭和唯物史觀。過去講分期,現在仍講分期,而分期之原理就加上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理論。到了批林批孔運動起來,又加上了儒法兩條路線鬥爭說,重新解釋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等等。臺灣則基本上仍維持著五四以來所建立的典範,上庠間最流行的教本,仍是劉大傑之舊著。相關著作雖多,框架大同小異。大陸自改革開放以後,撥亂反正,階級鬥爭、儒法對抗、唯物史觀均可不必再堅持,故亦漸與舊範式趨同。論述方法,大體上均是先概述,再分類分派,繼做作者介紹,再對重要作品做些定性定位,有歷史主義氣味。

總之,近年對於以上這個論述框架和傳統,當然也不乏反省。但整體批判之,重起爐灶的,僅我那一部。

此外,寫史的傳統丟失了,現代學者們只會考史論史,不會寫史,多半口齒不清、拖沓庸澀。若要找本雄肆酣暢、文彩斐然的,恐怕也只有我那一部。


3、理想的文學史是有個性的文學史,還是應遵循教科書模式,有一定之規?擺脫一般大學教科書而形成個人研究風格的文學史著作,是否可能?是否應該有各種各樣的文學史進入大學講堂?

龔鵬程:哈哈,那不就是我的《中國文學史》嗎?在該書序文中,我已說過:「這本書,將來亦必成為教材,並將取代若干目前流行之教材,但寫作時不是依課堂講義方式寫的。故是一本獨立的文學之史,說明文學這門藝術在歷史上如何出現、如何完善、如何發展,其內部形成了哪些典範,又都存在哪些問題與爭論,包括歷代人的文學史觀念和譜系如何建構等等。文學的觀念史、創作史、批評史,兼攝於其中。不依序介紹這位作家那位作家之生平及八卦,如錄鬼簿;也不抄撮這篇佳作那篇佳作,如馬二先生湖上選文。因此從性質上說,此書與歷來之中國文學史著作逈然不同。」


4、 文學史的撰寫有沒有一個可以普遍接受的標準? 有的文學史可謂內容詳實。不管是一流作家作品,或是二流作家作品,甚至是不入流的作家作品,都有所介紹,有所涉及。有的文學史詳略得當。突出重點作家和作品,簡介次要作家及作品。有的文學史簡略,只類似於一個大綱。有的文學史則為分體文學史,如以朝代劃分,則有《先秦兩漢文學史》《魏晉文學史》。

龔鵬程:寫史,本來就是「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事,豈能一律?但史識史法史體不能不講究。近代的問題是兩皆無有,形式上分來分去、或詳或略,並無意義。


5、 「文學」概念如何定義?書信、回憶錄、演講、音樂、藝術等是否該囊括在內?是「大文學」史,還是「小文學」史?

龔鵬程:這是個關鍵。每個時代對文學的認定都不一樣,所以這個時代認為的文學作品,另一個時代會認為不是,反之亦然。文學史寫作的重點,就是這個文學觀的變遷,而不是去介紹作家作品。現在許多文學史一上來就講古代神話、詩經、莊子孟子散文,完全是拿現代觀念去套。古代詩經是歌舞、是經,宋明以後才漸當文學讀。孟子莊子,古亦只重其義理,唐宋以後始漸稱其文章。今人好談純文學,故不喜歡古文;而古文運動要效法的,又正是古之書信、回憶錄、演講等等,不認同六朝的「文」。所以,沒什麼大文學史或小文學史,文學史要講清楚的就是文學範圍忽大忽小、忽這忽那的歷程。


6、「文史互證」這種文學史的研究方法該如何評價?文學史是否該引入史學視角? (錢穆的《中國文學史》從史學視角切入,把文學的產生同歷史緊密結合起來,重在探討:文學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是如何產生出來的。或者說,其意義在於「通過文學看歷史」;當然,這話也可以反過來說,「通過歷史看文學」。)

龔鵬程:錢先生論文學,是用其所短;但寫文學史需要史觀史識史法則是當然的。

只不過,目前講或寫文學史的,主要在中文系,對當代史學發展比較陌生;熟悉的仍是胡適開啟的文史考證方法,相信史料與客觀考證。而過去一百年,史學界同樣迷信科學,相信可以根據客觀的史料,不摻主觀地去「重現過去」。

如今,再講這種素樸的客觀主義,除了顯示自己笨、讓人匿笑之外,已毫無作用。須知:歷史事實和事實之間的因果聯繫,是由語言組織成的,史書中不存在真相,只有關於真相的語言表述。因此史家絕不該假客觀,騙讀者說我講的就是事實、就是真相。史實與真相已隨時光之流而俱逝,邈不可得。歷史記憶都是後人篩選、詮釋、重構的,故歷史不只與發生那個時代有關,也與每個時代人之當代意識有關。歷史不只是獨立「在場」的存在,也是人們對過去發生的事之反思與理解。

就此言之,後現代史家說:「沒有事實,只有解釋」,或者說歷史僅是話語,倒也不錯。只不過,如此云云,歷史就成了虛無主義或相對主義之溫床,我不是這個意思。歷史存在於詮釋中,因此寫史不是用科學方法去找出真相,也不是考察一件客觀史實或文本在後世的流傳史與接受史,乃是在各種詮釋中探尋詮釋與詮釋者、詮釋與時代、詮釋與文本的關聯,以逐漸逼顯文本史實。但最終所逼顯者,仍非史實,僅是史實之姿影與言詮而已。今後,治文學史者,對這些史學理論問題應該要更注意些才好。


7、您眼中「理想的文學史」是怎樣的? 您所編寫的《中國文學史》是否為理想的文學史?它與之前版本的《中國文學史》相比有何不同?

龔鵬程:以後不敢說,目前無疑我這部《中國文學史》的格局、體例、文筆、見識都最好,也是最新的,與其他各本完全不同。還沒讀過的朋友,建議看看。


8、大陸的《中國文學史》與臺灣的《中國文學史》的編寫不同之處在哪些方面,有哪些需要互相學習的地方?

龔鵬程:一丘之貉,有啥可互相學習的?其問題我前面已大略說過了。



摘自《深圳商報》




龔鵬程,1956年生於臺北,祖籍江西吉安,是當代著名學者和思想家。

曾獲臺灣中山文藝獎等,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擅詩文,勤著述,知行合一,道器兼備。



按住指紋,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

就可以獲取最新動態!

添加小編微信號:yyssss315,可進入龔鵬程與文人書法群








相關焦點

  • 驚呆學人:龔鵬程先生著作編年
    晚明思潮68.2001儒學反思錄69.2001遊的精神文化史論70.2001龔鵬程1999年度學思報告71.2001龔鵬程2000年度學思報告72.2001五十年來的中國文學研究(1950~2000),
  • 特稿:答《北京日報》記者問|譚談
    導 讀 前些日子,《北京日報》記者微信採訪了譚談。冬樹丫經譚主席授權, 推送此篇《答〈北京日報〉記者問》。 答《北京日報》記者問 文 | 譚談 點最上方專輯#譚談的文字,查看更多歷史文章。
  • 專訪龔鵬程:中國人的文化自信究竟來自哪裡?
    中國人曾以五千年悠久的文明為自豪,也曾在積貧積弱中將落後的原因歸結於中國傳統文化,回顧中國百年傳統文化的流失和重建,您有何評說?龔鵬程:俗話說:「人窮志短,馬瘦毛長」,一般人的個性也是這樣。在他不發達、沒辦法的時候,老是怨天、恨地、罵爹娘。怪東怪西,老天對我不公啦,這社會對我不好啦,爹媽沒給我高資質、大財產、好資源啦。
  • 錢其琛就有關聯大和臺灣等問題答記者問(節錄)
    錢其琛就有關聯大和臺灣等問題答記者問(節錄)  本報聯合國9月30日電 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錢其琛在參加了第4g屆聯大並與許多國家領導人會晤後,接受中國駐聯合國記者的採訪,就世界形勢、聯合國的工作、臺灣問題、香港問題等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聯大再次拒絕將所謂「臺灣代表權」問題列入議程。你對這一結果有何評論?
  •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就螞蟻集團暫緩上市答記者問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就螞蟻集團暫緩上市答記者問 中國證監會 www.csrc.gov.cn 時間:2020
  • 中國證監會就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事宜答記者問
    中國證監會就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事宜答記者問 時間:2020-12-04 來源:證監會官網
  • 2019上海書展:《直面媒體20年:趙啟正答中外記者問》英、日文版亮相
    2019年8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趙啟正先生撰寫的《直面媒體20年:趙啟正答中外記者問》英、日文版亮相2019上海書展,「直面媒體,直面讀者——《直面媒體20年:趙啟正答中外記者問》多語種圖書首發儀式暨讀者見面會」在上海展覽中心中央大廳舉行。
  •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就美軍機穿航臺灣島答記者問
    本報北京6月15日電  (記者李龍伊)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15日就美軍機穿航臺灣島答記者問。  有記者問,據報導,6月9日美國海軍一架C—40A運輸機穿航臺灣島。請問對此有何評論?
  •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就美臺進行所謂「政治軍事對話」答記者問
    新華社北京1月7日電(記者梅世雄)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7日就美臺進行所謂「政治軍事對話」答記者問。他說,我們要求美方立即停止與臺灣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和軍事聯繫。有記者問,據報導,1月7日,美國與臺灣當局通過視頻形式進行所謂「政治軍事對話」,請問中國國防部對此作何評論?
  • ...實體清單」應詢答記者問:美國再次動用國家力量打壓中國企業...
    >2020-12-19 18:30:29來源:FX168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美商務部將59家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應詢答記者問:美國再次動用國家力量打壓中國企業,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合法權益。
  • 義烏林業局答記者問
    圖源視覺中國對於野生動物,我們究竟了解多少?今天(3月12日),記者採訪了義烏市林業局相關專家,就時下熱點及網友關心的問題,進行一一解答。問:花鼠、倉鼠、麝鼠等馴養野生動物,可以吃嗎?答:屬於野生動物保護法明確禁止食用野生動物,不可以食用。問:網傳牛蛙、烏龜、鱉也被列入禁食名錄?
  • 中國博物館協會負責人就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答記者問
    中國博物館協會負責人就本次評估工作的有關情況接受了媒體專訪。問:請簡要介紹一下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工作的有關背景情況。答:建立博物館分級評價管理制度,開展博物館定級評估工作,是引導博物館明確職責定位和發展方向的重要方法,是促進博物館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是推動博物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走向現代化的重要基石。
  • 龔鵬程|科舉不選拔書呆子
    三問:「夫子之序帝王之書,而系以秦魯;及次列國之風,而宋魯獨稱頌焉」等等……沒有一條是與經學無關的。進士想要考得上,這些經學問題非要答得出不可。而事實上,這些問題也並不好答。例如有一題問:夫子曰:『潔淨精微易教也』這四個字怎麼解釋。
  • 漳州市委首次新聞發布,局長主任這樣答記者問
    各部門負責人答記者問人民網、中國經濟網、中新社、駐漳新聞媒體、市直新聞媒體記者參加發布會。與會記者代表圍繞全會精神和《建議》,聚焦加快「三大三新」產業發展、做大做強實體經濟、打造科技創新平臺,推進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探索漳臺融合發展新路等內容踴躍提問。
  • 【答記者問】「青鳥歸巢」的具體申請流程是什麼
    【答記者問】「青鳥歸巢」的具體申請流程是什麼 2020-12-09 23: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訓練局領導就發布《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作戰綱要(試行)》答記者問
    牢固立起新時代備戰打仗指揮棒——軍委聯合參謀部戰略戰役訓練局領導就發布《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作戰綱要(試行)》答記者問
  • ——2020年表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大會籌委會負責人答記者問
    記者就勞模評選表彰有關問題採訪了2020年表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大會籌委會辦公室負責人。  問:請介紹一下召開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的背景和意義。  問:此次受表彰的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有哪些突出特點?
  • 【答記者問】「遊運河、逛水城、品阿膠、做英雄、嘗小吃、泡溫泉...
    【答記者問】「遊運河、逛水城、品阿膠、做英雄、嘗小吃、泡溫泉」快點這裡 2020-09-28 2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劉鶴就中美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答記者問】中美兩國1月15日在...
    2020.01.16 12:43【劉鶴就中美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答記者問】中美兩國1月15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正式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向部分中方媒體通報了協議籤署的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外交部就川普籤署「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等答記者問
    法新社記者:第一個問題,美國總統川普周六發推特,暗指中國可能參與了針對美國政府部門的大規模網絡攻擊。外交部對此有何評論?第二個問題,據報導,歐盟官員在對歐盟成員國大使吹風時表示,中歐投資協定95%的內容已談妥。你可否介紹最新情況?   汪文斌:關於第一個問題,中國是網絡安全的堅定維護者,同時也是黑客攻擊的最大受害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