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華為的支持下,中國科技巨頭快速崛起,靠賣晶片年賺2.5億

2020-12-14 數碼小妖精

由於歷史原因,中國在多領域的技術研發方面起步較晚,在沒有打破西方技術壟斷前,相關企業一直受制於人。為改變現狀,無數中國科技公司前赴後繼,即便年年虧損也要讓中國技術走向世界。京東方、中芯國際等知名中國企業便是其中典型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方、中芯國際的成功,除了與公司在研發方面的堅持不懈,以及相關政府機構注資鼓勵息息相關之外,還得益於小米、華為等國產手機巨頭的鼎力支持。毫不客氣地講,在巨頭小米和華為等中國企業的支持下,不少科技公司都已經快速崛起,例如芯海科技。

據公開資料顯示,芯海科技成立於2003年,主營物聯網MCU、SoC以及高性能混合信號集成電路的設計和研發。芯海科技的晶片應用範圍相當廣泛,其「服務對象」涵蓋智能健康、壓力觸控、工業測量以及智能家居測量等領域的各類產品,

而芯海科技的合作對象自然也遍布各個行業,例如家電行業的海爾、美的;智慧型手機行業的小米、華為和vivo等等。如今,芯海科技已經發展17年,而其之所以能夠在這短短十幾年間,成功聯手各行各業的巨頭,筆者認為主要是因為該公司的技術實力在業界領先。

據筆者了解,截至2019年,芯海科技擁有172項專利做支撐的6項核心技術,其中高精度ADC技術和高可靠性的MCU技術,為芯海科技的業務擴張以及整個國內市場貢獻良多。早在2007年,芯海科技就憑藉一款24位低速高精度ADC晶片CS1242成功打破西方技術壟斷。

得益於愈發精湛的高精度ADC技術,芯海科技還順利成為全球唯一一家能夠量產壓力觸控晶片的企業。眾所周知,技術實力決定市場地位,在核心技術方面領先全球的芯海科技,自然會迅速走紅,與其合作的客戶也越來越多,而在業務規模得到擴張的同時,公司營收成績更是愈發出色。

3月31日消息,芯海科技的科創板上市申請被上交所受理。據其公開的招股書顯示,該公司自2017年至今營收連續3年實現穩定增長。2019年,芯海科技實現營收2.5億元,淨利潤可達4189萬元。如果此次IPO募資成功,筆者認為,正值5G風口處的芯海科技在資本加持下有望迎來新一輪高速發展期。

文/諦林

相關焦點

  • 中國科技巨頭強勢崛起,市值突破1400億,連續3年全球第一
    同時,全球範圍內也將有諸多光學或者超聲波屏下指紋廠商脫穎而出,其中便包括一位正在強勢崛起的中國科技巨頭——匯頂科技。據公開資料顯示,匯頂科技創建於2002年,可能在成立之初的幾年間一直默默無聞,事實上匯頂科技一直在專注並潛心研發核心技術。多年的深入研發終於讓匯頂科技掌握2700多件技術專利、成功建立起技術壁壘,並且在屏下光學指紋的風口到來之時一飛沖天。
  • 市值突破330億!又一中國科技巨頭誕生,靠賣掃地機器人年賺30億
    而在2月21日,中國有一靠著掃地機器人崛起的科技巨頭——石頭科技登陸科創板,以470元的開盤數據打破科創板以往的記錄,成為名副其實的科創板「股王」。而在上市之後,石頭科技的股價也一路飄紅,如今其每股已經升到500元,截至發稿前的總市值更是達到333.40億元,增長勢頭十分迅猛。
  • 中國電池界的新巨頭,獲得小米、華為青睞,靠賣電池年入超4億
    自2016年蘋果推出第一代AirPods耳機以來,TWS真無線耳機就迎來爆發式增長。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的數據,2016年全球TWS耳機的出貨量還只有918萬部,而隨著AirPods的熱銷和其他廠商的入局,2019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1.29億部。
  • 研究完華為、小米等「快速崛起」的企業後,他發現創新有3大路徑!
    在研究過華為、大疆、小米、三隻松鼠、今日頭條、拼多多等多個不同行業、不同技術層次、不同起點的企業如何通過創新快速崛起後,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科技創業中心(ZTVP)主任鄭剛攜手浙大管院EMBA校友、2創新者想要逆襲,有三大路徑「在一些大公司遭遇『創新者的窘境』的同時,近年來,我們也注意到一些新銳企業或產品卻依靠創新快速異軍突起。」鄭剛在研究了國內外數十家近年來依靠創新快速崛起的企業案例後,總結了背後的創新規律,並基於克裡斯滕森教授顛覆性創新理論提出了「創新逆襲矩陣」。
  • 中國玻璃巨頭崛起,三個月轉虧為盈,背靠小米華為,盈利15億
    第三季度,很多國產廠商都亮出喜人的財報,藍思科技便是其中之一。根據官方數據,藍思科技第三季度成功實現扭虧為盈,中國玻璃巨頭正在重新崛起。 2015年藍思科技上市,公司創始人周群飛一度成為中國女首富,業內地位可見一斑。
  • 中國又一科技巨頭崛起,超越華為、聯想,霸氣躋身全球前三!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當談到科技巨頭第一想到的可能是華為、大疆和其他世界著名科技公司,他們在通訊、手機、民用無人機有了不起的成就。 但還有一個非常低調的中國科技企業,伺服器市場排名國內第一、全球第三,營收破千億,比同行業的華為、聯想等名企都要高,他就是浪潮集團,是中國第一批IT品牌企業,比華為還要更早「出道」。
  • 被遺忘的中國科技巨頭,能設計5nm晶片,還自研了的電腦系統
    近年來華為的手機業務和5G通訊業務,都在全球有一定的影響力,嚴重威脅到美國的霸主地位,因此遭到美國接二連三的打壓和限制,如今華為最先進的5nm晶片量產都受到了制約。這時候望眼國內的科技公司,其實還有一個被遺忘的科技巨頭,它的實力也和華為一樣不容小覷!
  • 小米旗艦先華為一步採用國產CMOS
    針對華為的極端遏制從9月15日開始正式執行。某些海外的晶片加工企業、內存和面板供應商、晶片供應商紛紛暫停了對華為的元器件和技術支持,畢竟目前的半導體產業鏈,還沒有辦法完全實現去美化,而使用了美系技術的供應鏈產品必須申請特定的許可證。這其中也包括索尼暫停向華為提供圖像CMOS傳感器。
  • 損失11172億,美國終於「改口」:允許7家企業供應晶片!華為回應
    根據高通2017財年數據,其全球營收223億美元,來自中國市場的收入近150億美元,佔總收入的65%;2018財年來自中國市場的收入高達151.49億美元,佔高通總收入的67%。 於是當美國頒布科技限制令,每年憑藉著專利費就能輕輕鬆鬆從中國賺走百萬億美元的高通急了,極力遊說美國取消限制,發出警告稱此等行動最終「害人害己」,會把價值高達80億美元的市場,拱手讓給高通的海外競爭對手。
  • 國內又一科技巨頭崛起,行業地位並肩華為,銷量獲全國第一
    說起我們國家的科技公司,大家應該最容易想到的是華為、中興以及中芯這一類知名度較高的科技公司,他們都在為我們國家進一步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海康威視在2001年的時候創立,其企業的主營業務就是給用戶提供監控產品以及技術的解決方案。在發展的最初,海康威視僅僅28人。
  • 雷軍宣布放棄小米MIX Alpha:量產難度太大;餘承東稱華為手機沒晶片...
    此外,小米自研的澎湃晶片也備受外界關注。雷軍對此表示,小米2014年開始做澎湃晶片,2017年發布了第一代,後來的確遇到了巨大困難。但這個計劃還在繼續。「等有了新的進展,我再告訴大家。」雷軍說。這也是華為手機歷史上第一次在同一機型的不同版本上使用不同系統。麒麟晶片不能再生產!餘承東:華為將全方位紮根半導體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峰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透露,今年9月將發布華為旗艦手機Mate 40系列,搭載麒麟9000晶片,但由於美國的第二輪制裁,麒麟9000很可能成為麒麟高端晶片的最後一代。
  • 中國四大央企巨頭,資產過萬億,卻沒有一家掌握核心科技
    改革開放之後,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當然也有了一些國內企業的崛起,迅速成為世界級的科技巨頭。比如兩「馬」,馬雲帶領的阿里集團和馬化騰帶領的騰訊集團,形成一個龐大的帝國。如果以財富值來看,在大財團面前也只不過是小角色,中國真正的四大財團企業:中信、華潤、光大、招商局。然而,這四大央企,卻沒有一家掌握著核心科技。
  • 盤點中國核心晶片各細分領域頭部企業;2019年進口晶片3055億
    根據《中國製造2025》的規劃,2018年中國半導體市場需求為3100億美元,中國自身只能提供380億美元的產品,綜合國產化率12%,目標是2025年國產化率能達到50%。 根據國外機構預測,2025年中國半導體市場需求為7000億美元,按照50%折算中國需要自產3500億美元的產品,相比於2018年替代空間幾乎達到了10倍。
  • 又一國產科技巨頭崛起,成為全球知名企業之一,蘋果也怕它斷供
    又一國產科技巨頭崛起,成為全球知名企業之一,蘋果也怕它斷供!在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時代,科技發展的速度能影響到社會經濟水平。近些年,國內也有很多企業在發展高端技術上下了不少功夫。華為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華為在手機晶片上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 中國光學巨頭崛起,背靠蘋果、華為,造出全球1/3的手機鏡頭!
    導讀:中國光學巨頭崛起,背靠蘋果、華為,造出全球1/3的手機鏡頭!在我們平時使用手機的時候,很多人都會使用手機來進行拍照,因為現在手機的攝像頭都越來越清晰了,所以手機的拍照功能也深受消費者的歡迎,而在全球的手機攝像頭領域,如今也誕生了一大科技巨頭企業,它就是大立光公司。根據中國光學巨頭大立光發布的財報數據顯示。
  • 華為、小米同時出現在試卷上,「備胎晶片」和「自研豬肉」的寓意大...
    眾所周知盧偉冰加入小米成為Redmi品牌帶領人後,小米和華為之間的互撕成為國內手機圈的家常事,儘管每天都能看到盧偉冰和友商多名高管線上互撕,很多網友表示已經習慣看看就好。在這一年多時間裡,盧偉冰多次爆出華為手機猛料,比如什麼4G庫存機、套娃機、忽悠級的「玄學」發布會、華為吊打友商的次數比Redmi吊打榮耀的次數還要多,最精彩的莫過於盧偉冰自創的「自研豬肉論」,被網友評為清華大學營銷「鬼才」。近日華為、小米均出現在學生考試的試卷上,表達的寓意卻大相逕庭,盧偉冰還被老師批評了。試卷中提到華為遭到施壓,「備胎晶片」全部轉正等。
  • 雷軍:承認不如蘋果三星華為,小米發布49999元透明電視;中芯國際14...
    雷軍說,小米電視已經中國第一,但在高端電視上也要實現中國第一,目前小米正在主攻高端電視。此次發布的小米透明電視,採用55英寸透明OLED,支持120Hz刷新率,售價49999元,也創下小米電視售價新高。對於這個價格,雷軍坦言是成本太高,並稱這也是全球第一款量產的透明電視。
  • 深度分析:國內智能音頻SoC晶片龍頭恆玄科技
    耳機作為移動場景下的載體,發展十分迅猛,據Statista數據稱,2019年全球耳機出貨量為4億副,而以蘋果AirPods為代表的TWS耳機市場空間廣闊。根據Counterpoint數據顯示全球TWS耳機未來幾年將實現高速增長,2020年預計全球出貨量為2.3億副,全球TWS耳機市場規模將達到270億美金。
  • 三星停供晶片、面板,華為手機再遭重挫!OV小米蠢蠢欲動
    其實,唇亡齒寒,華為一直是三星的重要客戶,作出"停供"的決定更多是無奈的選擇。據悉,目前三星正計劃推進供應鏈多元化,增加對OPPO、vivo、小米等其他中國手機製造商的供貨量,以彌補"斷供"華為的損失。 而對於華為來說,屏幕存儲等配件還不是最大的打擊,代工設計晶片受阻以及採購第三方晶片渠道被切斷,才是最為致命的打擊。
  • 市值突破6000億!智慧型手機以外,小米收穫智能家居紅利?
    以手機廠商為例,蘋果2020財年營收同比增長5%至2745億美元(人民幣超1.8萬億元),淨利潤更是高達574億美元(人民幣約3800億元),在疫情期間能維持正增長實屬不易,且是全球最賺錢的科技企業,同時也是全球首家市值突破2萬億美元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