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歷史原因,中國在多領域的技術研發方面起步較晚,在沒有打破西方技術壟斷前,相關企業一直受制於人。為改變現狀,無數中國科技公司前赴後繼,即便年年虧損也要讓中國技術走向世界。京東方、中芯國際等知名中國企業便是其中典型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方、中芯國際的成功,除了與公司在研發方面的堅持不懈,以及相關政府機構注資鼓勵息息相關之外,還得益於小米、華為等國產手機巨頭的鼎力支持。毫不客氣地講,在巨頭小米和華為等中國企業的支持下,不少科技公司都已經快速崛起,例如芯海科技。
據公開資料顯示,芯海科技成立於2003年,主營物聯網MCU、SoC以及高性能混合信號集成電路的設計和研發。芯海科技的晶片應用範圍相當廣泛,其「服務對象」涵蓋智能健康、壓力觸控、工業測量以及智能家居測量等領域的各類產品,
而芯海科技的合作對象自然也遍布各個行業,例如家電行業的海爾、美的;智慧型手機行業的小米、華為和vivo等等。如今,芯海科技已經發展17年,而其之所以能夠在這短短十幾年間,成功聯手各行各業的巨頭,筆者認為主要是因為該公司的技術實力在業界領先。
據筆者了解,截至2019年,芯海科技擁有172項專利做支撐的6項核心技術,其中高精度ADC技術和高可靠性的MCU技術,為芯海科技的業務擴張以及整個國內市場貢獻良多。早在2007年,芯海科技就憑藉一款24位低速高精度ADC晶片CS1242成功打破西方技術壟斷。
得益於愈發精湛的高精度ADC技術,芯海科技還順利成為全球唯一一家能夠量產壓力觸控晶片的企業。眾所周知,技術實力決定市場地位,在核心技術方面領先全球的芯海科技,自然會迅速走紅,與其合作的客戶也越來越多,而在業務規模得到擴張的同時,公司營收成績更是愈發出色。
3月31日消息,芯海科技的科創板上市申請被上交所受理。據其公開的招股書顯示,該公司自2017年至今營收連續3年實現穩定增長。2019年,芯海科技實現營收2.5億元,淨利潤可達4189萬元。如果此次IPO募資成功,筆者認為,正值5G風口處的芯海科技在資本加持下有望迎來新一輪高速發展期。
文/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