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介紹了雲南鐵皮卡的風味(沒看過的小夥伴可以看哦),那麼小編今天還是來介紹一下雲南很有名的咖啡-雲南小粒。
雲南種植歷史史可追溯到1892年,100多年前,法國傳教士田德能神父在大理市賓川縣朱苦拉村栽下了第一株咖啡樹——這一般被追溯為咖啡傳入雲南的最早記錄。之後的 100 年時間裡,咖啡樹並沒有在這個地區生長開來,直到跨國公司在 1980 年代末先後進入雲南,這個舶來品才被重新種植和利用了起來,出口世界。
1930年後,著名僑領梁金山先生又將咖啡帶到蒲縹、羅明種植,一直延續到新中國成立後。
1952年後在保山熱經所馬鍋晉專家的指導下,潞江等地開始大量種植咖啡,大規模種植歷史至今已近60年歷史。
1997年末,全省咖啡種植面積已達7800公頃。目前全省種植面積佔全國面積的70%,產量佔全國的83%,無論是從種植面積和咖啡豆產量來看,雲南咖啡已確立了中國國內的主導地位。
雲南產區雲南的咖啡的種植主要分布在臨滄、保山、普洱、德宏這幾個地方,這裡有著低緯度、高海拔、晝夜溫差大的自然資源,讓雲南成為產出阿拉比卡(小粒)咖啡這種高品質咖啡的黃金種植區。
今天要介紹的是種植在保山區的雲南小粒。
保山:雲南保山小粒咖啡的種植歷史悠久,保山小粒咖啡可以說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是全國及至全球咖啡品質較好的咖啡之一。
保山氣溫平均為21.5℃,最高達40.4℃,終年基本無霜,海拔800-1200米是公認的最佳小粒咖啡產地。這裡培育的小粒咖啡以濃而不苦、香而不烈,顆粒小面勻稱,醇香濃鬱,且帶有果味而馳名中外。
雲南品種雲南目前主要栽培的咖啡品種有卡蒂姆、鐵皮卡、波旁、卡杜拉、卡杜艾等。不過在市面上看到的幾乎都是卡蒂姆。
卡蒂姆:目前商用豆的重要品種,東帝汶曾受葡萄牙殖民四百年,葡萄牙人對東帝汶的咖啡樹早有接觸。1959年葡萄牙人將巴西的波旁突變種卡杜拉移往東帝汶與帶有羅布斯塔血統的帝姆混血,居然成功培育出抗病力與產能超強的卡帝姆。
水洗處理法今天介紹雲南小粒這支豆子是水洗處理法。
將採收回來的漿果用去果皮機把大部分的果肉從咖啡豆上分離,再將帶殼豆放進一個乾淨的水槽裡,浸泡在水中進行發酵來徹底去除掉殘餘的果肉層。
通過過水洗處理,未熟豆及瑕疵豆會因為浮力的關係而被挑選出來,發酵的過程也比較好控制,因此風味上不像日曬豆那樣容易出現雜味,而是呈現明顯果酸、複雜度稍強以及更乾淨的杯測特質。
【前街咖啡 雲南小粒】為例
產區:雲南保山
海拔:1200米
處理法:水洗
品種:卡蒂姆
【前街咖啡烘培建議】
烘焙機:楊家800N
爐溫 190℃入鍋,火力120,風門開設3;回溫點 1'40",爐溫 145 ℃時將風門開至4,火力不變;爐溫 166℃時豆表變為黃色,青草味完全消失,進入脫水階段,當爐溫到達 188℃時,將火力調至60 ℃,風門為5;
8'37"時,豆表出現醜陋胡皺褶和黑斑紋,烤麵包味明顯轉為咖啡香,可以定義為一爆的前奏,這時候要聽清楚一爆爆點的聲音,到 9'00"開始一爆,風門不變,一爆後發展 3分鐘, 198℃下鍋。
【前街杯測報告】
【前街咖啡衝煮建議】
濾杯:Hario V60
粉量15克
水溫:89℃
M粉水比:1:15
研磨度:BG#6M
【前街衝煮手法】
分段式萃取
用30克水進行悶蒸30秒,小水流繞圈注水至124克時進行分段,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繼續注水至227克停止注水,等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移走濾杯,(悶蒸開始計時)萃取時間為2分鐘。
【風味描述】
聞起來有很堅果的香氣,入口有草本、巧克力、焦糖,餘韻帶點淡淡的果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