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紀70年代以前大部分日本動畫都停留在「兒童卡通動畫片」的桎梏之下,當時日本動畫的普遍受眾人群也是低齡的兒童。像我們國內現在大家所熟知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和《熊出沒》系列一樣,因為有著可愛的卡通形象和通俗易懂的劇情,所以主要受眾人群的選擇也是學齡前的兒童。
並不是說這樣有什麼不好,但動畫作為一門綜合的藝術形式,它的誕生比電影還要早,發展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的動畫如果永遠停留在「小孩子看的玩意」這種標籤下的話,它也不會繼續發展和延續至今。
如果提到是誰改變了當時日本民眾對於動畫的認知,就要提及一位重要動畫導演富野由悠季,他的名字在中國國內可能比較陌生,但是在日本,富野由悠季可以稱得上是對日本動畫影響最大的導演。他的《機動戰士高達》系列像是一個分水嶺,將日本動畫的主要受眾人群改變為少年和青年向為主。
在富野由悠季導演的引路之下,自上個世紀70年代至今的幾十年間日本的動畫產業蓬勃發展,同樣也得益於日本成熟的動畫分級體系,受眾也不再只是局限於青少年,出現了青年向動畫和成人向動畫。
川尻善昭就是日本成人向動畫業內的一名大師,他也被稱為「日式暴力美學代言人」之一。他的作品中不乏讓人血脈賁張的欲望與暴力,然而,在他的鏡頭下,這些與元素卻有一種別樣的優雅浪漫的美感。他曾經說過,《獸兵衛忍風帖》、《妖獸都市》和《吸血鬼獵人D》這三部動畫是他最滿意的三部作品,《獸兵衛忍風帖》的DVD在北美銷售超過80萬張,而且在2006年由美國漫畫家J. Torres改編成漫畫並開始連載;《妖獸都市》在香港也引起了觀影熱潮,香港導演徐克和麥大傑在1992年將動畫改編成真人版電影。
《吸血鬼獵人D》:85年動畫版在日本國內和北美的口碑出現兩極分化
「吸血鬼」這個存在於東歐神話傳說中的超自然生物,在近100年來小說、電影、話劇等不同藝術載體的改編之下,成為了藝術創作領域的一個經典的「母體」。這個靠吸食人血為生、面容蒼白、身披黑色披風、居住在偏遠森林深處古堡中的貴族形象已經深深地刻在了幾代人的記憶裡。吸血鬼結合了哥特元素、宗教氣息和浪漫主義的神奇造物,逐漸從時間的桎梏中脫離出來,恣意享受著來自全球狂熱愛好者的熱情與執著。
1983年日本作家菊地秀行創作了小說《吸血鬼獵人D》,這部今天仍然沒有完結的小說被改編成了動畫、遊戲、漫畫等各種形式。在1985年小說《吸血鬼獵人D》也迎來了它的第一部動畫改編,這個叫D的吸血鬼獵人也展示出了他的動畫形象。相比較原著小說的火熱程度,85年版的動畫電影《吸血鬼獵人D》在日本本土卻表現欠佳,動畫製作團隊將D製作成了一個「披著吸血鬼獵人」外衣的西部牛仔形象。這種劇烈的反差感觀眾是肯定不會買帳,就連原著作家菊地秀行也曾公開表達過動畫改編的不滿。
「東方不亮西方亮」,在日本慘敗的85版《吸血鬼獵人D》在大洋的彼岸卻受到了無數人的追捧。1992年北美市場引入了85版《吸血鬼獵人D》,該作在美國各大電視臺中多次播放,吸血鬼獵人D也成為了一代美國人心目中吸血鬼獵人的經典形象並且影響至今。在今天很多歐美的吸血鬼電影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吸血鬼獵人D的影子,85版《吸血鬼獵人D》也在北美被稱為「第一部成人向恐怖動畫電影」。
川尻善昭導演的《吸血鬼獵人D》是一部足以載入人類動畫史的佳作
雖然說85版《吸血鬼獵人D》的口碑在日本和北美兩極分化嚴重,但是看過原著小說的粉絲們都表示這個版本中的D沒有達到大家心目中對他的預期。終於,在2001年由日本成人向動畫大師川尻善昭改編的新版本《吸血鬼獵人D》誕生了,在追求華麗與極致的川尻善昭的監督下,D終於從小說中走向了大熒幕。這個窮極一生追逐吸血鬼的獵人D,他俊美的面容、後背上那把錚亮的十字架型大劍再配上一襲漆黑的風衣,這個經典的熒幕形象成為了無數人心目中的「男神」。
川尻善昭版本的《吸血鬼獵人D》選自原著小說第三卷《妖殺行》,電影的開始富家千金夏洛特被吸血鬼瑪埃爾從家中綁架,夏洛特的父親重金僱用了D和麥克斯兄妹去解救自己的女兒。但是隨著解救的深入,事情的真相也慢慢浮出了水面,夏洛特並不是被瑪埃爾強行擄走,她愛上了吸血鬼瑪埃爾,並且最終選擇與瑪埃爾私奔,一同逃往理想國度「夜之都」。
川尻善昭作為日式暴力美學的代表,他在這部《吸血鬼獵人D》中將自己的風格發揮到了極致。他給觀眾奉獻了一部視覺上的饕餮盛宴,酣暢淋漓的打鬥場景給予觀眾真實的感官享受,那一朵朵在劍尖上盛開的「猩紅色的花」也賦予了屬於川尻善昭式的暴力美學。麥克斯兄妹使用的蒸汽戰車和大口徑步槍與D使用的錚亮的十字架型寶劍在屏幕上火光四射,正反派的冷熱兵器在熒幕上的碰撞也讓觀眾大呼過癮。川尻善昭在保持感官刺激的同時,讓欲望和暴力在優美的畫面和流暢的劇情之間一直維持著一種平衡,既不會讓觀眾對於暴力感到不適也不會對劇情感到突兀,這就是川尻善昭的「魔力」。
在川尻善昭暴力美學的背後如果沒有精良流暢的畫面和嚴謹通順的劇情推動的話,這部《吸血鬼獵人D》也不會被奉為經典。華麗的畫面背後是多達7萬多張的原畫,因為《吸血鬼獵人D》中的場景多為野外場景,原畫的製作難度也是成倍的增加,有時只是單單的一張原畫就要花費兩個多小時。在觀賞電影的過程中你很難想像到這部動畫是距今20年前的一部作品,在那個CG動畫還沒有成熟的年代這些精美華麗的背景都代表了身後原畫師們成噸的原稿。
原著小說作者菊地秀行據說在看過一次川尻善昭的劇本以後就放心地把改編的工作全權交到了他,給了川尻善昭極大的發揮空間。為了滿足電影容量的限制,也為了照顧到沒有看過原著的觀眾,川尻善昭對於原作做了不少的改動。在電影的最後他還加入了卡蜜拉女伯爵這樣「正統」的吸血鬼作為最終的BOSS,在保留了原作完整故事框架的同時,也讓電影靠向了「主流」吸血鬼電影。
寫在最後
動畫作為主流藝術媒體自誕生以來這100多年中逐步向所有人展示了它獨有的魅力,它不只是一個年齡段或者一群特定人群的藝術載體,真正的動畫是適合所有年齡段和任何人去欣賞和讚譽的。川尻善昭的《吸血鬼獵人D》這部20年前的作品就算放在今天來看也可以跨越時間和國界的障礙,精準地向觀眾表達它的主旨,我想這才是經典動畫應有的魅力。
我們正處於中國動畫崛起的年代,近幾年來也不斷湧現出很多很多讓人感動和欣慰的優質國產動畫。雖然我們的動畫與動畫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想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中國動畫也會迎來屬於我們自己的「宮崎駿」和「川尻善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