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夏暉:綠色發展、生態文明成為時代最強音、主旋律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北京12月21日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二〇三五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新目標新任務,為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總工程師王夏暉認為,當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綠色發展、生態文明成為時代最強音、主旋律。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國家到地方生態文明建設力度不斷加大,我國生態環境在明顯改善。根據最新發布的數據,今年1-10月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1.8%,同比上升6.4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0.8%,同比下降2.4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好的水在增加,差的水在減少。

 

圖1 2020年1-10月全國地表水水質類別比例 (圖表由受訪者提供)

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11.8%。

圖2 2020年1-10月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各級別天數比例 (圖表由受訪者提供)

圖3 2020年1-10月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六項指標濃度及同比變化 (圖表由受訪者提供)

到去年年底,已經建立保護地超過1.18萬個。很多珍稀物種、生態系統和瀕危動植物得到有效保護。

圖4 2010-2019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變化情況(單位:萬公頃)(圖表由受訪者提供)

王夏暉說,近些年,很多地區環境質量在好轉,生態在改善,這是老百姓能切實感受到的。當然,一些地區還存在黑臭水體、重汙染天氣,治理過程還有反覆,這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汙染問題的發生不是一天形成的,環境的改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採取果斷、有效、系統的防控舉措,展現了中國在重大風險面前的強大應對能力,生態環保領域,積極採取應對措施,各項工作持續深入推進。這次十九屆五中全會充分肯定了這些成績,這為下一步「十四五」時期加快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應看到,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還存在很多不足。大江大河水質好了,但一些小河溝、小水塘仍然需要治理,垃圾圍城、生態破壞、霧霾天等還時有發生。生態環境治理走到今天,就像一個人在斜坡上推動一塊大石頭,走到了一半的位置,不進則退,只能咬緊牙關堅持下去。

經過長期的不斷總結和實踐發展,逐步形成了今天指導我們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根本指導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這一思想體系強調從歷史看興衰,看國家興亡、民族發展,而歷史證明,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我們要對生態環境倍加珍惜,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同時辯證指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在方法策略上,則強調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要按照系統工程的思路,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在宏觀視野上,倡導全民行動,全球共建清潔美麗家園。

王夏暉認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闡明了人與自然、發展與保護、環境與民生、自然生態各要素之間的關係問題,為我們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方法路徑,而且近些年在很多地區指導了當地的生態文明建設具體實踐,取得了矚目成果。我們應始終予以堅持。

相關焦點

  • 王夏暉: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十四五」怎麼做?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二〇三五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新目標新任務,為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 王夏暉:生態環境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關係是什麼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二〇三五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新目標新任務,為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 王夏暉:讓科技成為破解汙染治理難題的「金鑰匙」
    新華網北京12月21日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二〇三五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新目標新任務,為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 海納學院: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
    海納學院提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巨大成就,進一步擦亮全面小康的綠色底色,海納學院表示,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還需要繼續... 海納學院提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巨大成就,進一步擦亮全面小康的綠色底色,海納學院表示,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還需要繼續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推動我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
  • 海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海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增綠護藍擦亮發展底色半年來,我省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持續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對照中央環保督察和國家海洋督察整改事項,全面梳理、舉一反三,以最嚴的規劃、最嚴的措施、最嚴的處罰、最嚴的問責,確保生態環境只能更好、不能變差,努力把海南打造成為全國生態文明的樣板間。
  •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歷史自然的形成和發展
    在持續深入了解和掌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特別是「兩山論」的過程中,引起海內外學者極大關注和心靈受到很大震撼的是:一是習近平同志為什麼可以較早且首先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二是在綠色發展還沒有成為時代主旋律、社會唯GDP至上發展觀還很強勢的時代,習近平同志為什麼可以回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生態文明@溼地」保護黃河三角洲,實現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鄭重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相併列,新時代治理黃河的藍圖和路徑由此明晰。
  • 聚焦生態文明 探索新時代地質教育發展新方向
    黨的十九大對「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作出重大戰略部署,為新時代地質人才建功立業創造了新機遇,提出了新要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指出「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根本遵循。在這樣的背景下,新時代地質教育亟待立足優勢、順應形勢,加快推進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努力造就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地質人才。
  • 推動綠色發展(137)丨未來,雲南生態文明建設有新目標(雲南發布)
    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強化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一定要世世代代保護好,並明確要求雲南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 生態優先 建設遼東綠色經濟區——遼寧各地熱議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區域協調共潮起,綠色發展伴遼飛。省委十二屆十四次全會奏響了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最強音,建設遼東綠色經濟區,成為我省各地熱議的話題。如今,岫巖縣已把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區域協調發展之中,力爭走出一條生產綠色、生態宜居的發展道路。他們將積極推動柞蠶、食用菌等傳統養殖業向現代化生態轉變,因地制宜培育發展岫巖玉、休閒農業、康養醫藥、文化旅遊等特色優勢產業,切實做好水、林、花、果等文章,讓綠水青山更加秀美、更加靈動。
  • 國外高度評價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
    「中國綠色發展已走在世界前列」  雪梨大學商學院中國工商管理學教授漢斯·杭智科認為,在經歷了數十年經濟高速發展後,中國更加重視環保和發展綠色經濟,各方面的發展需求也刺激了中國走向綠色創新之路。中國將成為全球開發和使用電動交通運輸方式的先驅者。中國已有巨大的國內市場試用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汽車、公交車和卡車。
  • 書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代表作──天津市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
    三年規劃建設,天津市綠色生態屏障「小荷已露尖尖角」, 「天」字形骨架「骨骼」日益堅實、豐滿。今年屏障區內植樹數量為近年最多。明年,環首都東南部的這片綠色生態屏障,將煥發更加彭勃的生機。  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時強調,要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打造美麗天津,著力保護生態環境。
  • 讓更多主流聲音成為叩響青春心靈的「最強音」
    讓更多主流聲音成為叩響青春心靈的「最強音」 時間:2020.05.29 來源:文匯報 作者:張禎希 分享到:
  • 打造「綠色發展樣板」
    比亞迪將以全球領先的綠色科技、堅實的產品品質與優秀的運營經驗,助力韶關建設更加低碳、環保、高效、智能的公共運輸體系,打造綠色發展韶關樣板。攜手共進,奏響生態保護「主旋律」作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地區和全國交通樞紐城市,韶關市一直都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持續推進新能源汽車的應用,是粵北生態發展區的中堅力量。
  • 系統把握生態文明建設若干科學論斷
    他們既是一切生產工具、一切勞動資源的第一源泉,還是作為勞動者人的生命力、勞動力和創造力的第一源泉,而且「在較高的發展階段,第二類自然富源具有決定的意義。」現代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綠色技術、綠色產業發展相繼迸發,越來越成為反映一國核心競爭力強弱的重要標誌性因素甚至是制約性因素,也必然成為反映一國、一個民族綜合國力大小、生產力發展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
  • 印江縣木黃鎮民族小學舉行「中國滋根綠色生態文明學校系列線上...
    印江縣木黃鎮民族小學舉行「中國滋根綠色生態文明學校系列線上課程」培訓 發布時間:2020-09-17 15:08:08      來源:貴州網
  • 讓綠色成為發展的最動人色彩
    行程中,始終關注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體現了總書記一以貫之的綠色發展理念。2005年,習近平在浙江安吉餘村考察時就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從此,「兩山」理念從一個小山村走向全國,為美麗中國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此後,習近平在多個場合強調綠水青山的重要性,並在「十三五」規劃首次將綠色發展理念納入國家的五年規劃,著力補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短板。
  • 錢易院士: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
    在原始文明時代,人是畏懼自然;到了農業文明時代雖然人能夠改變一點自然,能夠種糧食,能夠改善自己的生活,但是人還是覺悟到要 依靠自然,要愛護自然;可是到了工業文明,人的態度變成了徵服自然,所以出現了很多問題,資源消耗了,環境汙染了,生態破壞了。
  • 綠色滿溢幸福路寬 繪就生態文明的福州新畫卷
    記者 葉義斌 攝  福州日報記者 孫漫 黃戎傑  綠色,是福州發展的底色,孕育著勃勃生機和無盡希望。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生態資源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生態文明建設應當是福建最花力氣抓的建設。
  • 讓生態經濟成為盤錦發展的「綠色引擎」
    我市以綠色發展為引領,充分發揮環保倒逼機製作用,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生態經濟體系建設,把綠色發展作為產業選擇、路徑選擇的根本遵循,從根本上擺脫粗放式投入、跟隨式發展的傳統模式,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