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殺人大黃蜂的金環胡峰,為何會引起美國恐慌?

2020-12-17 七月道士

在10月22日,有目擊者在美國華盛頓州的布萊恩鎮發現亞洲大黃蜂的蹤跡,隨後美國華盛頓州農業部介入調查,並在當地發現了第一個亞洲大黃蜂巢穴。這不是研究人員第一次在華盛頓州發現亞洲大黃蜂,早在去年的12月份就發現了這種非美國本土的入侵物種。為了尋找和消滅亞洲大黃蜂,這次美國直接動用了數名科學家參與其中,可想而知,美國對待亞洲大黃蜂的態度。

亞洲大黃蜂是美國對那些體型巨大非本土黃蜂的稱呼,身長約為5釐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蜂,一般分布於東亞和東南亞的森林和低山地區,如果被其毒刺多次刺中,可導致人類死亡,因此又被稱之為殺人大黃蜂。

亞洲大黃蜂就是中國的金環胡蜂,通常被稱為中國大虎頭蜂,在中國廣泛分布。

同樣都是金環胡蜂,在不同的國度有著天差地別的待遇。金環胡蜂在中國可以賣到5塊錢一隻,妙用頗多,雖不是人人喜愛,但也不會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是金環胡蜂在美國的遭遇就要悲催得多了,剛剛登入北美洲,還沒來得及大規模繁殖,就被一網打盡了。

美國之所以如此恐懼,就得從亞洲大黃蜂的戰績開始說了。

亞洲大黃蜂威名赫赫

亞洲大黃蜂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胡蜂,體型不僅可以達到5釐米,螫針更是長達0.6釐米,可以刺穿普通的養蜂服。如果不幸被一隻亞洲大黃蜂螫到,強烈的灼燒感會持續幾天,甚者還會引起過敏症狀,如果更不幸同時被多隻亞洲大黃蜂螫到,會直接導致休克,嚴重者直接死亡。這是因為在胡蜂中,金環胡蜂的毒性最強,它們的毒素為混合毒素,其成分包含組胺類、溶血類及神經類毒素,其中組胺類可導致過敏性休克,進而可能導致肝腎衰竭,對過敏性體質的人而言尤為危險。殺人大黃蜂的名字也不是浪得虛名的,據統計,在日本每年因為亞洲大黃蜂死亡的人數就高達50之多。

讓人類都害怕的亞洲大黃蜂對其他小型昆蟲來說更來災難了,亞洲大黃蜂平時喜歡捕殺一些體型比自己小的昆蟲,偶爾也會和螳螂切磋一下,當然了,它們最喜歡的食物還是蜜蜂。這麼說吧,蜜蜂比人類更害怕亞洲大黃蜂,這是因為亞洲大黃蜂是蜜蜂的五倍大,在面對這個龐然大物時,蜜蜂幾乎沒有還手之力,往往只需要少量的亞洲大黃蜂就能消滅整個蜜蜂族群。一隻亞洲大黃蜂每天可以吃掉50隻普通蜜蜂,更能在一分鐘內殺死40多隻蜜蜂,數千隻的蜜蜂族群,幾隻亞洲大黃蜂在幾個小時之內就可以消滅掉。

美國為什麼害怕亞洲大黃蜂

美國害怕亞洲大黃蜂是有著一定理由的,歸其原因就是物種入侵的可怕性。

上世紀60年代,美國為了防止水中浮遊生物大量生長,破壞水體平衡性,從亞洲大量引進一系列淡水魚類。由於這些魚類屬於外來物種,在美國當地幾乎沒有天敵,加上它們繁殖能力很強,很快就取代了本土魚種,雖然在初期消滅了大量的水生植物和浮遊生物,起到了一些作用,可是隨著後面大量繁殖,又沒有天敵,把河裡面能吃的東西都吃完了,對生態系統造成了另外一種慘象。

為了阻止亞洲鯉對生態系統造成更大的傷害,美國可謂想出了一系列方案。在2007年,美國政府甚至採取了投毒的方法來消滅亞洲鯉。

如果這還不能說明物種入侵的嚴重性的話,還有亞洲大黃蜂入侵法國的真實案例。2012年11月5日,法國一名54歲的男子在羅亞爾省葡萄種植時被亞洲大黃蜂蜇死,加上蜂蜜產量下降,這些事件加劇了法國人們對大黃蜂已經「逼近巴黎大門口」的恐懼。

可能是因為前車之鑑吧,亞洲大黃蜂一出現在美國,立馬就引起了高度重視,甚至還動用了科學家,要知道,在中國捅馬蜂窩就是一個棍子的事情。

在亞洲大黃蜂從2019年底出現的那一刻,美國華盛頓州農業部就一直在試圖追蹤,並想從根本上消滅,以免它們在當地建立根據地。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華盛頓州農業部的研究人員做出了一個詳細計劃,先找到一隻活體亞洲大黃蜂,在它身上安裝跟蹤器,然後再放掉,尾隨找到蜂巢。最終研究人員通過這個方法成功找到一個隱藏在大樹裡面的蜂巢,並捕獲將近200隻蜂王。

大黃蜂在亞洲的悲催命運

亞洲大黃蜂雖然在外威名赫赫,有著殺人蜂的稱號,是小型昆蟲的剋星,但是大自然無疑是公平的,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土胡蜂,在亞洲就有著讓它恐懼的天敵。胡蜂最大的天敵當屬鳳頭蜂鷹,鳳頭蜂鷹每年都會從東南亞地區遷徙到日本,為了餵養幼崽,它們會使用小伎倆引誘大黃蜂上當,然後跟隨大黃蜂找到蜂巢大飽一餐。

經過優勝劣汰,蜜蜂也進化出了防禦大黃蜂的手段。由於大黃蜂通常是單獨外出活動,當蜜蜂發現一隻大黃蜂正在搜尋蜂巢時,它們會立即展開行動,把大黃蜂誘騙進蜂巢,然後展開人海戰術,十隻蜜蜂一起把大黃蜂團團圍住,迅速拍打翅膀將溫度升高到足以殺死大黃蜂的程度。

然而,並不是每一次蜜蜂都可以戰勝大黃蜂的,大黃蜂在尋覓到合適的蜜蜂蜂巢時,會在蜂巢上分泌信息素,其他大黃蜂受到信號立馬趕來加入戰局,往往只需要數個小時蜜蜂就會被消滅掉。正是因為大黃蜂對蜜蜂的危害,人類不得不出手幹預,對於蜜蜂養殖戶來講,防範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最有效的就是誘殺法,誘殺的方法是利用大黃蜂是雜食動物,蜜蜂不吃肉的原理,在新鮮的雞鴨魚肉之類的放上毒藥,放在蜂場附近,胡蜂喜歡吃,吃了就死。

儘管很多人談「蜂」色變,尤其是金環胡蜂最有最強的攻擊性,但在中國,金環胡蜂的幼蟲及蛹可作為美食(傳說味道與蝦肉類似),成蜂可用於泡酒(據說有祛風除溼作用),甚至在農貿市場都賣到了5塊錢一隻的高價,因此很多人為了舌尖上的美食會去尋找破壞它們的巢穴。

現在想來,大黃蜂或許是怕了,才會逃匿到北美洲去,殊不知,在他鄉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相關焦點

  • 「殺人大黃蜂」再度入侵美國
    美國華盛頓州的農業官員表示,由於擔心亞洲大黃蜂(也稱為「殺人大黃蜂」,murder hornets),可能殺死對授粉至關重要的蜜蜂,當局正試圖尋找並摧毀一窩亞洲大黃蜂。華盛頓州農業廳表示,該部門上周在沃特康縣布萊恩鎮附近發現了6隻亞洲大黃蜂。
  • 殺人大黃蜂入侵美國,被蟄後,就像紅熱的釘子扎進了肉裡
    那麼它們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讓它們有了「殺人大黃蜂」的名字?「殺人大黃蜂」是一種體型較大的黃蜂,最先生活在東亞的溫帶和熱帶氣候地區,飛行速度可達每小時32千米。▲可怕的「殺人大黃蜂」它們長約4-5釐米,翼展後約7.5釐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蜂。
  • 入侵美國的「殺人大黃蜂」在日本被視為美味佳餚
    據外媒CNET報導, 「殺人大黃蜂」入侵美國的消息可能會讓人感覺像恐怖片中的情節,但這種昆蟲在日本卻被視為一種美味佳餚。 這種來自於亞洲的大黃蜂(Vespa mandarinia)被描述為1.5英寸到2英寸長,頭部呈橙黃色,腹部有黑色條紋。
  • 奇聞:「殺人大黃蜂」入侵美國,美國談蜂色變,在日本被視為佳餚
    提起大黃蜂,可能很多人會想起電影《變形金剛》中的大黃蜂,機智敏捷,臨危不亂。但是如果在生活中遇到真正的大黃蜂你會作何感想呢?何況是有著別號「殺人大黃蜂」的日本大黃蜂,遇到這種生物,什麼也別想,跑著逃命吧。
  • 殺人大黃蜂入侵美國,毒性致命已導致50多人死亡
    美國在面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又遭亞洲黃蜂入侵,這些黃蜂因體型巨大生性兇殘,被稱為"殺人大黃蜂"。據《紐約時報》4日報導,當地時間3日,美國農業部表示華盛頓州西北部已經出現了"殺人大黃蜂",這些殺人蜂不管是對人類生命還是自然環境都造成巨大的威脅。據悉,殺人大黃蜂身長近1到2英寸(4-8釐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蜂。
  • 「殺人大黃蜂」威脅人類 影響生態
    當地時間10月24日,在美國華盛頓州布萊恩市,昆蟲學家穿戴全身防護裝備,成功摘除了一棵樹上的蜂巢。這是美國境內首次發現的「殺人大黃蜂」蜂巢。華盛頓州農業局表示,他們花了好幾個星期尋找這些「殺人大黃蜂」。
  • 美國首次發現並摧毀「殺人大黃蜂」蜂巢,專家全副武裝,追蹤作業
    本文轉自【環視頻】;【美國首次發現並摧毀「殺人大黃蜂」蜂巢,專家全副武裝,追蹤作業】當地時間24日,美國華盛頓州布萊恩市,昆蟲學家穿戴全身防護裝備,成功摘除「殺人大黃蜂」蜂巢,這是美國境內首次發現的「殺人大黃蜂」蜂巢。
  • 美國遭亞洲殺人大黃蜂入侵:毒液可致命 能咬爛蜜蜂的頭
    當地時間5月3日,據abc news報導報導,來自於亞洲的「殺人大黃蜂」大虎頭蜂首次在美國出現。它體長超過兩英寸(近5釐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蜂,大小是普通蜜蜂的五倍。如果人被它身上的刺多次蟄傷會致命,因為被稱為「殺人黃蜂」。據悉,這種大黃蜂每年在日本導致50人死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若侵權請聯繫刪除美國遭殺人蜂入侵,當地時間5月3日,據abc news報導報導,來自於亞洲的「殺人大黃蜂」大虎頭蜂首次在美國出現。它體長超過兩英寸(近5釐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蜂,大小是普通蜜蜂的五倍。
  • 美國再現「殺人大黃蜂」入侵事件 大黃蜂已在該地區建立了巢穴
    原標題:美國再現「殺人大黃蜂」入侵事件官方緊急尋找蜂巢兩隻大黃蜂(左)與當地小黃蜂(yellow jacket,右)。(圖源:華盛頓州農業廳)海外網10月5日電 美國華盛頓州的農業官員表示,由於擔心亞洲大黃蜂(也稱為「殺人大黃蜂」,murder hornets),可能殺死對授粉至關重要的蜜蜂,當局正試圖尋找並摧毀一窩亞洲大黃蜂。華盛頓州農業廳表示,該部門上周在沃特康縣布萊恩鎮附近發現了6隻亞洲大黃蜂。
  • 「殺人大黃蜂」入侵美國,殺死蜜蜂咬掉頭,傳說中的變態殺人狂?
    相信大家都聽說了美國遭遇「殺人大黃蜂」入侵的消息。聽到這個消息,我們也會表示深深的同情。這對於正處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美國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而對於這種突然的物種入侵,我們除了同情之外,也有一些好奇。
  • 美國再現「殺人大黃蜂」入侵事件 官方緊急尋找蜂巢
    (圖源:華盛頓州農業廳)海外網10月5日電 美國華盛頓州的農業官員表示,由於擔心亞洲大黃蜂(也稱為「殺人大黃蜂」,murder hornets),可能殺死對授粉至關重要的蜜蜂,當局正試圖尋找並摧毀一窩亞洲大黃蜂。華盛頓州農業廳表示,該部門上周在沃特康縣布萊恩鎮附近發現了6隻亞洲大黃蜂。
  • 為保護當地蜜蜂種群 美國會提出滅 「殺人大黃蜂」試點項目
    據外媒報導,亞洲大黃蜂(Vespa mandarinia)--綽號「殺人大黃蜂」--可能已在2020年入侵華盛頓州,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將繼續允許這種情況發生。該法案是由美國內政部長跟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局長合作並跟所有相關聯邦機構協商後提出。一旦一個州向內政部長證明有足夠的必要採取措施消滅該種大黃蜂,那麼聯邦政府將支付該試點計劃下開展的活動的75%費用。雖然一個亞洲大黃蜂蜂窩已被摧毀,但華盛頓州農業部(WSDA)認為,可能在他們檢測範圍外還存在更多這樣的蜂窩。
  • 美國首個「殺人大黃蜂」巢穴被摧毀:只是冰山一角
    讓不少美國科學家頭疼的是,他們正在飽受「殺人大黃蜂」的侵襲。據美國媒體報導稱,華盛頓州農業部(WSDA)在周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當科學家後來打開巢穴時,發現了近500隻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大黃蜂。打開巢穴可不是一件小事,因為它位於一棵樹內約8英尺(2.4米)高的地方,必須將其砍倒並劈開。
  • 科學家在摧毀美國首個「殺人大黃蜂」巢穴時發現近500隻黃蜂
    據外媒CNET報導,上個月,當華盛頓州的官員宣布他們已經摧毀了美國發現的第一個亞洲大黃蜂巢穴,並在此過程中獲得了數十隻所謂的「殺人大黃蜂」標本。
  • 亞洲大黃蜂入侵美國引當地居民恐慌 毒性超強
    亞洲的大黃蜂(Vespa mandarinia)被美國媒體稱為「殺人大黃蜂」,主要是攻擊性和毒性很強,所以面對它的入侵,當地居民也是非常的害怕。雖說暫時這種大黃蜂還沒有給當地居民造成傷害,但還是讓當地居民恐慌不已,跟這種情況形成截然不同的是生活在日本中部地區的人們,其非常喜歡吃「殺人大黃蜂」,從一些試吃了用戶的反饋來看,大黃蜂口感很脆,「吃了會留下一種溫暖刺痛的感覺」。將「殺人大黃蜂」酒與雞尾酒混合在一起,可以說是一種很好的飲酒方式。
  • 為維護本地蜜蜂物種美國會明確提出滅「殺人大黃蜂」示範點新項目
    據外媒報導,亞洲大黃蜂(Vespamandarinia)--外號「殺人大黃蜂」--很有可能已在2020年侵入華盛頓州,但這並不代表著美國將再次容許這類狀況產生。10月,在華盛頓州發覺的第一隻亞洲大黃蜂被科學研究並被消毀,而周一明確提出的舊法將為美國華盛頓和別的很有可能必須協助的州出示財政局支援以抵抗這類致命性蟲類。
  • ...其中有將近200隻蜂后,「殺人大黃蜂」身長約5釐米,毒刺可致人死亡
    據海外網消息,美國官員周二(10日)表示,華盛頓州的科學家摧毀在美國發現的第一批「殺人大黃蜂」巢穴時,他們發現了大約500個處於不同發育階段的活體標本,其中有將近200隻蜂后。科學家們認為其他巢穴已經存在,表示在第一個巢穴被摧毀之前就無法知道是否有任何蜂后逃脫。
  • 西班牙男子被「殺人大黃蜂」蟄到眉毛後死亡,專家勸冷靜對待
    5月10日,當他試圖清理掉那個黃蜂巢時,突然,其中一隻黃蜂衝過來蟄到了他的眉毛。加西亞幾分鐘內就失去了意識,倒在地上。 加西亞的鄰居,另一個養蜂人,看到加西亞倒在地上,附近還有一個蜂巢,知道事情不妙,就連忙撥打了救援電話。但是不幸的是,當醫護人員趕到現場時,發現加西亞已經死亡。加西亞的死亡時間大約是中午12:30。據悉,加西亞平日都是獨自生活的。
  • 美國遭殺人大黃蜂入侵,該大黃蜂幾秒便可殺死大於自身數倍獵物
    據英國"每日郵報"5日報導,最近有一種"殺人大黃蜂"入侵美國。大黃蜂強烈的攻擊性,以至於一隻大黃蜂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內就能用它的毒液殺死一隻相當於它身體大小几倍的老鼠。養蜂人康拉德·貝比(Conrad Bellby)告訴"紐約時報",他最近在溫哥華島遭到了一群"殺人大黃蜂"的襲擊。他形容自己被大黃蜂襲擊。"就像把一根紅釘釘在我的肉上。貝魯比被這隻大黃蜂刺了七次,幸好他還活著。雖然大黃蜂有機會殺死人類,但昆蟲學家更擔心它們會殺死北美的蜜蜂種群。
  • 美國遭亞洲「殺人大黃蜂」入侵:毒刺致命 喜歡咬掉蜜蜂頭
    據外媒報導,美國新冠疫情蔓延之際,近日又遭亞洲「殺人大黃蜂」侵襲。據介紹稱這種亞洲大黃蜂(vespa mandarinia)個頭在1.5英寸到2英寸(3.8-5釐米)之間,頭部呈橙黃色,腹部有黑色條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