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2日,有目擊者在美國華盛頓州的布萊恩鎮發現亞洲大黃蜂的蹤跡,隨後美國華盛頓州農業部介入調查,並在當地發現了第一個亞洲大黃蜂巢穴。這不是研究人員第一次在華盛頓州發現亞洲大黃蜂,早在去年的12月份就發現了這種非美國本土的入侵物種。為了尋找和消滅亞洲大黃蜂,這次美國直接動用了數名科學家參與其中,可想而知,美國對待亞洲大黃蜂的態度。
亞洲大黃蜂是美國對那些體型巨大非本土黃蜂的稱呼,身長約為5釐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蜂,一般分布於東亞和東南亞的森林和低山地區,如果被其毒刺多次刺中,可導致人類死亡,因此又被稱之為殺人大黃蜂。
亞洲大黃蜂就是中國的金環胡蜂,通常被稱為中國大虎頭蜂,在中國廣泛分布。
同樣都是金環胡蜂,在不同的國度有著天差地別的待遇。金環胡蜂在中國可以賣到5塊錢一隻,妙用頗多,雖不是人人喜愛,但也不會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是金環胡蜂在美國的遭遇就要悲催得多了,剛剛登入北美洲,還沒來得及大規模繁殖,就被一網打盡了。
美國之所以如此恐懼,就得從亞洲大黃蜂的戰績開始說了。
亞洲大黃蜂威名赫赫
亞洲大黃蜂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胡蜂,體型不僅可以達到5釐米,螫針更是長達0.6釐米,可以刺穿普通的養蜂服。如果不幸被一隻亞洲大黃蜂螫到,強烈的灼燒感會持續幾天,甚者還會引起過敏症狀,如果更不幸同時被多隻亞洲大黃蜂螫到,會直接導致休克,嚴重者直接死亡。這是因為在胡蜂中,金環胡蜂的毒性最強,它們的毒素為混合毒素,其成分包含組胺類、溶血類及神經類毒素,其中組胺類可導致過敏性休克,進而可能導致肝腎衰竭,對過敏性體質的人而言尤為危險。殺人大黃蜂的名字也不是浪得虛名的,據統計,在日本每年因為亞洲大黃蜂死亡的人數就高達50之多。
讓人類都害怕的亞洲大黃蜂對其他小型昆蟲來說更來災難了,亞洲大黃蜂平時喜歡捕殺一些體型比自己小的昆蟲,偶爾也會和螳螂切磋一下,當然了,它們最喜歡的食物還是蜜蜂。這麼說吧,蜜蜂比人類更害怕亞洲大黃蜂,這是因為亞洲大黃蜂是蜜蜂的五倍大,在面對這個龐然大物時,蜜蜂幾乎沒有還手之力,往往只需要少量的亞洲大黃蜂就能消滅整個蜜蜂族群。一隻亞洲大黃蜂每天可以吃掉50隻普通蜜蜂,更能在一分鐘內殺死40多隻蜜蜂,數千隻的蜜蜂族群,幾隻亞洲大黃蜂在幾個小時之內就可以消滅掉。
美國為什麼害怕亞洲大黃蜂
美國害怕亞洲大黃蜂是有著一定理由的,歸其原因就是物種入侵的可怕性。
上世紀60年代,美國為了防止水中浮遊生物大量生長,破壞水體平衡性,從亞洲大量引進一系列淡水魚類。由於這些魚類屬於外來物種,在美國當地幾乎沒有天敵,加上它們繁殖能力很強,很快就取代了本土魚種,雖然在初期消滅了大量的水生植物和浮遊生物,起到了一些作用,可是隨著後面大量繁殖,又沒有天敵,把河裡面能吃的東西都吃完了,對生態系統造成了另外一種慘象。
為了阻止亞洲鯉對生態系統造成更大的傷害,美國可謂想出了一系列方案。在2007年,美國政府甚至採取了投毒的方法來消滅亞洲鯉。
如果這還不能說明物種入侵的嚴重性的話,還有亞洲大黃蜂入侵法國的真實案例。2012年11月5日,法國一名54歲的男子在羅亞爾省葡萄種植時被亞洲大黃蜂蜇死,加上蜂蜜產量下降,這些事件加劇了法國人們對大黃蜂已經「逼近巴黎大門口」的恐懼。
可能是因為前車之鑑吧,亞洲大黃蜂一出現在美國,立馬就引起了高度重視,甚至還動用了科學家,要知道,在中國捅馬蜂窩就是一個棍子的事情。
在亞洲大黃蜂從2019年底出現的那一刻,美國華盛頓州農業部就一直在試圖追蹤,並想從根本上消滅,以免它們在當地建立根據地。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華盛頓州農業部的研究人員做出了一個詳細計劃,先找到一隻活體亞洲大黃蜂,在它身上安裝跟蹤器,然後再放掉,尾隨找到蜂巢。最終研究人員通過這個方法成功找到一個隱藏在大樹裡面的蜂巢,並捕獲將近200隻蜂王。
大黃蜂在亞洲的悲催命運
亞洲大黃蜂雖然在外威名赫赫,有著殺人蜂的稱號,是小型昆蟲的剋星,但是大自然無疑是公平的,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土胡蜂,在亞洲就有著讓它恐懼的天敵。胡蜂最大的天敵當屬鳳頭蜂鷹,鳳頭蜂鷹每年都會從東南亞地區遷徙到日本,為了餵養幼崽,它們會使用小伎倆引誘大黃蜂上當,然後跟隨大黃蜂找到蜂巢大飽一餐。
經過優勝劣汰,蜜蜂也進化出了防禦大黃蜂的手段。由於大黃蜂通常是單獨外出活動,當蜜蜂發現一隻大黃蜂正在搜尋蜂巢時,它們會立即展開行動,把大黃蜂誘騙進蜂巢,然後展開人海戰術,十隻蜜蜂一起把大黃蜂團團圍住,迅速拍打翅膀將溫度升高到足以殺死大黃蜂的程度。
然而,並不是每一次蜜蜂都可以戰勝大黃蜂的,大黃蜂在尋覓到合適的蜜蜂蜂巢時,會在蜂巢上分泌信息素,其他大黃蜂受到信號立馬趕來加入戰局,往往只需要數個小時蜜蜂就會被消滅掉。正是因為大黃蜂對蜜蜂的危害,人類不得不出手幹預,對於蜜蜂養殖戶來講,防範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最有效的就是誘殺法,誘殺的方法是利用大黃蜂是雜食動物,蜜蜂不吃肉的原理,在新鮮的雞鴨魚肉之類的放上毒藥,放在蜂場附近,胡蜂喜歡吃,吃了就死。
儘管很多人談「蜂」色變,尤其是金環胡蜂最有最強的攻擊性,但在中國,金環胡蜂的幼蟲及蛹可作為美食(傳說味道與蝦肉類似),成蜂可用於泡酒(據說有祛風除溼作用),甚至在農貿市場都賣到了5塊錢一隻的高價,因此很多人為了舌尖上的美食會去尋找破壞它們的巢穴。
現在想來,大黃蜂或許是怕了,才會逃匿到北美洲去,殊不知,在他鄉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