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大炮,發射!紀念《恐龍特急克塞號》誕生四十周年

2021-01-08 好奇推推推

1978年,圓谷公司把《恐龍特急克塞號》推向市場且收視低迷的時候,大概萬萬想不到,四十年之後,在日本都已經無人談及本片的情勢下,一水之隔的中國,自媒體上、社交群組裡,克塞戰士、人間大炮和格德米斯仍然是一個時不時會被提及的名字,儘管同樣它也不再熱門。

時至今日,很多日本人乃至圓谷方面當得知70後80後中國觀眾對這部「科幻劇」仍然念念不忘後,依然搞不清情況——這部在日本反響平平的特攝片在中國究竟經歷了什麼?

四十年,轉瞬即逝。讓我們再次讓時間停止,回到四十年前(不是7000萬年前),來看看這部經典譯製劇如何從日本匆匆誕生、失意淡出,又漂洋過海在中國變身爆款,並成為中國影視劇引進史上的標籤事件的。

困頓之下的恐龍三部曲

《恐龍特急克塞號》是如何問世的?

提及日本的圓谷製作公司以及旗下的金字招牌「奧特曼」,相信中國的80後90後都不會陌生。在大半個世紀裡,圓谷公司一直以專門製作各類特攝片而聞名。《恐龍特急克塞號》,便是這家「老字號」旗下的一員,但是它的誕生,卻與圓谷的一段失意歷史緊密相關。

《恐龍特急克塞號》片尾

圓谷公司於1963年成立,依靠製作電影特效起家。僅僅用了十年時間,它便憑著奧特曼系列和其他一些成功作品,在日本娛樂界聲名鵲起。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1974-1975年間,日本經濟不景氣和特攝片熱潮消褪這兩大利空同時來襲,加之高額預算赤字、新作反響不佳(新推出的《奧特曼》劇集收視率跌至10%之下),這使得原本家底就不厚實的圓谷舉步維艱。無奈之下,它不得不暫停了奧特曼系列的後續開發。

當然,坐吃山空肯定是行不通的。於是,經過1年多的醞釀,從1976年起,圓谷的特攝生意又再度開張了。

事有湊巧,1976年在北海道地區發掘出了日本第一具食肉恐龍化石,很快日本少兒娛樂界便興起了一股持續數年的「恐龍風」。圓谷覺得這是個蹭熱度的好機會,於是便聯合玩具製造商多美公司(TOMY),順勢推出了在其發展史上留下獨特一章、後來被稱為「恐龍三部曲」的特攝電視劇系列。

此時在日本,特攝產業整體處於頹勢之中,而動畫市場卻一片欣欣向榮,可能是考慮到此因素,圓谷在「恐龍三部曲」的第一作《恐龍探險隊》(1976)和第二作《恐龍大戰爭》(1977)中,採用了將真實的背景和道具與動畫繪製的人物相結合的製作手法。結果,兩部劇集播出後仍然不見起色,而公司內部的一些高層也對這種混搭作品不太感冒。

《星球大戰》

很快,時間就到了1977年底,業界的流行風向標又有了新的變化——此時,史詩級科幻巨作《星球大戰》和《第三類接觸》在美國熱映後的空前盛況已被日本媒體廣泛報導,加上早在同年8月份上映的動畫電影《宇宙戰艦大和號》所引起的票房轟動,日本社會的科幻熱潮迅速升溫。

綜上考慮,圓谷在籌劃第三部「恐龍」作品時,決定恢復完全由真人演員出演的這一特攝片的傳統模式,由此促成了「恐龍三部曲」的最終作《恐龍特急克塞號》的出爐。

日本市場5%的收視率

《恐龍特急克塞號》只不過是個小角色

格德米斯

《恐龍特急克塞號》的一個噓頭,首先是引入了「時間悖論」的概念。儘管最初這個點子遭到贊助商以「小孩子看不懂」為由的反對,不過在編劇辻真先的堅持以及一些影評人士的支持下還是得以保留——按辻真先本人的看法,「就算一部作品讓小孩子難以弄懂,只要用心去做他們還是會去盡力理解。如果作品簡單但粗糙的話,反倒會被認為是騙小孩。」

另外,一個「野心勃勃、死不悔改」的反派是必不可少的角色。於是,在接下來的編劇中,妄圖霸佔地球的外星侵略者格德米斯,很自然地被添加到故事中,進而克塞戰隊同他之間的對決也成為了前半部分劇集的核心主題。至於全部的後半段,則是採用了打擊時空犯罪者的故事套路。

《星球大戰》

很多年以後,再來看這部片子,大家都會一眼看出這裡有多少《星球大戰》《星際旅行》的影子:阿爾塔夏與吉伊的這種「外星球的公主和機器人隨從攜帶著機密信息、被乘坐巨大戰艦的敵軍將領追捕」的設定,簡直就是《星球大戰》中的萊婭公主和R2D2的翻版;克塞使用的武器「雷射劍」,未嘗不可看作是廉價版的光劍;

克塞隊的老對手格德米斯人在劇中被描述成一種高度進化的植物生命體,讓人不由地想起有著類似角色的《星際迷航》系列,而能通過克隆技術再次復生的設定又似是受到當時描繪克隆技術的西方科幻小說的影響;選擇「2001年」作為故事開始的時間,也讓人不由地覺得是在向《2001年太空漫遊》這部偉大的科幻電影致敬……這一回,圓谷也算是趕了一回時髦。

然而,在這層時髦的外表下,人們能看到的卻仍然是用傳統套路和技術演繹的一出傳統「正邪之戰」。而且,劇中所用的布景、特效也多是圓谷從《奧特曼》起就在使用的那些技術,除了如克塞號飛船這類模型的做工更加精細之外,並沒有突破長期以來的條條框框。隨著製作的進行,為了控制預算,一些特效還被大幅簡化,其中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雷射光束特效越往後越少見,而諸如服裝道具的重複使用更是屢見不鮮。

從1978年7月7日開始,到次年的6月29日,《恐龍特急克塞號》在東京電視臺播出近一年。然而,收視率卻很難讓人滿意——本劇的收視率多數時候都在5%以下徘徊,至首播結束時,其平均收視率僅為4.9%,其中「克塞隊大戰格德米斯」的第1-28集更是只有平均4.3%。這一成績不僅不及前作《恐龍大戰爭》(平均6.9%),而且和同時期大多數科幻題材的動畫片和特攝片相比更是相形見絀。

克塞號折戟沉沙的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播出時段不理想。《恐龍特急克塞號》在日本的首播被安排在每周五19:30-20:00,相比之下,同期大多數動畫片和特攝片的播出時間都被安排在18:00到19:30之間。

而1978-1979年間,其它電視臺在這一時段有多部熱門的綜藝節目,以及像廣為中國大眾所熟悉的《排球女將》(1979年1月5日於日本首播,平均收視率14%)這樣老少皆宜的電視劇,均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本劇的收看群體。

當然,更主要的原因,或許是因為當年的日本小觀眾們對此類影視作品早已產生了視覺疲勞……

《恐龍特急克塞號》在那幾年熱鬧非凡的日本電視螢屏上只走了一回過場就悄然淡出,而在日本迄今已達數百部的特攝影視作品中也只不過是一個毫不起眼的小角色。然而誰會想到10年後,它卻在一衣帶水的領邦掀起一波大風浪。

天賜良機!

山西電視臺「搶到了恐龍肉」

實事求是的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至1988年,無論是《鐵臂阿童木》《咪姆》《星球大戰》《變形金剛》等一大撥科幻動畫片,還是《大西洋底來的人》《火星叔叔馬丁》等熱門科幻譯製劇,其引進和譯製大都被央視以及北上廣三大臺所把持,地處內陸的山西電視臺是很難分到一杯羹的,但事情突然便有了轉機。

1987年春,在日本頗有影響的影視製作發行公司影業社長善教又一次來到中國。因為在太原有親友,機緣巧合之下,他與山西電視臺相關負責人結識,遂將由其面向海外發行的《恐龍特急克塞號》推薦給了山西電視臺,這一次,山西臺抓住了這一天賜良機。

義大利版名

有趣的是,影業最後為山西臺調來的這套片源並非從日本運來,而是出自另一個引進本劇的國家——義大利,所以片頭上還保留著「Koseidon」這一義大利版片名標題、「Italia TV Broadcasting」等播出信息,以及每集正片開始前一閃而過的義大利版劇集名稱。

《恐龍特急克塞號》譯製導演由時任山西廣播電視臺文藝部編導的馮濤先生擔任。出於對這部在山西臺看來絕對是「科幻大作」的高度重視,僅僅是在臺本翻譯上,馮濤便動了不少腦筋。

馮濤(手拿臺本者)在為《恐龍特急克塞號》的配音演員講戲

首先,將原片名「恐竜戦隊コセイドン」翻譯為「恐龍特急克塞號」而不是直譯為「恐龍戰隊克塞」,便是馮濤根據劇情所做的一個精心設計,既顧及國情(將「戰隊」替換為「特急」的起因是前者容易讓人聯想到「戰鬥隊」,而這一稱呼由於文革的歷史原因,負面色彩較重,故予以更改),也藉此突出「恐龍時代的危機和告急」,從而達到吸引觀眾的效果。

對於劇中出現的一系列恐龍的準確譯名,他還多次前往山西大學向動物學家請教。不過,更大的挑戰莫過於劇中以那些虛構武器裝備為代表的「專有名稱」。

眾所周知,日本科幻動漫一直以來都十分熱衷在作品中「造詞」,這些科幻名詞大多是通過一個或多個英文詞彙的變體或組合得來,命名過程有時有規律可依,有時又十分隨性,若要轉換成恰當的中文譯名,難度顯然比翻譯一般的科學詞彙要高出許多。

人間大炮發射!

為此,馮濤和翻譯人員很是費了一番腦筋,最後觀眾所聽到的諸如「時代戰士」、「霞光號」、「閃電號」等等譯名雖和原名稱的含義有所差別,但卻琅琅上口、簡單易記,又與所指代人或物十分般配。

至於對人間大炮原版發射口令所做的本土化修改(實際源自英文的「Hop、Step、Jump」,是體育中三級跳遠的用語),更是為一代少年兒童的課餘生活增添了可無限發揮的歡樂素材。

在中國華麗轉身

從二流特攝片到經典譯製劇

《恐龍特急克塞號》

對於「重中之重」的配音人選,馮濤也是頗費了一番工夫。經過多方聯絡,他前後從太原的數家單位請來了多達50餘人參與《恐龍特急克塞號》的配音,其中多數人員來自山西省話劇院、太原市話劇院、山西省電視臺和省廣播電臺、太原市電視臺和市廣播電臺,同時也包括一些有較佳潛質的業餘文藝愛好者。

此外,本劇配音的一個亮點便是馮濤導演大膽啟用了一批業餘文藝愛好者,並都委以重任。其中,「女一號」外星公主阿爾塔夏的配音由賈珊女士擔當,時常出洋相但關鍵時刻很靠譜的班諾隊長由劉大海先生出任,愛嘮叨的女隊員烏拉拉的配音演員是葛晉蘊女士,每一集中用義正言辭的聲音進行解說的系楊德福先生。

相信很多「克塞迷」至今也並不知道,這四位當年為中國觀眾奉獻了如此精彩表演的配音演員此前大都未參加過影視劇的譯製工作,完全是個人的努力以及馮導的慧眼識珠所致。

《恐龍特急克塞號》的配音工作從1987年冬開始,直到1988年春節前後才大致告一段落。據馮導回憶,全劇配音的持續時間至少有4到5個月,到1988年春節前還在加班加點。為避免佔用電視臺錄音棚太久,所以部分劇集的錄製地點設在山西省廣播電臺。

配音演員在錄音棚的電視機前研究劇情。

第一排左起:劉大海、王蔭齋、黃衝;

第二排左起:傅維彬、賀斌、賈珊、賈會林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本劇情節充滿了各類科學幻想、格局宏大,完全不同於一般的現實生活環境,加之出場的外星人、機器人等特殊角色數量眾多、聲音類型複雜,所以除了要事先對每一位演員所配角色的音形進行設計之外,演員在配音中時常要運用「聲音化妝」。同時,山西臺在錄製過程中還大量地使用混響和延時。

對於大多數初涉配音的參與者而言,他們還需要額外下些功夫,克服諸如對口型、聲音塑造等難關。而為劇中人類角色配音的演員們還得兼做自己的口型員,一邊配音一邊對譯好的臺詞再進行些許的調整。在這一過程中,這些來自不同單位的職業或業餘藝術工作者互幫互助,切磋交流,令配音工作得以推進。馮導在現場更是充當了大伙兒們的「減壓器」,令整個團隊一直保持高昂的士氣。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個月的辛勤創作,這些來自山西不同單位的配音工作者們,賦予了格吾的陽剛正氣、特茲的仗義凜然、班諾隊長的大智若愚、毛利的大大咧咧、吉伊的詼諧搞笑、阿爾塔夏的賢淑典雅、格德米斯的陰險殘暴。更令人讚嘆的是,若和原版相比則不難發現,他們不僅準確地把握住了自己所負責人物的特性,而且其語言的感情色彩更加豐富,使得這些角色的形象得到了進一步的充實和升華。

是的,這艘名叫「克塞號」的閃亮飛船,在上世紀80年代末,搭載了一批懷揣夢想的年輕人,朝著嶄新的領域飛去、由此開闢出完全不同以往的人生道路。不僅如此,它同樣搭載了無數的中國小朋友,進入了充滿幻想的未來之都,以及神秘莫測的恐龍王國。

中國孩子眼中的無敵神作

噱頭十足的科幻大片

中國孩子眼中的科幻大片

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1989年2月2日,《恐龍特急克塞號》首先在山西電視臺播出(本劇的譯製完成時間是1988年3月,但首播則是到了翌年的2月。中間相隔將近1年的時間,原因應該是上級主管部門的審看流程和山西臺自身節目日程安排所導致的)。到當年年底,「克塞」已相繼拜訪了全國十餘家省級電視臺,不僅為中國的電視螢屏添了一筆別樣的顏色,而且獲得了絲毫不亞於同一時期諸多動畫巨星的名望。

的確,對於1978年的日本觀眾來說,《恐龍特急克塞號》只不過是一部用成熟的技術和套路做出來的影視作品,然而對於1989年的中國小朋友們而言,《恐龍特急克塞號》卻堪稱是一部噱頭十足的科幻大片。

這之前,由於受到技術和資金的極大限制,上世紀70和80年代的少數國產科幻電影無論是在場景布置還是在觀賞效果上都顯得「小兒科」。相比之下,《恐龍特急克塞號》卻把那神奇的時間旅行、夢幻般的恐龍時代、視覺火爆的戰鬥場面,以及諸如外星人、機器人等一系列時髦的科幻要素,通過每次僅長20餘分鐘的劇集得以逼真鮮活地展現出來。

而這種由真人演繹的影視作品,比起當時的許多動畫作品而言更能使小觀眾有一種代入感。孩子們往往會因為劇情的快速發展以及侵略者的步步緊逼而變得頗為緊張、過後又會有意猶未盡之感。

於是,每當「克塞號」主題歌旋律響起時,無數孩子都會立刻從飯桌、街巷甚至是書本旁抽身坐到電視機前,目不轉睛地欣賞著驍勇善戰的時代戰士們如何擊敗面目猙獰的格德米斯,而一串串由「克塞號」而引發出的或惹人發笑或令人揪心的小故事,以及腦中常常會閃現的諸如「英雄救美」一類天真無邪的場景,也成為當年的一些觀眾最值得珍藏、最值得回味的記憶之一。

童年女神阿爾塔夏公主

不同於此時為孩子們津津樂道的動畫片,以「科幻」和「日本電視劇」雙重身份現身的《恐龍特急克塞號》,讓當時為數不少的大人們也倍感新奇。

為克塞戰士代言的傅維彬先生至今仍然記得本劇開播時的情景:「那時候國內的科幻片太少了,《恐龍特急克塞號》在山西臺播出時,我們一家人都圍坐在電視機前,陪著八歲的孩子一起看。後來回天津老家探親時,周圍人都知道我配了『克塞號』,一走在外面就有人喊我『格吾』『克塞』」。

為機器人吉伊配音的黃衝先生當時也碰上了一件令人忍俊不禁的事情:一天,他去幼兒園接外甥女,結果進去後就發現出不來了——全班的孩子早已知道黃衝就是「吉伊」,都在用期待的眼神看著他。於是,黃衝便即興表演了一段劇中的臺詞,才在孩子們面前過關。由此也可想見當年的熱播情形。

永遠的克塞帽

比變形金剛還火的周邊產品

克塞帽

「頭戴克塞帽,金剛懷裡抱,晚看米老鼠,一休陪睡覺。」這是一首1990年前後出現在「大人們」的報刊上的打油詩。與《變形金剛》《米老鼠和唐老鴨》《聰明的一休》三部超級大片相比,一部並不是動畫片的特攝片居然拔得頭籌,足見當時克塞號的人氣之旺,而這其中,山寨版的「克塞帽」更是風光無限,甚至反過來助推「克塞熱」更為火爆。

事情的起因讓人忍俊不禁:就在孩子們有滋有味地談論著金髮的外星公主、火紅裝束的克塞、防化兵打扮的格德米斯,以及人間大炮到底是憑藉什麼力量把克塞發射出去之時,國內一些精明的廠家已從中嗅出了可觀的商機。

相對於做工複雜考究的「克塞號」飛船或「霞光號」戰車,克塞的那頂紅色頭盔顯然更易於仿製。於是,當本劇播出之後不久,大批五花八門的「克塞帽」立刻湧入了各大百貨商場的櫃檯。

據當年的報導,這些形似摩託車頭盔的塑料仿製品,先是由生產廠家的推銷員主動推介給商場,後由於電視劇的熱烈反響得以打開銷路,很快便在全國各地火了起來,以至於出現了一個商場裡的玩具、鞋帽和五金三個櫃檯同時在售的熱鬧場景。一時間,克塞帽成為了眾多兒童的標準裝備,形成了大街小巷中一道別具一格的風景。雖然做工質量參差不齊,但卻足以讓小觀眾們在觀看片子後,得以在現實中再過一把英雄癮。

作為一類完全不同於動畫片的影視作品,《恐龍特急克塞號》的表現手法(譬如突出主角某些超人般的絕技)和由真人演繹的特色,對於尚處於懵懂階段、熱衷於冒險的少年兒童而言,顯然更具模仿的誘惑。

然而,一片「克塞前來拜訪」的喊聲中,並非全都是令人愉快的經歷。1989年3月1日,《人民日報》就報導了是年2月一起浙江孩童因為模仿劇中動作而從陽臺上跳下摔傷的事件。不過,與同期遭受猛烈炮轟的《變形金剛》相比,中國媒體對於《恐龍特急克塞號》的此類負面消息的反應要和緩許多,至少沒有受到「停播的威脅」。

7000萬前的白堊紀,長脖子的蛇頸龍,還有超級計算機……

現在的孩子不會知道,70後80後中的很多大齡兒童對這些詞的認知都來自這部日本的「二流劇」;現在的孩子也不會知道,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本片熱播時,幾乎沒有中國觀眾知道特攝片是啥玩意。

2019年,《恐龍特急克塞號》將迎來引進中國30周年,已知的是騰訊影業的同名真人改編電影項目仍在積極的推進中,而民間討論相關紀念活動的呼聲則是絡繹不絕。

坦率的說,即使是身為同門大師兄、擁有世界級影響力的「奧特曼」,如今的日子也並不好過,遑論克塞號這樣的小塊頭了。但無論如何,一部四十年前熱播的海外劇,在中國熱播近三十年後,眼下仍時不時的成為手機上拋出的一個談資,彈出的一個表情包,這段幸福的童年觀看史依然值得回味。

轉自:時光網

相關焦點

  • 恐龍三部曲:驚險的特攝片《恐龍特急克塞號》,人間大炮一級準備...
    這部劇也是圓谷公司製作的,名字中帶有恐龍二字,是真人版的哦。你猜出來了嗎?沒錯它的名字就是《恐龍特急克塞號》,一部四十多年前的作品,今天讓我們一起回憶一下這部劇。 人間大炮コセイダー》。與《恐龍大戰爭》、《恐龍探險隊》合稱為「恐龍三部曲」。中國大陸曾於1988年由山西電視臺譯製播出,當時引進的是義大利版,受到廣大青少年的歡迎。該劇被冠以「驚險特攝片」之稱。涵蓋了諸如:神奇的時空穿越、7000萬年前的恐龍時代、面目猙獰的邪惡侵略者、英勇善戰的時代戰士等驚險元素,受到國內外觀眾的一致好評。在當時這部劇可是一部題材相當獨特的特攝片。
  • 《恐龍特急克塞號》這名字為啥是「特急」,恐龍為啥就那麼急?!
    順口溜恐龍特急克塞號,美麗的公主阿爾塔夏,帶著她的小機翼,來到地球白堊紀。愛吃甜餅的毛利,愛說愛笑的隊長。特滋發射人間大炮,人間大炮一級準備,人間大炮二級準備,三級炮響滿天飛。畫面歷歷在目,想當年為了滿足我內心的崇拜和喜愛,還特意跟爸媽要了一頂克塞號的帽子,戴上滿大街的炫耀!對了,不光有一頂帽子這麼簡單,我曾經還擁有克賽戰士手裡的雙刃劍!別提多得意了!最後被幼兒園的老師沒收了,一直沒給我,哎。。。。。。
  • 《恐龍特急克塞號》:一部拼湊出的日本特攝劇,卻讓一代人為之著迷
    而《恐龍特急克賽號》就是誕生在這個時候,在當時日本它實際上是一部二流的特攝片,而且因為沒有什麼反響,至今沒有後續。,《恐龍特急克塞號》就誕生了。> 綜上所述,《恐龍特急克塞號》就是一部將多個流行元素結合的大雜燴,其誕生的原因則是因為圓谷公司想要挽回《雷歐奧特曼》的失敗,另加當時興起的恐龍熱。
  • 恐龍特急克塞號:除特茲外,2女1男放過人間大炮,幫特茲變身?
    萌叔侃動漫,在侃完《變形金剛》G1美版的98集內容後,暫時換個「頻道」,接著跟大家聊聊被我們奉若經典的特攝片《恐龍特急克塞號》。當然,這個理論太過深奧,萌叔也沒本事說得更透徹,但就事論事來說,在《恐龍特急克塞號》裡,特茲肯定是沒有變成過克塞的,堅持認為特茲變成過克塞的人,只能是在人云亦云中,堅定了自己的美好幻想,進而不能承認自己的記憶有誤。
  • 回憶80後心中永恆的經典《恐龍特急克塞號》
    《恐龍特急克塞號》是由圓谷株式會社製作的一部特攝兒童連續劇,也正是這家公司製作了現今兒童都喜歡的「奧特曼系列」。從1978年7月起,《恐龍特急克塞號》開始在東京電視臺播放,很快就產生了強烈的反響。 在1988年,山西電視臺首先引進並譯製播出了這部兒童劇。
  • 被遺忘的經典回憶特攝片《恐龍特急克塞號》
    《恐龍特急克塞號》日文劇名前期為《恐竜戦隊コセイドン》,全集50集,在第41集時將其更名為《恐竜戦隊コセイドン戦え!人間大炮コセイダー》。我國1988年由山西電視臺譯製播出(當時引進的是義大利版),受到廣大青少年的歡迎。該劇被冠以「驚險特攝片」之稱。
  • 恐龍特急克塞號第16集:石器時代見恐龍,重傷克塞打出真無雙亂舞
    萌叔侃動漫,繼續侃《恐龍特急克塞號》第16集,這一集的內容雖然看似愈發「公式化」,無外乎克塞打怪獸,越打越順手的內容。但是,如果自信欣賞的話,萌叔發現本集的小看點其實有很多,簡單的標題欄根本沒法呈現,因此,叔兒也只能挑重點概括,細節體現在接下來的具體文字中。
  • 恐龍特急克塞號第1集:曠世絕戀跨越7000萬年,克塞,前來拜訪!
    然而,隨著此前對《變形金剛》和《百變雄師》的梳理,逐漸讓我明白了,寫下這些內容就是為了找回並留住記憶,那麼,對於《恐龍特急克塞號》這部屬70後和80後心中「經典中的經典」,有再多的顧慮,也不能成為不侃的理由!
  • 有一部片子叫《恐龍特急克塞號》 陪伴了70、80後的童年
    如果看到《恐龍特急克塞號》這個名字不感到陌生,那你就暴露年齡啦。這是一部陪伴出生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人度過童年的神劇。如果你看過它,就一起來回憶一下那個「戴著摩託車頭盔的逗比」;如果你沒聽說過,不防一起來看看,感受一下70後、80後的童年。
  • 恐龍特急克塞號第22集:新時代戰士,閃電2號新駕駛員,新克塞到
    萌叔侃動漫,好幾天沒侃《恐龍特急克塞號》了,今天繼續回到這個主題,該侃第22集了,這一集最大的亮點就是一個「新」字,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非常明顯。,就是給霞光一號送上全新的人間大炮。因為此前跟格德米斯作戰太多,原來的人間大炮已經磨損嚴重,不再適合出戰。儘管這位阿拉吉在瑪麗口中是最優秀的時代戰士,可是他卻被格德米斯輕鬆俘虜了,如果一定要給這位「強者」找一個理由的話,只能說他不熟悉白堊紀的環境。但於公於私,克塞隊員都要救回阿拉吉,搶回新人間大炮。
  • 恐龍特急克塞號:除特茲外,2女1男放過人間大砲,是幫特茲變身嗎
    萌叔侃動漫,在侃完《變形金剛》G1美版的98集內容後,暫時換個「頻道」,接著跟大家聊聊被我們奉若經典的特攝片《恐龍特急克塞號》。當然,這個理論太過深奧,萌叔也沒本事說得更透徹,但就事論事來說,在《恐龍特急克塞號》裡,特茲肯定是沒有變成過克塞的,堅持認為特茲變成過克塞的人,只能是在人云亦云中,堅定了自己的美好幻想,進而不能承認自己的記憶有誤。
  • 恐龍特急克塞號第11集:班諾隊長不是人,克塞不孝,吉伊不受歡迎
    萌叔侃動漫,繼續侃《恐龍特急克塞號》這樣一部國人80年代經典特攝片,不知不覺中,10集內容已經過去了,意味著將近20%的劇情完結,然而,一直看到這兩成左右的比重後,我們才了解到一個新的信息,那就是格德米斯的主戰艦也是有名字的,叫格爾姆斯,不知道是編劇才想起來取名,還是國內的譯製才得到機會介紹
  • VTS TOYS 1/6 《恐龍特急克塞號》超級克賽 可動人偶
    本期為您帶來的是:VTS TOYS 1/6 《恐龍特急克塞號》超級克賽 SUPER KOSEI 可動收藏人偶。VTS TOYS1/6 《恐龍特急克塞號如果你認識這個人,或者看過《恐龍特急克塞號》,可熟練背誦「人間大炮一級準備……」,那麼你可能已經事業有成,家庭幸福,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了。
  • 恐龍特急克塞號大結局:女神歸隊,恐龍時代終結,永別了,克塞
    萌叔侃動漫,繼續按照劇集順序,一起侃童年的超經典大作《恐龍特急克塞號》。正所謂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一部52集的特攝片,終於來到了尾聲,我們再如何依依不捨,也要跟克塞說再見了。而最後這兩集,其實是一個加長版結尾,所以叔兒也不想拆成兩篇來說,畢竟劇情很簡單,保持一個完整的故事,有始有終更顯誠意。
  • 恐龍特急克塞號第12集:克塞2次拜訪,也比不上西谷瑪1號讓人難忘
    萌叔侃動漫,繼續侃無數70後和80後的童年經典,《恐龍特急克塞號》,侃到第12集了,這一集在當年不少人心中,似乎都是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原因很簡單,這集出現了「暗夜刺客」西谷瑪1號!第一次是為了保護鳩米所在的恐龍研究所,格吾及時地衝進格德米斯的包圍圈,經過一番激戰,克塞毫無懸念的獲勝,但格德米斯的真正目的,卻是調虎離山,只為殺害一個無辜的科研人員,然後讓西谷瑪1號,有一個可以寄生的宿主。
  • 恐龍特急克塞號第7集:格吾變醫生,烏拉拉變炮手,鴨嘴龍變戰士
    萌叔侃動漫,繼續侃《恐龍特急克塞號》的主線內容,該輪到第7集了,這一集單純看名字,就給人一種漸入佳境的感覺——克塞胸中怒火燃燒!萌叔也是邊看邊想邊碼字,所以現在的想法是,我們盼望已久的人間大炮,應該準備完畢了吧?
  • 恐龍特急克塞號第41集:守護白堊紀功勞最大的,是特茲還是克塞?
    萌叔侃動漫,繼續集中精力侃《恐龍特急克塞號》,該侃第41集了,這一集的名字叫「超級武器」,內容還真的是圍繞著一個威力強大到不可思議的超級武器展開的。這一集的劇情雖然比較簡單,但卻足夠給大家提出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那就是在守護白堊紀的時代戰士中,功勞最大的人,真的是男一號克塞嗎?
  • 恐龍特急克塞號第3集:扎基揭短阿爾塔夏,時代之母揭短時代戰士
    萌叔侃動漫,繼續侃三十多年前超經典的《恐龍特急克塞號》,進入第3集了,這一集叫可怕的亞空間漂流,如果單純從內容來看,這一集完全屬於劇情介紹,甚至連最標誌,最賣座的「克塞」壓根沒有出現,如果說武戲,只有沒穿克塞服的格吾,跟三個格德米斯雜兵徒手打了一會兒。
  • 恐龍特急克塞號第46集:克賽化身神龍鬥士,但「龍」對他不太友好
    萌叔侃動漫,繼續侃《恐龍特急克塞號》的主線劇情,該侃第46集了,這一集的題目叫「克賽隊搜索巨大恐龍」,別看名字看起來挺平淡,但是這一集的精彩程度,在叔兒看來,算是最近這幾集中比較出色的,因為故事講述得比較合理,還很值得琢磨,不像大多數設定那麼低幼。
  • 恐龍特急克塞號第18集:兩個熊孩子折騰克塞,「時間停止」遭首敗
    萌叔侃動漫,繼續沿著《恐龍特急克塞號》的順序閒侃。到了第18集了,在這一集中,那個尤裡克司令官終於「落地」了,不再像以往那樣,只會躲在指揮飛船裡,指使這個,遙控那個的。而他之所以「親自降臨」,只為了一個陰謀,那就是給恐龍撞上腦控裝置,使得這些遠古地球霸主,變成殺人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