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部《我和我的祖國》,贏了票房的同時,也賺足了觀眾的歡笑和感動。
作為「姊妹篇」,今年這部《我和我的家鄉》從開拍之時,就帶著前作的餘熱吸引了無數關注。
與前作一樣,《我和我的家鄉》也採用了單元敘事,不同的是這次不再是「時間線」,而是「方位」。影片選取北京、貴州、浙江、陝西、東北等地區,講述了《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後一課》、《返鄉之路》和《神筆馬亮》等5個故事。
而風格,依舊是笑中帶淚、細膩暖心。
01 最催淚
範偉主演的《最後一課》,應該是幾個故事中,被最多人認為最催淚的一個。
徐崢有個本事,就是似乎可以將情感調度、渲染到極致。
去年的《奪冠》中,他讓「冬冬」做主角,在片中翻房越牆,一次次扶正偏掉的電視天線,確保巷子裡的居民可以正常收看比賽。
而「冬冬」頂著烈日,堅持到最後一刻的情節,更成了故事的高潮。
事兒其實不大,但是這件事由一個孩子來完成,就成了暖心感人的「大事兒」。觀眾在被「冬冬」感動的同時,也喜歡上了這個孩子、這個故事。
今年的《最後一課》中,徐崢雖然將主角換成了範偉扮演的老教師,但責任與情感,仍舊是故事的核心。
而這次的故事中所蘊含的情感,甚至比《奪冠》更濃鬱。
執教數十年的老教師,夜裡病發摔倒在地,早晨醒來從地上艱難爬起,依舊要儀容整潔去上課。被診斷患上阿茨海默症後,腦海中殘存的記憶碎片,依舊是關於上課。
已經認不得身邊的親人,卻還記著自己教過的孩子,記得他們算錯的數字、畫出來的學校、破了的鞋,還有那條回去的路。
徐崢用鏡頭講述的故事總是「鬧中有靜、動靜結合」。
《最後一課》中,「鬧」的部分由張譯、于和偉他們來完成。拆掉正在擴建中的蠶房,將它恢復成原來的舊課堂。
一個漂亮的長鏡頭,將各司其職的所有人串接在一起,串成了同一顆感恩回報的心,串成了一份熱烈濃鬱的情。
「靜」的部分則由範偉來負責。
影片中,「老範」的感情始終是收斂的,但卻是一種滿而溢出的狀態。就像「老範」對孩子的愛,早已超越了教師的本職,滲透到了每一個言行舉動中。
看他在課堂上對著下面的學生溫言細語,看兩個時空拼接轉換,不僅僅是牆外偷看的「姜前方」(張譯飾)等人紅了眼眶落了淚,銀幕下的觀眾同樣心酸動容。
尤其是,當「老範」在半「醒」的狀態下,沿著曾經走過的街道,來到曾經的祠堂、今天的學校,與畫學校的「姜小鋒」面對面時,情感更是鋪墊、積累到了最高點。
02 最搞笑
影片中喜劇節奏最好的一個故事,該是「開心麻花」的《神筆馬亮》。
本就是「喜劇人團隊」的開心麻花,這次站上了自己的主場。
沈騰和馬麗這對金牌搭檔,CP感、喜劇感、默契感,是多年累積、無人可代的程度。他們「鬧」時不會讓人覺得煩,情感部分也處理得自然流暢。
與其它幾個故事相比,《神筆馬亮》的笑點更加密集,梗兒也植入得恰到好處。開篇即點出的西虹市、西芹村等名字,不僅蹭上了自己作品的熱度,還自帶喜劇色彩。
人設上,沈騰和馬麗扮演的「馬亮夫妻」仍舊是女強男弱的搭配,帶著點慫勁兒的沈騰,往那兒一站,就算是不說話,已經讓人想笑。跟變身「摔跤教練」的馬麗同框,笑果又翻了倍。
本就足夠醒目亮眼的「紅花」,加上「綠葉」們的出色陪襯,自然好評不斷、備受歡迎。
而且,他們的故事從來不是讓你笑完就罷。
《夏洛特煩惱》中,馬冬梅對夏洛的愛,是片中最暖心的情感元素。正因為這樣,很多人才會對結尾處不做改變,只像樹袋熊一樣抱著老婆不放的夏洛不滿。
《神筆馬亮》中,馬亮夫妻的愛同樣是笑淚兼具。
尤其是扮成大鵝的馬亮被攝影師拉過去,跟妻子在向日葵田中合影的一幕,更是故事中最溫馨最美的場景。
03 最接地氣
葛優主演的《北京好人》,是幾個故事中最接地氣的一個。這次,他仍舊是那個貧嘴滑舌,但熱心善良的張北京。
葛優的喜劇風格是一種極盡生活化的自然,再誇張的設定,由他演繹出來就成了真實。
或許是為了配合葛優這一點,去年的《北京你好》中,與葛優搭戲的「汶川男孩」是第一次演戲的王東,今年與葛優搭戲的張佔義是只演過一部戲的農村大爺。
王東和張佔義的身上,都有一種「素人」的本真。「汶川男孩」和「表舅」,本色出演的程度很大。
葛優的自然與「素人」的本真同框後,就成了生活感,即俗稱的接地氣。
但《北京好人》這個故事之所以最接地氣,不僅僅只是葛優、張佔義兩個主演的表演風格,還是因為這個故事的核心主題。
對「認卡不認人」的吐槽也好,「錢要命」的事實陳述也罷,都跟大多數人的日常息息相關,很容易就引發共鳴。
04 最別具一格
由陳思誠執導的《天上掉下個UFO》,是片中最別具一格的單元。
這個故事,就像是「唐探」的番外。
王寶強和劉昊然的「再進科學」攝製小隊,人物設定沿用唐仁和秦風。情節設定、推進上,也是走的懸疑偵破風。
UFO的出現,讓貴州一個小山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再進科學」小隊,則是要探索UFO事件背後的秘密。一邊要找真相,一邊要隱瞞,攝製小隊和村幹部之間的角力,組成了整個故事的主線。
說這個故事最別具一格,是因為它與片中其它幾個故事的畫風不一致。
UFO的視點切入,先讓這個故事具備了科幻元素。攝製小隊探索真相,又給這個故事添加了懸疑標籤。
而「唐探」元素、「手工耿」的植入,又成了這個故事的搞笑部分。
但與其它單元相比,這個故事的笑點更誇張、更有設計性。
換句話說,就是「高」出生活。
至於最後的喜劇效果,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愛,就有人不喜。
05 最質樸又最意外
鄧超加俞白眉,是品質保障的反面。
這次的《回鄉之路》,卻成了一個意外。
就算是有《神筆馬亮》這個發生在東北農田的故事,《回鄉之路》依舊是質樸氣息最濃的那一個。
過往歲月裡的漫天風沙,積滿了沙塵的黑板槽、課桌椅,以及嶽紅扮演的老師跟孩子們說的話,情景和情緒的輔襯烘託,於是有了最好的效果。
很多人覺得,鄧超演正劇可以,演喜劇不行,很容易把控不住尺度,變成一場浮誇的個人秀。但這次的鄧超,與《回鄉之路》的完成度一樣,也是個意外。
他這次依然是「搞笑主力」,但卻因為處理得當,而不使人覺得造作浮誇。前期的油膩「騙子」形象,與之後揭秘的人物行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同時,也是這個故事的淚點之一。
更讓人意外的是,懂得「收」的鄧超,和搞笑有「度」的閆妮,同框後的喜劇效果竟然十分出色。
作為今年的「國慶獻禮片」,《我和我的家鄉》藉助以上5個風格、主題各異的故事,呈現出了祖國的繁榮和蓬勃向上。
這是一部「合家歡」性質的影片。看明星雲集,被故事感動,因情節而笑,無論哪個年齡層次,都可以觀影時有自己的收穫。
截至目前為止,上映不足6天的《我和我的家鄉》票房已經超14億。
這個數字,已經說明了觀眾對影片的認可和喜歡。
更重要的是,《我和我的家鄉》現在才上映6天,走勢依舊強勁,熱度不減反升,成為今年「國慶檔」最大贏家已經完全沒懸念。倒是最終票房能達到多少,才更讓人想猜一猜。
畢竟,按照一部影片至少半個月的上映期來算,它還有大半的時間來刷新票房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