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個寒潮要來了。
1月6日,上海拉響寒潮藍色預警, 48小時內最低氣溫將下降8-10℃。寒風凜冽,樹木光禿,行人裹得嚴嚴實實,外賣員從眼前倏忽而過,環衛工人在路邊默默清潔道路。
氣溫雖低至零下,但城市裡散落著一些暖心的站點,成為戶外工作者的避風港,讓上海暖意融融。
提供「緩一緩」的地方1月5日,小寒夜,22時許,環衛工宮清榮騎車來到快客便利店(運光店)買了一包煙,待會兒他還要去報到才能下班。宮清榮在附近工作,每天下午1點工作到晚上10點,中間1小時吃飯。
便利店內免費供應熱水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陳悅 圖
天冷想喝熱水怎麼辦?他指了指自行車籃筐裡的保溫杯,「有杯子。」工作時間查崗嚴,他一般不敢輕易離崗,一杯水可以喝幾個小時,偶爾找地方接點熱水,「冬天不是很渴,還好。」
這家便利店24小時營業,門口貼著「愛心接力站」標牌,戶外工作者可以在此免費喝水、熱飯和休息。店內店外都有座椅,店員華娟(化名)介紹,便利店長期為戶外工作者提供休息點,冬天冷可以進店坐坐、接點熱水。宮清榮知道「愛心接力站」,但進店休息只是偶爾。
運光路,快客便利店「愛心接力站」為戶外工作者提供熱水和休息座位。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陳悅 圖
距離快客便利店不到500米,還有一家「愛心接力站」設在大柏樹930科技創意園區內。
這是為戶外職工開闢的專屬休憩空間,除了臨時休息、避暑取暖、飲水熱飯,還提供手機充電、冰箱冷藏、應急藥箱、書籍閱讀等服務。園區門口張貼的告示顯示,2020年,虹口區分布有84間「愛心接力站」。
虹口區「愛心接力站」標誌牌。澎湃新聞記者 陳悅 圖
上海市總工會工作人員介紹,在大眾點評APP搜索「戶外職工愛心接力站」,即可找到上海全市的站點,設置在大眾點評上主要是方便外賣和快遞員快速找到最近的歇腳點。通常情況下,早上五六點和中午11點,使用「愛心接力站」的環衛工人相對較多。
在浦東新區張楊路638號,中國電信的門口也豎著一塊「愛心接力站」告示牌,歡迎環衛工、快遞員、協管員、送餐員等戶外工作者進店休息。
中國電信門口的「愛心接力站」告示牌。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陳悅 圖
該店副店長肖震介紹,為響應濰坊街道的愛心號召,店裡設立「愛心接力站」已近2年時間。「環衛工人、外賣快遞等沒有固定工作地點,能熱飯熱菜、抵禦嚴寒、上廁所的地方比較少。我們的設施相對來說比較完善,有空間,就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務。」
店內空間開闊,暖意融融,休息區域有7張小圓桌和20多把椅子,其中一張桌上有免費充電插口;飲水機放在一角,提供一次性水杯;員工區域內擺著冰箱和兩臺微波爐。「在服務客戶和員工的同時,也歡迎戶外工作者進來坐坐。」 肖震說。
設立服務的初期,店內曾進行流量監控,總體上人不算多。「他們可能不太想打擾吧,一般接點水就走。像外賣小哥,最多坐兩三分鐘就走了,也不太可能長時間休息。」 店長崔永斌說,「這裡算是讓他們緩一緩吧。」
供應一杯薑茶的溫暖2020年12月31日11時,停車協管員李宇傑走進楊浦區平涼路街道總工會「愛心接力站」,倒了一大杯紅糖薑茶。他全身裹得嚴實,穿著厚重的工作服,戴著皮手套和帽子,只有眼睛留了一條縫。
他說,自己在附近路上管理機動車停放,早上已經工作3個小時,保溫杯裡的水喝完了,又不敢離停車區域太遠,就到這兒來接杯熱水,幾分鐘時間。
工作間隙,停車協管員李宇傑走進「愛心接力站」接水。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陳悅 圖
12月30日,上海迎來冬天的第一波寒潮,楊浦區平涼路街道總工會工作人員和志願者走上街頭,為環衛工人、車輛管理員、保安等戶外工作者發放暖心禮包,裡面有一封慰問信、10片暖寶寶和一包紅糖薑茶。
「送慰問信是為了宣傳,讓戶外工作者知道鄰近的『愛心接力站』,太冷了可以過來休息。」平涼路街道總工會工作者黃豔萍介紹,平涼路街道有4個「愛心接力站點」,工會還和戶外職工單位對接,加大宣傳力度,讓環衛職工、快遞員、交警等可以就近取暖。
平涼路總工會「愛心接力站」設立於2020年6月,站內配有微波爐、熱水器、醫療急救箱、儲物櫃等,戶外工作者可以來這裡接水、熱飯、存放物品、上廁所,瓶裝礦泉水和罐裝八寶粥免費供應。黃豔萍補充說,站內夏天供應大麥茶,冬天換成了薑茶,一直很受歡迎。
平涼街道總工會工作人員為戶外工作者送暖心禮包。受訪者供圖
一聽到寒潮的消息,站點工作人員就製作了宣傳海報,張貼在門口,邀請路過的戶外職工進站取暖歇腳、喝口熱茶。黃豔萍說,目前一天約有十幾個人進站喝水休憩,「我們是一個街道公共服務的窗口,就希望讓大家感到溫馨。」
李宇傑一天8小時都在戶外工作,平均每天來「愛心接力站」兩三次,主要是打水,有時候吃午飯也會進來坐坐。「挺好的,天這麼冷,喝點茶暖和一下。」他說,慰問信上寫的地方蠻多的,很近很方便。
環衛工人在平涼路街道總工會休息 受訪者 供圖
記者從上海市總工會了解到,上海目前共建立「戶外職工愛心接力站」1162家,一般設在戶外職工工作相對集聚區域的沿街,常見於部分銀行、通訊營業網店、超市賣場、藥房等零售門店、飯店、快捷酒店以及各區職工服務中心、街鎮黨建服務中心等。截至2020年末,「愛心接力站」服務人次累計超過100萬。
給居民近距離的幫助除了「愛心接力站」,在閔行區街頭也有250個溫暖的地方——安全屋,它們更多時候承擔著保護居民安全的職能,在這個冬天也釋放著溫暖。
2020年12月30日下午,記者走進吳中路511號古北新城門口的一間安全屋,頓時覺得暖和。12平方米大小的安全屋內,空調24小時不間斷運轉,維持在26℃,小屋一角的桌子上擺著兩箱方便麵、暖水瓶、一次性水杯、茶葉罐和暖水袋,一旁的沙發上還放著三件疊得整整齊齊的黑色保暖大衣。
古北新城門口的保安室貼著醒目的「安全屋」標識。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
「這些都是為有需要的居民或路人準備的。」古北新城保安隊長、4號安全屋負責人宋衛華說,自從接到寒潮預警,安全員們這幾天就忙開了,一方面在小區裡巡視,關閉各樓層窗戶,提醒居民收拾好窗臺上易被大風吹落的物品;另一方面就是添置防寒保暖物品,以備不時之需。
寒潮來臨初期,保暖物資就派上了用場。12月29日下午6時許,室外雨雪交加,兩個路人和一個快遞員看到窗戶上「安全屋」的標識,走進來躲雨、吹空調,喝上一杯熱茶,寒意很快被驅走。有些家庭主婦買菜回來,也會進屋歇歇腳、取取暖,然後再回家。
虹橋鎮安全屋專管員、虹橋龍柏派出所民警湯岸鑫介紹,安全屋遍布閔行全區,在社區保安室、企業門衛室,或是在24小時便利店。「寒潮來襲,安全屋配備了暖氣、方便麵、熱水和暖手袋,如有人來求助,安全員將第一時間給予幫助。我們希望把安全屋打造成有溫度、有熱度的街頭小屋。」 他舉例說,寒潮天氣下,小朋友放學如果沒帶鑰匙,可以在此等家長下班;患帕金森病的老年人迷路了,可以在這兒休息,為聯繫家屬贏得時間。
虹橋鎮安全屋專管員、虹橋龍柏派出所民警湯岸鑫(左一)在發放物資。 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
公交愛心接力站提供溫暖的避風港灣位於上海市嘉定區新鬱路新鬱支路的948路愛心接力站,旁邊緊挨著車輛調度室,15個平方米左右的空間不算大,飲水機、空調和微波爐等設備一應俱全。隨著寒潮來襲,氣溫將達到零下9℃,來這裡取暖休息的外賣小哥和環衛工人又多了一個避風的港灣。
948路愛心接力站外張貼的服務公約 澎湃新聞記者 陳逸欣 圖
「師傅,有熱水嗎?」1月6日上午9點半,外賣小哥王強送完一單後來到了愛心接力站,想喝一杯熱水,正在崗上的管理人員馬佳偉起身去取了個杯子,王強倒完開水後,手機又插上充電器開始充電。
巴士三公司二車隊黨支部副書記仲麗娜介紹,自從948路新鬱路新鬱支路作為久事公交愛心接力站之後,來這裡倒水歇息的戶外工作者也多了起來,平時外賣小哥和環衛工人比較多,「希望這些戶外勞動者在服務市民的同時也能照顧好自己。」
「天冷了,進來喝杯熱水、暖暖身子」,1月6日上午10點,位於上海市寶山區武威東路真金路終點站的78路愛心接力站,巴士五公司行管員陳驥熱情地和負責區域保潔的環衛工老張和王阿姨打著招呼。每個工作日的凌晨4點,當市民們還在夢鄉中時,這群「城市美容師」們已經整裝待發,開始一天的工作。而愛心接力站是他們光臨最多的室內休息地。
在公交78路愛心接力站愛心接力站內,兩名環衛工人喝著熱水 澎湃新聞記者 陳逸欣 圖
「這些師傅在外面,天又冷的,太辛苦了。我們這個愛心接力站離他們工作的地方近,讓他們進來暖和暖和、休息一會兒。」看到老張和王阿姨進來,當班調度員肖欣遞上了一杯準備好的熱水。
中午時分,46路嶺南路終點站的調度室內,3名環衛工人、1名快遞小哥正在吃著中飯。環衛工人李阿姨說:「公交公司的工作人員很熱情,那麼冷的天,幫我們開好了空調,準備好了熱水,還提供了微波爐讓我們有熱騰騰的中飯吃。」
而在187路乾溪新村終點站的「愛心接力站」,為了給戶外工作者提供更多的愛心服務,站內配置了醫藥箱、電水壺、微波爐、充電器等設備設施,飲水供給、餐食加熱、手機充電、應急藥箱、盥洗休息等各種服務一應俱全,儼然一個舒適溫暖的臨時之「家」。
記者從巴士五公司了解到,因為設在公交線路首末站的愛心服務站,開放時間基本和環衛工人等戶外職工的作息時間基本一致,自成立以來,受到這個群體的普遍歡迎。經常有的哥的姐、外賣小哥、環衛工人到此休息、接上一杯熱水,吹一吹熱空調。「考慮到一些計程車駕駛員吃飯難的實際情況,我們一些站點還幫忙接收他們的外賣訂餐。」相關負責人表示。
雖然上海正在經歷2021年第一波寒潮,但在一間間小小的愛心小屋,已張開懷抱,做好「家」的準備。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