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給大家帶來的是一位半年時間內從零專業基礎,到線上考試直接合格日本修士的劉同學的故事。
出身背景:長春理工大學日語專業
日語成績:N1 157
直考合格:同志社大學—社會學研究科
#時間+金錢=修士直考
大三那一年,我作為交換留學生去到日本,在體驗過日本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後,我堅定了畢業後要去日本讀研的想法。
由於我本科是日語專業,已經花了4年的時間學習日語,所以再花時間和金錢去讀語言學校的話,無論是時間上還是金錢上都相當地不划算,因此從最開始我就決定要在國內直考修士。
雖然我早就做好了直考的打算,也想一次考上好學校,但事實上單槍匹馬的我卻不知道該如何著手準備:沒有目標院校,沒有確定專業,沒有研究計劃書,沒有英語成績……
一個人備考確實太過艱難了,大學畢業之後整整半年時間我都沒有任何進展。這半年的時間裡,我白天在機構教學生日語看似雲淡風輕,夜晚在家實則獨自焦慮如何考學。
#遇見東學,我找到了方向
一次無意間刷到東學經營學講座的消息,就去加了東學君的微信報名,雖然對經營學什麼也不懂,但是意外地聽得津津有味,再後來就遇見了我的顧問莎莎老師。
3月14日,莎莎老師第一次跟我聯繫,具體了解了我的情況之後,她著急的不行,比要考學的我還著急,一直反覆確認「你是一定要參加這次夏季考嗎」,當時我的想法是再也不想過失學兒童的日子了,所以很堅定的回答她「對,一定要夏季考」。
經過1個小時左右的電話會議,我就和莎莎老師敲定了目標專業——社會學。雖然此時的我對「社會學」還一無所知,但根據我當時的日語、英語條件和將來的職業興趣,選擇了半年內參加夏季考可能成功率最大的專業。
不是頭腦發熱,也不是深思熟慮,反正就這樣莫名其妙、機緣巧合地走上「社會人」的路了。
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報名那天是3月18號,星期三,籤約完馬上就加入班級開始上課了,到9月20號出願的學校面試完,正好半年時間。
#從0到1,零基礎跨越「社會學」
上課前我跟打了雞血似的,告訴自己一定要有個好的開始,結果第一堂課聽得稀裡糊塗,滿腦子都是「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幹什麼?」,「韋伯?馬克思?涂爾幹?」這都是什麼人……他們說了什麼關我什麼事……我好睏……
但是我可是要參加夏季考的人!按照班主任老師幫我規劃好的時間,我4月前就要決定研究計劃書方向,4月15號前要寫好初稿……於是我開始了上網課,下網課複習、寫作業、交作業、預習下一節課循環往復的生活。
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居然能看懂那些幾百年前的人在講什麼東西了,雖然有的時候遇到晦澀難懂(主要還是因為自己是小菜雞)的地方還是會在心裡抱怨「這講的什麼玩意兒」。
但有的時候看書看著看著居然會冒出想給他打錢誇獎的衝動,「すばらしい!怎麼能提出這麼棒的理論啊?厲害!有意思!」慢慢的我也開始理解和想像這些「社會人」奮鬥一生的意義了。
社會學課程有兩位主要的老師帶我,李老師和王老師的課堂都深入淺出,每個知識點都講得很細緻,有問必答,有求必應。
4月初,我因為研究計劃書而一籌莫展的時候,正好遇上王老師的答疑課,我就在課前告訴了老師,第二天王老師就打包了一個文件夾發給我,裡面十幾篇全是我選擇方向先行研究。
李老師給我在研究計劃書上的幫助就更大了,一對一幫我優化了細節,推薦了一些領域相關的教授和論文,然後每次結束前都給我定好下一稿的時間。
雖然期間我也有過「違約行為」,但每次趕不上交稿的時候,那個幾月幾號就像緊箍咒一樣圈著我,還有兩個班主任在群裡輪番上陣「計劃書怎麼樣啦」「寫好了嗎」,對付我這種拖延症晚期,ddl才是第一生產力的人,可謂是妙藥。
5月中下旬,我的研究計劃書定稿了。定稿那天,我滑著滑鼠看著屏幕上8000字的計劃書,不敢相信這玩意是我自己生出來的,慈母落淚。
6月初就開始準備出願的手續了,由於是第一次出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一有問題我就在群裡問,老師們一如既往地有問必答,事無巨細。出願過程中有很多插曲,但感謝我的班主任楊老師、段老師讓我每所學校都有驚無險地順利出願了。
3月報名的時候我心裡還想著「老天爺怎麼有這麼多課要上!」,但充實的課程安排讓我感覺時間過得飛快,6月專業課就上完之後,7月開始了過去問的集中講解。
之前一周4次課被老師拎著走,等到結課之後感覺好慌,就像教你騎自行車有人在後面扶著突然要被放開手。
我就給自己定每天的計劃,一天3個小時專業課,3個小時英翻日,3個小時過去問或者教科書,當然也有完不成或者偷懶的時候,但是之前上課已經形成了習慣,我也開始有意識地規劃時間了。
#不同往年的面試到成功合格
疫情原因,同志社大學將我們這些無法去到日本線下考試的學生的筆試改為了事前課題(英語和小論文各一個),再加線上面試。
一周的時間要做兩個課題,時間非常緊張了,最終我在截止時間的前30分鐘提交了。對這兩個難產產出來的課題,我是滿意的,就跟十月懷胎一樣傾注了全部心血,老母親再次落淚。
之後也很順利通過筆試進入了面試,但是面試讓我體無完膚。我提前準備的幾十個問題都沒問,甚至沒有一個常規問題,連自我介紹都不需要了。
三位教授,一人負責一個環節,第一位教授是英語課題相關,第二位是小論文和現場口語答名詞解釋(估計線上考試把筆試的一部分內容也放到了面試裡來測試真實水平),第三位負責研究計劃書相關問題。
與日語能力無關,教授說的每一個字我都聽得懂,就是答不好,硬答。面完就覺得完了,一個小時面下來,退出zoom的一刻人都軟了,腰好痛,腦子好痛,心也好痛……
這時我已經給自己宣判了死刑覺得肯定沒考上,又重新拿起了教科書準備冬季考,再來一輪了。但是經不住朋友們一直給我畫大餅:「不想要你怎麼會面你一個小時啊」、「說不定就考上了呢」,心裡還是有0.2%期待自己能瞎貓碰上死耗子考上。
同志社大學
拿到通知書那天,我帕金森一樣手抖著拆開快遞,沒想到自己20多歲的人了還這麼沒出息。看到「合格」兩個字的時候……天吶……給我媽打了個電話,哭著說「媽,我考上了」,顫顫巍巍拍了照發到班主任的群裡告訴她們,「老師,我考上了」。
緩過勁兒來之後就是開心!真的很開心,感覺這半年一切的一切都值了。
#禿頭備考,大家的鼓勵讓我堅持下來
考學是很考驗和磨練意志力的事,要抵抗得住壓力,防止內心防線崩塌。
我一直覺得自己沒什麼壓力,因為楊老師、段老師、莎莎老師總給我鼓勵「這次作業90分呢~真棒」、「這麼短時間計劃書都搞完啦,真棒」,李老師每次一對一輔導的時候也跟我說「已經很不錯了,要對自己有信心」,爸媽也是「不要有壓力,大膽考」。
但是壓力這東西吧,是玄學,你說你沒有。它說「不,你有,不信你低頭看看」 滿地都是掉發啊,洗個頭也是一把把的掉,我都不敢梳頭了,好氣,我傲人的發量沒了!
雖然我的心態一直很平和,這半年裡也偶爾有被擊潰的時候。現在回憶起來,都是家人老師朋友的鼓勵,他們給我了好大的心理支撐,沒有他們,我是挺不過來了。
對於在東學學習的半年,我是非常滿意的,就不知道還可以挑剔什麼。老師們對我來說亦師亦友,她們在考學上會對我嚴格要求,但是壓力大的時候去找她們又像朋友又像姐姐一樣陪我聊天,很安心,很治癒。去成都找她們吃火鍋,是今年最後一個目標了。
#給學弟學妹們的建議
老生常談了,但還是要早點準備。早點準備好語言成績,早點確定好研究計劃書的方向,早點定稿,早點讀書,早點背書,如果可以的話,多來幾輪。
備考這幾個月裡,我常常想的就是,要是我能早點準備開始就好了。還有就是早睡早起,日行一善,止脫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