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會又獲得了一個好收成的季度,不過股價卻跌了一跤。
8月14日,唯品會發布2018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財報,二季度總淨營收為207億元,同比增長18.4%,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人民幣6.816億元,同比增長76.4%。不過利好消息刺激下,股價卻翻綠下跌。
7月26日,拼多多在納斯達克上市成功後,社交電商攪動了電商圈。唯品會也相繼在7月上線了2C端的微信小程序「雲品倉」、8月10日上線了2b端的「唯品倉」的App,殺入社交電商市場。
對於唯品會來說,其堅持賣正品,目前的市值卻僅有59.1億美元,只有拼多多215.35億美元市值的1/4左右,實在是心有不甘。
唯 品 倉 的 社 交 電 商 尾 貨 庫 存 生 意
「唯品倉」App本質上做的事S2b2C眾包分銷的商業模式,它一端連結品牌方,獲得庫存貨源;另一端連結代購、微商和中小型批發商,通過微信、QQ等社交平臺,快速組貨、限時搶拍、一鍵播貨、轉發等形式進行分銷。
「唯品倉」App與「雲品倉」微信小程序的區別是,前者針對小b,後者針對C端。
「雲品倉」為個人賣家提供從商品、物流、客服到營銷的各種服務,僅支持微信支付,完全依託微信生態。用戶可以隨時開店,在完成三筆訂單交易之後,就可以成為正式店主,獲得一年店鋪免費經營權,商品成交後獲得部分利潤分成。
小b是比個人賣家更加專業,分銷貨能力更強,更會服務的一個群體,他們此前手裡有批量用戶的積累。所以,「唯品倉」App與「雲品倉」是基於不同邏輯的產品。
唯品會、「唯品倉」App與「雲品倉」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產品矩陣,把好了整條服飾類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同時,加入了社交電商的概念,對於鞏固唯品會的護城河,抵禦拼多多,甚至其它競爭對手的出現,提供了強有力的武器。
唯品會董事長兼CEO沈亞表示,2b的尾貨批發代購模式是零售行業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不論是代購、批發客還是品牌方和唯品會自身,都有很大的需求。
「唯品倉」App切入的尾貨庫存市場規模接近7000億元,年增速在40%左右。規模大、增速高,唯品會不可能放過這個市場。而且,唯品會在上遊供應鏈方面具有獨一無二的優勢,到目前為止,它與6000家國內外品牌建立了合作關係。目前,唯品倉已經開始售賣361°、GXG、恆源祥、七匹狼等23家中國知名品牌的商品,其中以服飾和鞋履最為多見。
在2b端,「唯品倉」App為了吸引小b們也推出了很多有殺傷力的玩法。比如「0入駐門檻」,無需啟動資金,不用壓貨先賣後買。小b們只要將商品信息轉發到微信群或朋友圈,獲得一定訂單後就可以從唯品倉下單拿貨,小b(購物未滿2000元)需5件起批,可免除郵費,如果小b成為VIP代購(購物滿2000元),「唯品倉」還可以直接把貨快遞給買家。
為了拉攏代購群體,「唯品倉」App還推出了佣金返點政策。月銷售額大於等於5000元返利3%,大於等於10000元返利4%。
唯品倉並不是一盤「新菜」。唯品會事情人員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現,唯品倉App於2018年8月推出,2019年8月更名為唯代購時將業務拆分為主攻線上的唯代購與主攻線下的唯品倉,之後唯品倉重新推出線上業務。唯品倉的互助品牌是依託於唯品匯合作的6000多個品牌,同時也會憑據代購的需求舉行逐步拓展。
對於平臺定位,唯品倉在App Store中先容稱其為「品牌清倉平臺」。
對於唯品倉開店的結構情況,唯品會並未給出明確回復。上述事情人員表現,該業務尚處於創新測試階段,仍在不停革新,未來如何進一步計劃和定位還在探索中。
02
雙線業務試探增量
只管結構詳情沒能透露,但唯品倉承載了唯品會在下沉市場尋求流量增長的期待。據唯品會相關賣力人表現,唯品倉是通過外圍獲取流量,吸引小B代購、批發客群的進入。唯品倉通過產物團隊的激勵玩法機制,使用戶量實現增長。未來也將與批發市場等線下資源企業舉行互助,從線下獲取客群流量。
唯品倉門店事情人員會引導店內主顧加入門店的加入該店的微信群,記者也加入到唯品倉門店的微信群內。停止發稿前該群內有491人,事情人員天天都市轉發商品促銷信息。一位主顧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現,該門店至少建設了3個微信群,這也就意味著,該門店定向營銷的用戶將不少於一千人。
值得注意的是,超低折扣已經逐漸成為流量得以快速裂變的前奏。北京商報記者曾進入一個蘇寧易購的內購微信群,微信群組建的契機是,一次戴森、蘋果產物價錢直降運動。公然資料顯示,家居品牌自然醒在1月27日開始的朋儕圈、社群分銷模式,在 7 天時間內,讓品牌新增2萬名客戶,導購單人業績最高的實現 8 萬元銷售額。
不外,低折扣的引流後,用戶黏性又如何?電子商務生意業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趙振營認為,電商拉群分銷商品更多是因為他們在主顧潛在價值挖掘上能力單薄:「賣貨收入在各大電商平臺的收入中佔比過高,單個主顧的孝敬值比力低,用戶增長就變得尤其重要。」
03
下沉起步稍晚
不只是唯品倉的選址,唯品會下沉的意向已經愈加顯著。此前,唯品會以29億元收購杉杉商業,將後者的奧特萊斯項目收入囊中,加速在二、三、四線都會結構實體項目。
不外,相較於京東推出社交電商平臺——京喜,拼多多崛起於「五環」外,唯品會的下沉程序並不快。對此,網際網路時評人張書樂分析表現,下沉市場暫未被大規模挖掘開,市場機緣十分可觀,「電商巨頭們的無差異的低價模式,這在下沉市場的拓展作用並不顯著」。
張書樂進一步解釋稱,唯品倉通過在三四線都會舉行低價拋售「尾貨」的玩法,可以讓平臺的貨物流轉速度加速。不外,這與升級後的尾貨店相似,「將五環外市場看成清庫存地帶,會在短期內實現銷售增長,但這對孵化市場、培育專門品類的資助作用並不高。」電商平臺想要進攻陷沉市場,雖然性價比是「硬通貨」,可是仍需針對五環外市場做好深度的產物開發。例如,在電商生長前期,淘寶孵化出淘品牌,實現了獨立的產物線,並形成市場特供、滿足小眾用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