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夜子
《無間道》後,我就甚少關注港式警匪片了,當然也沒看過《拆彈專家》第一部。
在《拆彈專家》上映的2017年,香港電影已經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停滯與下行,港式警匪片都在努力的找尋突破和銳變。比如往陰謀智鬥的政治驚悚片方向發展的《寒戰》系列,比如宣傳自己是災難片的《拆彈專家》。
但是當年,我光看了下劇情介紹,研究了一下戲裡的感情線和復仇的劇情,就認定《拆彈專家》應該還是那種香港警匪片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賊和警察的遊戲。
這種劇情套路,在2017年的我看來,已經不高級了。
所以,我沒有看第一部,後來也一直沒看。
反轉在第二部上映後。
口碑發酵了一周,看過的人都在反饋第二部的更燃更炸!跟《拆彈1》的劇情沒有延續性,是一個全新的故事。有人甚至說劇情堪比《無間道》,人物角色無限反轉。主角劉德華這個角色也更高級了。
想想華仔也不容易,畢竟也快60歲了,他和成龍在熒幕上給大家帶來的滄桑感,幾乎是香港電影時光不再的代表。
於是,我也去電影院看了2小時,確實感觀可以,全程緊湊,高潮迭起!雖然還是有一些說不通的劇情漏洞,但是基本沒有多餘的煽情鏡頭和違和感的臺詞。
全篇簡單來講就是,一個任務失敗被炸斷腿的拆彈專家,因為殘障了,被警署無情的邊緣了,畢竟不太適合上一線拆彈了。但是拆彈專家覺得自己被警署規章制度給拋棄了!後續更是淪為極端的恐怖分子!在一次恐怖活動中,發生了失憶意外之後,在同樣是警察的前女友爭取下,幡然醒悟。還出手及時阻止了一次跟廣島核爆差不多的大型恐怖襲擊災難。
所以,《拆彈專家2》也可以算是華仔兌現了,18年前在《無間道》天台上說出的世紀對白:
「我想做個好人」
當時沒得選,如今,他終於可以在2021年選擇以死謝罪。
真的,毫無違和感,從電影劇情,社會環境,影片風格和色調上,都特別的沒有違和感!
華仔演的很真實,細節很到位。
但是,在反覆閃回的時間線裡,在暴躁的怒吼中,在槍械交火與炸彈的爆炸聲中,我始終沒法和電影中的潘乘風,達成共鳴。
因為還是有諸多硬傷,槽點滿滿,比如:
1-無邏輯反轉的主角身份
潘乘風受傷後,有4次身份的反轉。
身份的第1次反轉:是在潘乘風斷腿後,第一次身份反轉,是導演跳過鋪墊,直接來到了5年後,然後潘乘風忽然開始給恐怖分子提供炸藥,甚至親自到現場去布控炸藥,被炸翻在現場。
影片對潘乘風原來正義的警察形象進行了直接反轉,讓他變成一個策劃炸彈襲擊的恐怖分子,他,潘乘風是一個賊,是個壞人。
這次反轉,我雖然覺得有點突然,但是也能接受。並且期待後續劇情發展:這5年發生了什麼?
身份的第2次反轉:潘乘風從爆炸現場摔成失憶後,劇情開始介紹潘乘風斷腿後,是怎麼一步步被逼得極端,瘋狂,反社會了,觀眾剛對主角的恐怖分子身份釋疑的時候,又來了一次反轉。
前女友在心理學家和醫生的幫助下,給他頭腦裡植入一個觀念:潘乘風,你其實是個臥底。他,潘乘風還是個警察,還是個好人。
第二次反轉就開始有點生硬和突然,我就開始惦記著後面劇情能怎麼圓這個臥底的身份上?
身份的第3次反轉:這次反轉通過潘乘風和恐怖組織成員見面,幾番溝通,就通過警方對潘乘風家的監控,暴露了前女友在騙潘乘風。
其實,潘乘風還是壞人。
天吶,光一個身份的交代,潘乘風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就用電影的一半時間,
而且,反轉了3次,才讓觀眾明白現在的潘乘風是個壞人,是個恐怖分子!這到底想說明啥?
身份的第4次反轉:這次其實不算是反轉,也可以算是潘乘風的人物成長,在潘乘風摘掉追蹤的手錶後,觀眾幾乎認為前女友的這次布局完全失敗了。
隨著潘乘風的記憶慢慢恢復,他也慢慢回想起來自己5年如何一步一步變成極端分子,甚至成為「復生會」的首腦。
然後劇情忽然就安排了一個奇怪嗜好的恐怖分子,非要玩老鼠戲弄貓的把戲,當著恐怖分子潘乘風的面,一槍槍的槍殺無辜警員。
看著以前的好兄弟董卓文扛著槍擊,拆著C4,潘乘風內心受到一萬點暴擊。
於是不用導演安排,就自己決定自己還是要當一個好人,於是他又帶上追蹤定位的竊聽手錶,聯繫前女友,要繼續做警方的臥底。
其實,潘乘風內心還是一個好人。
我不是很懂,但是憑啥讓我相信,一個邪教頭目會因為死了2個警員,就熱淚盈眶直接轉換陣營,決定犧牲自己,拯救世界了。
難道是因為倪妮?
所以,其實最後馬世軍想問的問題,估計觀眾也沒想通:
這一切都是你策劃的,你怎麼就叛變了呢?
2-不死的主角,和智商掉線的正反派BGM
(1)正反兩派,幾十人荷槍實彈的追捕殘疾人主角,既然誰也沒抓住主角的一片衣角。雖然劇情決定潘乘風不能被抓住,但是華哥60歲的人,就那麼跳來跳去,摔來摔去的,還要表演腿腳不便的摔,看著就好疼!
(2)沒裝消音器的狙擊手明目張胆的打警察,直到C4拆除,警察才將其擊斃,最後幾槍的時候,終於有人把警車開過去堵子彈了,
天吶,你們早幹嘛了,之前為啥不能開車過去擋子彈?怕被炸彈炸飛了?
(3)馬世軍一出場就自帶工具人屬性,比如他莫名其妙的就反社會,比如他穿的一身惹眼的白,是為了讓反派大boss,在拍群戲的時候比較出挑?
再比如他設計了一個極其複雜的顏色組合炸彈困住潘乘風並讓他等死。但是,等死時間又設置的非常長,足夠堅持到董卓文對其進行解救。
3-只會發生在香港的恐怖襲擊題材
為啥後來,我們就不愛看港式警匪片了?就像我們不愛看手撕鬼子一樣,不管是滿街古惑仔還是極端恐怖分子,都離我們的真實生活太遠了。
微博上有人討論,最後那個核彈危機,會不會出現在大陸,我也不太懂,但是下面有號稱是軍區的人評論:
別想了,多少地區的特種部隊在躍躍欲試啊。首先,這麼多恐怖分子很難進入我國,就算進來了,他們藏哪裡?這麼多受過專業槍械訓練的人聚集在一起不出一天,就會被發現。其次,這些武器和炸藥也很難運輸進入我國,汽車還有計算機,網絡等其他資源也很難獲取。特種部隊的用途從來都不是與匪徒相抗,而是執行偵查和斬首任務。通常會出動武警和警察裡的特警來對付他們。然後電磁壓制拉閘,狙擊手解決外圍恐怖分子,特種部隊突入,擊斃全部劫匪。慰問傷亡人員及家屬,嘉獎有功人員,慶功會。
藝術,還是要來源於生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