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問這世上什麼東西有最高級的美感,那一定是中國傳統的詩、書、畫。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中國的詩書畫,不需要太多的學識和文化來辨別和評判,僅僅是欣賞,它就能立即喚起人們純粹的內心深處的一種朦朧意境。
雖說不清道不明,但卻能感受到這個藝術作品帶給人的心靈共識。
就像好的唐詩宋詞,有時並不需要逐句逐字去理解詩中要義。
但凡是生活在中國的國人,稍微受過點教育,識得漢字,看到一首詩,往往會立即在腦海中出現一種朦朧的意象和感受。
雖說不清詩人表達的具體意思,但對詩詞的整體氛圍和感覺的表達往往能一語中的,這就是意境。
例如下面這首詩: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唐·王維《鹿柴》
一看到整首詩,腦海中就出現一幅空寂感中帶著一絲暖意的空山景象。這就是漢字營造的神奇意境。
中國畫也一樣,畫的技法,色彩,構圖等等,往往並不是重點,重點是整體所營造出的意境。
這就是和西方繪畫非常不同的地方。
西方的藝術,傾向於製造光影的幻覺。很多時候,它希望通過對光和影的描繪,來製造出一種虛擬的3D空間,使畫看起來更接近真實。
而中國的繪畫,更傾向神韻,整體氛圍和意境的表達。
這種意境的表達,超出了藝術作品單純對視覺的衝擊,而更像一部電影、一本書那樣,能夠感染欣賞者的心境和思想。
這種感染,能夠延續幾千年,上萬年。
無論社會,文化,審美,習慣發生多大改變,我們今天看到古人的畫,依然會痴迷。
這就是一種能穿越時空的,非常高級的美。
而這種美,通常有一些特性,我們可以從幾幅國畫來看看。
極簡,讓美更突出,更雋永
宋·趙佶《聽琴圖》
宋徽宗趙佶的《聽琴圖》。
它是宋代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幅院體畫。
畫中描繪了四個人物:兩個聽琴的官僚,一個隨侍的童子和一個穿著道袍的撫琴人。整幅圖表現的就是一個聽琴彈琴的場景。
仔細找一下畫中的物象,你會發現,非常簡單。
一桌,一琴,一案,一香爐,一瓶花,幾株竹子,一棵松樹以及上面的一些花枝。
但是就這樣一幅布局極其簡單的圖,卻表現了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音樂意境。
畫中聽琴人的鬍鬚,有微微飄動之感。
畫中的松竹也有一種被微風吹動的飄逸之感。最妙的是香爐裡的煙,也正在嫋嫋升起。
聽琴的人,神情雅俊。一人抬頭,若有所思,一人低頭,細細品味。連身邊的小童子也是聽得聚精會神,如痴如醉。
整幅畫裡的松樹,佔據了大部分篇幅,它挺拔又穩健地在撫琴人的身後,定下了一種很高雅的基調。因為我們都知道,古代文人都愛松,竹,梅,因其代表著高雅,高潔,不俗。
整個畫面非常簡單,乾淨。除了自然景物和人以外,我們能看到的物品,只有案幾和香爐,琴桌和古琴,以及畫面最近處的那幾隻插在鼎中的花束。
宋代文人雅事中的焚香,撫琴,插花,都在這一幅畫中得到了體現。
整幅畫以極簡的布局,使得重點突出,整體氛圍看起來非常的古雅,生動。
畫的頂端還有一首蔡京的題詩:
吟徽調商灶下桐,松間疑有入松風;仰窺低審含琴客,似聽無弦一弄中。
詩書畫一結合,詩中有畫面,畫中帶詩意。
琴聲,松聲,風聲融為一體,彈琴的人彈得專注沉浸,聽琴的人聽得迷醉動情。
連我們畫外之人,仿佛也能感覺到撫琴者的高超琴藝,聽到幽遠的七弦之音。
靜態的畫面,有一種流動的美感。
這種極簡的布局,讓人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撫琴人和聽琴人所營造的氛圍中,似乎也跟著在聽一曲無聲的的琴曲。
極簡,就是讓減法變成加法。越是簡單,越是具有延展性。
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老子《道德經》
越是簡單的東西,才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目之所及,都是花裡胡哨的色彩和景物,眼花繚亂會阻礙人的沉浸感和共情感。
正如很多商店的陳設和家居設計一樣,越是繁複,越顯雜亂;越是簡約,越顯高級。
當然,人生也一樣。有時候做做減法,人生或許能煥發不一樣的生機。
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
《蘆汀密雪圖》
《蘆汀密雪圖》,描繪的是密雪覆蓋著沙清丘岸的蘆塘小景。這是一幅小景山水。
它不像其他北宋畫作一樣,是很氣勢恢宏的全景式山水,而是把近景部分加以刻畫,賞畫人能夠近距離去看到這些景物。一眼看去,會覺得這樣的作品讓人眼前一亮,有一種非常疏淡,空曠又清幽的感覺。
我們賞古代的畫和書法,是從右到左打開。右為卷首。
一入畫首先看到一半的汀渚,上面有一些樹石。
但是賞畫繼續,離下一個汀渚之間,有一個大段的留白。留白中除了兩隻水鳥,空無一物。
再往卷後欣賞,才有了下一個汀渚和中景的竹子,遠景的蘆葦,俯臥的大雁,戲水的鴛鴦。
在寂靜沉悶的冬日景觀當中,加入了一些比較有活力的元素。
整體的氛圍給人一種冬日裡沉悶平淡,蕭索空曠的感覺。
但是細細品來,又覺得畫中蘊藏著一種寧靜中的生機。例如有覓食的水鳥,戲水的鴛鴦,岸邊的蘆葦等等,都給冬日的蕭索帶來一絲活力和生機。
然而最絕妙的表達方式,是留白,大面積的留白。
畫面上大面積的留白,代表著冬日的湖面。
這種方式,是中國畫常用的表達手法。 很多的中國繪畫,把河流,天空或者雪景的部分,以這種留白的形式凸顯出來。
通過留白,在湖上營造出一種空曠的感覺。這種空曠,讓人能非常迅速的捕捉到冬日景象中的蕭索感。
明·文徵明
留白,讓無畫處皆成妙境。
留白往往能使得畫中意境更為深遠,氣韻更加靈動。
南宋·馬遠《寒江獨釣圖》
留白的藝術,可以擴展到每一個領域。
例如書法,文學,音樂,設計,攝影,影視等等。有時候,留有大片的空間,能給人無止境的想像。
空納萬境。凡事滿則溢。空一些,留一些白,才能裝進萬事萬物。
所以真正高級的美,是簡約,是留白,是隱約。
是酒微醺,花半開。
美學如是,心靈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