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靈璧石,一個幸福家
家是每個家庭成員幸福的港灣,心靈的棲息地,是最放鬆、最自由的地方。在這個地方,不需要戴上那些標誌著身份的面具,不需要緊繃著防範與應酬的神經,可以盡情地展示自己的天性與本性,可以盡情地享受天倫之樂、人倫之趣,所以營造一個具有溫馨和諧氛圍的家尤為重要。在營造氛圍方面,奇石,尤其是靈璧石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擺放靈璧石可以起到裝飾作用。我們現在好多人裝修房子越來越注重文化品位,表現出了人們對文化的尊重和嚮往。能表現文化品位的,無非就是花草字畫、雕塑造像、古典家具等等,但這些東西如果要用高檔貨的話,普通百姓可負擔不起,如果用仿品的話,卻總讓人覺得差了那麼點意思。唯有奇石尤其是靈璧石,出自天然,沒有「身份」的高低貴賤,用來作裝飾品,既經濟又文氣。
其次,擺放靈璧石可以彰顯主人的文化品位。俗話說:「牆上無字畫,必是俗人家。」用靈璧石裝點家居,比普通裝飾品有著更高的品位。靈璧石歷史悠久,造型古樸,色澤沉著,紋理滄桑,質地溫潤,意蘊悠遠,格調高雅,是名副其實的諸美兼具。文震亨說「石令人古」,靈璧石自古以來就受到李煜、乾隆、蘇軾、米芾等帝王將相、文人雅士的青睞,文化底蘊之深厚,是令其他裝飾品難以望其項背的。
第三,擺放靈璧石可以起到放鬆身心、修身養性的作用。靈璧石來源於大自然,帶著天然拙樸的氣息,自古文人雅士就把它請進書房,作為案頭山水,與之對語,心騖八極以遊太古,做一次心靈的旅遊,來一次精神的洗禮,暫時忘卻塵俗的煩惱,流連於心靈的淨土。蘇軾說:我持此石歸,袖中有東海。」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壓力加大,往往會心身俱疲,最需要這種調節。古人說「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就是這個道理。
第四,擺放靈璧石還可以起到薰陶教化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價值取向、興趣愛好都會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喜歡花草字畫,家中擺放靈璧石,家庭自然就有著濃厚的文化氛圍,孩子從小感受這種文化氛圍,耳濡目染,也容易成為一位儒雅的人。靈璧石自古就被譽為高潔、堅貞、溫和、仁愛、忠義、睿智等美好品質的象徵,所以,一個愛石的家庭也一定會培養出一個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
第五,擺放靈璧石可以協調一個家庭的風水。靈璧石被視為風水神物的歷史由來已久,古人認為靈璧石是「天地至精之氣,結而為石,負土而出」,本身就與大自然有著協調的關係。古代典籍關於靈璧石的靈異故事也不乏其例,如《後周書》記載,高琳母親婚後久無身孕,後路經靈璧,撿得一石,神仙指點她要小心呵護,然後乃孕,生高琳。高琳後來「進位柱國」。所以,家中擺放山形石、金錢石,或龍、鳳、虎等吉祥石,可以起到鎮宅、化煞、生財等諸多風水作用。當然,對於風水,有人認為是迷信,此一觀點,僅供參考。
第六,靈璧石天然環保,對人體有益無害。據核工業專家分析,靈璧石的化學成分對人體無任何危害,其放射性微乎其微,符合綠色環保要求,並且靈璧石含有多種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有獨特的養生健身之功效,可以起到積極的醫療作用。自古以來,中醫就用靈璧石製成醫療用具(砭具),用以按摩、刮痧,具有很高的醫學價值。所以家中擺放靈璧石,無傷害人體之虞,而有康健人體之益。
第七,靈璧石養護簡單,收藏容易。我們很多人喜歡藏瓷器字畫,這本無可厚非,但這些收藏必須有專業的養護知識與非凡的細心和耐心,否則稍有不慎,就會損壞寶貝,讓人傷心難過。靈璧石質地堅硬,耐風化,耐貯藏,不需吃喝,無需餵養,只要沒有不可抗拒力的損壞,永遠會保持完整。如果有空就擦拭把玩,沒空就可以擱置一邊,從不會打擾到主人的生活,這大概就是「石不能言最可人」的詮釋之一吧!
第八,靈璧石還有保值、傳家的作用。靈璧石資源越來越少,隨著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人們對靈璧石的需求量只會越來越大,靈璧石的價格也只能越來越高,所以收藏靈璧石,不但可以保值,還有儲值升值的作用。當然,這樣的家藏靈璧石就會成為一個家庭經濟和文化的載體,附著著家庭成員的家族情結,成為親情傳遞的紐帶,把它作為傳家之寶,應該是個不二之選。
正是因為靈璧石在家居生活中有如此諸般的好處,所以近年來人們爭相求購,供於家中,使之成為幸福之家不可或缺的成員之一,一時間,靈璧石的身影遍布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民間甚至出現了「無靈璧不成家」的說法。古老的靈璧石在今天重放異彩,為社會和諧做出了偉大的貢獻,這真讓我們為靈璧石感到驕傲和自豪!
北京無極堂書畫院長期致力於弘揚和推廣中國傳統文化,經過多年的積累、探索和實踐,對當代書畫藝術品的認知,建設公開、公正、公平健康的藝術家推薦宣傳平臺和當代藝術家原創藝術品交易平臺,一直為弘揚傳統文化,繁榮繪畫市場而奮鬥著!
劉文順,道號玄靈子,道名劉至順,道教全真龍門派第二十一代傳人、形意拳郭雲深第六代傳人。1972年生於河北保定市清苑,現居北京。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南海國禮藝術家、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北分會會員、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河北省中國畫研究會會員、霍春陽傳統藝術研究會研究員、中國道醫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教育電視臺「水墨丹青欄目」籤約畫家、北京無極堂書畫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