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李子柒,卻很少有人知道李七月。我認識李七月也是在去年央視舉辦的「主持人大賽」後才有的事。
雖然名字聽起來很火熱,但李七月卻來自寒冷的哈爾濱,她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從記者一步步幹到主持人,一直默默無聞,直到2019年年末的那一場主持人大賽,讓她瞬間耀眼奪目。
「主持人大賽」高手雲集,各懷絕技,要想脫穎而出,必須具備非凡實力。李七月之所以能在大賽中嶄露頭角,我覺得跟董卿及她曾主持過的《中國詩詞大會》有莫大的關係。
說到《中國詩詞大會》,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會想到董卿,因為董卿在節目裡面的精彩表現,已經深深地烙在了大眾心中,她的知性與氣質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做「腹有詩書氣自華」。
作為文藝組的一名選手,李七月抽到的經典節目正是董卿的《中國詩詞大會》。
董卿出題前即興說了一段導語,一開口就直接將觀眾帶入「詩詞大會」現場,她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遠方有多遠,不得而知,但詩其實就在眼前。」
董卿給李七月出的題目非常有意思,只見現場出現了三幅圖片,分別畫的是柳樹、紅豆和月亮,董卿要求李七月用這三個關鍵詞完成《中國詩詞大會》的主題串聯。
「柳樹」、「紅豆」、「月亮」三個詞是唐詩宋詞裡的常客,一看到它們就會聯想到很多的詩詞佳句,但是短時間內要把它們串聯成一個主題卻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設身處地地想一下,要是讓你作為「代班主持」,如何頂著這巨大的壓力,把大家的目光從剛才的出題人董卿老師身上轉到自己身上,讓大家走進屬於你的三分鐘,完成好這次主持呢?
看來李七月是有備而來,她熟讀了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對詩詞有了自己的見解。她知道柳樹、紅豆、月亮這三種充滿詩意的物體,其實代表了中國人對於三種不同的事物所潛藏的情感。例如柳樹代表留別,有臨別贈柳之說;月亮代表思鄉,有「月是故鄉明」之說;紅豆代表相思,有「此物最相思」的詩句。
要想成為一名被大眾認可的「詩詞大會」的主持人,光懂詩詞是不夠的,還得有足夠的氣場和親和力。很明顯,董卿老師出題時的那段開場太過驚豔,如果沒有足夠的主持經驗,李七月很難用三分鐘將觀眾帶入她所營造的「詩詞大會」。
李七月的厲害之處是她擅於營造氣氛,她一登臺就幽默而不失風度地說了一句:「大家好,我不是董卿」。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讓觀眾們忍俊不禁,瞬間就拉動了大家的距離。
緊接著,她娓娓道來,為大家獻上了一段詩詞盛宴。有李清照的「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有王維的「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有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有「離別贈柳盼人留」;有「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上面這些詩詞非常經典,喜歡詩詞的人大多耳熟能詳,很多觀眾當場與李七月一同吟詠起來,增加了大家的參與感。
簡單的背詩和註解之後,觀眾們都意猶未盡,李七月藉機對「柳樹、月亮、紅豆」這三種意象進行總結與點評,讓這段主持有了升華。
她說,中國古詩詞的力量,可以穿越千年,眼中所見和心中所想都是人生體驗,眼中為物,心中為我,詩詞恰恰就是連接物我的一個紐帶。
最後,李七月又用杜甫、陶淵明、李煜等古詩詞大家的經典名句做了慷慨激昂的陳述,讓整個三分鐘的主持在高潮中收尾,給人餘味無窮的感覺。
如此精彩的主持,沒有太多的準備,臨場發揮太難得了,贏得了在場觀眾們的掌聲一片。
節目過後,李七月的精彩表現在網上也引起廣泛討論,大家公認她的主持聲音和旋律優美,引用恰切,節奏舒服,點題和升華獨到,仿佛之間,似乎覺得她接了董卿的班似的。
《中國詩詞大會》播出已經五季了,由於前四季的主持人董卿太過優秀,她的優雅、成熟、大方以及飽讀詩書的形象深入人心。但在第五季時龍洋突然接替董卿成了新一任詩詞大會的主持人,但略顯稚嫩的龍洋並沒有得到太多的叫好,我覺得主要還是她少了一些文化底蘊吧!
當網友們看到李七月的精彩表現後,一致建議讓她做第七季《中國詩詞大會》的主持人,大家覺得李七月能接過董卿的衣缽,主持好《中國詩詞大會》嗎?
我覺得李七月完全有實力主持好《中國詩詞大會》,因為作為《等著我》尋人團的團長,多年的尋訪和閱歷,讓她看遍了人間的悲歡聚散和生離死別,這樣的人對人生和詩詞會有更深刻的理解與參悟,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