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了一個世紀的人生
    
    前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的畫像。新華社記者 李木子 攝
    3月7日,聯合國前秘書長、秘魯著名外交家佩雷斯·德奎利亞爾安然下葬,正式與這個世界告別。
    三天前,德奎利亞爾在秘魯首都利馬逝世,終年100歲。1982年至1991年,他連續擔任了兩屆聯合國秘書長,是聯合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位來自拉丁美洲地區的秘書長。
    對於德奎利亞爾的離世,聯合國現任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稱:「德奎利亞爾的一生不僅跨越了一個世紀,而且貫穿了聯合國的整個歷史……他使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確如此言,德奎利亞爾是聯合國歷史上第五位秘書長,在他任職期間,從美蘇對峙到冷戰結束,國際形勢紛繁複雜。
    他清醒地認識到,聯合國還是一個「有缺陷的」和平機構,如何充分在國際爭端中發揮作用,還需要積極的努力和探索。
    擔任秘書長職務的第二年,德奎利亞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直言:「聯合國目前的問題是,成員國們要麼不使用自己的權力,要麼濫用自己的權力」。
    如何彌補現實中的缺陷,他向聯合國遞交了一份具有高度批判性的報告。報告中表示,「我們正在步入無國際政府的危險狀態,聯合國的各項決議越來越受到那些認為自己足夠強大的國家的蔑視」。
    有為才能有位,德奎利亞爾率領聯合國積極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自己的職能,在第一任期,他力阻一些阿拉伯國家剝奪以色列的聯合國大會席位,在處理人權問題時,選擇較為謹慎的方式。
    在第二任期,他已經積累了越來越多的經驗、聲譽,以及政治智慧,能夠在平息國際爭端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蘇聯從阿富汗撤軍、納米比亞獨立、結束兩伊戰爭、籤訂柬埔寨和平協定等,德奎利亞爾帶領聯合國漸入佳境。
    結束長達8年之久的兩伊戰爭,是德奎利亞爾職業生涯的高光時刻。
    1980年9月,伊拉克和伊朗因領土爭議,進入戰爭狀態。由於兩國分屬不同的教派,加劇了爭端的複雜性,戰爭給兩國人民都帶來了沉重的傷害。
    為平息戰爭,德奎利亞爾多次前往兩國斡旋。
    1987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598號決議,要求兩伊立即停火,把軍隊撤至國際邊界,立即釋放和遣返戰俘,尋求一項全面、公正、體面和持久的解決辦法。
    伊拉克馬上表示同意,伊朗則在一年後接受了停火協議。
    兩伊停火讓德奎利亞爾的聲望如日中天,但也埋下了沒落離去的伏筆。在兩伊戰爭中背負沉重外債的伊拉克,在與伊朗停火後不久,就悍然對其最主要的債務國——鄰國科威特發動了侵略戰爭,由此拉開了海灣戰爭的大幕。
    事發當日,德奎利亞爾就召開緊急會議,通過了責令伊拉克無條件撤軍的決議。
    隨後的3個多月時間裡,聯合國又另外通過了11項關於解決伊拉克問題的決議案。
    但是,這些決議,並沒能有效推動戰爭的和平解決,最終聯合國採取了授權武力幹預的方式。
    由於在戰爭爆發20多天後,德奎利亞爾才會見了伊拉克外長,以及在授權動武之前才前往伊拉克,事後有很多聲音抨擊德奎利亞爾沒有付出足夠的外交努力。
    1991年,在多國部隊對伊拉克發動沙漠風暴行動之後的11個月,德奎利亞爾任期屆滿,就此離開風起雲湧的國際政治舞臺。他身後的聯合國,相比他多年前到任時,已經能夠在國際衝突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人生百年會有盡,世事萬變誰能料?對這個剛剛離去的百歲老人來說,沒有比來過、努力過、奮鬥過更重要的事情了。
    董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