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前後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動圈旗艦HD800發售以來,森海塞爾一直沒有在動圈耳機上再有大動作。經過六年的等待,森海於2015年公布了HD800S——看起來就像是一個黑色版本的HD800。加上2016年初亮相的HE1(奧菲斯後續作品)實在是舉世矚目,黑色的HD800S自然也只能躲在角落,默默等待重新被發燒友們發現的那一刻。然而這個過程註定是緩慢的,不僅因為其兄HD800過於耀眼,更是因為HD800S的價格極其高昂——一千七百美元,足足比HD800的實際售價貴了五百美元,就算附贈了一條價值不菲的CH800S平衡耳機線,似乎也顯得有些過分。
有趣的是,另一大歐系廠商拜亞動力所推出的新一代旗艦同樣是上一代旗艦的改進版,而拜亞甚至懶得為它單獨一個編號,而是直接叫做T1(2nd),售價也與當初T1上市時沒有太大差距,均為一千美元出頭的價格。在帝捷巡迴試聽時我申請試聽了T1(2nd),發現相比T1進步不小,這也給了我不少對HD800S的信心——論技術實力,森海塞爾更強,六年磨一劍的水準怎麼會差呢?
於是趁著代購尚未加稅,我第一時間拿到了HD800S,也就有了今天這篇小文,來簡單談一談HD800S的表現。由於拿到手那天遇到了一些波折,所以我並未留下任何開箱照片,我覺得HD800S相比HD800除了盒內多了一條CH800S,也並未有任何區別(U盤與印刷精美的多國語言說明手冊都還在),所以略去不表。
不得不說,從外觀上來說HD800S並不十分精美,雖然外型依然延續了HD800非常有科技感的造型,但是黑色並不十分漂亮,不如銀色的HD800。並且從做工的感覺來看,估計還是會存在容易掉漆的問題。其他方面的特性與HD800別無二致,幾乎完全一樣的佩戴感受,幾乎一樣的單元大小。
在打開「耳罩」之后里面路出的單元樣子。HD800最為著名的斜置腔體依然保留。300歐姆的阻抗也與前代一致,不過這一代在易推性上有了巨大的提升。
插頭的顏色與耳機一致,從銀色變為了黑色。不得不說這個插頭看上去比前代更漂亮。很自然,S同樣沒有附贈6.3-3.5轉接頭,大概設計師從來沒有想過會有人搭配隨身設備使用吧。
頂端的編號區,這裡非常值得吐槽的是依然顯示的是HD800,而非HD800S。不過編號是重新開始了,我這一副是2000號以內,應該算是『頭版』了吧。產地自然還是德國。
前文說到本代在易推性上有了巨大提升,這個印象也是來源於這個搭配。LP5 GOLD(以下簡稱LP5)直推HD800S。雖說專門為大耳機進行了各種優化,LP5能夠降服各類2K價位大耳機,但是搭配K812、T1(2nd)還是HD800這三個大廠旗艦時表現都較為一般,出來的聲音往往有比較明顯的缺陷。一個是旗艦對於前端驅動條件往往要求更高,另一個對於前端的缺點也極為敏感,稍有差池很容易給你臉色。
但是在LP5搭配HD800S時,除了中頻韻味稍顯不足,其他方面均有不錯表現。HD800被人詬病的『中頻發虛』不復存在,高頻也非常順滑沒有很強稜角,密度感、動態、瞬態更是其強項。最為可怕的是,HD800S並未丟掉HD800那種凌厲、暢快的感覺,有時聽得入神時當真有冷汗滲出,仿佛過山車一般過癮。雖然隨身搭配的HD800S依然有許多缺點和問題,但是在我看來這些問題基本上都是緣於前端。
我對於HD800的推崇更多來源其野心——它嘗試以動圈的方式來『模仿』靜電耳機。而HD800S,我認為是更加徹底貫徹了這樣的野心——更加寬鬆、更高密度、更加精緻、更順滑的高頻……這些本都是靜電的拿手好戲,HD800想做而未做到的在HD800S上得以實現。平心而論,單說素質HD800S並未超出HD800很多,但是在整體聲音水準,尤其是『對前端寬容度』上,卻要好上不少,我相信這都是HD800S之所以敢賣到如此高價的理由。
由於工作地點原因,我尚未有機會將它帶回家裡臺式系統上與HD800進行對比,只是用接電腦的一體機和LP5試聽了一下。我也非常期待有平衡耳放加成的HD800S能夠爆發出真正的能量——畢竟,官方都慷(da)慨(bao)送(mai)給你線讓你上平衡系統了。
它真的是一個讓人非常容易陶醉其中的耳機,也是一個很容易帶給人驚喜的耳機。S FOR SUPER,這次的HD800S,必須給點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