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紅柿的故事:扶老助殘,昌平企業在行動

2020-12-24 北青社區報昌平版

西紅柿的故事在網上流傳已久,在西紅柿原產地秘魯的森林裡,當地土著認為這個稱之為「狼桃」的果子有毒,無人敢吃,只能用作觀賞。從秘魯森林傳入歐洲的數百年間,沒有一個人敢嘗一口「狼桃」。

1830年一位上校看到如此鮮美的西紅柿,好奇它到底是什麼滋味,他冒著中毒致死的危險,吃下了一個西紅柿,並躺在床上等死。鎮上的居民都嚇壞了,但上校過了半天也沒感到身體不適。

他將西紅柿可以吃的消息告訴了所有人,他們都驚呆了。於是,西紅柿名聲大振,在世界各地廣為傳播。

西紅柿如此,扶老助殘如是。忙活了6年公益事業的孫利勇,也想從昌平做起,告訴大家扶老助殘不僅是一項公益活動,更是一件多方受益的機遇。

孫利勇(左)組織老人一起跳秧歌,並和「袖珍人」一起合影

獲國家級金獎

提倡老人和殘疾人「互短為長」

2020年8月23日,經過半年的多輪競賽,全國社創之星創新創業大賽在浙江省杭州市落下帷幕,北京市昌平區的北京扶老助殘科貿有限公司獲得金獎,成為昌平區在企業社會責任領域獲得國家級金獎殊榮的第一家企業,董事長孫利勇捧起了獎牌。

獲得這一殊榮在孫利勇的意料之中:「儘管隨著老齡化在中國的不斷深化發展、殘疾人就業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但是在很多人看來扶老助殘事業還是很有難度,具有挑戰性,但我不這麼認為。」孫利勇有著自己的想法:「提高扶老助殘的力度是社會發展的標誌,它首先是個機遇,然後才是帶來的挑戰,要將『扶老』和『助殘』結合起來。」

孫利勇(左四)捧起了獎牌
金獎獎盃

據了解,目前國內絕大多數有老人的家庭都選擇了「居家養老」的方式,但子女長期不在身邊、老人精神上需要陪伴、生活上有很多瑣碎需求等諸多問題難以通過單次的獻愛心活動來長期滿足老人的需要;殘疾人就業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但現實是很難找到稱心的工作,有時僅能領到最低生活保障補助資金,甚至有些殘疾人僅能靠家裡的幫助,才能獲得一份穩定且合適的工作。老人和殘疾人,在社會上的兩個弱勢群體各有需求,且能夠互相補充,這為孫利勇的「互短為長」模式提供了基礎。

「簡單來說,老人可以隨時請殘疾人上門來提供一些生活服務,殘疾人還能獲得一定的報酬。」孫利勇繼續解釋道,殘疾人陪老人聊聊天、做做家務甚至可以幫忙做飯、按摩,但所需的薪酬則要低於普通的保姆或養老護理員:「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針對老人和殘疾人的生活服務類平臺,但更多的是一種人情味,『互短為長』就是這個意思。」

孫利勇的互短為長模式

在殘疾人上門幫助老人的同時,老人還能幫助殘疾人。部分殘疾人文化水平較低,且沒有機會學習一技之長,這也讓老人的長處有了發揮的地方。老人可以在生活中教授一些技能,成為殘疾人的良師益友。

如今養老服務業被視為「朝陽產業」,付出與收入不匹配讓很多人不願意從事養老護理工作,導致了非常大的用人缺口。以殘疾人所在社區為中心,輻射本社區有需求的老人,通過小程序一鍵呼叫,讓殘疾人在「家門口」上班、讓老人享受「鄰居」的照顧,雙方既方便、又放心。這一模式得到了昌平區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也讓孫利勇能夠在回龍觀、天通苑地區放開手腳將項目落地,未來輻射更多地區。

孫利勇和殘疾人員工在一起

多方支持下

他希望「扶老助殘」能走向專業化

為了能讓項目儘快落地,昌平區民政局開通了綠色通道,加快業務辦理速度;由於孫利勇和他的團隊對回天地區的社區需求情況不了解,具體與社區有需求的老人和殘疾人的對接工作出現了困難,昌平區民政局了解到情況後趕緊幫孫利勇和社區牽線,並為孫利勇講政策、送服務。

「昌平區民政局的同志告訴我這是一項惠及民生的項目,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放開了幹,為居民們帶來些福利。」孫利勇說。

通過大量調研後,孫利勇計劃組建義工和服務商團隊,覆蓋50個社區,直接受益5千名以上老人,並最少提供100個殘疾人就業崗位。並且在殘疾人上崗前為其提供專業的崗前培訓,包括基本護理知識、溝通技巧、適合健身用的木蘭拳等。孫利勇還正在以殘疾人創業基地為核心,建設無人機產業基地,無人機組裝、無人機駕駛員培訓、無人機飛行比賽等,他希望殘疾人接觸的不僅僅是養老護理、手工藝品,還要有更高技術含量的高端產業。

殘疾人正在組裝無人機

「專業的崗前培訓是必要的,這樣殘疾人在和老人的互助中也能更加得心應手。」孫利勇向記者介紹道:「創業基地在昌平區南口鎮,有專業的老師和場地,讓扶老助殘走向專業化。」

一項關乎你我的民生事業

孫利勇從小生活在山東農村,父母樸實善良的性格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小時候家裡經常住著些陌生人,一住就是一兩個月,都是生活上有困難的老人或殘疾人,我母親就照顧著他們。」

當時孫利勇並不理解母親的做法,認為收留的這些人影響了家裡的生活。如今幾十年過去了,他漸漸理解了母親的善良,對於物質生活沒有過多追求的他幾經周轉最終投身到公益事業中。

孫利勇與其資助的玉樹藏族自治州的孩子

「我的母親前些年在老家突發腦梗,但當時家裡沒人耽誤了急救時間,沒過多久便去世了。」孫利勇說到這裡有些遺憾,他希望這種事情能夠盡少發生,老人在家裡至少得有個人陪著:「我的姐夫下肢癱瘓,一直靠拉摩的掙錢養家,但畢竟又危險又辛苦,不是長久之計。」

家庭的變故讓孫利勇更加堅定了投身扶老助殘事業的決心,他發明的預防老年痴呆的益智語言文字系統——「幸福密碼」文字系統正在申報國家專利,將為老人提供一套全新的動腦、動手益智文字,結合老人行為心理學,為延緩老人記憶力衰退、增加社區文化交流提供新穎、有效的工具。

孫利勇的扶老助殘運行模式

中國的老齡化進程遠快於西方發達國家,80後、90後是少子化家庭的開端,面對悄然來臨的社會形態,我們不禁要問:未來會怎樣?今年新冠疫情後殘疾人就業問題更是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幫助。

「住在回天地區的殘疾人、復轉軍人、下崗職工歡迎入職、兼職或者做志願者」,孫利勇也希望更多人加入進來:「人多力量大,為社區建設一起努力。」

扶老助殘事關每一個人,孫利勇想和當年第一個吃西紅柿的上校一樣,讓扶老助殘事業更上一個臺階,從回天地區做起、從昌平做起。

孫利勇(右一)和社創大賽小組在一起

文/北青社區報記者 李睿陽

相關焦點

  • 光碟行動 打卡有禮| 文明昌平邀您打卡啦
    光碟行動 打卡有禮| 文明昌平邀您打卡啦 2020-09-25 14:3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童享工程-佳貝艾特·優愛行動」助殘公益項目啟動儀式在聊城市舉行
    12月9日,海普諾凱營養品有限公司與山東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共同開展的「童享工程-佳貝艾特·優愛行動」 助殘公益項目啟動儀式在聊城市舉行。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長楊忠民代表基金會接受捐贈並為愛心企業頒發捐贈證書,海普諾凱營養品有限公司山東省區市場部經理徐明磊、聊城市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周江濤出席儀式並分別講話。儀式由聊城市殘聯副理事長侯憲江主持。
  • 昌平汽修企業全面「體檢」
    為貫徹落實2020年9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和深入推進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切實改善昌平區空氣品質,昌平區生態環境局開展了轄區內汽修行業專項執法行動。今年以來,昌平區生態環境局共檢查汽修企業958家次,出動執法人員2195人次。下一步,昌平區生態環境局將繼續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做好轄區內大氣汙染防治常態監管,助力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圖文來源:昌平號|生態昌平
  • 殘聯:「義肢助殘」在行動
    11月21日,南縣殘疾人聯合會與長沙本和假肢廠共同開展「義肢助殘」活動,免費為殘疾人士安裝義肢取模。 活動現場,技術人員仔細為每位殘疾人士測量、取樣、記錄,並結合殘疾人士自身實際情況和個人喜好為他們打模取型。
  • 合生匯等多項目進駐 昌平商圈漸豐
    其中,北京商報記者獲悉,昌平合生匯直通昌平地鐵線生命科學園站,輻射範圍覆蓋至周邊多個高新科技產業園、高校及社區。該項目總建築面積約45萬平方米,其中購物中心為20萬平方米。根據相關知情人士透露,昌平合生匯的整體項目定位為北京城的娛樂購物公園,除了合生匯的21區BLOCK外,該項目還將打造成為科技、運動、潮玩、IP孵化器。
  • 廈門46家「愛心屋」開業運營 助殘獻愛心蔚然成風
    興建「愛心屋」是廈門市委市政府關愛殘疾人的一項惠民舉措,也是「愛心助殘」行動的重要載體。「愛心屋」作為促進殘疾人就業增收的新平臺,一年來運營效益持續提升,匯聚了廣泛的社會愛心力量,幫助殘疾人成就夢想。  三級聯動  高效建起「愛心屋」助殘平臺   「愛心屋」作為「愛心助殘」行動的重要載體,從建設開始,市委領導就高度重視,相關領導統籌,多次調研並作出具體指導。
  • 匠心社|西紅柿的故事
    本來不想賣西紅柿,我的朋友滄海漁笛偶爾發了一個朋友圈,上面是他老家種植的西紅柿,說是自然成熟的,非常好吃,有小時候的味道,我就買了一箱,自己吃了,覺得真的很好吃,於是又給家人買了幾箱。後來又送給了朋友幾箱。朋友反饋說不錯,也想買,我就把滄海漁笛家人的微信推薦給了他們。
  • 蔡奇:樹牢新發展理念 努力開創昌平發展新局面
    他強調,昌平素有「京師之枕」之稱。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立足當前,著眼「十四五」,樹牢新發展理念,集聚創新發展動能,壓實生態保護責任,激發基層治理活力,努力開創昌平發展新局面。   天通苑體育館是回天地區織補的重要體育設施。蔡奇察看場館運行,了解回天地區文體健身設施建設情況。「感謝『回天有我』行動給我們帶來的大變化。」一位居民說。
  • 志願廉親小紅菱 精準助殘每一天
    「5·19是第29個全國助殘日,恰逢雙休日,為讓新家園裡的新鄰裡感受到愛心助殘的溫暖,我們廉親小紅菱棄假獻愛心!」聯青社區書記陸蓉介紹。美食助殘:四季都有「三鮮」餛飩「八年了,聯青的助殘工作在黨建引領下,天天都是『5·19』——這是陸蓉書記進村、進社區任職後,所堅持的為民服務準則!」廉親小紅菱志願者計紅菱如是誇書記。
  • 盒子與院子的故事——黃城根小學昌平校區
    盒子與院子的故事——黃城根小學昌平校區The Story of Boxes and Yards: Huang Cheng Gen Primary School ChangpingCampus建築設計:北京和立實踐建築設計諮詢有限公司/Inclusive Architectural Practice黃城根小學昌平校區項目是一次將建築理念與教育理想高度結合的設計實踐,也是北京市第一所被動房學校建築。
  • 市工商聯黨組成員宋永健走訪調研昌平民營企業
    為深入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加強新時代民營經濟統戰工作,1月6日下午,市工商聯黨組成員宋永健一行到昌平民營企業走訪調研,與昌平區工商聯領導班子成員和部分企業家座談,了解基層工商聯工作和民營企業發展情況,傳達《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精神,部署參政議政、社情民意徵集工作。
  • 倡導助殘新風尚,2020中智慈善跑線上開跑
    安全第一,中智慈善跑首次採用「線上+線下」模式為了能讓更多愛心人士參與到活動中來,本次中智慈善跑首次採取「線上跑」形式,來自各行各業的跑者將通過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參與活動,不見面、不聚集,線上助殘,傳遞愛心。本次中智慈善跑活動共分為3公裡、5公裡、10公裡、半程馬拉松等不同賽程,不限地點、不限室內室外,全國跑友均可報名參賽。
  • 句容天王鎮多舉措開展助殘活動
    節日前夕,句容天王鎮殘聯以「助殘脫貧,決勝小康」為主題,著力從宣傳、走訪、講座三方面開展形式多樣的助殘活動,溫暖殘疾人士。  在加大宣傳方面,天王鎮殘聯發放單頁、懸掛橫幅,通過網絡、廣播等媒體及時宣傳殘疾人權益、各項惠殘政策、殘聯活動等,在全鎮營造扶殘助殘的良好氛圍。
  • 民正遺囑庫愛心助殘晚會拉開全國布局序幕
    2020年12月20日,在青島市即墨區殘聯的指導下,由民正為老服務中心和愛心企業共同舉辦的助殘公益晚會順利舉辦。本次晚會邀請民正為老的青島地區志願者、客戶代表、愛心企業、公益團體、匯聚一堂,為社會弱勢群體設立愛心慈善帳戶,解決殘障人士實際困難。
  • 昌平100萬人安裝使用的這款APP了解一下!
    昌平100萬人安裝使用的這款APP了解一下!>在這個大喜的日子再次隆重地向大家介紹一下「北京昌平APP」「北京昌平APP」是一個聚焦昌平本土的,服務社會大眾的,溝通民生的服務平臺。
  • 疫情中「京城的哥」愛心接力表彰暨「的士助殘培訓項目」啟動儀式在京舉行
    ,提升助殘技能服務的培訓,開啟了為視障朋友送上最暖心的人文關懷之旅。在現場活動上各個愛心車隊的負責人一起回顧了抗議物資運送過程中志願者服務的全過程,李小璐不僅為視障朋友們講解愛心接力視頻中的感人故事,還演唱了歌曲《小路》,並為大家捐贈盲杖,和現場的視障朋友們一起共度國際盲人節
  • 全國助殘日寧夏殘聯開展多項助殘活動
    央廣網銀川5月17日消息(記者廉軍)今天是第三十個全國助殘日,寧夏殘聯開展多項助殘活動,用實際行動傳遞溫暖。據了解,寧夏殘聯各駐村扶貧隊結合開展「四查四補」百日攻堅行動和「迎著困難問題上、圍著服務殘疾人轉」主題實踐活動,積極開展走訪慰問,協調解決貧困殘疾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對受疫情影響的殘疾人及其家庭,及時給予特別關心、特別關愛,落實幫扶措施,努力降低疫情對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的影響。
  • 讓全會精神入腦入心並轉化為自覺行動,昌平舉辦多場報告會
    一場場宣講,有效推動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黨員幹部群眾中入腦入心並轉化為自覺行動。12月1日,昌平區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團政法系統報告會舉行。昌平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昌平區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梁士強作為昌平區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團成員,為政法系統黨員幹部作專題輔導。
  • 房產中介無錫我愛我家愛心助殘,踐行集團公益初心
    本次助殘公益活動,無錫我愛我家用實際行動為社區殘疾人家庭送上慰問,讓這個冬日變得更加溫暖動人。其實,作為房產經紀龍頭企業,我愛我家一直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曾多次組織各項社區公益活動,如社區疫情防控公益行動、垃圾分類活動等。11月24日,我愛我家「守護者計劃」啟動儀式暨抗疫先鋒、社區守護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我愛我家發布了行業內首個企業社區公益體系,以責任和愛心守護居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