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間本沒有什麼神仙,但自太古以來,人來眼見周遭世界,諸般奇異之事,電閃雷鳴,狂風暴雨,又有天災人禍,傷亡無數,哀鴻遍野,決非人力所能為,所能抵擋。
遂以為九天之上,有諸般神靈,九幽之下,亦是陰魂歸處,閻羅殿堂。於是神仙之說,流傳於世。
無數人類子民,誠心叩拜,向著自己臆想創造出的各種神明頂禮膜拜,祈福訴苦,香火鼎盛。
方今之世,正道大昌,邪魔退避。中原大地山靈水秀,人氣鼎盛,物產豐富,為正派諸家牢牢佔據。
其中尤以「青雲門」、「天音寺」、「焚香谷」為三大支柱,視為領袖。
這個故事,便是從「青雲門」開始的。
——節選自《誅仙》
20世紀90年代後,網絡文學在中國興起,當時的蕭鼎因為受到西方文化,包括一些日本遊戲、動漫的影響,他所創作出來第一部作品即是以西方中世紀魔幻為背景,帶有強烈的西方風味。
但在這之後,他開始嘗試著把中國古典文化和新興的魔幻潮流相結合,創作了《誅仙》這一作品。
作者創作《誅仙》的靈感來源於《蜀山劍俠傳》,但內容、題材等則是來源於《山海經》,如其在背景設置、形象塑造、思想表現和敘事表達等方面都是對《山海經》的吸收、豐富和發展。
小說構思巧妙、氣勢恢宏,開啟了一個獨具魅力的東方仙俠傳奇架空世界,情節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鮮明,將愛情、親情、友情與波瀾壯闊的正邪搏鬥、命運交戰匯集在一起,文筆優美,故事生動。
它與小說《飄邈之旅》《小兵傳奇》並稱為「網絡三大奇書」,又被稱為「後金庸時代的武俠聖經」。
蕭鼎大神清新脫俗的筆調,展現給了我們每一個人記憶中最好的想念。那情、那愛,在我看來,是那麼的動人心魄。儘管最後也許會以最悲慘的結局收場,沒有人會有幸福,張小凡或許會死。可是那其中的過程,他們追尋愛的過程,他們有絕望,有企盼,就已經滿足了我所有對愛情的期望。那才是最真實的。結果,不過是個形式罷了。
很多時候,我真的期望,讓這些美好的瞬間定格,妄想把世界放在我身邊溫暖的手心,想用瞬間來收藏住那個永恆。可是有些東西我們永遠也抓不住。
蕭大俠抓不住,張小凡也抓不住。那紅衣飄飄的美麗笑容、那白衣包裹的絕美身影、那水綠衣衫映著的溫暖臉龐,小凡他一樣也抓不住。
一切都不如人意,一切又都是上天註定,我們凡人還能有怎樣的心情去和上天抗爭。
在天地自然面前,我們是如此渺小而又卑微的人類啊,那些柔弱的感情能經得住什麼詭異的考驗和非人的折磨呢!只是悲哀會一直都留在那裡,在那個叫著心靈的地方,永遠揮之不去。
以下片段節選自《誅仙》
小白把頭一甩,似也有了幾分醉意,身子腳步也多了幾分踉蹌,慢慢走到鬼厲身邊,倚靠住他的身子,對著他呵呵一笑。 鬼厲啞然。 小白閉著眼睛,頭輕輕擺動片刻,忽地又是一笑,大聲笑道:「三百年啊!三百年!」 仰頭,抬手,喝酒!
她在風雨中,低聲自語,對著張小凡,又仿佛是對著自己的深心,輕輕,輕輕:「你救我護我,不惜自己的性命,我便一般對你了,你心中苦楚,天知我知,我不能分擔你的痛楚,便與你一道承擔,總希望有一日,你能與心中愛人,歡歡喜喜在一起的。」
《誅仙》打破了對「大俠」精神的崇高信仰,而把人性本能放在了第一位,這是對個人慾求的一種肯定,從而使「俠」的精神走下神壇,走向一種更為複雜的釋義。
小說最難能可貴的是細膩地描述了人物內心個人慾望與現實理想的衝突,展示出對正義與邪惡對立的困惑和矛盾。
張小凡善良正直,只因命運作弄,犯下彌天大禍,不為正道所容;加入魔教後,又心存慈善,對於師門養育之恩、兄弟之情難以割捨,幾次與正道人士的交鋒,他都顧念舊情,沒有斬盡殺絕。
他曾對昔日好友曾書書說:「你我道不同,必定為敵,但我心中,仍當你是朋友的。」
總的來說,《誅仙》走出了傳統小說所刻畫的俠之大義,沒有簡單地以正邪二元對立的思維結構小說,而是更多地賦予小說一種當代人的思維意識,呈現著作者對社會、人性的魔幻化思考。
小說旨在透過正邪的表象探究人性,正派最著名的仙劍——誅仙也會因為殺伐過重而腐蝕人心,誘其成魔。「噬魂棒」被人們認為是天下第一邪物,而鬼厲一語道破天地間第一位的邪物是「人心」。如果能堅守住自己的人格底線,仙劍和邪物便沒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