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汪學潮 通訊員 戴 維
「兒子,等讀完了研究生再去當兵好不好?」
「爸媽,你們別再勸我了,讀完研究生我就超齡了,這次我無論如何也要去當兵,圓我的軍旅夢……」
這是入伍前,新兵徐相棟和父母的一番對話。
父母滿是不解。徐相棟一直是品學兼優的乖孩子,從來不違逆父母長輩。這次為了參軍入伍,這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在讀碩士研究生卻「叛逆」了一回。
今年22歲的徐相棟,身材高大魁梧。讀本科期間,他當了4年的校國旗護衛隊隊員。那時,每當聽到國歌響起、親手升起國旗,他的腦海裡就想像著身著軍裝的樣子。
帶著這份夢想和憧憬,徐相棟攜筆從戎,成為瀋陽聯勤保障中心某新兵營學歷最高、年齡最大的新兵。
曾以為自己在新戰友中有些優勢,然而新訓開始不久,他就體會到了啥叫「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徐相棟,戰術動作要利索!」第一次進行戰術訓練,他拖了全班的訓練進度。
雖然早已做好入伍後吃苦受累的心理準備,但是在連隊組織的考核中,徐相棟接連遭遇不合格。尷尬的現實,讓這名學校裡的「優等生」第一次對自己產生了懷疑。
感覺到徐相棟訓練熱情打了折扣,新兵二連指導員鄧震趕緊給他加油打氣。
「相棟,最近怎麼狀態不佳?」
「指導員,以前在大學,啥比賽我都能拼個好成績,到了部隊我感覺幹啥都挺差,有些受不了……」
「相棟,高學歷不能和一名優秀戰士畫等號。軍營是個大熔爐,成功必經淬鍊,只要你願意擁抱那團火,堅持下苦功夫,就一定能百鍊成鋼。」說著,指導員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
從那以後,徐相棟又恢復了衝鋒的姿態:手榴彈投不遠怎麼辦?操課間隙,他虛心向教員請教動作要領;戰術課目不到位怎麼辦?閒暇時間他纏著戰友取經,糾正動作;體能跟不上怎麼辦?他每天早起晚睡加班練,一趟又一趟地埋頭衝刺……
憑著鍥而不捨的努力,徐相棟的各項軍事課目都達到良好以上,成為新兵連的訓練標兵。
一流的軍隊,需要一流的士兵。隨著時代發展,我軍的士兵構成、兵員素質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統計數據顯示,近5年來,應徵入伍的大學生士兵逐年遞增。今年,瀋陽聯勤保障中心入營新兵中,大學生佔到了85%。
這些來自「象牙塔」的莘莘學子,匯入軍營這個「大熔爐」,在磨礪中褪去了多少青澀,在淬鍊中碰出了多少火花,在融入中汲取了多少養分,都直接決定著他們的鑄造純度。
淬鍊:從「象牙塔」到「大熔爐」
■石飛虎 田 明 劉 成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汪學潮
憑著鍥而不捨的努力,年輕的士兵在磨礪中褪去了青澀,露出了鋒芒。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汪學潮攝
榮辱與共,不是喊喊口號這麼簡單,必須通過嚴格訓練才可能實現
傍晚,一陣哨響,瀋陽聯勤保障中心某新兵營四連迎來了一次緊急集合。
帶回途中,齊步走步伐越來越亂,值班班長叫停了隊伍,下口令讓全體新兵原地踏步。然而,總有人步伐合不上拍,不是快半拍就是慢半拍。
值班班長高聲說:「只要有一個人踏不齊,就全體陪著練!」
「這不跟古時候的『連坐』制度類似嗎……」來自北京大學法學院的大學生新兵王炎慶,越想越覺得班長的帶兵方法與自己所學的法律理念相牴觸。
大約半小時的加練,終於消除了那些「冒泡」的腳步聲。回到宿舍,王炎慶看到連帶受罰的戰友們悶悶不樂,決定找班長談一談。
「班長,法律上是嚴格按照『罪責行相適應』的原則來規範行為、追究責任,一個人只對他自己所犯過錯負責,罪責自負在現代法律責任原則中更是被普遍遵循的原則之一。那麼,訓練中誰『冒泡』罰誰才合法。『一人生病、全家吃藥』不僅有違法理,還懲罰了無辜的人,我不認可!」入伍前曾是法學院學生會主席的王炎慶,毫不膽怯地向班長亮明自己的觀點。
班長有自己的見解:「你認為是『一人生病、全家吃藥』,我願意稱之為榮辱與共或同生共死。這樣的訓練目的是培養集體意識、團結精神以及生死相依的戰友情。」
「榮辱與共,不是喊喊口號這麼簡單,必須通過嚴格訓練才可能實現。」班長接著說,一支隊伍執行任務時,一名戰友所犯的錯誤,可能導致整支隊伍處境危險。所以,戰場上,一名戰友所犯的錯誤並不是他一個人的事。當一個戰友犯錯時大家一起接受教育,是讓犯錯的人明白戰友在和他一起承擔責任和後果,同時也是為了增強大家的集體意識,把戰友的問題當成自己的問題,懂得相互監督相互幫助相互糾正的義務。只有共同成長共同承擔,才能鍛造出一支有凝聚力有戰鬥力的隊伍。
聽了班長的見解,王炎慶若有所思。那一夜,他輾轉反側……
不久後的一天下午,新兵營舉行萬米接力比賽,要求各新兵連選派50人參加。
「感覺有信心的同志,出列!」四連連長楊元山大聲說。
具備國家一級足球運動員資格的王炎慶第一個「報告」出列。受賽場氣氛影響,新戰友們紛紛響應,連跑步並不擅長的一班新兵李笑天也報告參加,50人的參賽隊伍很快組建完畢。
看著準備參賽的新兵激情「爆棚」,楊元山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容。
每個連50人參加的萬米接力比賽,每人跑200米,這既考驗新兵的爆發力,又考驗團隊的協作力。
比賽開始,王炎慶一馬當先。身體素質出眾的他,交接棒時至少領先其他隊15米左右。在陣陣加油聲中,四連參賽的新兵竭盡全力,保持著領先勢頭。
很快,輪到李笑天接棒跑了。既興奮又緊張的他,奮力衝了100多米,就感到力不從心。本想咬牙衝刺,沒想到腿一酸差點跌倒,速度一慢,他馬上就被其他連的新兵超了過去。儘管後面接棒的戰友拼命追趕,但四連成績最終名列中遊。
這讓李笑天深感內疚。晚飯沒有吃幾口,他就衝向了夜幕下的大操場「自罰」。
同班戰友知道李笑天在為連隊接力賽痛失冠軍而自責,也知道他在比賽中已盡全力,紛紛報告班長要「一起跑」。班長點頭同意了。不一會兒工夫,全班戰友都默默地加入到了陪練隊伍中。
看到一班的戰友們都在「罰跑」,王炎慶有些意外,決定過去問個究竟。
「班長罰你們跑?」
「沒呀!」
「那為啥你們班都在罰圈?」
「李笑天內疚自罰,我們不知怎麼安慰他,就都來陪他跑了。讓他知道我們都支持他!」
……
聽到這裡,王炎慶一瞬間明白了班長那番「榮辱與共」的道理。
在班長帶領下,「陪練」隊伍始終緊緊跟在李笑天身後。「自罰」結束,李笑天轉身面對「陪練」的戰友深深地鞠了一躬,戰友們紛紛上前與他相擁。
回到宿舍,他們在當天的日記中,幾乎表達了同一種感受:榮辱與共,不是喊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
抗打擊能力,是沒有寫進訓練大綱的必修課
這場萬米接力賽的結果讓人有些意外。原本以為那些在比賽中受到打擊的新兵需要安撫,沒有想到,許多人受到打擊之後卻來了勁頭。
李笑天感覺自己收穫很多。
他本是一名「學霸」,以近700分的高考成績考進了清華大學。
大一時在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中表現優異,他榮獲清華大學「實踐金獎」。本以為自己已經有了「淡看雲起雲舒」的心態,可每次在新訓中受到「打擊」,李笑天的心裡滿是苦澀。
萬米接力賽的經歷,讓他感悟良多。不久後,手榴彈投擲訓練開始,全班只有他和另一名新兵測試不及格。
面對又一次打擊,李笑天選擇了繼續堅持,並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記者採訪時,正趕上新兵營組織階段性訓練考核。四連連長楊元山說,80%的新兵考核成績達到良好以上,其中包括李笑天。
比李笑天更懂得「抗打擊」的是女兵高雲。
高雲的叔叔當過兵。她小時候看著叔叔穿軍裝的帥氣樣子,萌生了當兵的夢想。2018年高考時,她報考了軍校,因分數沒過線,與軍營失之交臂。
2019年上半年,正在讀大一的她,主動報名並成功入選國慶70周年閱兵民兵方隊集訓隊。集訓初期,她再次報名參軍,結果因雙肘外翻過大沒能通過體檢。
從軍心切的高雲,向教練詢問有什麼糾正的辦法。教練半開玩笑說:「你肘部外翻可能是因為幹活太少,多幹點活就糾正過來了!」
高雲信以為真。當時正處於閱兵訓練的關鍵時期,沒有多餘的時間來專門鍛鍊上肢,於是,高雲決定每天給大家扛桶裝水。一開始,扛著19升的桶裝水才爬半層樓就累得氣喘籲籲,但她一直咬牙堅持著。堅持兩個月之後,她扛著桶裝水一口氣能爬三四層樓,肘部外翻的情況居然真的被矯正了。
然而,剛走進夢寐以求的軍營,高雲就讓被子「絆倒」了——連隊內務檢查,她的被子疊放質量拖了班級的後腿。第二天清晨5點多鐘,她就一骨碌爬起來,抱著被子走進宿舍對面的學習室,在書桌上用力疊壓著軍被。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次次早起努力,高雲終於把「麵包型」的被子「修理」成了「豆腐塊」。看到高雲床上稜角分明的軍被,戰友說:「啥都不服,就服你這股韌勁兒!」
不少女兵入伍前激情滿滿,隨著新訓不斷「加碼」,許多人感覺自己扛不住了。這時候,班長、排長總會讓高雲給大家講講「抗打擊」的故事。
女兵連長王春麗說:「軍人沒有男女之分,每一次勝利,背後都可能有無數次打擊!抗打擊能力,是沒有寫進訓練大綱的必修課!」
在新兵營,練就抗打擊能力,成了激勵新兵戰勝挫折的內驅動力。
在戰術訓練場,新兵五連指導員戴維告訴記者,連隊有個從北大入伍的新兵巴雲昊,因為理論功底和文筆不錯,被新兵譽為「秀才」,但他的體能素質和抗打擊能力並不強。
第一次引體向上訓練,他一個都拉不上去。雖然班長沒有批評他,但他的自尊心備受打擊,覺得在戰友面前丟了面子,一連幾天情緒都不高。
一天晚飯後,戴指導員叫上他一起散步,給他講了高雲的故事和自己曾經受過的磨礪,告訴他「哪有天生的堅強,都是在打擊中成長」。
那次「散步」之後,巴雲昊似乎領悟了很多。
為了讓他儘早掌握戰術動作要領,班長為他「加小灶」,一遍又一遍地要求他臥倒、出槍以及各種姿勢的匍匐前進。
儘管雙肘和腿部磨得生疼,迷彩服沾滿了泥草,可他連眉頭都沒有皺。
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
建設世界一流的軍隊,需要一流的士兵。這個道理,這些大學生新兵都能說得上來。他們對未來充滿期望。
剛上高中時,老師問同學們3年之後想達到的目標,巴雲昊在紙上寫下了「成為北大國防生」,鄭重地疊成三折,放在筆袋中。
然而,由於政策調整,他迎來了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卻沒有成為國防生。
在北大上學的兩年間,每當看到國防生學長們在操場上列隊跑步,他心底總會泛起波瀾。今年剛完成大二學業的他,下定決心參軍圓夢。
報名之後,他用浪漫詞句寫下對軍旅的嚮往:「上高山,下海島/駐守在青春的哨位/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然而,充滿理想的一行行詩歌並不會自動轉化為一串串堅實的腳印。
入伍後第一次3000米跑測試,巴雲昊小聲問班長:「跑不下來怎麼辦?」
班長一皺眉:「還沒跑,怎麼就知道跑不下來?」
巴雲昊解釋說:「高一那年,學校開運動會,班級一名男生受傷,我替補上了3000米賽道,結果被其他選手甩了好幾圈……」
「3000米跑,只是軍旅生活的第一步。」班長鼓勵他說,「堅持下來就是勝利!」
那一次,巴雲昊跑到最後腿都邁不開了。他感覺心中沸騰的詩意理想被殘酷的現實擊得粉碎,伴著豆大的汗珠兒一圈一圈灑落在跑道上。
「我的選擇是對還是錯?」 那一晚,巴雲昊躺在床上反覆問自己。他甚至有點後悔,「如果不參軍,此刻我可能坐在北大的圖書館裡,讀自己喜歡的書;如果不入伍,再過半年可能就要進入財經系統實習了。如今,大學生當兵已不再是優勢,學的專業知識沒有用武之地。下一步該不該硬著頭皮繼續走?」
選擇入伍之前,巴雲昊還專門去拜訪了當年的飛彈精兵、如今在北大經濟學院金融系任教的高明,最後定下決心選擇參軍入伍。
「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指導員戴維與巴雲昊的談心也充滿詩意,「前路不管是荊棘,還是坦途,只有腳踏實地朝前走,才能將青春的精彩寫在軍旅大道上。」
心中有方向,腳下充滿力量。巴雲昊一步一步強化體能,每天堅持一次3000米跑,堅持半小時伏地挺身,經過近兩個月的強化訓練,四肢力量和肺活量都增強了許多。
最近一次3000米跑測試,他不僅順利跑完了全程,而且成績接近良好。當天,他在日記中寫道:「人只要對理想充滿希望、敢於向自己挑戰,就一定能找到起飛的方式。」
「你們是強軍興軍的追夢者、生力軍。」指導員戴維在跟新兵集體交流時說,「仰望星空是逐夢的開始,腳踏實地則是讓夢想成真的途徑。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只有從新訓開始戒驕戒躁,嚴格按照條令條例和大綱要求,精益求精練好每一個軍事課目,認認真真完成每一次政治學習,兢兢業業做好每一項工作任務,才能走到夢想的彼端。」
「其實,我們要堅定對新戰友們的信心。」談到新訓,班長白超如是說。
白超是國慶70周年閱兵聯勤保障部隊方隊隊員,隊列標準規範,訓練要求嚴格。隊列訓練時,自己在隊列前面講授動作要領、做示範,新兵列隊立正聽講,隨後下口令集體訓練隊列動作,發現問題再逐個糾正。
可是白超沒想到,自己多年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新兵劉世博卻建議改進。
「班長,您講授動作要領和做示範後,可以讓我們在分組自行體會的時候自主發現問題和糾正問題,糾正不了的再請教您,我想這更適應我們的自主學習習慣……」劉世博的大膽建議起初讓白超有點不高興。不過,他還是採納並嘗試了這種更開放的教學訓練模式。
讓他欣喜的是,這樣進一步調動了新兵的積極性,不僅教學變得相對輕鬆,還提高了訓練效率。
「如何讓大學生新兵把自己的能量更好地匯入強軍徵程,這是一個大課題。」白超說,只要新戰友們腳踏實地,勇敢堅定向前走,走出的閃光足跡,一定可以折射出新時代的絢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