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歷新兵的新訓「槃」

2020-12-19 中工網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汪學潮 通訊員 戴 維

「兒子,等讀完了研究生再去當兵好不好?」

「爸媽,你們別再勸我了,讀完研究生我就超齡了,這次我無論如何也要去當兵,圓我的軍旅夢……」

這是入伍前,新兵徐相棟和父母的一番對話。

父母滿是不解。徐相棟一直是品學兼優的乖孩子,從來不違逆父母長輩。這次為了參軍入伍,這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在讀碩士研究生卻「叛逆」了一回。

今年22歲的徐相棟,身材高大魁梧。讀本科期間,他當了4年的校國旗護衛隊隊員。那時,每當聽到國歌響起、親手升起國旗,他的腦海裡就想像著身著軍裝的樣子。

帶著這份夢想和憧憬,徐相棟攜筆從戎,成為瀋陽聯勤保障中心某新兵營學歷最高、年齡最大的新兵。

曾以為自己在新戰友中有些優勢,然而新訓開始不久,他就體會到了啥叫「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徐相棟,戰術動作要利索!」第一次進行戰術訓練,他拖了全班的訓練進度。

雖然早已做好入伍後吃苦受累的心理準備,但是在連隊組織的考核中,徐相棟接連遭遇不合格。尷尬的現實,讓這名學校裡的「優等生」第一次對自己產生了懷疑。

感覺到徐相棟訓練熱情打了折扣,新兵二連指導員鄧震趕緊給他加油打氣。

「相棟,最近怎麼狀態不佳?」

「指導員,以前在大學,啥比賽我都能拼個好成績,到了部隊我感覺幹啥都挺差,有些受不了……」

「相棟,高學歷不能和一名優秀戰士畫等號。軍營是個大熔爐,成功必經淬鍊,只要你願意擁抱那團火,堅持下苦功夫,就一定能百鍊成鋼。」說著,指導員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

從那以後,徐相棟又恢復了衝鋒的姿態:手榴彈投不遠怎麼辦?操課間隙,他虛心向教員請教動作要領;戰術課目不到位怎麼辦?閒暇時間他纏著戰友取經,糾正動作;體能跟不上怎麼辦?他每天早起晚睡加班練,一趟又一趟地埋頭衝刺……

憑著鍥而不捨的努力,徐相棟的各項軍事課目都達到良好以上,成為新兵連的訓練標兵。

一流的軍隊,需要一流的士兵。隨著時代發展,我軍的士兵構成、兵員素質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統計數據顯示,近5年來,應徵入伍的大學生士兵逐年遞增。今年,瀋陽聯勤保障中心入營新兵中,大學生佔到了85%。

這些來自「象牙塔」的莘莘學子,匯入軍營這個「大熔爐」,在磨礪中褪去了多少青澀,在淬鍊中碰出了多少火花,在融入中汲取了多少養分,都直接決定著他們的鑄造純度。

淬鍊:從「象牙塔」到「大熔爐」

■石飛虎 田 明 劉 成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汪學潮

憑著鍥而不捨的努力,年輕的士兵在磨礪中褪去了青澀,露出了鋒芒。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汪學潮攝

榮辱與共,不是喊喊口號這麼簡單,必須通過嚴格訓練才可能實現

傍晚,一陣哨響,瀋陽聯勤保障中心某新兵營四連迎來了一次緊急集合。

帶回途中,齊步走步伐越來越亂,值班班長叫停了隊伍,下口令讓全體新兵原地踏步。然而,總有人步伐合不上拍,不是快半拍就是慢半拍。

值班班長高聲說:「只要有一個人踏不齊,就全體陪著練!」

「這不跟古時候的『連坐』制度類似嗎……」來自北京大學法學院的大學生新兵王炎慶,越想越覺得班長的帶兵方法與自己所學的法律理念相牴觸。

大約半小時的加練,終於消除了那些「冒泡」的腳步聲。回到宿舍,王炎慶看到連帶受罰的戰友們悶悶不樂,決定找班長談一談。

「班長,法律上是嚴格按照『罪責行相適應』的原則來規範行為、追究責任,一個人只對他自己所犯過錯負責,罪責自負在現代法律責任原則中更是被普遍遵循的原則之一。那麼,訓練中誰『冒泡』罰誰才合法。『一人生病、全家吃藥』不僅有違法理,還懲罰了無辜的人,我不認可!」入伍前曾是法學院學生會主席的王炎慶,毫不膽怯地向班長亮明自己的觀點。

班長有自己的見解:「你認為是『一人生病、全家吃藥』,我願意稱之為榮辱與共或同生共死。這樣的訓練目的是培養集體意識、團結精神以及生死相依的戰友情。」

「榮辱與共,不是喊喊口號這麼簡單,必須通過嚴格訓練才可能實現。」班長接著說,一支隊伍執行任務時,一名戰友所犯的錯誤,可能導致整支隊伍處境危險。所以,戰場上,一名戰友所犯的錯誤並不是他一個人的事。當一個戰友犯錯時大家一起接受教育,是讓犯錯的人明白戰友在和他一起承擔責任和後果,同時也是為了增強大家的集體意識,把戰友的問題當成自己的問題,懂得相互監督相互幫助相互糾正的義務。只有共同成長共同承擔,才能鍛造出一支有凝聚力有戰鬥力的隊伍。

聽了班長的見解,王炎慶若有所思。那一夜,他輾轉反側……

不久後的一天下午,新兵營舉行萬米接力比賽,要求各新兵連選派50人參加。

「感覺有信心的同志,出列!」四連連長楊元山大聲說。

具備國家一級足球運動員資格的王炎慶第一個「報告」出列。受賽場氣氛影響,新戰友們紛紛響應,連跑步並不擅長的一班新兵李笑天也報告參加,50人的參賽隊伍很快組建完畢。

看著準備參賽的新兵激情「爆棚」,楊元山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容。

每個連50人參加的萬米接力比賽,每人跑200米,這既考驗新兵的爆發力,又考驗團隊的協作力。

比賽開始,王炎慶一馬當先。身體素質出眾的他,交接棒時至少領先其他隊15米左右。在陣陣加油聲中,四連參賽的新兵竭盡全力,保持著領先勢頭。

很快,輪到李笑天接棒跑了。既興奮又緊張的他,奮力衝了100多米,就感到力不從心。本想咬牙衝刺,沒想到腿一酸差點跌倒,速度一慢,他馬上就被其他連的新兵超了過去。儘管後面接棒的戰友拼命追趕,但四連成績最終名列中遊。

這讓李笑天深感內疚。晚飯沒有吃幾口,他就衝向了夜幕下的大操場「自罰」。

同班戰友知道李笑天在為連隊接力賽痛失冠軍而自責,也知道他在比賽中已盡全力,紛紛報告班長要「一起跑」。班長點頭同意了。不一會兒工夫,全班戰友都默默地加入到了陪練隊伍中。

看到一班的戰友們都在「罰跑」,王炎慶有些意外,決定過去問個究竟。

「班長罰你們跑?」

「沒呀!」

「那為啥你們班都在罰圈?」

「李笑天內疚自罰,我們不知怎麼安慰他,就都來陪他跑了。讓他知道我們都支持他!」

……

聽到這裡,王炎慶一瞬間明白了班長那番「榮辱與共」的道理。

在班長帶領下,「陪練」隊伍始終緊緊跟在李笑天身後。「自罰」結束,李笑天轉身面對「陪練」的戰友深深地鞠了一躬,戰友們紛紛上前與他相擁。

回到宿舍,他們在當天的日記中,幾乎表達了同一種感受:榮辱與共,不是喊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

抗打擊能力,是沒有寫進訓練大綱的必修課

這場萬米接力賽的結果讓人有些意外。原本以為那些在比賽中受到打擊的新兵需要安撫,沒有想到,許多人受到打擊之後卻來了勁頭。

李笑天感覺自己收穫很多。

他本是一名「學霸」,以近700分的高考成績考進了清華大學。

大一時在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中表現優異,他榮獲清華大學「實踐金獎」。本以為自己已經有了「淡看雲起雲舒」的心態,可每次在新訓中受到「打擊」,李笑天的心裡滿是苦澀。

萬米接力賽的經歷,讓他感悟良多。不久後,手榴彈投擲訓練開始,全班只有他和另一名新兵測試不及格。

面對又一次打擊,李笑天選擇了繼續堅持,並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記者採訪時,正趕上新兵營組織階段性訓練考核。四連連長楊元山說,80%的新兵考核成績達到良好以上,其中包括李笑天。

比李笑天更懂得「抗打擊」的是女兵高雲。

高雲的叔叔當過兵。她小時候看著叔叔穿軍裝的帥氣樣子,萌生了當兵的夢想。2018年高考時,她報考了軍校,因分數沒過線,與軍營失之交臂。

2019年上半年,正在讀大一的她,主動報名並成功入選國慶70周年閱兵民兵方隊集訓隊。集訓初期,她再次報名參軍,結果因雙肘外翻過大沒能通過體檢。

從軍心切的高雲,向教練詢問有什麼糾正的辦法。教練半開玩笑說:「你肘部外翻可能是因為幹活太少,多幹點活就糾正過來了!」

高雲信以為真。當時正處於閱兵訓練的關鍵時期,沒有多餘的時間來專門鍛鍊上肢,於是,高雲決定每天給大家扛桶裝水。一開始,扛著19升的桶裝水才爬半層樓就累得氣喘籲籲,但她一直咬牙堅持著。堅持兩個月之後,她扛著桶裝水一口氣能爬三四層樓,肘部外翻的情況居然真的被矯正了。

然而,剛走進夢寐以求的軍營,高雲就讓被子「絆倒」了——連隊內務檢查,她的被子疊放質量拖了班級的後腿。第二天清晨5點多鐘,她就一骨碌爬起來,抱著被子走進宿舍對面的學習室,在書桌上用力疊壓著軍被。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次次早起努力,高雲終於把「麵包型」的被子「修理」成了「豆腐塊」。看到高雲床上稜角分明的軍被,戰友說:「啥都不服,就服你這股韌勁兒!」

不少女兵入伍前激情滿滿,隨著新訓不斷「加碼」,許多人感覺自己扛不住了。這時候,班長、排長總會讓高雲給大家講講「抗打擊」的故事。

女兵連長王春麗說:「軍人沒有男女之分,每一次勝利,背後都可能有無數次打擊!抗打擊能力,是沒有寫進訓練大綱的必修課!」

在新兵營,練就抗打擊能力,成了激勵新兵戰勝挫折的內驅動力。

在戰術訓練場,新兵五連指導員戴維告訴記者,連隊有個從北大入伍的新兵巴雲昊,因為理論功底和文筆不錯,被新兵譽為「秀才」,但他的體能素質和抗打擊能力並不強。

第一次引體向上訓練,他一個都拉不上去。雖然班長沒有批評他,但他的自尊心備受打擊,覺得在戰友面前丟了面子,一連幾天情緒都不高。

一天晚飯後,戴指導員叫上他一起散步,給他講了高雲的故事和自己曾經受過的磨礪,告訴他「哪有天生的堅強,都是在打擊中成長」。

那次「散步」之後,巴雲昊似乎領悟了很多。

為了讓他儘早掌握戰術動作要領,班長為他「加小灶」,一遍又一遍地要求他臥倒、出槍以及各種姿勢的匍匐前進。

儘管雙肘和腿部磨得生疼,迷彩服沾滿了泥草,可他連眉頭都沒有皺。

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

建設世界一流的軍隊,需要一流的士兵。這個道理,這些大學生新兵都能說得上來。他們對未來充滿期望。

剛上高中時,老師問同學們3年之後想達到的目標,巴雲昊在紙上寫下了「成為北大國防生」,鄭重地疊成三折,放在筆袋中。

然而,由於政策調整,他迎來了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卻沒有成為國防生。

在北大上學的兩年間,每當看到國防生學長們在操場上列隊跑步,他心底總會泛起波瀾。今年剛完成大二學業的他,下定決心參軍圓夢。

報名之後,他用浪漫詞句寫下對軍旅的嚮往:「上高山,下海島/駐守在青春的哨位/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然而,充滿理想的一行行詩歌並不會自動轉化為一串串堅實的腳印。

入伍後第一次3000米跑測試,巴雲昊小聲問班長:「跑不下來怎麼辦?」

班長一皺眉:「還沒跑,怎麼就知道跑不下來?」

巴雲昊解釋說:「高一那年,學校開運動會,班級一名男生受傷,我替補上了3000米賽道,結果被其他選手甩了好幾圈……」

「3000米跑,只是軍旅生活的第一步。」班長鼓勵他說,「堅持下來就是勝利!」

那一次,巴雲昊跑到最後腿都邁不開了。他感覺心中沸騰的詩意理想被殘酷的現實擊得粉碎,伴著豆大的汗珠兒一圈一圈灑落在跑道上。

「我的選擇是對還是錯?」 那一晚,巴雲昊躺在床上反覆問自己。他甚至有點後悔,「如果不參軍,此刻我可能坐在北大的圖書館裡,讀自己喜歡的書;如果不入伍,再過半年可能就要進入財經系統實習了。如今,大學生當兵已不再是優勢,學的專業知識沒有用武之地。下一步該不該硬著頭皮繼續走?」

選擇入伍之前,巴雲昊還專門去拜訪了當年的飛彈精兵、如今在北大經濟學院金融系任教的高明,最後定下決心選擇參軍入伍。

「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指導員戴維與巴雲昊的談心也充滿詩意,「前路不管是荊棘,還是坦途,只有腳踏實地朝前走,才能將青春的精彩寫在軍旅大道上。」

心中有方向,腳下充滿力量。巴雲昊一步一步強化體能,每天堅持一次3000米跑,堅持半小時伏地挺身,經過近兩個月的強化訓練,四肢力量和肺活量都增強了許多。

最近一次3000米跑測試,他不僅順利跑完了全程,而且成績接近良好。當天,他在日記中寫道:「人只要對理想充滿希望、敢於向自己挑戰,就一定能找到起飛的方式。」

「你們是強軍興軍的追夢者、生力軍。」指導員戴維在跟新兵集體交流時說,「仰望星空是逐夢的開始,腳踏實地則是讓夢想成真的途徑。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只有從新訓開始戒驕戒躁,嚴格按照條令條例和大綱要求,精益求精練好每一個軍事課目,認認真真完成每一次政治學習,兢兢業業做好每一項工作任務,才能走到夢想的彼端。」

「其實,我們要堅定對新戰友們的信心。」談到新訓,班長白超如是說。

白超是國慶70周年閱兵聯勤保障部隊方隊隊員,隊列標準規範,訓練要求嚴格。隊列訓練時,自己在隊列前面講授動作要領、做示範,新兵列隊立正聽講,隨後下口令集體訓練隊列動作,發現問題再逐個糾正。

可是白超沒想到,自己多年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新兵劉世博卻建議改進。

「班長,您講授動作要領和做示範後,可以讓我們在分組自行體會的時候自主發現問題和糾正問題,糾正不了的再請教您,我想這更適應我們的自主學習習慣……」劉世博的大膽建議起初讓白超有點不高興。不過,他還是採納並嘗試了這種更開放的教學訓練模式。

讓他欣喜的是,這樣進一步調動了新兵的積極性,不僅教學變得相對輕鬆,還提高了訓練效率。

「如何讓大學生新兵把自己的能量更好地匯入強軍徵程,這是一個大課題。」白超說,只要新戰友們腳踏實地,勇敢堅定向前走,走出的閃光足跡,一定可以折射出新時代的絢麗。

相關焦點

  • 從「象牙塔」到「大熔爐」:高學歷新兵的新訓「涅槃」_新聞中心...
    高學歷新兵的新訓「涅槃」■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汪學潮 通訊員 戴 維「兒子,等讀完了研究生再去當兵好不好?」「爸媽,你們別再勸我了,讀完研究生我就超齡了,這次我無論如何也要去當兵,圓我的軍旅夢……」這是入伍前,新兵徐相棟和父母的一番對話。
  • 從「象牙塔」到「大熔爐」:高學歷新兵的新訓「涅槃」
    高學歷新兵的新訓「涅--」■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汪學潮 通訊員 戴 維那一夜,他輾轉反側……不久後的一天下午,新兵營舉行萬米接力比賽,要求各新兵連選派50人參加。「感覺有信心的同志,出列!」四連連長楊元山大聲說。具備國家一級足球運動員資格的王炎慶第一個「報告」出列。受賽場氣氛影響,新戰友們紛紛響應,連跑步並不擅長的一班新兵李笑天也報告參加,50人的參賽隊伍很快組建完畢。
  • 組圖:空降兵某旅新兵空降訓練正式開訓
    新兵入營已一月有餘,經過一個月的紮實苦練,新同志們正從地方青年逐漸向一名合格軍人蛻變。但要成為一名空降兵戰鬥員,還需跨過一道坎,那就是傘訓的磨鍊和考驗。近日,在空降兵某旅,新兵空降訓練正式開訓!新兵入營已一月有餘,經過一個月的紮實苦練,新同志們正從地方青年逐漸向一名合格軍人蛻變。但要成為一名空降兵戰鬥員,還需跨過一道坎,那就是傘訓的磨鍊和考驗。近日,在空降兵某旅,新兵空降訓練正式開訓!
  • 原來你們是這樣的新兵班長
    似乎是眨眼之間,新訓就要結束。三個月的時光不長,難忘的記憶很多。這其中,一定會有帶你開啟軍旅之路的「新兵班長」吧。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東部戰區空軍某新訓旅,一起來聽聽那些外表冷酷內心溫柔的新兵班長的心裡話。
  • 當兵的第8個年頭,王剛剛回到自己新訓的地方帶新兵
    有一個眼神清澈、對未來充滿嚮往與憧憬的新兵在這裡開啟了自己的軍旅生涯,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現如今,還是在這熟悉的地方,放眼望去已是生機盎然、色彩斑斕。最初的少年已經成長為一名目光堅定、對工作標準高要求嚴的優秀班長。
  • 武警北京總隊新兵四大隊喜迎新兵入營
    9月10日,隨著一輛從山西駛來的火車進入車站,一群穿著嶄新的迷彩作訓服的小夥子們,有序走下列車,胸前別著的紅花在作訓服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鮮豔,在他們朝氣蓬勃的臉龐上,洋溢著參軍報國的自豪與驕傲。這批從山西省入伍的青年,是武警北京總隊執勤第四支隊今秋首批入營的新兵。
  • 新訓探營|「淬火成鋼」路上,這群新兵快速成長
    新兵入營,完成了一個又一個訓練課目,挑戰了一次又一次身體極限,從初入軍營的「手忙腳亂」,到現在的「得心應手」,經過新兵連的歷練,新戰友們勇敢地闖過了第一道門檻,身上有了兵的樣子!  今天,讓我們走進武警廣東省總隊廣州支隊,看看「淬火成鋼」的路上他們取得了哪些成長進步,增添了哪些風採。
  • 2020,三軍新兵「畢業」,請檢閱!
    >新兵腦海中逐漸清晰考核場上,新兵們認真作答交出新訓第一階段的合格答卷新訓三個月,為了把必備技能練精把訓練基礎打牢新兵們一刻也沒有放鬆要求對於一名軍人來說可能就是授銜那一刻吧由一名地方青年轉變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這是三個月新兵訓練的最大收穫新兵某旅的新訓女兵們看著其他新訓基地的新兵們都戴上了列兵軍銜
  • 美國老兵訓新兵喜歡大吼,他們佩戴南瓜章和戰役帽,身份地位很高
    眾所周知,美國老兵訓新兵喜歡大吼,他們頭戴名為「戰役帽」的牛仔帽,對剛剛入伍的新兵進行嚴格的訓練,幫助他們過好「三關」——苦累關、想家關、生活關。從專業名稱上講,美軍這些訓新兵的軍士叫「軍士教練員」(Drill Sergeant),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子他們的一種識別章,以饗讀者。這種識別章就是軍士教練員識別章,大家可以看這名美軍的女軍士指導教官,三級軍士長軍銜(SFC),她的右胸袋上佩戴的就是美國陸軍軍士教練員識別章。另外,她的編織外腰帶的皮帶扣上,也有全色版的軍士教練員徽章標誌。
  • 新兵,下連!
    從新訓旅來到軍旅生涯的新起點新戰友,請入列!12月23日,歷經3個月的新訓旅訓練之後,中部戰區空軍某場站迎來了2020年度秋季入伍新兵正式入營。新兵們剛下車,老兵們就立即上前熱情地幫忙拿行李,到宿舍後幫著鋪床、倒水……看著老兵班長忙前忙後的身影,新戰士們心頭暖暖的。
  • 女新兵班長,你好!
    ▲打牢新訓基礎,從難從嚴抓訓練。>晚上訓練結束的時候還要對班內人員的成績進行分析並制定相應的單人訓練計劃幫助新兵夯實新訓基礎暖如陽光,她們是新兵的好姐姐為了讓新戰友早日融入軍營這個大集體女新兵班長掌握班內新兵同志的各項思想動態抓好一人一事思想教育
  • 百日淬火,新兵授銜!
    原創 前線編輯部 人民前線文字丨楊燁鋆、李軍、卞建行圖片丨方翰毅、寧君志、吳雨峰視頻丨宋凱琦、馮衝浪、朱昭胤新訓莊嚴肅穆的國歌聲中新戰友的軍營「成人禮」正式拉開帷幕
  • 新兵即將入營,新兵連班長準備好了嗎?
    九月到來,在新戰友即將踏入軍營之際,武警上海總隊在訓練蓋達組織為期半個月的新訓骨幹「淬火」。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集訓隊,感受新兵連骨幹們的風採吧!1、要想帶好兵,首先學會當新兵「老思想帶不了新戰士,穿『老鞋』走『新路』,新兵訓練肯定出洋相!」第四次帶新的代理排長王兆曉,在執勤基礎會操時,被隊長耿東哲斥責得「紅了臉,出了汗」。原來是執勤課目演示時,代理排長王兆曉打了盹,訓練時,又有些漫不經心。
  • 新兵下隊:如何融入新集體 這個單位有妙招
    作者 | 席建敏、譚煒萍有一種畢業,叫新兵下隊有一種成長,叫告別新訓有一種起點,叫下隊伊始元旦前夕,武警貴州總隊黔西南支隊新兵下隊,奔赴新的崗位,開始了他們嶄新的軍旅生活。「我是中隊的一員,我為中隊自豪,我為榮譽時刻準備著……」,面對鮮紅的隊旗,新戰友們莊嚴宣誓,而後新兵老兵先後發言表態,簡單的入隊儀式恰恰是他們表達感情最直接的方式,這樣的儀式承載著每名新兵軍旅初心的洗禮。思想洗禮,傳承薪火精神「2020年,我們單位被中央軍委表彰為『全軍軍需能源採購先進單位』······」徵程未始,教育先行。
  • @準軍校學員,你們的新訓班長已上線
    為了幫助新學員更好地完成「兩個轉變」,新訓班長正在為你們的到來加班加點做準備。快來,走進熱火朝天的科大校園,看看你們的新訓班長正在做什麼!」技能考核,只有經過重重考驗,才能肩負新訓班長的使命責任。「預備,跑!」
  • 一聲令下,數千餘名新兵背上行囊!新兵拉練,開始啦
    12月18日清晨6時,一陣急促的緊急集合聲打破了武警雲南總隊新兵團各新訓點的寧靜,新訓全體官兵緊急集合、領取裝具、受領任務、戰前動員……整個營區充滿臨戰氣息。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數千餘名新兵背上行囊,揚起旗幟,踏上野營拉練的徵程。
  • 歷練2160小時,新兵年終考!
    近日,西部戰區陸軍某綜合訓練基地數千名新兵經歷三個月的磨礪,迎來了他們的「終極考核」。考核採取整建制連抽考的方式進行,從連長、班長到新兵,一人不落、全員參考。考核場上,新兵們認真作答,交出新訓第一階段的合格答卷。
  • 新兵終於下隊
    嘿,戰友們你單位來新戰友了嗎就在剛剛,武警廣西總隊2020屆新兵完成三個月新訓並正式下隊到新單位報到啦下隊的他們經歷了什麼走,咱們一起去看看新兵下隊奔赴新單位意味著自此告別了新兵團也告別了朝夕相對的戰友、班長人去樓空,營房前大家依依惜別帶兵班長情不自禁地叮嚀又叮嚀而新兵們也以軍禮致敬班長大家相互鼓勵、打氣來日方長,再見告別同年兵和班長新戰友就要分道揚鑣了滿心是無限的期待和憧憬他們番號響亮、步伐鏗鏘精神抖擻、有序登車…
  • 新訓看點!一名新兵的野營拉練「變形記」
    「回過頭來看看,野營拉練並沒有我想像的那麼可怕,反而充滿了溫馨,處處都是美好的回憶……」新兵李昕昊在日記中這樣寫道。三天前的他,作為中隊有名的訓練「困難戶」,聽說新兵野營拉練即將到來,心裡還在暗暗叫苦:總聽班長說野營拉練負重多、任務重、難度大,自己連三千米跑都困難,怎麼把這100公裡走下來?到底是什麼讓他在短短的三天裡發生這樣的思想轉變?讓我們追隨小李的步伐,去新兵野營拉練的路途中一探究竟。
  • 野營拉練助力新兵「破繭成蝶」
    12月19日,隨著一陣急促的緊急集合號聲,武警海南總隊新兵團千餘名新兵及新訓骨幹全副武裝,緊急出動,開始了為期三天的野營拉練。向學生回禮針對拉練時間長、任務重、要求高的實際,該新兵團嚴格貫徹軍事訓練「八落實」要求,既練正常行軍,又練急行軍和強行軍;既走公路、大路,也走鄉村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