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重工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基地投產 二期達產後預計可實現年產值超...

2021-01-09 廈門網

  中信重工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基地項目在漳州開發區落地投產。

  ▲中信重工裝備製造(漳州)有限公司全面投產儀式。

  中信重工漳州基地忙碌的生產車間。

  廈門網訊(文/圖廈門日報特派記者 黃樹金 通訊員 林依妮 康藝勇) 昨日,在廈門灣南岸的漳州開發區,中信重工裝備製造(漳州)有限公司正式投產暨國家電投徐聞海上風電單樁下線儀式隆重舉行,標誌著中信重工海上風電裝備產業漳州基地項目實現了當年籤約、當年落地、當年投產、當年交付客戶。

  打造中信重工重大裝備出海口基地

  中信重工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基地項目於今年3月籤約落地漳州開發區,是綠色生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項目,為漳州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點項目。徐聞海上風電工程單樁的下線,也標誌著中信重工裝備製造(漳州)有限公司形成「戰略合作+生產基地+市場布局」為一體的經營模式。據了解,漳州基地項目年產能達15萬噸,計劃打造成中信重工重大裝備的出海口基地,二期達產後預計可實現年產值超20億元。

  出席儀式的中信集團、中信重工相關負責人表示,漳州地處東南沿海,是我國開放的前沿陣地,有著顯著的港口優勢和靠近海上風電場的天然區位優勢。中信重工選擇漳州開發區作為海上風電裝備產業的基地,有利於進一步提高中信重工在海上風電領域的市場競爭力,同時也能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和民生就業提供有力支持。

  成為地企合作新成果新典範

  漳州市相關領導表示,中信重工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基地項目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展現了央企的速度和實力,成為地企雙方資源整合、優勢互補、攜手發展、合作共贏的新成果、新典範。希望中信重工充分發揮整體優勢,帶動關聯配套產業發展。漳州全市正在大力實施大抓工業、抓大工業戰略,將以最美的環境、最優的政策、最好的服務回饋,全力支持中信重工開誠智能裝備產業基地、漳州公司等駐漳企業發展,共同落實合作項目,實現互利共贏。

  企業主表示,中信重工海上風電裝備產業漳州基地正式投產和產品成功交付,再次印證了中信重工先進的裝備製造水平,也證實中信重工有一支能打硬仗、善打勝仗、作風過硬的隊伍。漳州基地將再接再厲,堅持創新驅動和深化改革,努力在「卡脖子」技術攻關上取得新突破,在踐行國家戰略、實現高質量發展上有新作為。

  【連結】

  中國國儲

  漳州LNG接收站項目籤約

  總投資達60億元,建成後年可供氣40億立方米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特派記者 黃樹金 通訊員 林依妮 許小燕)近日,漳州開發區與中國國儲能源化工集團舉行漳州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項目合作籤約儀式,雙方將共同推進漳州LNG接收站項目建設,項目總投資達60億元。

  根據合作協議,漳州LNG接收站項目包含LNG碼頭、陸域罐區及附屬設施,建成後可實現年供氣40億立方米,年LNG周轉能力300萬噸,日最大氣化量950萬立方米。項目選址位於漳州開發區,為廈門港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碼頭岸線資源和優越的港口地理優勢。

  漳州LNG接收站將為福建及周邊省份提供多元、清潔、高效的天然氣資源。下一步,漳州開發區與中國國儲能源化工集團將就LNG罐箱堆場、燃氣管網、分布式能源、LNG船加注、天然氣深加工、冷能綜合利用、福建地區調峰儲備以及打造福建省能源交易中心等,開展深度合作,實現共贏。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海上風電單樁在漳州港交付
    中新經緯客戶端10月4日電 (許小燕 曾宇欣)10月3日12時12分,一根重908噸、直徑7米、長達69米的「巨無霸」鋼圓筒成功在漳州招銀港區被裝載上船,通過貨輪,它將運往徐聞海上風電工程項目進行安裝。這是漳州開發區中信重工(601608,股吧)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基地為廣東省重點建設項目——徐聞海上風電工程項目製造的首樁,同時也是基地投產後首根正式下線的海上風電單樁。
  • 中信重工投資1億設立新公司 聚焦海上風電大型液壓打樁錘和嵌巖樁...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作為國內主要從事重型裝備領域的製造商,隨著海上風電產業的興起,也開始將該產業作為中信重工新的新的經濟增長點。該項目是今年三月份,中信重工與漳州開發區籤約,項目投資總額5億元,一期達產可實現年產值10億元。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綠色清潔能源開發的重視,中信重工也試圖在該領域搶佔一席之地。2019年12月4日,中信重工與中電投電力工程有限公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共同攜手致力於海上風電產業的開發。
  • 國內多個海上風電巨頭扎堆陸豐 粵東最大清潔能源基地加速崛起!
    《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依靠科技進步降低海上風電成本,大力發展海上風電裝備製造業,形成加強海上風電研發設計、製造施工、運維等一體化上下遊產業鏈。在此背景下,2018年2月27日,汕尾市政府、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籤署《海上風電工程基地合作協議》,擬建設海上風電工程基地,大力發展海上風電產業,形成輻射整個粵東地區的海上風電產業集群。
  • 開州集中投產5個工業項目 可實現年產值50億元
    據介紹,此次建成投產的5個工業項目都位於浦裡新區,總投資17億元,涉及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材料等多個領域,全面建成達產後,可實現年產值達50億元、年稅收超2億元。5個工業項目可實現年產值50多億元「天致藥業在浦裡深耕多年,開州良好的營商環境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二期項目豐富了生產線,投資4000萬元建設口服液糖漿劑項目。」天致藥業負責人表示。
  • 布局新產業,海上風電大有可為!中集來福士與華電重工「牽手」!
    這家海工非常善於製造各類海工船舶,如海上石油鑽井平臺、各類養殖船或者救助船。他們在國內的地位非常類似于振華重工。中集來福士紮根山東四十餘年,是國內領先的海洋工程裝備總包建造商,依託在海洋工程、海洋牧場等領域積累的能力經驗,通過自主創新和中歐互動,在海上風電領域實現轉化,成功開發代表海上風電未來技術方向的浮式風電裝備等產品。
  • 中交三航局發力深遠海域的海上風電安裝和運維裝備,佔國內海上風電...
    日前,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公布了最新《全球風能報告》:2019年,中國以1.98GW再次成為海上風電新增裝機最多的國家。近年來,我國海上風電產業發展迅猛,沿海省市相繼擁有了海上風電場。相較於陸上,海上的施工難度要高很多,風電安裝船作為海上風電的核心裝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江蘇如東:立足特色產業 奏響經濟發展「交響曲」
    據介紹,目前一期3座16萬方儲罐和二期1座20萬儲罐已投入運營,項目全部投產以後,中石油LNG接收站年接卸能力將達到1000萬噸,其相關產業年全口徑稅收達10億元。洋口港經濟開發區緊緊圍繞"能源島"發展定位,依託3平方公裡的陽光島發展LNG產業,同時打造洋口港LNG集散交易中心,包括洋口港能源中心和洋口港LNG物流集散中心。中心已於今年1月1日正式投入運營。
  • 陽江4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創造多項國內第一
    南方網訊 不久前,中廣核新能源廣東陽江南鵬島4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實現73颱風機全容量投產運行。該項目年上網電量達10.15億千瓦時,可節約標煤31.1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2.88萬噸。經過近年來的不懈努力,我省海上風電取得較快發展。
  • ...雷射器晶片生產與封裝項目投產 可年產5000萬顆雷射器晶片及器件
    光隆科技雷射器晶片生產與封裝項目投產 可年產5000萬顆雷射器晶片及器件 12月17日消息,桂林國家高新區信息產業園傳來好消息,被列為廣西
  • 永川 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預計全年經濟總量首破千億元大關
    銷售火爆的長城炮整裝待發攝/陳科儒12月25日,永川區「好事成雙」:星星冷鏈年產150萬臺智慧冷鏈終端工廠項目開工建設,該項目總投資10億元,達產後預計可實現年產值25億元以上;慶鈴市政環衛專用汽車生產項目投產
  • 風電人,你們想要的十四五風電「藏寶圖」來了!
    充分利用海上風能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快海上風電規模化開發,基本建成現已規劃的淺水區項目,開展省域深水區示範項目,爭取國家支持建設專屬經濟區近海深水區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出臺我省扶持海上風電發展的相關政策,爭取2025年前海上風電項目實現平價上網,到2025年底累計投產海上風電約1500萬千瓦。
  • 海上風電大有可為!中集來福士與華電重工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大小新聞客戶端12月30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逄苗 通訊員 房欣第 攝影報導)2020年12月30日,中集來福士與華電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在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舉行「海上風電及海工裝備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
  • 平煤神馬尼龍科技年產20萬噸己內醯胺二期項目投產
    中化新網河南訊 7月28日下午,通過分析檢測,己內醯胺成品各項數據均達到優等品指標,尼龍科技有限公司二期暨升級改造項目年產20萬噸己內醯胺成套裝置正式進入優化工藝指標、調整工藝參數、提高生產負荷的試生產階段。這是繼己內醯胺二期暨升級改造項目--36萬噸/年發煙硫酸和年產15萬噸環己酮低壓裝置相繼投料試車成功,產出優等產品後,又一裝置產品投產成功並達優。
  • 深遠海正逐步成為風電產業新的「角鬥場」
    2020年新年前夜,世界上最大的浮動式海上風力發電站在葡萄牙啟動,與此同時丹麥公布了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計劃——「能源島」 的計劃,德西兩國能源巨頭也在西班牙北部的深遠海,合作開發新的漂浮式海上風電技術.....在海上風電場從近淺海走向深遠海的大勢下,深遠海正逐步成為風電產業新的「角鬥場」。
  • 莊河海上風電Ⅱ項目以52小時打破國內同級別海上單機安裝最快紀錄!
    預計到2021年,這裡將有111臺機組併網運行。 從「零」的突破奔向「破百」成群 華能「東線」戰略在黃海的發展 猶如海上日出噴薄新生 華能如何搶抓遼寧海上風電「藍海」先機? 如何孕育創新「基因」? 今天,一起乘風破浪 聆聽他們的奮鬥故事 第一陣風:面向大海出擊 當遼寧陸上風電資源競爭趨近白熱化時,海上風電的開發卻還是一片「藍海」。2013年7月,經國家能源局批覆,遼寧將在大連莊河海王九島和花園口附近劃分5個場址,規劃海上風電總容量達190萬千瓦。作為遼寧首批海上風電項目,這裡成為了清潔能源企業的「必爭之地」。
  • 3分速覽 · 假期風電大事件
    3、廣西出臺《加快發展向海經濟推動海洋強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力爭2022年初步建成海上風電裝機500MW《計劃》強調培育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立足廣西、面向東協的海上風電產業,以風電開發和配套產業鏈建設為重點,以海上風電產業集群和海上風電產業園為核心,帶動風電裝備製造業及海上風電服務業集群發展,逐步形成「雙園三中心」
  • 國內第三大風電巨頭上半年淨利或翻番,在手訂單已超500億元
    截至目前,在手訂單近11GW,其中,海上風機在手訂單4.18GW,合同金額約269.49億元。其海上風電訂單多集中於廣東和福建兩省,容量佔比分別為81.17%和15.56%。中信建投證券分析顯示,明陽智能目前在手訂單金額已超過500億元,接近行業領先公司的700億元規模。明陽智能主推「大基地+海上」戰略,陸上風電開發以平價大基地為主,重點發展海上風電。
  • 寧波象山加快培育海洋新興產業
    日前,位於寧波象山的中化膜產業生產基地和膜研發創新中心項目一期進入試生產。該項目總投資35億元,年產22萬支反滲透膜,主要面向工業超純水、工業汙水以及飲用水處理三大領域。「反滲透膜配方由我們自主研製,工藝包自主編制,產品打破了外國企業在中國高端膜產品市場上的壟斷。」企業相關負責人說。
  • 通州產業集聚效應與項目建設「二期效應」同頻共振--上觀
    麗智電子於2016年落戶南通高新區,次年5月正式投產,當年實現銷售額近5億元。2018年,二期開工建設,廠房約4萬平方米,目前已竣工等待驗收,明年便可投產。「我們去年已著手規劃第三期。」張和堅表示,政府部門在項目建設推動、企業招工、技術改造等各方面都給予了很大支持,「很慶幸來到通州,我對通州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非常期待,這裡是充滿機遇的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