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還沒恢復,全球範圍內的「諜戰」大片卻上演了。近日美國、德國、日本等多國都帶來了「中國間諜威脅」的新劇本。不過,和這些國家玄乎離奇的間諜故事及無端指責相比,中方倒是找到了一些境外間諜鐵證。
德媒:中國策反兩名德國間諜
這兩天,「中國策反兩名德國間諜」成了德國輿論場上一個話題。
德國漢斯·賽德爾基金會27日表示,將調查前僱員涉嫌給德國聯邦情報局和中國情報機構擔任「雙面間諜」事件。此前,德國電視一臺從德國聯邦情報局獲悉,一對曾為後者服務多年的德國夫婦涉嫌替中國情報機構從事間諜活動,正接受調查。
德國電視一臺27日報導稱,去年11月23日,74歲的德國人迪特爾和其夫人安德萊婭在慕尼黑機場被巴伐利亞州刑事警察局的調查人員逮捕。之後,調查人員在兩人的行李和住處,沒收了數百份文件和數據盤。這對夫婦被指控給中國情報機構做線人,被捕時正準備前往中國與中國特工會面。
德國電視一臺稱,中國情報機構曾試圖和這對夫婦建立關係。這對夫婦很快便理會了中方的意思。中方還給他們配備了一臺具有特殊軟體的筆記本電腦,用來傳輸加密信息。
不過,迪特爾向德國調查人員表示,他向德國聯邦情報局通報了中方試圖與其建立關係的情況。他還強調,德國聯邦情報局甚至要求他和中國情報機構保持關係。他還表示,他們沒有從中方收取報酬,被報銷的只有旅遊經費,因此兩人認為自己是無罪的。漢斯·賽德爾基金會27日表示,對二人的指控並不了解。
目前,德國聯邦檢察院和巴伐利亞刑事犯罪調查局正在處理此案。德國安全部門消息人士說,此案「事關重大」。目前尚未看到中德兩國官方對德國媒體流傳的上述故事真實性做出回應
美國上月稱或將驅逐約3000名中國研究生,目的竟是打擊間諜?
美國《紐約時報》5月28日引述不具名美官員的話稱,川普政府計劃取消「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所屬大學有直接關係的」數千名中國研究生和研究人員的籤證。報導稱,官方估計該計劃可能會影響至少3000名中國學生。
《紐約時報》稱,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周二在白宮會議上與川普總統討論了該計劃。「這將是美國第一個旨在禁止某一類中國學生的計劃,中國是美國海外留學生中最大的群體」,報導稱,「這預示著美方可能會有進一步的限制,中國政府可能會通過對美國人實施籤證或教育禁令進行報復」。
路透社28日也引述美國知情人士的話報導了這一計劃,稱其主要目的是「打擊間諜活動和智慧財產權盜竊行為」。「在美國的中國學生將被取消籤證並被驅逐出境,而在美國境外的中國學生將被禁止返美。」
日媒:警惕中國學術間諜
除了美國,日本也打算以間諜的名義對中國留學生下手了。
日本媒體近日以顯眼的「警惕中國學術間諜」為標題,指日本當局質疑中國利用學術管道盜取科技。為防止研究成果外流,日本當局要徹查學界與外國合作的項目,確保它們不存在中國資金。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6月27日援引《讀賣新聞》報導,科技研發領域裡存在「學術間諜」問題。中國資助世界多國科學家,推進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在獲取研究成果後,又把它們運用到軍事上。
一位要求匿名的日本官員稱,「中國(資金)已潛伏在日本學術界,中國的影響力已經存在」。該官員透露,當局認為日本一些研究者已參與中國的學術計劃。
報導稱,日本當局對技術外流中國抱有高度危機感,已將有關保護科技智慧財產權列入國安策略。當局召集智囊團為此制定保護方案,也會參考美國做法,要以「防間諜」心態去審核校園裡的科研項目。
另據日本《讀賣新聞》6月27日報導,日本政府26日在「統合革新戰略2020」草案中提出,進一步加強對來日外國留學生和研究人員的審查工作。此舉旨在防止尖端技術外流。「統合革新戰略2020」是規定國家技術革新政策的戰略,將於7月中旬在內閣會議上獲得通過。
戰略草案指出,將進一步擴充綜合性技術管理機制,重新審視出入境管理和籤證發放制度,強化對來日留學生的審查。
戰略草案明確指出,國內研究人員申請公共研究資金之際,要公布外國企業和組織提供資金情況。如果存在虛假申報等情況,則取消發放資金。
賊喊捉賊!澳大利亞背地裡對中國大搞諜報戰
和上述這些國家玄乎離奇的間諜故事及無端指責相比,中方倒是找到了一些境外情報人員針對我國的間諜鐵證。
譬如熱衷編造「中國間諜威脅」的澳大利亞,被發現曾設立北京情報站、在中使館裝竊聽器。
據《環球時報》記者獲悉,澳情報安全部門對華間諜情報活動的一個主要方式是:通過向中國內地和香港特區派遣間諜人員,進行策反發展和情報搜集活動。澳情報安全部門在駐華大使館設立了北京情報站,這個情報站是東亞地區最高級別的中心站,不但負責管理在華情報活動,還管轄澳在日本、韓國、蒙古國等地的情報活動。澳方在情報站中派遣了多名情報人員,這些人員有著外交官的身份,還承擔著策反發展人員和情報交聯的任務。據稱,澳大利亞情報安全部門在中國從事間諜情報活動時十分謹慎小心,行蹤詭秘,使用了各類間諜器材,設法規避中國執法部門的偵查。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其自以為隱秘的間諜活動最終露出馬腳。
從澳秘密情報局間諜身上起獲的情報經費、間諜工具和地圖
澳情報安全部門對中國大肆開展技術竊密活動由來已久。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駐澳大使館在修建過程中,澳大利亞情報安全部門藉機「暗動手腳」。館舍投入使用後,中國有關部門在檢測中發現,建築內部被澳方安裝了大量竊聽器材,包括當時最先進的拾震式竊聽器和高頻、低頻電磁感應式竊聽裝置,幾乎覆蓋了每層樓板,甚至連使館儲藏室也未能倖免,以至於中國政府只能在澳重建大使館。從工作掌握的情況看,澳大利亞情報安全部門至今仍未停止對中國駐外使領館的技術監控和竊密。
中國駐澳使館發現的竊聽裝置
對澳情報官員和部分媒體對中方的所謂指控,中方多次進行嚴厲駁斥,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所說:「(澳大利亞)不斷編造所謂中國的『間諜案』,對澳大利亞的『滲透案』,我想無論情節多麼離奇,花樣如何翻新,謊言終究是謊言。」
來源:環球時報、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