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丙:維特魯威人,具區,立體主義,B和三把椅子——藝術世界的幾次...

2020-12-12 騰訊網

維特魯威人:

(義大利語Uomo vitruviano)是李奧納多·達·文西在1487年前後創作的素描作品。它是鋼筆和墨水繪製的手稿,根據約2000年前維特魯威在《建築十書》中的描述,達文西努力繪出了完美比例的人體。

具區:

太湖的古稱,另一古稱為「震澤」,又名"五湖"、「笠澤」,是古代濱海湖的遺蹟,位於江蘇和浙江兩省的交界處,長江三角洲的南部。

立體主義:

(Cubism)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個運動和流派,又譯為立方主義,1907年始於法國。立體主義的藝術家以許多的角度來描寫對象物,將其置於同一個畫面之中,以此來表達對象物最為完整的形象。

B:

是安迪沃霍爾的著作《安迪·沃霍爾的哲學:從A到B循環往復》裡的一個人。

三把椅子:

是科蘇斯的作品《一把和三把椅子》。

馬丙老師把幾個概念串聯起來,通過為大家解讀達文西的人種研究,太湖區域文人畫,世界的平面性與繪畫本體的自覺,商業的外衣與新媒介的內核,藝術思維化、語言化、邏輯化的轉向,來展示藝術世界的幾次巨大轉向。

嘉賓簡介

馬丙

職業藝術家,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

2018年,在北京不同藝見藝術中心舉辦「卵把子拖灰——馬丙個展」等;

2019年,在上海異空間舉辦《疆無神》馬丙作品展。

嘉賓作品

南山圖(金潛卡紙設色,10×10cm,2019年)

射馬圖(絹本設色,50×20cm,2020年)

人類的自我神化需要不斷的練習

( 布面油畫,200×250cm,2019年 )

嚴肅新聞學(布面油畫,120×120cm,2019年)

講座訊息

講座主題:維特魯威的人,具區,立體主義,B和三把椅子——藝術世界的幾次巨大轉向

主講嘉賓:馬丙

時 間:2020年7月19日15:00~16:30

地 址:線上視頻講座

主 辦:湖南圖書館

參與方式

本場講座為線上視頻直播講座

相關焦點

  • 藝術:20世紀早期的藝術運動:立體主義
    【藝術:20世紀早期的藝術運動:立體主義】立體主義是20世紀早期的藝術運動,它將歐洲繪畫和雕塑從歷史上推向了20世紀的現代藝術。各種形式的立體主義激發了文學和建築的相關運動。立體主義被認為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運動之一。
  • 達文西的《維特魯威人》【藝術賞析】
  • 立體主義:從非洲藝術到解構三維空間,什麼是錯覺藝術?
    如何識別立體主義?其一,它的產生受塞尚結構觀念的啟發和非洲雕刻藝術的影響;其二,追求用幾何形狀來解構事物;其三,將分離的畫面重新組合。一楊的藝術移情幾何形體與現實結構立體主義是藝術史上一個極其關鍵的轉折點,它將統治西方多年的傳統藝術趕下了歷史舞臺。立體主義的產生受到塞尚結構觀念的啟發以及非洲雕刻藝術的影響。
  • 引發藝術史革命的 「立體主義」
    決定獨自去世界藝術中心——巴黎。 本期推薦「立體主義時期」(1907年~1915年) 1906年,畢卡索初次看到黑人的雕刻和非洲面具等民間藝術品,受到了極大的啟發。
  • 特刊丨維特魯威美術史小組三周年紀念
    維特魯威美術史小組始終在提示我,藝術研究應當朝向怎樣的一條光明正途前進:眼界開闊,打通文史哲乃至工藝科技;學養深厚,語言紮實,文獻充足;態度嚴謹,文風平實,邏輯清晰,不做驚人之論。敬祝維特魯威人三歲生日快樂!
  • 既囉嗦又具破壞性的立體主義畫家——法蘭西斯·畢卡比亞
    弗朗西斯·皮卡比亞(Francis Picabia,又譯:法蘭西斯·畢卡比亞)出生於1879年1月死於1953年11月,皮卡比亞出生和去世都在巴黎。弗朗西斯·皮卡比亞的父母親是富裕的古巴人和法國人。1908年至1911年,畢卡比亞從崇拜印象主義轉到熱衷立體主義,是他在巴黎美術學院和裝飾美術學校學習時期的事。1911年,他參加了立體派一個小組,作「黃金分割試驗」,後來又加入德勞內等人的「俄耳甫斯主義」(或稱「奧弗斯立體主義」)。這個名稱是阿波裡奈爾在一次座談會上提出的(俄耳甫斯即希臘神話中的色雷斯詩人和歌手,善彈豎琴,其琴聲可使猛獸俯首,頑石點頭)。
  • 有一種對生命和宇宙的敬畏,叫《維特魯威人》
    講到宇宙,生命,自然科學都會跟李奧納多·達·文西的《維特魯威人》這幅畫作有關聯。可能有人會問誰是維特魯威人呢?這裡簡單介紹一下。維特魯威他是一個公元前80年的思想家,發明家。他提出過一個概念,古人稱人是一個小世界,這稱呼真是恰如其分。
  • 一口氣看懂西方野獸主義和立體主義繪畫
    西班牙的畫家畢卡索是現代主義藝術的創始人,同時也是立體主義藝術的偉大代表人物,它是立體主義的主將,是當代最負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他的繪畫是用豐富的造型手段,也就是畫面中的色彩、空間和線條來營造出一定的氛圍,展現出他的心境,他一生的畫法幾經轉變,可以分為四個時期:畢卡索早期的繪畫是被人們稱之為藍色時期和粉色時期,1900年到1905年,這是他內心世界處於苦悶和憂鬱的時期
  • 達·文西《維特魯威人》:最完美的人體
    到了達·文西的時代,根據維特魯威總結出的這一套比例來繪製人體成了一股風尚,人們痴迷於透視、比例、人體結構這些科學的探索,很多人都畫過「維特魯威人」,同時探索人體和建築的完美比例。波萊託告訴我,這幅《維特魯威人》並不是一幅完整的畫,而只是畫在一張大紙上的一部分,後來經手的人可能是覺得它太出色,就裁剪下來,單獨作為一幅。
  • 立體主義在繪畫史上的地位,趕緊看看吧
    用繪畫的藝術形式去真實地複製和描摹客觀世界,違背了立體主義及文藝理論家的初衷,不能稱之為藝術。比如畫中的一雙眼睛,無論何等的清澈、明亮、水靈或傳神,它還是畫中之物,絕不可能從中看到其他任何東西。製作一個客觀世界的真實複製品,從藝術的角度來看,這是不可能的,是荒謬且無價值的。卡恩韋勒爾將這種藝術複製的企圖譏笑為「摸擬狂」。
  • 關於《維特魯威人》,《達·文西密碼》所沒有告訴你的
    它就是《維特魯威人》。文 |  託比·萊斯特它無所不在,出現在咖啡杯和T恤衫上、書的封面和廣告牌上、電視和網絡上、公司標誌和科學雜誌上、國際太空船上;它在《達文西密碼》的象徵學裡佔據重要的位置,也在動畫片《辛普森一家》裡被惡搞;它甚至出現在義大利一歐元硬幣上,因而每天都有數百萬人將之握在手中。
  • 打開「立體主義」的秘盒,你會看見什麼?
    立體主義開始於1907年,由當時居住在法國巴黎蒙馬特區的喬治·布拉克與畢卡索所建立。立體主義是富有理念的藝術流派。它主要追求一種幾何形體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組合所產生的美感。它否定了從一個視點觀察事物和表現事物的傳統方法,把三度空間的畫面歸結成平面的、兩度空間的畫面。明暗、光線、空氣、氛圍表現的趣味讓位於由直線、曲線所構成的輪廓、塊面堆積與交錯的趣味和情調。
  • 維特魯威人
    維特魯威人作品信息畫名:維特魯威人 Vitruvian Man作者:達文西 Leonardo
  • 喬治的立體主義畫作簡析
    四組弦的定音和小提琴是一樣的,也就是GDAE。調音法與小提琴相同,採取五度間隔。傳統曼陀鈴的琴身形狀,更像是剖開的水梨,琴體背部隆起成半圓,不帶橫板,琴頸上有品,琴頭略向後仰。維瓦爾第、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等作曲家,編有不少曼陀鈴演奏用的古典樂曲。布拉克和畢卡索在分析立體主義時期所作的作品,風格非常接近,以致於擺在一起難辨孰人所為。這在藝術史上是極其少見的現象。
  • 維特魯威與西方建築史
    作為建築師與軍事工程師,維特魯威曾追隨凱撒南徵北戰,並在帝國公共建築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帝國在政治上的擴張和霸權話語的建立,激勵著維特魯威在退休之後撰寫建築論文,旨在提出建築的工程規範和審美標準,並將希臘古典建築推廣至整個帝國,形成一種世界語言。維特魯威在書中總結了希臘化時期以來的建築實踐,對於帝國公私建築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導原則,並一勞永逸地為西方建築理論奠定了基礎。
  • 達文西《維特魯威人》背後的秘密涵義
    》等著作而出名,而維特魯威人就是本文探討的主題。足長是一個人的1/7.腳底到膝蓋下面的距離,是一個人的1/4.從膝蓋下面到JB的根部,也是一個人的1/4.從下巴下方到鼻子的距離,和從頭髮根部到眉毛的距離,是一樣的,以及耳朵的長度,是臉部的1/3。《維特魯威人》隱藏的涵義
  • 谷歌地球藝術圖片:美國51區現神秘外星人面孔-谷歌地球,藝術圖片...
    據國外媒體報導,隨著衛星和航拍技術的發展,人們現在已經擁有了以更高、更寬的視野鳥瞰世界的能力,谷歌地球等技術可以讓人們發現地球更多美好的一面。從高空鳥瞰地球,你會發現許多美麗、迷人甚至奇異的藝術畫面,其中既有大自然的傑作,也有人類藝術家特別製作的風景。以下就是12幅從高空所拍攝的地球表面迷人的藝術照片:1.
  • 使立體主義流行的藝術家是誰?
    立體主義是20世紀初的一場藝術運動,它以一種革命性的新方法來表現現實。大約在1907年由藝術家帕布羅·畢卡索和喬治·布拉克發明,兩人在同一張照片中把不同的主題(通常是物體或人物)融合在一起。其結果是繪畫顯得支離破碎和抽象。
  • 西方藝術史:現代繪畫大師 立體主義藝術家 喬治·勃拉克「122」
    立體主義的藝術喬治·勃拉克(布拉克 Georges Braque,1882—1963年),法國畫家,現代繪畫大師,立體主義繪畫創始人之一。早期專注於印象派繪畫,在1906年轉向野獸派。他的立體主義則是受塞尚繪畫視覺真實以及畫面結構的影響,使畫成為一種建築,使對象成為某種比現實還要真實之物。他的立體主義作品色彩和諧,線條典雅流暢。
  • 薦書 | 維特魯威,一位被國內學界遺忘的古羅馬建築師
    李奧納多·達·文西 維特魯威人根據約1500年前維特魯威在《建築十書》中的描述達·文西努力繪出了完美比例的人體維特魯威生活在羅馬共和制向帝制過渡的重要轉折期令人驚訝的是:維特魯威竟將哲學和歷史這類無實際「用途」的純人文科目也列入必修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