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病例】
腳部腫痛難忍 女文秘穿著高跟鞋咬牙去看病
43歲黎女士在武昌一家公司任文秘,酷愛穿高跟鞋,一般出門穿的鞋跟都在5釐米左右。日前,她下班回家走在路上,路面不平,不小心左腳一崴,摔倒在地,當即疼痛難忍。
她忍痛到附近醫院拍片檢查,結果為踝關節骨折,醫生建議要打石膏固定修復。稍後拆下石膏,骨折雖癒合,但韌帶仍然鬆弛,尚未徹底恢復。黎女士迫不及待地又穿上了高跟鞋,但左腳依然腫痛未消,她踩著一雙5釐米的高跟鞋到漢陽醫院運動醫學門診看病。接診的醫生禁不住驚嘆,腳痛還穿這麼高的鞋子!黎女士不好意思地解釋,穿慣了高跟鞋,再穿低跟鞋反而不知道怎麼走路了。
經查,黎女士左踝關節骨折後未徹底癒合,繼續穿高跟鞋導致踝關節不穩,治療得分3部分,先消腫,手法復位,再做韌帶的功能康復鍛鍊。該門診扈克文教授說,門診中女性扭傷的傷者中,相當一部分與高跟鞋有關,有的女性穿高跟鞋扭傷後,未能及時復位治療,導致一段時間內反覆扭傷。
美劇《欲望都市》中,女主角有一句經典臺詞,「站在高跟鞋上,我可以看到全世界。」現實生活中,確有不少女性不怕疼痛,對高跟鞋不離不棄;但醫生提醒:高跟鞋帶來的健康隱患切不可不聞不顧。
從5釐米到20釐米高的鞋跟
女人的高跟鞋閃著淚光的美麗
在武漢市各大醫院,因高跟鞋導致的系列傷病並不少見。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市第一醫院、武漢市第六醫院、武漢市普仁醫院的骨科、整形科等,因穿高跟鞋引發不適的愛美女性真不少見。
據介紹,除了最常見的扭傷和踝關節、趾關節勞損外,足拇趾外翻也很多見。中南醫院整形科美容科專家黃磊介紹,拇趾外翻發病率很高,女性患者較多,這與部分女性患者常穿高跟鞋、尖頭鞋有關。
一般情況下,人體是靠腳跟承受自身重力,穿上高跟鞋後,腳部被迫踮起,腳的大拇趾成為承力對象,長此以往,重壓下的大拇指就會向二腳趾擠壓,其根部出現一個難看的三角形畸形,俗稱為大腳骨,即拇指外翻。
黃磊說,高跟鞋所引起的腳部畸形尚在其次,重要的是影響健康。突起的畸形容易與鞋磨擦,時間長了,易使該處皮膚和皮下組織增厚、紅腫,形成滑囊,產生拇囊炎,引起疼痛。另外,腳趾間長時間受潮、擠壓,易形成糜爛,並誘發其他一些足部病變。
扈克文說,穿上高跟鞋後,身體的重心線變化前移,膝蓋、腰部、骶髂關節也跟著移位,受力點發生改變,長期如此容易引發疼痛。
【記者調查】
鞋跟超過7釐米腰足傷病風險大增
事實上,醫學對高跟鞋的詬病由來已久,但各種傷痛似乎都不能阻止女性對高跟鞋的熱愛。
華中師範大學運動醫學教授扈盛博士綜合各種專業文獻,發現鞋跟低於3釐米,對人的機體並無影響,鞋跟在3—7釐米,對健康的影響也不大,但意外扭傷的風險會增加。可鞋跟一旦超過7釐米,身體從腰到足就會產生各種不適應,由此而引發的傷病風險大增。他建議姑娘們,鞋跟不要超過7釐米。
中南醫院骨外科主任醫師喻愛喜建議,穿高跟鞋時,可在前腳掌或腳跟等受壓處,墊上軟鞋墊,降低腳底承受的壓力。
專家們說,高跟鞋不宜每天穿,建議上班必須穿高跟鞋的女性,不妨在辦公室準備一雙平底鞋,與高跟鞋交替著穿,減輕局部的疲勞。回到家之後,儘快換上舒適柔軟的平底鞋,讓雙腳得到充分的休息,這才是最根本的方法。